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被广泛应用,从早期的科学计算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计算机网络通信,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建设什么样的计算机网络,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技术,我  相似文献   

2.
微型计算机是国际上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价廉、方便、体积小、多效能等优点,因而正在向各个领域广泛推广、普及。在地球科学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能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多,不是成倍而是以数十倍速度增长。这么多的数据和信息,靠人工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地质信息由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机图形技术也越来越多的用来显示地质信息的几何状态。本文表明用于表面成像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地质学分支。 地质学是一门包括从原子到天体不同尺度自然结构的学科,对地质学家来说,无论尺度是单个矿物还是整个行星,使它们的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应用发展较快,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手段也越来越完备。从我们地质部门来看,60年代末就曾用普通黑白航片作过地质填图的尝试,到70年代用航片进行1:100万到1:5万地质区调已被大量采用,目前发展到除黑白航片外的自然彩色、彩色红外、热红外扫描等多波段片种。同时,卫片的应用亦由常规的目视解释发展到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与光学合成处理等等。从而大大加快了地质找矿的步伐。特别在我国边远地区遥感技术更是显示无可置疑的优越性。因此它是地质勘探方面的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震波多分量进行速度分析的技术进行讨论,引入选择性相关法理论,利用精确速度时差方程,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充分利用C++提供的友好界面和Fortran语言在算法方面的优势,自主研发出一套针对金属矿的地震波多分量速度分析软件,实现了速度分析的算法优化和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速度分析的精度,同时,该软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的大型软件中。  相似文献   

6.
GPS移动目标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国清 《地球科学》1998,23(4):412-414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GIS,GPS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简述了对移动目标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着重介绍了软件的开发以及系统的功能,最后扼要地说明了移动目标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国平 《城市地质》2011,6(2):25-30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岩石分类和命名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国际互联(InterNet)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而且使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更加方便快捷。本文讨论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沉积岩岩石分类命名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建筑业在快速、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环境、资源压力巨大,建筑业必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不断进步,安全生产方式与高品质建筑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建筑业劳动力资源趋紧,人工费用持续增长,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而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各行业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低碳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涉及到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等领域,信息技术对全社会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建筑业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更加趋向以技术为导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建筑业逐渐有了深耕细作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已发展到了以网络为中心的第三次高潮,各种类型的单机产品都已到了如何互相连接起来才能更好和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的时代。美国的SUN公司曾提出了“计算机就是网络”的口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单机应用的弊端及网络的优势便越来越确定地显现出来。单机间频繁的磁盘拷贝,经常性的外设插拔转换,钥匙盘使用的多人传递,不但造成了材料消耗,损坏了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简讯     
一、计算机用户协会受到欢迎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安装使用的大、中、小型计算机约有3,500台,微型机上万台。以往,这些计算机大多分散使用,用户之间互不往来,“用不好”、“不好用”的情况比较普遍,没有充分发挥效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各地一些使用相同型号计算机的单位成立了用户协会,今年又发展成综合性的三级计算机用户协会。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500多个用户单位入会,约占计算机用户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学是数字硬件和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此外,它还从低温物理、核物理,以及与工程学和宇宙研究有关的分支学科中接受了许多有功效的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思想.由于所提供的经济上的刺激作用,这些新仪器和新思想很快地被引用到地球物理勘探.这样,尽管新的原理不多,但地球物理勘探的实践正在显著地改变.具有最大计算速度和最大存储量篮球那样大小的计算机,目前正在设计中.如果工作进程正常,那末这种计算机在2001年之前即可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信息工艺发展到现代水平提出任务,即开发研究可保障用户在处理有关自然环境信息的整个过程——从计算机网络检索到分析结果和采取措施均能够得到计算机支持的软件技术系统。一方面是生态情况的紧张状态、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及其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康健 《地质与勘探》2005,41(6):95-101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是有色金属行业应用计算机较早的单位,30年来从国产中型计算机到现今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成果与效益.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地研院的科研与勘查、管理与经营的层次与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文章结合地研院计算机应用发展过程的角度阐述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与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层压力预测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地热钻井领域中,特别是近几年,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这门技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杜学胜  王春青 《水文》1998,(4):61-63
黄河防汛计算机系统杜学胜王春青李根峰(黄委会水文局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中心)1引言1946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计算机以强大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简单地讲,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横波速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波勘探的发展,横波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勘探生产中,横波速度参数研究对于指导勘探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利用纵横波VSP测井得到的纵横波速度,根据最小平方误差建立的速度模型,建立了济阳坳陷的纵波、横波、转换波速度参数,应用转换波速度参数提高了盐家地区的多波资料解释精度;利用多种资料总结出纵横波速度关系,为本区今后开展多波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计算量大,要求有精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一直未走向工业化生产阶段.本文是在具备大型计算机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求取精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维层速度相干反演和三维深度-层速度模型的优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数据采集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的越来越复杂化,地震勘探已经从经验化、定性化的过程,发展到准确化、定量化。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为地震勘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这里就地震数据采集方面的科学化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即由采集参数系统分析可获得最佳的地震观测参数;地质模型分析可帮助用户在复杂地质结构下设计曩有利的接收排列;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可定量地评价地震采集到的单炮资料的品质。它既可以用于采集参数试验过程中参数的优先,也可以用于施工过程中资料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设计院的建设和管理中,越来越离不开与计算机及专业软件息息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化不仅能提升设计院的管理水平,而且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信息化、发展信息化,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生产和管理已经成为化工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GPU的地形可视化加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可视化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地形模拟显示。该技术在深部矿产预测、矿产资源评价、虚拟现实、娱乐游戏、飞行模拟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实时、流畅视觉效果受到当前的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ROAM算法进行地形建模,利用GPU高速并行运算性能加速地形可视化建模速度,加速模型显示效果。实验对比表明:当计算量比较小时,加速效果不显著;随着计算量的增大,计算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计算量达到一定值时,加速效果达到一个稳定的加速趋势。研究结果为地形可视化及矿产资源评价等类似工作提供了原创性可视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