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华 Courel  L 《地学前缘》1999,6(B05):157-166
从法国中央地块晚石炭世的3个内陆山间小型断陷聚煤盆地厚煤层的成因标志和沉积特征出发,讨论了这些煤层独特的堆积机制及其沉积-构造条件,并与中国东北早第三纪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2人大陆间在厚煤层的堆积背景与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先锋盆地赋存有超厚的优质褐煤。煤层中发育有着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一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沉积+湖滨泥炭沼泽植物碎屑沉积+泥质碎屑沉积→洪水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有机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简称为“湖相植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或者“先锋亚模式”。这种亚模式补充了作者原先所建立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可以统称为“异地-微异地湖泊二次复合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先锋盆地和小龙潭盆地的超厚煤层中, 有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2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 即“先锋亚模式”和“小龙潭亚模式”.其中, “先锋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 “小龙潭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综合这2种亚模式及笔者原先所建立的“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 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完整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异地-微异地二次湖泊复合堆积模式”, 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或植物碎屑三角洲沉积+湖泊漂浮异地植物碎屑沉积+湖滨沼泽泥炭微异地堆积+湖泊原地藻类泥炭原地堆积+泥质碎屑或砂质碎屑或生物壳屑沉积→洪水、弱风暴流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植物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4.
准南煤田西山窑组主要煤层成煤原始物质堆积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华  叶兰  韦波 《新疆地质》2006,24(2):157-160
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方式分为2大类型:原地堆积——腐植煤的原始物质聚集在泥炭沼泽中植物自身繁殖的地方;异地堆积——腐植煤的原始物质是从相邻地区或大陆更远的一些地段,经过搬运,聚集在淡水盆地、泻湖、三角洲、湖泊之中.从煤与底板岩石的关系、煤物质的纯度、化石的完整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成煤物质的堆积条件,认为在煤层形成过程中,原地堆积方式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深水成因证据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研究表明,该盆地侏罗纪煤系具有两种不同的成因环境:即浅水原地环境和深水异地环境,从煤层的产状,与煤共生的泥岩中的有机质类型,与煤共生的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相序等方面论述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含煤地层深水成因的证据,并建立了深水煤系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昕  吴冲龙  毛小平  张继吟 《沉积学报》2016,34(6):1155-1164
吉尔嘎郎图凹陷的赛汉塔拉组沉积于基底减速沉降-充填演化阶段,是凹陷进入湖泊萎缩阶段早-中期的产物,其层序地层单元属于水退体系域。自下而上由浅湖相、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组成。其中的超厚煤层与大量薄层浊积砂岩共生,形成于该凹陷的次级深断槽中,沉积环境应为浅湖和局部较深湖。传统的煤沉积模式难以解释其超厚煤层的成因。通过对煤层和夹矸的沉积学研究,以及凹陷充填序列分析,建立了一种陆相超厚煤层异地成因新模式--“弱风暴及水下泥质、砂质重力流亚模式”,简称为胜利盆地亚模式。推测成煤物质是由远源河流搬运而来的巨量异地高灰泥炭,可能先沉积于滨湖三角洲,后经滑塌和浊流作用转移至浅湖中,并经再次分异、沉积成为超厚的低灰煤层。  相似文献   

7.
河南宜洛煤田晚石炭世地层中的异地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益成  李召明 《地球科学》1998,23(6):589-594
河南宜洛煤田晚石炭世太原组中的异地煤,不存在通常在煤层中见到的那种条带状-透镜状结构,而呈现出是一种粉粒状的、具有浊积层序特征的煤层。这种异地煤的底板,不是根土岩,而是含有腕足类动物化石和痕迹化石、具有海相成因的中-粗粒石英砂岩。根据煤层及其上覆、下伏岩层的沉积特征,以及与同层位的原地生成煤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可以证明,异地煤是由于风暴回流将大量的泥炭物质携带到平均低潮面以下较深部位沉积下来的。在  相似文献   

8.
法国、中国断陷盆地厚煤层堆积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法国中央地块晚石炭世的3个内陆山间小型断陷聚煤盆地厚煤层的成因标志和沉积特征出发,讨论了这些煤层独特的堆积机制及其沉积-构造条件,并与中国东北早第三纪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2个大陆间在厚煤层的堆积背景与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尤其是这些盆地均发育于活动的构造背景之下,盆缘、盆内断层活动强烈,且控制着沉积相带的展布及富煤单元的时空分布;煤层内均发育有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碎屑流。稀性泥石流或浊流沉积物;煤层自身存在同沉积期的重力滑塌。变形构造和大量的再搬运-再堆积的记录,表明厚(巨厚、超厚)煤层在堆积时的湖泊环境为覆水较深、不稳定的沉积环境,并且煤(泥炭)在初次堆积后经过了再次搬运而成为异地堆积的产物。这为提出厚煤层新的堆积机制,即异地堆积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证据和实例。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师永民  宋春晖 《沉积学报》1996,14(A00):234-240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干燥气候条件下湖沉积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是储层岩石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滑塌堆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滑塌堆积是含有外来岩块的沉积,形成于陆壳拉张分裂阶段的陆坡或沉积盆地陡坡上.笔者讨论了其术语、岩块、基质特征、形成机制和古地理古构造条件,并列表分析了它与混杂堆积的区别。早期的滑塌堆积在后期陆壳拼合挤压条件下可受到程度不同的改造,乃至与混杂堆积叠加和(或)共生。最后,对中国滑塌沉积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作了概括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广西蓬莱滩地区合山组盆底扇上的异地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蓬莱滩地区合山组中的煤层产在深水盆底扇上部,是在低水位期由水下重力流从海岸带带入盆地的植物碎屑在盆底扇上二次堆积而成。由于有机碎屑物质的密度低,在二次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经过重力分异,有机碎屑通常富集在扇体顶部,形成异地煤层。  相似文献   

12.
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堆积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生  吴冲龙 《地质论评》1999,45(6):654-660
笔者通过对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宏观煤体形态、沉积构造及泥质夹矸、大型树桩等的详细研究,并结合磨制大块煤光片,对主煤超厚煤层的堆积动力学机制地分析,对泥炭运移、沉积过程的无机碎屑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抚顺煤田古城子组主煤层经过了泥炭物质长期、区域发育生成,突发事件搬运和快速埋藏的富集过程,不仅抚顺主煤堆积时期异地煤的再次向水体中运移、分异和沉积是主要的堆积机制。而且可能还是使高灰泥炭  相似文献   

13.
冰碛转化为冰川泥石流堆积过程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养鑫 《沉积学报》1995,13(4):37-48
冰碛与冰川泥石流堆积同是冰冻圈内的两种混杂堆积,前者是后者的物质来源,后者又是前者的再生沉积,在沉积特征上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点。本文阐述了由冰碛向冰川泥石流堆积的转化过程,并遵循多指标综合原则,提出了依据沉积构造、砾石组构、沉积韵律、粒度特征、石英砂表面结构、粒序垂向变化等10项区分二者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4.
阿舍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  相似文献   

15.
第三纪惠民盆地的沉积相和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惠民盆地中所堆积的厚达7000米的第三系地层,主要是陆源碎屑沉积,其次是碳酸盐沉积。解释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显然有助于预测盆地中有利的生、储油相带。我们在分析多项指相标志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主要沉积相的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然后概略地描述了不同时期盆地中沉积相的展布,最后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相结合,进行沉积大地构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阿合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相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在这一过程中,相的动力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上述学术思想指导下,把本区泥盆纪的相分为成因相和环境相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微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把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了火山岩的搬运机制和堆积环境研究中提供了先期研究实例,同时为研究和恢复该区以至整个新疆北部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振奇 《地质学报》2013,87(8):1149-1157
本文根据测井曲线及地震相特征,建立了深水层序界面划分的5种判别标准,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中中新统一上中新统地层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根据深水沉积自身沉积旋回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及三角洲与陆架区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将经典的三分体系域划分为二分体系域:异地沉积体系域和原地沉积体系域.其中,异地沉积体系域从基准面下降开始海侵早期,主要发育重力流沉积(块状搬运沉积、浊积扇);原地沉积体系域从海侵中、晚期—基准面上升最大位置结束,主要以原地沉降的泥质披覆沉积为主.本文分析了层序发育的影响因素,综合研究认为:气候条件、海平面变化、构造抬升、沉积物供给、大陆架宽窄等共同制约了研究区深水沉积层序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从典型聚煤盆地厚煤层的成因标志和沉积特征出发,对煤层内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碎屑流,稀性泥石流和重力滑塌、变形构造及再搬运-再堆积等独特的沉积记录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这些厚煤层在初次堆积后经再搬运而堆积于异地,并与盆缘、盆内断裂的强烈活动相关,并对“聚煤期的泥炭沼泽是在稳定-弱动荡水体或平静状态下履水很浅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地下沉,并与泥炭的堆积速率构成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发生的”,“绝大部分有经济价值的煤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原盆面貌、岩性岩相组合、物源分析和厚度分布特征等的综合研究表明,从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南向北、再向西南发生逆时针迁移;在盆地西部,早白垩世沉积前没有统一或规模较大的堆积中心,仅存在孤零分布或彼此分割、规模不大的局部堆积中心。盆地西部多个时期出现的地层较厚分布区带,是该区距盆地西界较近,物源供给充足、水动力作用强所致,故代表局部堆积中心。早白垩世,沉积、堆积和沉降中心才在盆地西南部“三位一体” 叠合分布。直到中侏罗世末,在黄河之西的今盆地残留区,总体仍呈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构造格局。盆地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各期的沉积中心在位置上大体一致,上下大部重叠;该沉积中心及近邻,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热演化程度为盆地最高,显示该区深部作用较为活跃。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各期沉积中心的叠置及其与高热演化地区的重合,反映为总体受沉降中心控制所致,可作为盆地沉降中心的代表。大型鄂尔多斯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各期沉积(沉降)中心在位置上偏于盆地南部,与秦岭造山带同期强烈的会聚造山活动产生的前陆挠曲沉降相关。  相似文献   

20.
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寅 《地球学报》2003,24(4):353-356
滦平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以成因相为基本构成单元,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沉积进行了研究。滦平盆地扇三角洲体系可分为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浅湖组合等3种沉积组合,共识别了17种成因相。在详细描述了各成因相特征和标志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沉积组合中成因相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