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苏拉威西岛、南苏门答腊楠榜省)和越南西北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大地构造环境,并讨论其岩浆成因和源区。本区埃达克质岩成因类型由C-型(大陆型)和O-型(岛弧型)组成,其La/Yb比值变化范围很大。爪哇、加里曼丹中部和南苏门答腊楠榜省的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和火山弧环境。苏拉威西岛在空间上具有更加广阔的构造环境:从大洋岛弧、陆缘岛弧、大陆边缘火山弧至弧后裂谷盆地环境。越南西北部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类型为单一的C-型,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本文通过对比本区岩浆作用和源区,认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中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具有相同的成因,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在其形成过程叠加上地幔楔(或埃达克质岩石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混染作用(MASH)以及上地壳混染结晶分异(AFC)作用,而越南西北部C-型高钾埃达克质岩显示更强烈的地壳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2.
埃达克岩是一种新型的火成岩(Sr/Y值≥20),形成于环太平洋带的大洋岛弧、大陆边缘造山带和陆缘火山弧环境,依据REE配分模式可将其划分为两种成因类型:大洋型(O-型)埃达克岩和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西南太平洋带是世界上新生代埃达克岩和类埃达克岩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这些中酸性岩浆岩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群岛、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中部、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所罗门群岛一带,零星见于班达岛弧、苏门答腊和西爪哇等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埃达克岩具有不同的含矿性,反映各自来源于不同的岩浆岩源区。无论在西南太平洋带还是东太平洋带(智利),C-型埃达克岩(La/Yb值≥12)是俯冲板块的部分熔融作用叠加岩浆上侵过程中MASH(熔融-混染-储存-均一化)和AFC(混染-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共生;而O-型埃达克岩(La/Yb比值≤12)则与俯冲的海洋平缓板块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在西南太平洋带主要与浅成热泉金矿带和喷气型矿床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
安徽铜陵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谢建成  陈思  孙卫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2012,28(10):3181-3196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 =57.6% ~64.2%)具有高Al2O3(>15.3%)、相对高MgO含量、高Ba (Ba> 640×10-6)和Sr含量(>483×10-6,平均900×10-6)、高Sr/Y( >41.3)和(La/Yb) N(>12.1)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 (0.54 ~0.83)和Th/U (2.62 ~5.75)比值,表明其来源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相对低εNd(t)值(-11.3~-13.7)和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068 ~0.7092)反映本区埃达克质岩可能遭受富集地幔物质或陆壳的混染作用.铜陵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93 ~ 18.64、(207Pb/204 Pb),=15.46 ~ 15.59、(208Pb/204Pb)i=37.88 ~38.51),主要落在MORB区域,靠近EM1和EM2交集,明显不同于那些上、下陆壳和大别埃达克岩,排除了陆壳的混染作用.中国东部具有EM1和EM2富集地幔特征,而铜陵地区近于EM1和EM2过渡,铜陵埃达克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最好的解释是板块熔体同化富集地幔.这些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高温和低压环境,与板块俯冲相关.这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陵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质岩和大规模Cu、Au成矿作用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埃达克岩是一种新型的火成岩(Sr/Y≥20),多产出于大洋岛弧、大陆边缘造山带(东南亚地区)和陆缘火山弧环境(东太平洋带),依据REE配分模式可将其划分为2种成因类型:大洋型(O型)和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分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群岛、苏拉威西、中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所罗门群岛一带,及东太平洋带的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的北部至南部。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埃达克岩具有不同的含矿性,反映各自岩浆源区不同。C型埃达克岩(La/Yb12)是俯冲海洋板块部分熔融叠加增厚的地壳底部部分熔融MASH(熔融-混染-储存-均一化)和AFC(混染-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多半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共生;O型埃达克岩(La/Yb≤12)则与平缓俯冲的海洋板片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在东南亚地区主要与浅成热泉金矿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刘园园  马昌前  吕昭英  黄卫平 《岩石学报》2012,28(10):3287-3305
长江中下游贵池地区燕山期侵入岩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本文对该区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马头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147±2Ma,而花园巩石英二长岩形成于127±1Ma,比花岗闪长斑岩晚约20Ma.早期的花岗闪长斑岩(147 ~ 145Ma)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Al2O3、Sr含量和Sr/Y、La/Yb比值,以及低的Y、Yb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晚期石英二长岩(127Ma)和石英正长岩为钾玄岩系列,具有高的(Na2O+ K2O)、Zr、Nb、Y含量和Y/Nb、Yb/Ta比值,与造山带A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碱长花岗岩(125~124Ma)同样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与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相比,碱长花岗岩的Y/Nb、Yb/Ta比值相对较低,具板内环境A1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贵池地区岩浆岩从早期的埃达克质岩变为晚期的A型花岗岩,反应了晚中生代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环境由大陆边缘环境向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内分布有大量的石炭纪火山岩,由于分布广泛并赋存众多大-中型铁矿床,该套火山岩无论是对于西天山地区构造演化,还是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环境并进一步约束矿床成因,本文对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尼新塔格铁矿区内石炭纪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主元素和微量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本区火山岩具有明显的富钠特征,多属亚碱性玄武岩系列中的钙碱性系列,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火山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较高Th/Yb和Ta/Yb比值,显示该类火山岩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明显的Nb、Ta亏损显示岩石具有湿地幔楔部分熔融的陆缘弧玄武岩的特征,而其εNd(t)值为+0.75~+2.62,为亏损型,这表明本区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应为俯冲板片之上受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较高的Zr含量、Zr/Y比值、La/Nb比值以及较分散的(87Sr/86Sr)i值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较强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7.
埃达克质岩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埃达克质岩"的术语、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成矿背景,讨论了埃达克质岩有利于成矿的控制因素."埃达克质岩"是指那些具有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如SiO2≥56%,Al2O3≥15%,亏损Y(≤18×10-6)和重稀土元素(如Yb≤1.9×10-6),高Sr(很少样品的Sr含量低于400×10-6),无-正Eu,Sr异常,贫高场强元素等,但可以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并可有不同成因的岩浆岩.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金属成矿意义,其有利成矿背景主要包括岛弧、大陆板内伸展和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世界上许多(包括二个最大的)斑岩铜矿都与埃达克质斑岩密切共生,因此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潜力巨大.在岛弧和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来自俯冲玄武质洋壳或洋壳沉积物或拆沉的大陆地壳产生的熔体或释放的超临界流体与地幔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能导致熔体被地幔橄榄岩混染,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高Fe2O3含量的熔体或超临界流体对地幔的交代作用,地幔氧逸度升高,地幔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解,有利于铜、金等的矿化.  相似文献   

8.
对孙吴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74.9±1.2)Ma,为早侏罗世晚期岩浆岩侵入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高SiO_2和Al_2O_3,低MgO,相对富Na(Na_2O/K_2O为1.51~2.53);Sr400×10~(-6),Y≤18×10~(-6),Yb≤1.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为12.32~22.45,无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较低的Cr、Ni含量和Rb/Sr比值以及相对较高的Mg~#,推测其形成于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地幔物质混染.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初步认为研究区埃达克岩的形成是在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构造体制下,受嫩江-黑河构造带活化影响,孙吴地区早侏罗世处于陆内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埃达克岩的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与多数弧岩浆岩具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的岩石组合不同,有一种弧岩浆岩以英安岩及与其成分相当的深成岩为主,由于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定义为埃达克岩。埃达克岩的显著特征是高Al2O3、Sr、Sr/Y、La/Yb、Zr/Sm而低Y、Yb、Sc。根据熔浆-矿物平衡热力学,岩浆被认为起源于榴辉岩相条件下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这样的熔融条件一般认为要求年轻(<25Ma)而热(≈10℃/km)的水化玄武质洋壳岩石发生俯冲作用,并在大约75~90km深处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岩浆。在岩浆弧岩石成因体系中,这样的熔融条件最可能出现在板块俯冲的初始阶段。因此,埃达克岩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苏门答腊岛上两个成矿带(即铜-金矿成矿带和锡矿成矿带)的矿产分布,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根据本研究课题在巴东地区岩石化学资料,本文总结了铜-金矿成矿带含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浆岩成因和源区。同时,将其锡矿成矿带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与其相邻地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苏门答腊地体的铜-金矿成矿带的含矿母岩为SI-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ACM)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叠加上弱的地幔楔熔融-混染作用(MASH)。而东苏门答腊地体‘锡岛’和"暹缅马苏"地体的锡矿带含矿母岩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其形成构造环境为碰撞带的弧后盆地和陆内裂谷,物质源区来自地壳重熔和岩浆分异。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两地体具有共同的深部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11.
鞠远江  胡明鉴  刘阳  朱旭  秦坤坤 《岩土力学》2022,43(5):1226-1236
为了探究土的分层特征对珊瑚礁岛下淡水透镜体形成的意义,在南海某珊瑚礁岛采用钻孔取样,分析每个钻孔不同层位样品的粒度。根据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粒度特征,确定岛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层;根据每个钻孔所代表的范围,确定每个水平分区的面积;根据每个钻孔中不同颗粒级配的样品所代表的厚度,确定每个垂直分层厚度。礁灰岩以上松散层的不同分区和分层的颗粒级配控制地层的渗透性,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渗透性特征控制淡水透镜体形成的难度、淡水透镜体的总厚度以及过渡带的厚度。根据岛的总面积和垂直分层数建立数值模型,得到不同时间、不同水平位置和垂直深度的地下水浓度特征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冈底斯陆块之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是新特提斯洋多次俯冲消减的产物。洋壳大致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晚(晚侏罗—早白垩世)两次俯冲作用,由此形成的火山岛弧带在空间上呈北、南两条平行展布。本文,通过对晚期俯冲形成的南带岛弧火山岩(桑日群)的研究,并与新生代(<25Ma)环太平洋adakite的对比研究表明,桑日群火山岩具有与adakite相似的特征:缺乏玄武岩,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为主;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_2平均为61.57%(≥56%)、Al_2O_3平均为16.36%(≥15%)、MgO平均为2.63%(<3%),Na/K高(3.05);具有低的Yb(1.39×10~(-6),≤1.9×10~(-6))、Y(13.57×10~(-6),≤18×10~(-6))和高的Sr(646×10~(-6),>400×10~(-6));REE配分型式为亏损重稀土,Eu异常不明显;Sr同位素组成与大洋板片熔融形成的adakite非常相近。这意味着,该弧南带(桑日群)的弧火山岩(>25Ma)是新特提斯洋壳经俯冲部分熔融形成的;同时也暗示,它的形成可能是一种特殊动力学机制的产物——新特提斯主洋有关的小洋盆快速俯冲。而其成矿意义在于:它是超大型斑岩铜矿和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向绕流,流速明显增大,并在岛桥结合部与岛隧结合部发育局部冲刷坑;人工岛背水面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强紊动小尺度回流,并具有不断形成、发育、发展到消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人工岛自身位置、形态、尺度以及工程海区地形、水流、泥沙等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东、西两个人工岛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既在变化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又在影响形式与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滇桂交界处古特提斯的洋岛和岛弧火山岩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工作 ,探讨了滇桂交界处二叠纪—中三叠世火山岩的大地构造背景。洋岛玄武岩以弄槐枕状熔岩为代表性火山岩 ,原为古特提斯洋盆中的夏威夷型洋岛 ,现保存在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个外来岩席中。采自鱼塘—那塘、羊加山和甫听河的安山岩—玄武岩指示洋盆从二叠纪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消减中 ,反映了与滇西南古特提斯演化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上认识为中、越交界地区构造上属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新证据 ,为重塑该地的古特提斯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许德如  林舸等 《岩石学报》2001,17(4):598-608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性岩类具有的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海南岛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圈的演化史。古中元古代时,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为大洋型火山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明显具有镁铁质-玄武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与之同时代的琼西,则为一套具洋底玄武岩和岛弧拉弦玄武岩的过渡型玄武岩,是古俯冲带上部地幔楔和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端元部分熔融产物,具低亏损地幔特征,产生于弧后(或弧间)盆地环境;中新元古代的琼西变基性-超基性岩具铁镁质-超铁镁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较高亏损的地幔,产于大洋板块边缘的构造环境。据此,可以推测,海南岛前寒武纪岩石圈演化至少经历了古中元古代的古板块俯冲、中新元古代的裂解二次事件,并伴随洋盆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仲岗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中西段,前人对仲岗洋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段,中段洞错一带尚未有人研究。对仲岗洋岛的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并对洋岛火山岩的源区及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在仲岗洋岛中段洞错北部的一条剖面上采集了8个玄武岩和8个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样品,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二者皆为具有富Ti特征的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者富集Nb、Ta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化学成分指示,仲岗洋岛玄武岩与玄武安山岩可能来自于同一岩浆源区,且二者来源于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的地幔,相容元素Cr、Ni的亏损表明,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洋岛形成于大洋板块内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  相似文献   

18.
义敦岛弧带弧后区板内岩浆作用的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义敦岛弧夏囊沟一带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Rb-Sr同位素研究,首次在该岛弧弧后区确立了一条板内火山岩带.这些火山岩属钾玄岩系列,以高K2O,低CaO,富Nb、Ta、Zr、Hf,贫Sr、Eu为特点,具标准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板内裂陷环境.由4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Sr等时线年龄t=189.2±5.0 Ma,相关系数R=0.999?824,ISr=0.714?578.认为火山岩的成分分异受斜长石在岩浆源区熔融残留和岩浆形成后黑云母的结晶分离双重控制.位于该带东侧弧后扩张盆地中的晚三叠世勉戈组双峰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213.1 Ma,说明该岛弧仅仅在24 Ma左右时限内就完成了从俯冲造弧到板内裂陷的重大转换,由此可对该岛弧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和演化时序做出精确约束.  相似文献   

19.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coastal urban heat island on the sea breeze front and the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height. The temperature at the land surface is determined by solving an energy budget equation. The effect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is studied by varying the width of the region and its intensity. During the early afternoon, the presence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convergence of the sea breeze front and also reduces its inland penetration. The presence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causes increased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height. Larger urban width causes larger vertical velocity and higher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Stronger convergence and higher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are also obtained in case of larger heat island intensity.  相似文献   

20.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位于扬子板块南缘江南造山带东段,经历了晋宁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造山阶段,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九岭褶皱变形区、鄣公山构造混杂岩带、江山-绍兴对接带,其间均以区域性构造带相隔,变形强度依次增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分属于史密斯、有限史密斯、非史密斯地层范畴,难以建立总体地层层序而区别于传统的“史密斯”地层;同时,该套地层又形成于元古代扬子、华夏两板块的张开-闭合过程中的统一大地构造背景下,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而有别于“地体构造”、“构造混杂岩”;依据地层组成结合岩石化学研究,在“构造混杂岩”基础上建立了“双列岛弧”的“沟弧盆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