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测算未取得使用权海域资源资产的预期纯收益,综合核算海域资源资产价值。结果表明,我国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总量高,主要集中在未取得使用权海域;不同区片未取 得使用权海域的资产价格与功能类型、离岸距离和用海结构有关。通过市场法和收益法核算出的海域资源资产价格相近, 其中收益法核算的未取得使用权海域资源资产的价格较高,与我国海域资源资产市场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调整有关。开展海域资源资产的分类核算能够在我国现有的海域定价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评估海域资源资产的预期收益,核算未取得使用权的海域资源资产价值。应根据自然条件和规划用途开展海域资源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地定价, 并完 善资产的有偿使用和用途管制措施, 从而确保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海洋经济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距离海岸线太近,不仅影响海岸景观资源,对建筑物自身安全也产生危害。文章为确定海岸建筑后退线,根据大连各岸段的自然属性,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型进行计算,为了便于管理,对后退距离进行分类定级,得到大连各岸段后退距离主要为45m和60m,最大后退距离为105m,位于瓦房店仙浴湾、李官以及大连市南部。通过实例比对,得出本模型计算出的海岸建筑后退距离与建筑物距离海岸线实际距离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海岸带建筑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洋资源价值核算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资源价值核算是实现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前提,是实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文章通过借鉴其他自然资源价值的核算方法,初步构建了海洋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是推动海洋碳汇市场交易、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探讨了海洋碳汇及海洋碳汇价值内涵,提出海洋碳汇经济价值分狭义与广义两种,重点分析了广义海洋碳汇价值的特点和构成,运用“总经 济价值法”核算广义海洋碳汇价值,构建了分类价值指标体系和分类核算方法。最后从海洋碳汇资源调查监测方法学、评估与核算标准体系、海洋增汇项目开发、海洋碳汇政策保障等角度提出海洋碳汇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在海洋渔业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渔业资源作为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野生食物资源,一直以来为人类提供着食物、经济收入和社会就业等,而且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渔业资源价值核算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前提,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是,由于渔业资源具有种类多、洄游性及共享性等特性,致使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核算非常困难。通过对自然资源核算等理论和方法学习与分析,结合渔业资源特性,提出了开展海洋渔业资源核算的方法和步骤,这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以对虾为例,对其价值进行了初步核算,全国对虾的资产性价值为132.51亿元,非资产性价值为10.22亿元,合计为142.73亿元。  相似文献   

6.
殷悦  赵锐  刘存骥  辛冰  王涛 《海洋通报》2023,(2):195-201
无居民海岛资源是海洋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的核算方法及账户体系构建技术研究对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2012)为编制依据,探索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核算方法与账户体系构建路径。首先,参照“实物统计-价格估算-价值核算”的逻辑思路设计核算流程;其次,为反映无居民海岛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从“总量所有”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来研究实物与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再次,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构建出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权益价格和开发收益价格评估方法;最后,设计出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实物与价值核算表式结构与账户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海域资源现状调查,摸清海域资源禀赋基本情况,进行海域资源资产核算,建立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是海域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的基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保障海域使用金应收尽收、实现海域国有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履行国家海域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我国现有海域资源调查核算不能满足海域有偿使用管理需要的具体问题,提出3点建议,包括:开展海域空间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实物账户;开展资源价值评估,建立海域资源价值账户;构建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海洋生态压力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准确地分析近年来大连市海洋生态安全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改进海岸带生态足迹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压力指数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得出2003—2012年大连市海岸带生态系统人均生态容量从16.532提高到18.339、生态足迹从13.142提高到21.124、生态盈余/赤字从+3.390变为-2.785、海洋生态压力指数从-0.205提高到+0.152、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从+0.258降到-0.132。由此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大连市海岸带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同时海洋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洋经济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GIS技术为支撑,以港口功能适宜性为评价目标,构建了以海岸自然条件和海岸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影响要素的,具有科学化、定量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广西钦州湾海岸为例,对此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此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可为科学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模型评价结果可为海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情况,将ESV的估算引入海岸带开发决策,对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通过构建ESV估算模型,估算了1990~2010年间浙江省海岸带ESV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期间浙江省海岸带ESV总量不断减少,从352.78亿元降至299.64亿元,降幅达15.06%.浙江省海岸带ESV空间分布不断由高价值区域向低价值区域转变.各土地利用类型价值系数(CS)均小于1,价值总量对价值系数弹性不大,所设置的ESV系数原始值较为合适.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其空间分布与ESV变化率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无序增加的城镇建设用地占用林地和耕地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结构转变是海岸带ESV不断减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岸滩涂通常是指大潮平均高潮线与大潮平均低潮线之间、因潮汐作用而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海岸区域。海岸滩涂不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学价值,而且是具有巨大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因此海岸滩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一些沿海省份的重视。江苏省是我国海岸滩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面积约占全国海岸滩涂总面积的1/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省围垦海岸滩涂几十万公顷,为缓解全省人地紧张局面、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海岸滩涂的围垦范围越来越大,高程越来越低,周期越来越短,导致海岸滩涂的再生能力日益减弱,而且还带来了如海岸地区生物多样性破坏、临近港口航道淤塞、排污泄洪不畅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利用角度深入研究江苏省海岸滩涂的自然特性与资源属性、利用潜力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深圳湾经过近三十年的围填海活动,沿岸动力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如今自然状态下难以发育沙滩。从构建高品质游憩空间、防护海岸和提升旅游开发价值来看,沙滩是深圳湾急需的资源。为了加强人和海洋的联系、激发深圳湾的活力,建立城市自然缓冲区、化解极端风暴的威胁,以此达到防护海岸和满足居民休闲游赏需求的目的,本研究以近岸海洋要素的自然属性为主,海洋开发活动等社会属性为辅进行综合分析,并辅以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在深圳湾内选择适宜开展沙滩修复的海岸。沙滩修复选址时考虑了波浪、潮流、地形、地貌、沉积物等近岸海洋要素;数值模型包括潮流场模型、波浪模型和沙滩长期的平面演化模型。本研究案例对岸线动态变迁较大,自然状态难以发育沙滩的海岸的人造沙滩选址和设计方案提供示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岸人工地貌建设是沿海国家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方式,海岸人工岸线的形成改变了自然岸线的格局,并影响着岸线的自然演替规律。基于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提取不同时相的浙江省大陆海岸线信息,对浙江大陆海岸线类型构成及人工岸线建设对岸线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近20 a来浙江大陆海岸格局以人工岸线不断增长为特征;(2)不同岸段的人工岸线增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以杭州湾、三门湾及台州湾沿岸岸线变化最为显著;(3)20 a间,浙江大陆岸线整体向海推进趋势明显,仅少数岸线发生了海岸蚀退;(4)人工岸线的建设通过对自然岸线的截弯取直,缩短了自然岸线的长度,降低了自然岸线的曲折度,却使浙江省大陆海岸线的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大连市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促进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根据大连市海岸线(大陆岸线)的自然属性和开发利用程度,基于"三级保护"制度,分析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原生岸线占比较低,须采取有效措施整治修复,并适当加固和维护具有生态功能的岸线,保证自然岸线保有率约在36%;渔业岸线利用率最高,黄海以渔业、临港产业、旅游业和工业等为主,渤海以工业和渔业为主;严格保护岸线主要分布在金普新区,大连市市辖区和旅顺口区黄、渤海海岸,限制开发岸线主要分布在黄海庄河市境内和渤海长兴岛东侧海岸,优化利用岸线主要分布在黄海大连湾、大窑湾以及渤海太平湾、金州湾。未来应"一段一效"地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滩涂资源价值量核算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自然资源价值量核算理论应用于海洋滩涂资源的价值量核算,并对海洋滩涂资源价值量的理论基础,价值量形成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海洋滩涂资源作为特殊的土地不仅应有实在的价值量,而且滩涂的性质不同,应用方向不同,则价值量各异,本文还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海岸为实施沿海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空间保障,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出现了破坏生态、影响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人工海岸的生态化建设效果评价,对了解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效果、科学评估全国及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明确了具有自然海岸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的内涵,构建了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评价单元、范围及评价标准等内容,初步形成了一套人工海岸的生态化建设效果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人工海岸的生态化建设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朱正涛  蔡锋  曹超  陈沈良 《海洋通报》2019,38(4):462-471
脆弱性评估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有效解决评估过程中定性概念与评估指标按隶属函数定量描述这一不确定转换问题,本文基于云理论本文选取海岸地貌、海岸高程、海岸坡度、海岸缓冲能力、有效波高、道路价值和建筑价值为指标,构建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云模型评估手段定量测度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评估结果与客观情况比较吻合,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提出了海岸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实用有效,可以推广到与厦门岛类似的区域,为海岸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海岸自然条件为主要影响要素的港口功能、养殖功能、旅游功能和围填海共4个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了海岸基本功能适宜性分区的流程,形成具有科学化、定量化等特征的海岸基本功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海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岸自然条件、海岸利用现状和项目用海需求等三项专题分析研究,确定海岸基本功能、明确海岸开发利用方向和管理保护措施,达到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岸开发秩序,调控海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在尽量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海岸资源浪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资源,推动广东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海岸资源质量管理的计量手段,根据海岸的类型、资源功能以及自然演变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海岸资源质量管理的内涵和海岸综合整治修复的对策。建议制定《海岸线修测技术规范》,明确海岸线修测技术方法和海岸线长度计量方法,为海岸资源质量管理奠定计量基础;针对不同的海岸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制定《海岸资源质量评价技术标准》,适应差别化的海岸管控政策;加强海岸资源综合统筹规划管理,强化海岸综合整治修复,保护自然海岸和人工海岸生态环境,修复恢复严重影响海岸生态环境和废弃的人工海岸,最大限度地保育自然海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