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晋琨  杜杨松 《地球学报》2017,38(2):208-222
寿山石是一种以黏土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用于工艺美术雕刻、印章篆刻的玉石,因主要产于福建省寿山而得名。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肉眼、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以及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等分析手段,对福建寿山石各矿床的主要矿石的类型及其特征、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显微结构及其晶体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对高山、旗降、峨嵋、月尾四个寿山石矿床矿石的成分分析,将寿山石原生矿石分为迪开石型、高岭石型、叶蜡石型和伊利石型四种主要类型。寿山石的结构主要有显微隐晶、显微隐晶-微晶、显微微晶结构。高山矿石由纯净的有序迪开石组成,峨嵋矿石由纯净的2M型叶蜡石组成,部分月尾矿石由纯净的2M1型伊利石组成,旗降矿石以有序高岭石为主,含有少量迪开石或高岭石-迪开石的过渡矿物,部分旗降矿石以2M型叶蜡石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根据矿床地质产状、矿石结构、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分析,寿山石的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属于热液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热重等分析手段对高山寿山石进行了主矿物的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山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迪开石,其主要衍射峰为0.412 4 nm、0.379 9 nm和0.232 6 nm,测得其结晶度指数介于1.29~1.4,分析认为高山石为结晶度中等的有序迪开石.红外光谱图中,高山石的高频区出现3 696.39 cm-1,3 652 cm-1和3 620.35 cm-1的吸收峰,是典型的迪开石羟基吸收带分裂形成的3个吸收峰.差热热重实验分析也证实了高山寿山石的主矿物种属.另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高山寿山石以细鳞片状和假六方板状为主.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分析的方法测定了12个田黄样品,其中,青田石1个,寿山石9个,昌化田黄石2个。确定青田石由叶蜡石(58%)、绢云母(36.1%)和高岭石(5.9%)组成;昌化田黄石由迪开石组成;寿山石分别由迪开石、高岭石、叶蜡石及绢云母组成。  相似文献   

4.
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玉娟 《福建地质》2005,24(2):79-89
寿山石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工艺雕刻石。以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测试证实,寿山石的主要成分分别为高岭石族矿物、叶蜡石和伊利石.其中以高岭石族矿物,特别是地开石及地开石和高岭石的过渡矿物占大多数。研究表明,不仅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石存在珍珠陶石。而且在原生矿高山石鸡母窝品种也发现了珍珠陶石。  相似文献   

5.
福建加良山寿山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子探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加良山寿山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组成矿物是叶蜡石,并含有硬水铝石和石英,大部分叶蜡石以2M型为主。该矿区为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明显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成矿温度285~405℃,压力小于0.26GPa。  相似文献   

6.
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和田黄石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已测定的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将寿山石划分为珍珠石型、迪开石型、绢云母型和叶蜡石型。讨论了田黄石的命名标准后认为,凡达到田黄石命名标准的寿山石和其他产地的图章石也应叫田黄石。笔者首次用40Ar-39Ar法测定了寿山石的成矿年龄为133.44±4.69Ma,说明寿山石是在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喷发后由来自火山岩本身的热液沿断裂或破碎带交代火山岩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据大量民间收藏的"田黄石"工艺品的检测,按主要组成矿物,其可被分为迪开石型、叶蜡石型、伊利石型、斜绿泥石型等。"萝卜纹"、"格"和"皮"不是确定田黄石的必要条件。对寿山石、田黄石的命名需要与国际接轨,建议使用矿物名称与传统名称相结合的双重命名法。田黄石不只由迪开石和/或珍珠石组成,建议做进一步的相关地质调查和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老挝石和寿山石的岩相学为基础,对其矿物学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重点用电子探针(EMPA)分析了老挝石和寿山石组成的化学元素种类及含量.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了老挝石和寿山石的矿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老挝石和寿山石两者在矿物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颜色、成分等方面,老挝石的颜色主要为红、白、粉,较少出现黄色,寿山石颜色丰富多彩,有红、白、粉、紫、黄、绿等,不同品种颜色差异较大.造成老挝石和寿山石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为Fe元素含量的变化,Fe含量越高,颜色越深.老挝石和寿山石的主要矿物组成大致相同,主要由地开石、高岭石和珍珠陶石等组成,但两者在矿物组成含量及种类上略有差异.寿山石品种不同,矿物组成略有差异,如寿山虎口石中出现黄铁矿和叶蜡石,这在老挝石的研究中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9.
近期,燕山大学珠宝玉石鉴定研究中心收到了一些标称是“寿山石”的样品。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检测,测定了样品的折射率、密度、硬度等参数。结果表明,这种样品的折射率约为1.53,相对密度为2.31,摩氏硬度为2.5.虽然样品的颜色、硬度、折射率等与寿山石的都很接近,但是样品的密度低于寿山石的。为了确定其真伪,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由石膏和含水量不确定的烧石膏组成,并不含有地开石、珍珠陶石、叶蜡石、伊利石等组成寿山石的矿物相,是一种寿山石的仿制品。这种仿制品在外观上与寿山石很相似,常规宝石学参数也相似,但是前者的密度低于寿山石的。因此,建议检验机构在寿山石的常规检测中应该测定其密度,如果发现密度偏低,应采用其它手段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地质工作、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差热分析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印章石(以著名的昌化石为例)进行了谱学分析。昌化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族矿物,主要为迪开石及高岭石-迪开石过渡矿物。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计算其结晶度指数(HI)表明,高岭石族矿物的结晶有序度存在明显的高低变化。红外光谱特征显示,其中属于外部羟基振动的3 697cm-1谱峰强度(A)与属于内部羟基振动的3 620cm-1谱峰强度(B)的比值随着结晶度指数的降低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比值A/B的大小可以大致用来区分高岭石和迪开石:一般高岭石比值大于1,而迪开石小于1。差热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高岭石族矿物有序度高低变化的现象,如:高岭石族矿物在加热到400℃~700℃时会出现一个强烈尖锐的吸热峰,吸热峰的强度及温度与其有序度的高低存在正相关性。当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为较纯净的迪开石时,其有序度相对较高,透明度也较好;当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迪开石过渡矿物时,其有序度较低,透明度也较差。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都是研究分析印章石的有效方法,但X射线分析通常为有损分析,且仪器使用条件相对较高;而红外光谱则可以无损且具有扫描时间短等...  相似文献   

11.
新近发现的老挝石因与寿山石多个品种高度相似,给老挝石的科学定名和印材质量评价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常规宝玉石学测试结合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矿物谱学分析测试方法,系统解析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老挝石由高岭石亚族矿物多型组成,其中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及其过渡矿物,少量为珍珠陶石。红、黄色老挝石颜色与铁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铁元素可能为老挝石常见红、黄两色的主要致色原因。老挝石主要组成矿物晶体以不规则鳞片状或假六方片状为主,其粒径越细小、镶嵌越紧密,相应表现为质地细腻和篆刻工艺性能优异,作为印章石的工艺价值也就越高。老挝石的密度(2.58~2.60 g/cm3)及折射率(1.561~1.570)等常规宝石学特征均与地开石型寿山石较为一致,其中颜色鲜艳、结构细腻者可作为优质的篆刻印材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缅甸翡翠中的哪些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以及该部位能被烧红的原因,采用加热实验、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样品的原生部位、雾部位的加热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翡翠中的蓝雾部位及黄雾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原生部位不适合烧红处理,蓝雾部位可以被烧成黄色及红色,黄雾部位可以被烧成红色。雾部位适合用来做烧红处理的原因在于,在低温的加热条件下,蓝雾部位中的大量的Fe2+发生价态变化,实现由绿泥石向针铁矿的转变所导致,该过程由表及里逐步进行。原生部位的主要矿物硬玉需被加热更高的温度,在破坏其晶格的情况下,才可以呈现出红色,且该红色不具有褐色调。  相似文献   

13.
寿山石的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福州市产出的寿山石由田坑石、水坑石、掘性石(坡积石)和山坑石组成。经初步统计,有田坑石16种,水坑石12种,掘性石(坡积石)18种,山坑石118种,合计164种。它们分别主要由迪开石或珍珠石或高岭石或绢云母或叶蜡石组成。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Sheet silicates of the serpentine–kaolin-group (serpentine, kaolinite, dickite, nacrite, halloysite), the talc–pyrophyllite-group (talc, pyrophyllite), the smectite-group (montmorillonite), and illite (as a mineral of the mica-group) were investigat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ir cathodoluminescence behaviour. The study included analyses by cathodoluminescence (CL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is. In general, all dioctahedral clay minerals exhibit a visible CL. Kaolinite, dickite, nacrite and pyrophyllite have a characteristic deep blue CL, whereas halloysite emission is in the greenish-blue region. On the contrary, the trioctahedral minerals (serpentine, talc) and illite do not show visible CL. The characteristic blue CL is caused by an intense emission band around 400 nm (double peak with two maxima at 375 and 410 nm). EPR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is blue emission can be related to radiation induced defect centres (RID), which occur as electron holes trapped on apical oxygens (Si–O centre) or located at the Al–O–Al group (Al substituting Si in the tetrahedron). Additional CL emission bands were detected at 580 nm in halloysite and kaolinite, and between 700 and 800 nm in kaolinite, dickite, nacrite and pyrophyllite. Time-resolved spectral CL measurements show typical luminescence kinetics for the different clay minerals, which enabl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dioctahedral minerals (e.g. kaolinite and dickite), even in thin section. Received December 3, 2001; revised version accepted February 27, 2002  相似文献   

15.
田黄宝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名贵的田黄宝石,经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及电子显微镜等研究,证实为一种罕见的珍珠石。田黄按宝石状态划分为三种:1.田黄冻,矿物成分主要为珍珠石,有时可见到一点伊利石。2.田黄石,是珍珠石与地开石成不同比例的混合物。3.银裹金,是纯白色半透明的地开石包裹着金黄色的冻状珍珠石。 这种宝石极为罕见难得,仅在我国寿山的坂田砾石层中偶然发现。文中探讨了寻找原生田黄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