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时新 《矿产与地质》2001,15(2):98-101
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强烈,并受构造脉动的控制,蚀变具不规则环形分带;蚀变作用划分为硅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硅化-黄铁矿化等四阶段,金矿化发生在黄铁矿化阶段。根据围岩蚀变特征,在已知矿体的下部,可以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2.
富城花岗岩体位于赣南会昌盆地东侧,该岩体西部与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接触,河草坑铀矿田就产于该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在矿区外围花岗岩中发育大面积的蚀变带,其中的黑云母普遍蚀变为绿泥石。为了深入探讨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文章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该蚀变带的黑云母及其蚀变产物绿泥石进行了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大部分属铁叶云母,估算出富城花岗岩岩浆的氧逸度lg(f O2)值约为-15.0~-14.3,氧逸度较低,源岩为还原性较强的岩石,有利于铀预富集于源区中;富城产铀花岗岩中黑云母的w(F)高达1.41%~2.01%,表明花岗质岩浆富F,而富F岩浆中U溶解度高,可能是富城岩体富铀的重要原因之一。黑云母被绿泥石交代后呈黑云母假象,绿泥石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绿泥石以鲕绿泥石和蠕绿泥石为主,属于富铁的绿泥石,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介于246~307℃之间,平均276℃。全岩U、Th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红化"蚀变层中的w(U)(3.5×10-6~9.4×10-6,平均6.6×10-6)明显低于下部"绿色"蚀变层(7.7×10-6~23.1×10-6,平均13.9×10-6),而"红化"蚀变层与"绿色"蚀变层的Th含量相似,w(Th)平均值分别为35.7×10-6和36.5×10-6。矿前期的带状面型"绿色"蚀变层活化了矿物晶格中的结构铀,后期高氧逸度的流体萃取"绿色"蚀变层中已经活化了的铀而形成含铀热液,经迁移在还原带附近沉淀成矿。Th的价态(正四价)难以随这种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未参与流体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稀土元素的行为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克章  王之田 《地质学报》1993,67(4):323-335
以热液作用为联结点,将斑岩和围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对乌奴格吐山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热液蚀变矿化过程中REE行为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热液蚀变过程中母岩与围岩REE变化具互补性,铕亏损对斑岩矿化具指示意义。分析REE的赋存矿物及其在蚀变过程中的变化,推断成矿流体具有贫REE,相对富ΣY,强烈亏损铕的性质在中强蚀变带斑岩和围岩基本上是以等比质量参与热液蚀变交代的。稀土元素,液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阶段热液蚀变矿物的组成是水岩反应过程和成矿流体演化的地球化学"指纹"。三江特提斯义敦岛弧南缘的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的岛弧环境,但具有不同于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即在早期钾硅酸盐化蚀变带内常可见晚期脉状(沿裂隙分布的细脉状)青磐岩化或沿破碎带边部发育的绢英岩化,且主要在青磐岩化蚀变带内发育铜(-钼)矿化。为此,本研究选取普朗矿床含矿石英二长斑岩(QMP)中热液黑云母及绿泥石进行矿物产状、共生组合和世代划分研究,并针对不同产状的绿泥石开展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以探讨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结合热力学模拟结果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轨迹。不同于岩浆黑云母(Bt-1)的锯齿状边缘及内部发育磷灰石包体特征,普朗铜矿热液黑云母(Bt-2)多为片状且解理发育、沿其边缘或裂隙多被绿泥石交代。青磐岩化带内发育有两类产状明显不同的绿泥石,即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片状绿泥石(Chl-1)和蠕虫状绿泥石(Chl-2),且后者多与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辉钼矿伴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绿泥石均为富Mg的三八面体类绿泥石,且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组成。石英二长斑岩中Bt-2型黑云母形成温度范围为305-336℃(平均值为321℃),氧逸度位于NNO(Ni-NiO)缓冲线与HM(Fe_2O_3-Fe_3O_4)缓冲线之间。Chl-1和Chl-2型绿泥石形成温度分别为284~347℃(平均值为316℃)和278~328℃之间(平均值为310℃)。Chl-1和Chl-2的Log f_(O_2)分别在-42.7--37.2(平均值-39.8;ΔFMQ=-5.7)和-41.8~-38.4之间(平均值-40.0;ΔFMQ=-5.5),对应的Log f_(S_2)在-14.9~-12.1(平均值-13.5)和-14.5~-12.7之间(平均值-13.6)。不同蚀变阶段矿物组合特征及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早期高温的钾硅酸盐化阶段含矿流体具有高氧逸度、中性特征(ΔFMQ=2,pH=7),在中温青磐岩化阶段具有低氧逸度、酸性特征(ΔFMQ=0,pH=4.8),在晚期绢英岩化阶段pH值变化不大而氧逸度略有升高。综合上述矿化-蚀变时空结构和热力学模拟结果,本研究显示普朗铜矿床强烈的蚀变叠加与青磐岩化矿化现象与围岩碳质地层随着大气水沿断裂带渗入到岩浆热液系统中有关。还原性物质伴随着大气水的渗入破坏了原始岩浆热液系统化学平衡,可能是导致普朗铜矿蚀变叠加及在青磐岩化阶段铜等成矿物质大规模聚集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2)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4)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5)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相似文献   

6.
绿泥石作为常见的变质和热液蚀变矿物,其成分特征能够反映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为其成因和有关的成矿条件提供重要信息。山西五台山东腰庄金矿位于新太古代五台山绿岩带,具有不同成因的多期绿泥石化现象,分别有前寒武纪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绿泥石(简称C1)、变质作用晚期热液矿化蚀变的绿泥石(变形的硫化物-(电气石)石英脉中;C2)和主成矿(矿体热液脉中;C3)等3期绿泥石。对不同期次绿泥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显示,C1为镁质绿泥石,C2和C3为铁质绿泥石。相对C2而言,C3的Al含量相对升高。从早到晚,绿泥石形成温度分别为348~464℃(平均398℃),288~490℃(平均380℃)和145~259℃(平均215℃)。C2和C3的lgf(O_2)分别为-32.28~-24.76(平均-28.91),-50.37~-35.71(平均-42.07),对应的lgf(S_2)为-10.24~-6.28(平均-8.49)和-19.26~-11.98(平均-15.23)。总体而言,东腰庄金矿围岩中的变质成因绿泥石(C1)相对富镁,而与早期矿化有关的热液绿泥石(C2)则相对富铁,形成于中温、高氧逸度(HM-NNO之间)的较氧化环境之中,而晚期与主成矿有关的热液绿泥石(C3)虽然也属于铁质绿泥石,但是其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NNO-FMQ之间)等均有降低趋势。绿泥石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Fe/(Fe+Mg)从围岩至矿体呈升高趋势,而f(O_2)及f(S_2)值则呈现降低趋势,可以很好地指示成矿流体演化趋势和找矿。  相似文献   

7.
赵忠华  徐洪发 《铀矿地质》1996,12(5):276-280
绿泥石化蚀变岩带位于虎皮峪杂岩体北部。六块地-哈达岭一带,东西长8.2km,产在辽河群里尔峪组磁铁矿浅粒岩段与电气石变粒岩段之间,由外向内可划分为4个蚀变亚带,其中绿泥石化、黄铁矿化亚带赋含铀矿。依据矿物蚀变关系、脉体切割关系,蚀变带内矿物生成顺序可划分3期6个阶段,铀矿化产于热液蚀变期。铀矿化受EW向绿泥石化蚀变岩带控制,与铀矿化有关的蚀变有绿泥石化、硅化、赤铁矿化,主要的合矿围岩有大理岩、蚀变浅粒岩。铀与铁、锰、钙、磷、铜、铅、镧、铈、钴呈正相关,而与造岩元素硅,铝,钾,钠呈负相关。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形成于早元古代。揭露工作证明是一有远景的矿点。  相似文献   

8.
粤北302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粤北302铀矿床ZK23-2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对该矿床的围岩蚀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2矿床蚀变种类繁多,蚀变类型主要有:碱性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红化、绿泥石化、绿(褐)帘石化、碳酸盐化、高岭石化等。矿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特征。从上至下,将ZK23-2划分为4个蚀变带:红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红化、强绢云母化带(铀富集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带→弱蚀变或正常花岗岩带。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均规律变化,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与赋矿围岩长江岩体的趋势一致,说明蚀变作用对它们的影响小,致使蚀变岩石基本保持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各蚀变带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均低于220℃,属于中低温热液,惰性气体N2在各蚀变带包裹体中普遍存在,强蚀变带的包裹体气相成分中均含CO2,表明在铀矿的形成过程中,铀的溶解、迁移以及富集成矿作用与CO2气体密切相关并发生在N2环境中。此外,成矿期脉石矿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压力为正相关的平滑曲线,表明围岩蚀变的分带特征主要是由成矿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哈拉河银铜铅锌矿为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斑岩体为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围绕侵入岩体,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关系的研究是斑岩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围岩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以及蚀变类型与矿化体品位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哈拉河矿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深至浅依次为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区内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类型决定矿化类型和矿化强度,银矿化主要发育青磐岩化带内,铜铅锌矿化主要产在绢英岩化带内。  相似文献   

10.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县-景洪火山弧带北段,是该带典型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绿泥石化是该矿床最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床岩(矿)石样品的岩相学研究,利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绿泥石的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而揭示绿泥石的形成环境,探讨绿泥石化与多金属矿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矿床中绿泥石主要有3种类型:包括沿裂隙和孔洞中充填的Chl-Ⅰ类绿泥石、铁镁质矿物蚀变形成且与斑铜矿-辉铜矿矿脉共生的Chl-Ⅱ1-2类绿泥石以及与方铅矿一起充填杏仁体的Chl-Ⅱ3类绿泥石。从Chl-Ⅰ类绿泥石→Chl-Ⅱ1-2类绿泥石→Chl-Ⅱ3类绿泥石,其氧逸度和硫逸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规律,温度为188~297℃,反映出它们形成于中等硫逸度、低氧逸度、中低温的热液环境。该矿床绿泥石属于密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其主要阳离子与Mg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多期热液蚀变的产物,物质来源于矿区发育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其形成机制为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沉淀。绿泥石化的形成促进了铜、铅锌...  相似文献   

11.
翟世奎 《矿物学报》1995,15(3):360-364
在冲绳海槽海底浮岩的蚀变中SiO2和Na2O相对含量明显减少,而Fe2O3、TiO2、CaO、MgO、CO2、MnO和P2O5含量则明显增加;Al2O3、K2O、FeO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蚀变作用导致了赤铁矿、针铁矿和非晶质Fe、Mn氧化物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的生成。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蚀变样品中增加,尤其是Cr、Co、Xc、As、Br、Rb和Th。除Nd外轻稀土元素含量增加,大部分重稀土元素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12.
陈代璋  陈凤贤 《现代地质》1992,6(2):130-138
本文选择3种成因的微晶岩石,用电子探针直接在光薄片上进行常规全岩成分分析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作对比,说明用电子探针粗束斑缓慢移动样品和用细束斑面积扫描两种方法,对某些岩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可行性。作者还采用上述方法,对湘西沃溪Au-Sb-W矿床蚀变矿物晕进行矿物—地球化学微剖面研究,揭示了有关热液矿床围岩蚀变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的规律、岩石退色的机理,提供了矿床成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宇潇 《化工矿产地质》2013,(3):179-182,187
用Excel编制函数,将原始数据自动换算为坐标数据,再通过投影变换导入Mapgis软件,生成点图元,最后连结成线。从而实现快速制图,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一洞五地锡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提出了构造-岩浆-矿化蚀变的多旋回性,划分出五个蚀变期次、三个蚀变系列和十五个蚀变子系列,并讨论了各子系列蚀变在生成时流体的演化特征。在空间上,各期次成矿作用形成进矿化蚀变分带,多期次成矿作用构成退矿化蚀变分带及蚀变叠加现象。此外,还讨论了在矿化蚀变期间,元素的演绎机理以及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0):1105-1117
Alterations of coal organic matter in the course of metamorphism are considered in the pap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organic matter contained in sedimentary rocks is liable to easier and quicker alteration than the inorganic substance. As a result of a study of oil- and coal-bearing sedim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contained in coal disseminations sh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general sedimentary rock alterations, taking place during their submergence into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 zones. The reflectivity of vitrinit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photocells under the microscope serves as a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sedimentary rock transformation stages. Thus, 22 stages of sedimentary rock alteration have been isolated. These stages have been subdivided into 6 subgroups and 3 groups. Paragenetic relations between coal alterations and oil distribution in sedimentary rocks of different stages have been established.—Auth. English Summary.  相似文献   

16.
云南镇沅金矿煌斑岩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泛分布于云南镇沅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根据岩石的蚀变相对强弱,本区煌斑岩可分成新鲜(弱蚀变)、蚀变两种。质量平衡方程对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蚀变的流体为一种含过渡元素、亲石元素、挥发性元素和亲硫元素(或成矿元素)的富硅、铝碱性流体,这种流体可能是本区煌斑岩岩浆演化到晚期分异出来的产物。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柳少波  王联魁 《地质科学》1998,33(1):102-114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青盘岩化。不同原岩不同类型蚀变岩元素质量得失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Th、TiO2、Al2O3、P2O5、Ta和Hf等在蚀变矿化过程中基本表现出惰性特征,质量得失较少,主元素在岩石中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原岩类型的影响,其次受到蚀变作用类型的影响,成矿元素及与其有关的其他微量元素在蚀变岩中则主要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富集。稀土元素在蚀变矿化过程中迁移作用不明显。本文结合蚀变矿化的地质特征及镜下观察结果对不同蚀变带中元素质量得失作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20.
阿尔泰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围岩蚀变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姜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6):679-682,734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受火山喷发中心和沉积洼地控制,铅锌沉淀于海进阶段的局限还原卤水池中;矿下存在大型蚀变带,构成成矿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带;后期造山挤压过程使地层和矿体倒转,矿床最终定位于麦兹倒转向斜之北东倒转翼的东南近转折部位。指出该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