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臭氧对物体表面IBV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强氧化剂臭氧O3对物体表面的冠状病毒进行杀灭试验。不同物体表面经不同臭氧浓度、湿度、温度处理灭活的冠状病毒于10日龄鸡胚培养一代,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高于60.3mg/m^3,作用时间超过15min时就可将表面皿表面的病毒完全杀灭。温度对臭氧的杀毒效果也有影响,即温度越高杀毒效果越明显,而湿度对臭氧消毒效果则没有影响。同时,表面的材料不同对臭氧的消毒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对金属材料和玻璃器皿的消毒效果较好;对纸片和布片的杀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臭氧在卤虫卵孵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小明  刘淇  王群  李健 《海洋科学》2002,26(6):68-71
臭氧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灭菌、消毒、净化水质的作用 ,并且它在水中可迅速分解为氧气,不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1,8,9],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消毒剂” ,因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对养殖鱼类的毒性及水体的杀菌效果等方面[5,6,8] 另有报道臭氧影响微藻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7]。有关臭氧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仅见有孙广明等[2]报道 :利用臭氧处理过的水进行卤虫卵孵化,可使其孵化率提高10%以上。但有关卤虫卵孵化的最佳臭氧浓度、臭氧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影响、…  相似文献   

3.
臭氧处理水技术原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从1785年发现臭氧以来,臭氧作为氧化剂、消毒剂、催化剂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利用臭氧消毒技术进行饮用水的处理;用于水产养殖用水上,既起杀菌作用,又达到增氧效果,为水产高密度养殖创造有利条件;用于环境消毒、食品保鲜(特别海产品)、储藏、去色、去味、防霉,海水淡化等方面(1、2、3、4、5),由于臭氧处理水法,克服因使用氯和其他化学药品而产生的致癌物质,并造成二次污染,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臭氧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生物成活与否,特别水产动物的苗种生产对…  相似文献   

4.
光激发的臭氧是使用波长低于180nm的光量子激发氧分子(O2)而产生的,与常规的地臭氧的区别是:光臭氧为呈碱性负离子状态的气流,它的氧化电势为2.60V,不呈现氮氧化物,在水中的半衰期超过2h,是极强的氧化剂,其杀菌消毒效果远高于常用消毒剂。它可以一次同时完成杀菌消毒、净化水质和增氧三大任务,而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是当前水产养殖中水质消毒净化的理想物质具有极其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强氧化剂臭氧 O3 对空气中的冠状病毒进行杀灭试验。经不同臭氧浓度、湿度、温度处理灭活的冠状病毒于 1 0日龄鸡胚培养一代 ,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 ,臭氧浓度在高于 2 0 .3mg/ m3 ,作用时间超过 1 5 min时就可将病毒完全杀灭。湿度和温度对臭氧的杀毒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即湿度越大灭活效果越好 ,温度越高杀毒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滤、紫外辐射、臭氧氧化三种形式的多效滤除、混合协同作用,展示并模拟出了应用膜集成技术预防养殖用海水水质恶化的最佳技术路线,通过可行性试验表明,超滤膜过滤与臭氧氧化作用均有可靠的杀菌效果,组合工艺不但保持了养殖所需的盐氛围,且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净化水质,从而提高海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二次沉淀池污泥浓缩后进行不同剂量的臭氧预处理,研究了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产甲烷能力。实验证明,臭氧预处理能够促进污泥有机物的释放,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率提高进而提升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浓缩污泥的SCOD含量及厌氧发酵中SCOD的去除率均随臭氧剂量增大而增加;甲烷产量与SCOD去除率呈正相关,当臭氧剂量在0.24 g/g TSS时污泥的产甲烷量最大,为空白组的1.88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发现,与产甲烷过程相关的菌群相对丰度均增大;厌氧发酵过程中主要的产甲烷菌为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臭氧剂量的增加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长,从而提升产甲烷效果。  相似文献   

8.
臭氧对西施舌胚胎孵化率和幼虫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处理后的海水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胚胎孵化率、幼虫摄食率、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海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及NH 4-N的浓度明显下降。西施舌胚胎在通入臭氧(4.17mg/L)10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高,为97%,在充入臭氧25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低,为72.7%;西施舌幼虫在充入臭氧10~15min的海水中和未经处理的海水中生长较快;幼虫在充入臭氧5min和10min的海水中成活率有所提高。将幼虫放在多次充入臭氧的海水中培养,再放回未经臭氧处理的海水进行17h和30h恢复,30h后其死亡率达85%,而在充入臭氧时间短的的海水中死亡率较低,为33.3%,表明西施舌幼虫的生理机能受到了臭氧的不可恢复破坏。  相似文献   

9.
用臭氧处理海水对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姜国良  刘云  杨栋  吕艳 《海洋科学》2001,25(3):11-13
本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残留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ilvaceu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虾的耐受力要比牙鲆鱼强,中国对虾在臭氧浓度≥1.0mg/L时,可存活至少48h,而芽鲆在此浓度下3h后,即出现鳃部充血肿胀、呼吸频率加快等不适应现象,48h LC50为0.13mg/L。如果能正确控制臭氧的残留量,利用臭氧净化养殖用水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水质净化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臭氧化消毒技术在海水消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理论出发,通过大量的小型模拟实验,确立了海水流量,臭氧投加量、消毒时间三者的关系,从而制定了利用臭氧进行海水消毒净化工程的工艺流程,又经过实际工程的验证,其工艺流程是可行的,结果优于设计要求,从而创立了国内第一家利用臭氧进行海水消毒净化的优质工程,为沿海城镇以海水替代淡水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Ca2+,Mg2+, K+含量对黑鲷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 ̄1993年,用不同Ca^2+,Mg^2+和K+含量的人工配制海水,孵化黑鲷(Sparus macroephalus Basilewsky)受精卵,培育前期仔鱼。实验揭示了:在没有Ca^2+的海水中不能孵出仔鱼,在没有Mg^2+的海水中能孵出少量畸形仔鱼;低K^+对黑鲷受精卵孵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明显。针对咸淡水域海水鱼类育苗的特点,提出了调配海水中适宜的Mg^2+/Ca^2+  相似文献   

12.
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论证,认为黄河断流对湿地水环境的直接影响是相当微小的。根据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资源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特点的分析,认为在每年4~6月份鱼、虾产卵、孵化的高峰季节,由于黄河断流入海水量不足,会对鱼、虾产卵、孵化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资源大幅度衰减的原因,还应结合近年的海洋捕捞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水压力抑制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的方法,进行了诱导牙鲆四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受精卵保持在(15.5±0.5)℃,从受精后70min开始用55MPa的压力处理6min后,正常仔鱼孵化率最高达到15.6%,此时的四倍体诱导率也最高达到63.3%。利用获得的最佳诱导条件处理获得了数千尾体长8—15cm的幼鱼,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红血球长径测量结果显示,处理组幼鱼中四倍体约占13.3%,说明四倍体培育成功。该成果为开展牙鲆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对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进行了亲鱼的驯养、促熟产卵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活的鲻鱼苗可用于牙鲆亲鱼的诱食;当水温达到16.2~19.5℃时,牙鲆可自然产卵,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份受精率高达86%.在驯养过程中亲鱼未发生死亡.本实验共用受精卵约153万粒,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经63d培育,育出全长3.8~5.5cm幼鱼53.4万尾,成活率37.9%.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  相似文献   

15.
采用LM算法神经网络对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抗冻剂毒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孵化率和抗冻剂种类、浓度以及平衡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鱼类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长江  林俊达 《台湾海峡》1999,18(4):481-494
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性捕捞过度、水体富营养化、气候温暖化和臭氧层被破坏等都地世界渔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捕捞过度使鱼群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并直接破坏渔业资源,从而放大全球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水体富化造成的有害赤潮及鱼虾病害频发、往往给业,尤其是增养殖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温暖化引起的海水升温和盐度改变,不仅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理、繁殖及时空分布,而且通过对海平面、上升流、厄尔尼诺现象,珊瑚礁、信  相似文献   

17.
作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褐牙鲆受精卵及仔稚鱼的发育、行为及理化环境对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水温、盐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褐牙鲆卵的孵化及仔稚鱼的发育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褐牙鲆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对各种理化环境的耐受范围和阈值。探讨人工种苗和天然种苗在形态发育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对今后褐牙鲆的集约化健康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花鲈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花鲈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及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孵后7~9日龄,卵黄囊消失;36日龄左右,奇鳍膜开始分化;56日龄左右,开始出现鳞片;85日龄左右,鳞片覆盖全身。随着形态特征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习性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用臭氧处理海水在经过连续充气暴气12h、24h、不经充气暴气的处理水及没经臭氧处理的正常海水,进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的孵化和幼虫培育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在经过24h暴气的处理,水瞬化率最高为94%,其次为没经过处理的正常海水为81%,暴气12h为19%,没经过暴气为0;幼虫培养在没经过处理的正常海水中生长最快,成活率为85%,其次为经24h暴气的处理水,成活率为80%,暴气12h为23%,没经过暴气为0,从而为臭氧处理海水在贝类育苗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