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红石岩煤矿地质条件中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周边小煤窑密布,曾多次遭受水灾。通过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最终得出煤矿直接充水水源为老空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既是直接充水水源又是间接充水水源,导水裂隙带和采空区密闭墙是主要的充水通道,并提出了水害致灾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冯记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记沟煤矿产量30万t/a,但矿井最大涌水量达1 000m^3/h。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是侏罗系层状裂隙孔隙水,间接充水水源是第四系孔隙水、老窿区积水和矿井排水。针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发育状况,提出了几种防治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务川县玉带煤矿为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吴家坪组岩溶裂隙水与茅口组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常家梁煤矿含(隔)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矿坑直接充水水源为各煤层顶板基岩裂隙水,该含水层较厚,但富水性相对较弱,突水危险性较小。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在煤矿内全区分布,富水性较好,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均小于煤层上覆基岩的厚度,为矿床充水的间接充水水源,当煤矿采空区较大时,萨拉乌苏组可能会成为直接充水水源。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是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充水通道主要是断层破碎带和隐伏陷落构造,其次是采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结合历年的突水资料,分析了三河尖煤矿历次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针对煤矿充水特征,提出了在预防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时,要以超前疏放为主,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则应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在充分收集黑塘煤矿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研究,对煤矿含水层结构及开采状况下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煤矿的主要含水层为永宁镇组、关岭组、飞仙关组第二段、第四段、茅口组等,而矿井的顶板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地层的裂隙水、老窑水、长兴组裂隙水和滑坡水及岩溶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雨是本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煤矿老窑、断裂分布地带井下可能产生突水,指出了煤矿可能突水的地带。在矿井生产中应采取相应防突水措施,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4)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新开拓矿井或生产型矿井每三年应进行一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根据杭来湾煤矿2018年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结果,因矿井总涌水量过大,确定该矿井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型矿井。以杭来湾矿井为研究对象,从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及充水强度三要素着手,结合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聚焦矿井范围,充分分析三要素特征及其对矿井的潜在威胁,为防治水应对措施的布设,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煤矿水害分区、矿井水害类型与水文地质类型等划分结果在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水害形成要素方面体现相对不足,对煤矿防治水工作指导性不强。本文从矿井水害形成的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分析矿井不同类型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及其组合条件下的矿井水害特点及其危害程度,将矿井充水水源按其富水程度与供给能力划分为缓渗式弱供给、涌溃式快供给、突涌式强供给和无阻滞式充分供给4种类型;将充水通道按照其渗流畅通性与空间尺寸划分为低渗流型、高渗流型、小断面自由流管道型、大断面自由流通道型4类充水通道;按不同充水水源与充水通道之间的组合关系,将矿井水害危害性程度划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与极严重4级,并借鉴Piper三线图与库尔洛夫式地下水水化学分析原理,绘制了矿井水害类型"4-4-4三线图",提出了能简洁反映矿井关键充水要素与水害特征的矿井水害类型划分方法,为煤矿开展水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冯家塔煤矿1201工作面为例,论述了府谷矿区矿井突水因素,认为大气降水、岩溶水和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层、采煤形成的裂隙带是矿井充水的通道,小煤矿采空区是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运用突水系数和水文地质实验法,对矿区的突水危险区域进行了评价,指出井田西北部突水系数大于0.6,可能存在突水危险;清水川地堑断裂带内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做好矿井涌水量观测等矿井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井充水危险性预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工作。通过锦界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煤矿地下含(隔)水层的发育特征及其与煤层的4种空间组合关系。分析得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直罗组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充水通道为煤层采后所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计算并实际验证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依据采动条件下隔水层隔水性的判据,预测圈定了3-1煤层采后地表松散沙层与风化基岩含水层遭受破坏有可能发生充水的危险地段及充水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