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其识别出13个超层序和99个三级层序,讨论了13个超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的层序格架。总体上看各超层序在整个中国南方不同盆地、不同相带的剖面上可以完全对比,但同一个超层序内所包含的三级层序个数及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三级沉积层序来说,半数以上可以得到化石带较为准确的年代控制并在同一个构造分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进行对比,部分层序甚至还可以在三级层序的体系域层次进行对比。表明从整个中国南方来看二级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更具有一致性,而三级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盆地、不同相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 相对海平面变化、台缘重力流、同沉积构造及基底地形等控制碳酸盐斜坡沉积层序的发育。其中相对海平面变化直接影响斜坡层序的组合特征、几何形态、充填序列、内部构型及成因格架。根据广西右江盆地斜坡体系及层序格架研究,建立了综合的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桂中坳陷东缘斜坡相区早石炭世象州崖脚、运江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桂中坳陷东缘斜坡相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根据斜坡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巴平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CSQ1~5),5个三级层序构成石炭系下部的二级层序。斜坡相区与台地相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实现相互对比。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桂中坳陷东缘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该区下石炭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露头、钻测井及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寒武系划分出6个可全盆地追踪与对比的三级层序。结合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岩碳同位素旋回与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的对比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分为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形成的全球海平面层序(层序CSQ2、CSQ4、CSQ5、CSQ6)及主要受地区性构造沉降作用控制形成的构造层序(层序CSQ1、CSQ3)2类。塔北轮南地区寒武系台地边缘总体呈现由早寒武世的缓坡向中—晚寒武世的镶边台地的演变以及由西向东的进积叠置型式,推测主要与寒武纪全球海平面总体微弱下降及塔里木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总体稳定且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测井和钻井资料,草湖凹陷下石炭统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层序类型全部为Ⅱ型,且仅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缺失陆棚边缘体系域。沉积环境属于滨-浅海沉积,岩相表现为海相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混积。本区在早石炭世有2次二级海平面变化和6次三级海平面变化。分析认为二级海平面变化在区域上或全球范围内基本可以对比,但是三级海平面变化却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广西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北岳  颜佳新 《地球科学》1994,19(5):597-608
在详细研究广西上二叠统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等时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不同相区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配置,进而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形成都同时受到全球海平面升降,盆地基底沉降、沉积物充填的控制,在层序发展的不同阶段,受控的主导因素有别,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层序构成。  相似文献   

8.
运用层序地球化学方法和原理,结合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和对比。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地层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层序组和6个三级层序。P1q层序组(三级层序1、2、3)构成该二级层序的LST和TST,三级层序4下部发育的(茅口组底部)凝缩层相当于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而P1m中上部(三级层序4中上部和三级层序5、6)则构成该二级层序的HST。西昌地区下二叠统层序发育形成过程,总体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和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沉积序列、古氧相含量、锶含量、碳氧同位素和TOC的变化旋回揭示西昌盆地早二叠世经历了6次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6个三级层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可进行对比。建立的层序充填模式揭示出Hercynian早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奠定了早二叠世西昌海域盆地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开展地震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含煤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体系划分和整体煤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层序解释以地震剖面为基础,识别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界面,并进行横向对比追踪与闭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本文基于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丰富的地震剖面,结合钻井标定和测井解释,开展对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下侏罗统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下侏罗统可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并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其中,八道湾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SQ6湖扩体系域及SQ7高位体系城普遍发育煤层,主要煤层位于SQ7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不同沉积相区典型露头、钻井及地震层序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地层划分出8个可全盆地对比的三级层序(OSQ1~OSQ8),首次建立了综合露头层序、钻井层序及地震层序划分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年代地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表1)。首次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化石壳的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良好指标。在相似气候带及沉积环境具备相近的碳酸盐沉积速率的假设条件下,当沉积相分析所得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岩碳同位素分析反映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时,说明碳酸盐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反之则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沉降运动。鉴于这样的分析原理,我们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层序OSQ1及层序OSQ2属于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稳定加积型层序,而中、上奥陶统层序OSQ3~层序OSQ8则属于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构造淹没型层序。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东部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及台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东部丹寨一三都中上寒武统两个碳酸盐岩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及8个体系域,并认为由于构造升降运动,两露头剖面的沉积环境发生变化,该区台地类型由中寒武统的缓坡型陆棚演变成上寒武统的镶嵌陆架型台地。研究表明,自中元古宙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由洋壳过渡到陆壳的演变过程,体现在该区自中寒武世至晚寒武世由广阔的坡缓底平的广海陆棚沉积,转为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黔南地区早、中泥盆世沉积演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盆纪时,黔南地区为一相对稳定的台地,早泥盆世晚期,海水开始漫漫其上.初始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中泥盆世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体系.空间配置有下列几种类型:滨岸障壁~泻湖~河流体系,碳酸盐缓坡~滨岸障壁~泻湖体系,镶边型碳酸盐台地~泻湖三角洲(潮坪)体系,碳酸盐缓坡~三角洲体系。基底断裂限定了台地和台间沟的延限范围和演化进程,这两种不同沉积背景的沉积演化旋回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TheEastChinaSeashelfbasinissituatedonthewestmarginofPacificplate(Fig.1)andisalargehydrocarbon-bearingsedimentarybasinfiledmai...  相似文献   

14.
泥盆纪右江盆地演化与层序充填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泥盆世时东特提斯洋沿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逐渐向东打开 ,广南—靖西等基底断裂与板块边界断裂——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平行展布和同步演化 ,边界断裂的向东开裂扩张 ,广南—靖西等基底断裂活动亦逐渐加剧 ,导致右江盆地由陆内裂陷盆地向被动陆缘裂谷盆地演化。据构造活动的强弱和盆地充填物的特征 ,将右江盆地的演化分为洛赫科夫期至布拉格期的陆内裂陷盆地阶段、埃姆斯期—艾费尔期的拉张发展阶段、吉维期至弗拉斯期的强烈拉张阶段、法门期的充填补齐阶段 ,后三者组成被动陆缘裂谷盆地阶段。不同次级盆地的不同阶段 ,其构造沉降和海平面升降幅度不一样 ,层序发育样式各异 ,其中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和碳酸盐生产率 ,而台盆层序发育则受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台缘重力流和沉积物供应的综合影响。据此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两个 级层序 ,18个 级层序 ,并建立了各演化阶段的层序充填模型。这种层序充填的差异性正是对盆地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晚期构造-沉积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伴随相对海平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周期变化,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挤压→隆升的开合旋回,早期(震旦纪—中奥陶世)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呈现西台(碳酸盐台地)东盆(满加尔.库鲁克塔格深水盆地)的古地理格局。中西部广大地区沉积了巨厚的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以中晚寒武世的下丘里塔格群和早中奥陶世的上丘里塔格群为标志;东部的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则以厚度不大的远洋硅-灰泥沉积为主。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及沉积古地理的巨大改变发生于中奥陶世中晚期,以塔中、塔北的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坳陷及阿瓦提-满加尔坳陷的形成为标志,呈近南北向隆-坳相问的盆地格局。沉积记录的响应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消失、陆源物质的逐渐注入和向上变粗、火山活动和火山碎屑的出现以及巨厚砂泥质浊积岩在塔东盆地内的充填等。因此,中晚奥陶世—中泥盆世是塔里木盆地海域逐渐萎缩、盆地不断隆升和相对海平面逐渐下降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Type divis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 analysis of 3rd-order sequence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ec-tonic analysi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and other geological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trends, paleobathymetry and spectral-frequency of representative well logs, 3rd-order sequ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3 types: (a) global sea level (GSL) sequence mainly controlled by GSL change;(b) tectonic sequence mainly controlled by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y;and (c) composite sequence jointly controlled by GSL change and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y.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3rd-order sequences and to illustrate a new method for classification of 3rd-order sequences of the middle Permian strata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The middle Permian strata in the Sichuan Basin consist of 3 basin-contrastive 3rd-order sequences, i.e., PSQ1, PSQ2 and PSQ3. Of these, PSQ1 is a GSL sequence while PSQ2 and PSQ3 are composite sequen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as stable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PSQ1, but was activated by tectonic activity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在右江地区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层序界面区分为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造山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四个成因类型,并且相同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在盆内不同地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它们与盆地的成生、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这些界面类型依次反映了盆地的新生、演化和盆山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宋倩  马青  董旭江  刘莹  高翔  曹康 《古地理学报》2016,18(5):731-742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塔北地区)轮南、哈拉哈塘和英买力3个构造单元逾百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结合主要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建立塔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阐述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演化。根据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划分2个二级层序(SSQ1,SSQ2),SSQ1包括下奥陶统—中奥陶统,SSQ2包括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再根据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进一步根据主要海泛面,划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塔北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台地,经历了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过程,最终因陆源碎屑的注入破坏了台地的沉积环境,晚奥陶世塔北地区转为混积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研究区新处理的区域性地震反射剖面、测井和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裂后反转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盆地的充填记录、湖平面变化和区域演化等信息, 论证了松辽盆地裂后反转期各级界面的地质属性, 分析了其形成机制, 建立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模型.研究表明, 盆地裂后反转期发育的一级界面SB02和二级界面SB03、SB11均是区域构造挤压事件的响应界面; 而湖平面的变化和物源供给导致了三级层序体系域构成样式的多样化; 嫩江组二、三段识别出的7个四级层序则是在三级湖平面旋回的高位稳定期盆地物源充足、沉降速率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本研究为松辽盆地中浅层隐蔽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动力学与金-多金属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维萱  黄转盈 《沉积学报》2012,30(3):405-421
采用沉积盆地构造-古地理位置恢复重建和构造-岩相学等新方法研究认为,凤太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属于受板块斜向俯冲碰撞动力学控制下的拉分盆地。在中泥盆世初期,凤太沉积盆地被周缘垂向基底隆起分隔,其成盆构造动力学主要受四组同生断层,晚古生代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断发生迁移。中泥盆世中期在盆地北部形成了北西向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晚泥盆世末期沉积盆地萎缩,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收缩于沉积盆地中心。石炭纪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从盆地中心迁移到盆地四周边缘的同生断裂带附近,在沉积盆地北侧边缘商丹带南侧,形成了石炭纪-早三叠世与俯冲消减带有关的楔状沉积充填体。在凤太拉分盆地中形成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网状同生断裂带系统共同控制了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其中,商丹带(西段)、礼县-凤县-凤镇-山阳同生断裂带(中段)和酒奠梁-镇安-板岩镇同生断裂带(西段)三个主控同生断裂带不但在泥盆纪期间对于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形成具有显著控制作用,而且石炭纪-早三叠世拉分盆地演化过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石炭纪-早三叠世同生断裂带发生构造反转并控制了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采用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构造-岩相学等新方法研究认为,在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具有分级特征,西部凤县二级盆地为金-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东部太白二级盆地为金矿成矿集中区。在八方山-银母寺三级拉分盆地中,八方山和银母寺等多金属矿床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矿田尺度上成矿分带,主要由于三级盆地、同生断裂、热水沉积岩相和构造热流体叠加岩相控制了矿田和矿床尺度上金与多金属成矿分带。凤太拉分盆地北部和东部金矿矿源层和初步富集成矿形成主要与泥盆纪钠长岩相和钠质热水沉积岩相有关,并受钠长碳酸质角砾岩-铁白云石钠长石角砾岩等石炭纪构造-热流体岩相叠加;凤太拉分盆地南部温江寺三叠系浊积岩系中热水硅质岩相和层状英安质凝灰岩是卡林型金矿重要赋矿层位;凤太拉分盆地中部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主要与硅质岩相和菱铁矿铁白云岩相等热水沉积相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