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广 《地质论评》1958,18(3):181-189
前言三十年来,到过大同煤田的地质工作者为数颇多,可资引证的有关地质文献逾五十篇。这些著作对大同煤田的地层、古生物、矿区评价、局部构造多所阐述,惟对大同煤田的构造体系讨论很少。  相似文献   

2.
双阳盆地南缘,为一套火山——沉积含煤地层。解放前有人曾对这套地层进行过调查,但无结论。解放后,长春地质学院及煤田等单位对这套含煤地层进行过工作。但地层时代等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一九七八年吉林区调队六分队在该地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将这套地层定为小蜜蜂顶子组。时代拟为早侏罗世早期。一九八二年。彭玉鲸等将这套地层划归晚三迭世(?)。但似欠生物化石依据。去年十月,笔者及我队古生物室同志又赴该地进行野外工作。在八面石煤矿一带小蜜蜂顶子组上段中采得植物化石。经笔者鉴定主要有:Neocalamites hoerensis,Thinnfeldia?sp.Pterophyl  相似文献   

3.
大同侏罗纪煤田东南部煤系地层,大片被覆“红色地层”,它并非红层沉积,而是煤层曾大面积着火的结果。现对古火区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时代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部伊利诺伊煤田(跨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肯塔基等三个州)的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系。美国印第安纳地质研究所2006年编制的印第安纳州基岩综合地层柱状图建立了宾夕法尼亚系含煤地层的岩相层序,现将此岩相层序介绍到国内,对我们了解美国晚古生代煤田地质及阅读国外文献资料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快地找出更多更好的煤炭资源,需要加强含煤地层研究。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于1974年4月11日到17日,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召开了黑龙江省含煤地层座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9个单位,68人。会议期间,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所属各队、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二区测队、东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吉林省地质局、东北区和黑龙江省编制区域地层表办公室等单位,分别交流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对中生代含煤地层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沙庆安  丁啓秀 《地质科学》1960,3(5):256-259
1957年笔者整理华北(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江苏、安徽的北部)煤系地层資料(各煤田普查和勘探报告及钻孔柱状图約一百篇)时,曾注意到本区石炭紀煤系地层中石灰岩和煤的沉积变化,并且对它們进行了初步綜合分析,得出了某些規律。这些規律对认識华北石炭紀沉积的发育情况、大地构造、古地理概况以及煤田預測等将有所帮助。这篇文章是根据当时的总結,略加刪修之后写成的。本文将按中及晚石炭世分别敘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暴露式煤田已勘探和开发,这就必然要加强寻找隐蔽式煤田,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后备基地。我们曾预测出一个隐蔽式煤田,后经勘探证实。兹将本煤田地质概况,预测找煤的步骤及体会介绍如下: 一、地质概况本煤田分布于本省一个地堑内,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全长30公里,宽3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属老第三系褐煤煤田(图1)。 1.地层本区地层由前震旦系变质岩、混合岩、白垩系赤色地层、第三系含煤地层等组成(图2)除前震旦系在煤田两侧有出露外,其它地层全被第四系覆盖。依据钻探的揭露,按顺序从老至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1 概况煤田勘探钻孔施工中,以采取煤系岩、煤芯为主要质量要求。国家对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八项规定中,尤以对煤层及其顶、底板采取率一项要求的难度大。煤田勘探工程中,用于软地层的采取器大致分成两大类:双层双动管和双层单动管。当前使用较普遍的是双层单动类K-3型、半盒式及中空式。这是普通钻进工艺的取芯器类型。绳索取芯钻进工艺的采取器,据1980年我国引进日本利根系列绳钻,其取芯器分成两类,D-14型为普通岩层取芯器,D-11型为软地层取芯器。我队曾于1980年采用绳索工艺施工了3个超1km深孔。3个孔均穿过开平煤田几乎全部石炭-二叠纪赋煤地层。煤层厚薄不   相似文献   

9.
陡倾斜地层的定向钻孔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平鲁各庄煤田,地层构造倾斜陡立,倾角达70°—80°.曾施工过斜孔和直孔,地质成果差,且不能控制煤层的相应空间.后来我队又接受了对该区进行精查勘探的任务.总结以往施工经验,我队研究试验了定向钻孔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收集研究甘肃省阿干煤田及周边以往钻孔资料,梳理了阿干煤田及周边构造单元中生代地层分布特点,还原了阿干煤田一带自中生代以来构造及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一是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盆地沉降充填阶段,主要控制侏罗系地层沉积,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兴隆山隆起区及周边的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高家湾—羊寨坳陷等地区;二是燕山运动中晚期兴隆山隆起抬升阶段,主要控制白垩系地层沉积,主要分布在阿干煤田以西的广大地区。通过恢复侏罗系地层原始沉积范围及后期改造过程,确定了中侏罗统含煤地层赋存的有利区在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及高家湾—羊寨坳陷内,这些区域均为兴隆山隆起抬升剥蚀后中侏罗统含煤地层残留区。其中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已证实有可采煤层赋存,高家湾—羊寨坳陷面积是阿干煤田的近两倍,与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为同一套沉积体系,具备良好的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1.
罗健 《地质论评》1960,20(3):120-120
一九五九年七、八月间,北京大学湘西地质大队为配合测区内二迭纪地层的分层对比工作,曾把当冲层的时代问题列为研究项目之一。八月下旬曾派人员前往当冲层标准地区——邵东县(邵阳)保和堂煤田,收集当冲层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在标准地点(保和堂煤田南端、邵衡公路南侧当冲)当冲层的中部采集有腕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59,19(7):318-323
一、前言解放以来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要求全国煤田地质工作者为国家找出更多新的煤田和煤矿,探明更多的煤炭储量,因此煤田地质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煤田预测的研究)也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有关煤田预测的研究工作过去进行得甚少,解放前虽有人曾对一些煤田和煤矿作过调查,并作过一些有关全国煤田、煤矿资料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石千峰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晚二迭世晚期至早三迭世早期地层,即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划分的“石千峰组(群)”(包括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由于被新生界所覆盖,长期以来成为研究华北该期地层的一个空白点。笔者曾在该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对该区以往的资料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和华北地区同期地层相对比。煤炭部地  相似文献   

15.
彭汀宏同志在《广东兴梅、曲仁煤田上二迭统对比》(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第4期)一文中,对这两个煤田的地层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无疑,这对解决整个广东晚二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指导煤田地质普查勘探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从维捷涅耶娃与维库洛娃等人所创制的粘土矿物染色及光度测定法应用于地层对比以来,这种方法所表现的优越性在一些国家已得到确认并推广。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福建省龙永煤田长塔矿区和天湖山煤田含春矿区,对下二迭龙岩组地层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莱芜煤田石炭系多门类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本区石炭系及牙形刺组合带,在此基础上对其地层层序及生物地层的划分和二叠系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会设立的“青年地质科技奖”首届评选于1989年12月揭晓。煤炭科学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李小彦同志荣获“银锤奖”。李小彦同志参加过“中国煤的工业分类”、“太原西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我国主要煤田煤成气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在煤  相似文献   

19.
曲文杰  王振福 《探矿工程》2012,39(Z2):307-309
结合绥德河底煤田勘探ZKZ01钻孔施工实践,对施工地层、钻孔结构、施工技术、加长主动钻杆使用、防止涌水事故及钻孔泥浆排换等措施进行了介绍,对煤田勘探深孔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西北地区正在着手编制各省区的区域地层表及古生物化石图册,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进行地层区的划分。黄汲清先生曾在“中国地层区划的初步建议”一文中讨论了地层区划的原则,并对全国一、二级地层区进行了划分,对布署地层研究工作曾起过一定推动作用。但由于黄先生侧重地质历史学观点,且在划分地层区的程序有颠倒,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人们的手脚。笔者对地层区划的原则和作法提出一点不同的意见,供各省区编制区域地层表及编制古生物化石图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