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许善明 《地质论评》1959,19(4):172-179
一、引言 1922年,瑞典人(王那)琳在仔细观察并研究了太原东山和西山的地质以后,发表了“太原附近地层详考”一文;对研究我国北部上古生代地层的工作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这篇文章中的确还存在不少错误和失实的地方,首先(王那)琳对太原附近山西统下界的确定是自相矛盾的,上下接触关系也不明确。其次是他对东、西山太原统中几层石灰岩的对比,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2.
杜寬平  沈玉蔚 《地质科学》1959,2(7):209-213
近几年来人们发表了不少有关华北石炭纪及二迭纪地层的论著,其中尤以讨论太原西山区者居多。应当指出,解放后在该区所展开的大面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资料。对该区的地层划分、接触关系和地质时代等问题的意见已渐趋一致。然而,就最近陆续发表的资料看来,尤其是在地层划分方面仍然有些混乱,所使用的术语亦不相同,这样下去对山西省以至华北地层的对比工作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山西中南部山西组晚石炭世双壳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毓秀 《地质论评》1981,27(6):483-490
山西组在山西省分布广泛,连续沉积于上石炭统太原组之上,为一套含煤岩系。命名于太原西山,原月门沟煤系(Norin,E,1922)之上部,时代为石炭—二叠纪。第一届地层会议仍以太原西山的剖面为标准剖面,上下界限厘定在下起北岔沟砂岩之底,上至骆驼钵砂岩之底。对其时代由于古生物证据不足,暂定为早二叠世早期(李星学等,1956),并改称山西组。 1959年中国科学院山西地层队在太原西山柳子沟等地山西组内,发现无铰腕足类Lingula sP.  相似文献   

4.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60,20(2):89-92
本文系笔者所写“讨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一文的修正和补充。这里想提及两个问题:一是中奥陶统上下界线问题;二是奥陶系与志留系的过渡层Dalnianintina beds 的时代问题。一、中奥陶统的上下界线以Llandeilo期及其笔石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作为中奥陶统及其主要化石带,已为各国所公认。  相似文献   

5.
上石炭统山西组在山西分布广泛,它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均系山西以至华北地层区晚古生代最重要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山西组的研究历史虽然已有数十年之久,但山西组的地质时代,究竟是属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从1950—1956年,曾鼎乾、张文堂、李星学、盛金章诸先生,先后在地质论评及地质学报上讨论了我国北方上古生界地层分界及其接触关系的问题,其中对山西统及石盒子统的分层问题及接触关系等问题上尚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以太原西山地区研究最详。自1922年以来,中外学者曾相继发表过许多论著。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上,也曾依据充足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将上石炭统太原组顶界确立在东大窑灰岩之顶(即北岔沟砂岩之底)。1975年华北区二叠系专题会议期间,重新作了实地观察与讨论,仍将石炭系顶界定于东大窑灰岩(或海相层)之顶。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昭通剑齿象”是云南昭通褐煤盆地的产物,是构成昭通组的重要动物群。近年来发表的涉及云南第三系昭通组地层的报导及研究文献,均只根据昭通剑齿象的存在来讨论其时代归属与层位对比的意见,但对化石产出层位的上下界限却无详细记载。根据野外工作的实践与认识,并综合前人资料,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昭通组地层名称的涵义,阐明这套地层的基本层序及其时代。   相似文献   

9.
华北南部、西南部寒武系及上前寒武系的分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南的罗圈组被认为是冰碛层以来,许多同志对华北南部及西南部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比较重视,不少同志发表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这对我国南北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甚为重要。 1976年8—9月卢衍豪、袁克兴,袁金良在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及山西南部中条山观察寒武纪底部的地层。同年9—10月张文堂、林焕令、伍鸿基、袁金良在山西芮城中条山水峪  相似文献   

10.
张崇淦 《地质论评》1958,18(4):314-316
地质知识1955年第6期发表了张文堂同志的“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及其时代问题”一文后,在该刊1956年第10期上又相继发表了周祖勋、真允庆二同志对该文提出的不同看法。关于G层铝土矿及山西式铁矿的地质时代问题,大多数地质工作者虽然都将它们归入中石炭纪本溪系,但不同的意见仍然存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甚有必要,通过充分的事实及合理的分  相似文献   

11.
张镇 《地质论评》1959,19(8):359-364
一、问题的提出“山西式”铁矿一词来源已久,对它的成因及所属地质时代问题至今仍有争论。尽管一些学者对它的成因及所属地质时代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它是复于中奥陶纪石灰岩之上,伏于中石炭纪G层铝土页岩或其它岩层之下的成层条件较差的褐铁矿或赤铁矿与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中部明城、吉昌、土顶子、石溪河一带石炭纪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为探讨中、下石炭统的分界提供了方便。它们的研究历史可远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其中有植物化石的发现是在五十年代末,而利用它们来研究地层的时代和对比则至今尚未见到论著。吉中地区石炭系层序(表1)是长春地质学院师生自1959年以来建立的。在此之前日人凑正雄(1942)把鹿圈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蛟河中生界盆地位于吉林省蛟河县境内,呈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400 km~2。由于该盆地采煤历史悠久,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发育较全,引起了较多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早在一九二九年,王竹泉就对蛟河盆地地层时代进行了研究和划分。以后,不少地质研究人员也相继提出了对盆地地层的划分意见。近年来,杨学林和张普林等人在该盆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该盆地的地层时代进行了深入一步的研究,各自提出了看法,但迄今认识尚未统一。“河西砾岩”的时代隶属即为其主要争议之一。  相似文献   

14.
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论组含磷岩系下伏砾岩的性质和时代归属问题,目前在认识上仍有分岐。笔者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原来有争议的地区发现了冰川擦痕、压坑、磨蚀面、漂砾等冰川遗迹和种种可进行划分对比的标志,认为本区该层砾岩是等时的,均为冰碛砾岩,其时代为下震旦统南地组。  相似文献   

15.
太原西山的月门沟系并论太原统与山西统的上下界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月门沟系(太原统及山西统之合称)为中国北部最重要含煤地层之一。其在华北分布之广、在地质史划分上的重要以及所含化石的众多,不只华北其他各时代的地层无出其右,即在全世界的同期沉积中,也不多见。此系在地层及古生物方面的意义,数十年来经中外学者各方面的研究,早已大著于世;其中所含工业用煤的丰富,就近年来的勘  相似文献   

16.
梁玉左 《地质论评》1960,20(6):262-266
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劳动的结果,已积累了大量新资料,最近期间有更多的人对山西地区有广泛分布的霍山砂岩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山西省霍山砂岩的对比及时代和“汉高砂岩及霍山砂岩的时代问题两篇文章的发表就是例子。他们将多数人过去所认为的震旦纪沉积物——“霍山砂岩”根据突际资料加以否定,并认为它是代表寒武系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 过去已作过不少研究。杨钟健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发表论文, 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洞穴、砾石、河湖和土状四个堆积类型进行对比, 以含有与欧洲维拉方期(Villafranchian)动物群的泥河湾组(三门组)作为下更新统, 而得到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近年来对地面及地下实际地质材料的分析,对太子河流域上古生界分层问题提出如下意见:(1)太子河流域的“黄旗统”及“柳塘统”,下部含有多层海相地层;(2)仅‘柳塘统’的下部是山西统的相当层;(3)‘柳塘统’上部及整个‘彩家统’合在一起与石盒子统相当;(4)建议本区停止使用‘黄旗统’、‘柳塘统’及‘彩冢统’三名称,而分别依次以太原统、山西统及石盒子统代之;(5)本溪彩屯以南,出露于郑家屯至林家崴子一带,复盖于石盒子统上面的红色岩系,相当于石千峰统,与上白垩纪‘大峪统’不同;(6)所谓‘林家统’不是上白垩纪或第三纪沉积,它整合沉积于石千峰交错层砂岩上面,它和石千峰统皆属上二迭纪。故建议改称林家组。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前人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做了大量的地质,地层及古生物学基础和研究工作,本文从多重地层学方面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作全面的论述和研究,对系、统级的地层界界线、组、段划分和时代厘定,着重研究各门类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各时期的生物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测年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剔除了一些地点、岩性、测试不详及方法不系统的年龄数据,获得了一组有价值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它们可以代表目前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对研究本区盆地-构造-岩浆-热事件提供了重要成因信息。综合评价这一成果,方法较全面,数据有一定系统性,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对本区各类地质体形成与演化的认识,解决在北祁连山西段科研、地质找矿以及区域地质调查中一些长期争议的地层时代问题,对推动本区成矿时代、热历史等问题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