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众所周知,使煤变质的主导因素是温度,这几乎已为大多数中外学者所公认。近几年来,我国学者根据温度的来源,将煤的变质作用分为:1.深成变质作用,2.岩浆热变质作用,3.构造应力变质作用这样三种主要变质作用类型。而且认为,深成变质作用具有普遍意义,它是煤变质的基础。岩浆热变质作用在我国广泛发育,“它对很大一部分变质程度较高的煤(包括炼焦用煤)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论煤的热力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煤的变质与温度、压力、时间因素有关。但具体谈到煤的变质问题,其中因素究竟是以何者为主,目前还是有争论的。至于热力来源亦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来源于地壳深处(区域变质学说)或构造运动(动力变质学说);有人认为来源于接触煤层、煤系的岩浆岩(接触变质学说);有人认为热力来源可能与煤田深部或旁侧的巨大岩浆岩体有关(热力变质学说)。目前多认为煤的热力变质主要是靠岩层下部隐伏岩体的热量的传导,而对岩浆中的气体挥发分物质所带来的热量对煤的变质作用的影响则考虑甚少。但是我们认为,由岩浆内喷发的气体挥发分的作用对煤的热力变质可能是起主要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И.И.阿莫索夫确定了,决定煤炭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原始质料,聚积条件,环境的复水程度,介质的化学特性,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为了决定这些因素所起的影响,必须拟定一些能表示形成煤的整个过程的指标,也就是能表明聚煤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变质作用前后岩石的常量化学组织分相对含量被认为是不变的,虽然在不同性质和强度变质作用下,出现地矿物组合比较复杂,仍可利用它的含量与未变质的标准原岩进行类比,从而对变质原岩进行有效的判断。保、尼格里(Poul Niggl)是最早利用岩石化学方法恢复变质原岩成份的学者之一。他和一些人认为:岩石中具最大平  相似文献   

5.
第二讲 瓦斯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只是原始煤成气在煤层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而大部分都以煤出气的形式逸散了。 瓦斯是伴随着煤的形成而生成的,在成煤作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产生瓦斯。因此,瓦斯的原始含量与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和围岩的性质等均  相似文献   

6.
瓦斯只是原始煤成气在煤层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而大部分都以煤出气的形式逸散了。 瓦斯是伴随着煤的形成而生成的,在成煤作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产生瓦斯。因此,瓦斯的原始含量与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和围岩的性质等均有关。又因后期地质构造是决定瓦斯运移和保存的重要因素,所以瓦斯的最终赋存又必然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豫西晚古生代热变煤的性质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化作用历程是影响煤性质及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学者波格丹娃对典型热变煤(通古斯煤田煤)与深成变质煤(顿巴斯煤田煤)所作对比研究表明:热变煤具有H/C 低、碳含量低、发热量低、粘结性较差等特点。我国晚古生代煤田区域热变质作用广泛发育,豫西煤田可作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及其对我国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国煤变质的特点分析了促使煤变质演化的地质条件,阐述了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的局限性,主要是深成变质作用使中国煤演化到低变质阶段,燕山期岩浆活动导致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弥补了这一缺点,使很大一部分中国煤增高了煤级,形成了储量丰富,多用途的中、高变质煤。并根据岩浆性质、侵入规模、侵入层位和深度以及沉积盖层的封闭程度对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进行分类,划分出三个亚型: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中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总结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鉴定特征及其对中国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4个与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相关的内容:(1)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标志;(2)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3)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4)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需要考虑的4个方面,一是立项,二是稳定的经费支持,三是人才培养,四是先进仪器设备的配备。  相似文献   

10.
煤的结构与变质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众所周知,温度、压力和时间是影响煤变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这些因素对煤变质的作用,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煤的芳香核进行了结构测定(其原理和方法见本刊1980年第2期“煤的X射线分析”一文—编者)。首先单独研究温度或压力分别对煤结构的影响,然后再同时进行温度和压力复合因素的实验。为了结合实际,还研究了自然界各种变质类型煤的结构,以确定其变质与温度、压力的关系。从而对煤变质作用的机理和各种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某些煤变质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但实验尚属初步,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球化学演化、地壳发展初始阶段岩石成因主要类型的分异作用过程、以及最古老变质杂岩的年龄表明:原始地壳的特点是由玄武质成份所组成,而大陆花岗—变质岩层形成较晚,是类似行星上岩壳物质进一步分异的结果。玄武岩壳的崩解、搬运、机械和化学风化产物的再沉积、区域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以及从上地幔带出的硅酸、碱和其它轻元素对花岗—变质岩层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煤是对温度和压力等地质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各种构造-热事件控制下的物理化学条件,是促进煤岩演化的根本动力。本文对煤变质作用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煤岩在高煤阶-石墨演化阶段的控制因素、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煤变质作用包括煤化作用阶段和石墨化作用阶段,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有机质演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分子结构有序化、化学成分单一化,最终演变为以碳元素为主、三维有序结构的石墨。温度和压力(应力)是控制煤变质作用两大因素,在不同的演化阶段,这两大因素所起的作用和演变机理都有所差异。在低、中煤阶演化阶段,温度是煤化学结构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化学键断裂提供活化能,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则对煤化学结构演化具有催化作用。高煤阶-石墨化阶段的主要机制是导致基本结构单元BSUs之间相互联结使短程有序化范围增大的拼叠作用,构造应力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BSUs定向和面网间距不断减小,促进大分子物理结构演化。加强煤变质作用的高级阶段-石墨演化过程的研究,将丰富和深化对煤-石墨物理化学结构完整演化序列的认识。煤系石墨成矿机制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则为煤变质作用构造物理化学条件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压力和温度区域性升高的影响下,原有固体岩石受到改造时的成岩作用。任何一种变质作用都可视之为温度、压力、组份活动性(简称t,p,c)三个强度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又可分为静水压力,蒸气压力及单向压力三种。由于这五个因素的不同作用,就产生了性质完全不同的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又可按地  相似文献   

14.
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温度,压力也是决定岩石圈中许多地质作用的主要因素。热压是岩石圈中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压计算的关键在于热压系数。文中计算岩石圈中主要物质和相态的热压系数,分析影响热压系数的因素及热压存在的条件,并指出岩石圈中热压研究的潜在意义,初步结论如下:(1)岩石圈中的热压系数平均值为3MPa/K左右,其变化范围主要为0.33~9.22MPa/K,主要集中于1.08~4.88MPa/K;(2)岩石圈中的热压系数在物质的相变点处剧增;(3)热压存在的前提是等容体系;(4)岩石圈中热压的存在可造成岩石圈中地压梯度明显增加,相变点处的热压剧增可能导致火山、地震、成矿作用及变质作用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变质古地温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和其它有机质一样,其变质作用主要取决于所遭受的最高温度及其持续的时间,压力不是主导因素。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压力仅能使煤的物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对中变质阶段的煤化作用却起延滞作用,温度的升高能大大加速煤化作用进程,故煤的煤化作用可以说是一种热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江南古陆”两侧二叠纪煤变质作用、海泡石成矿作用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煤变质作用与海泡石相转化的关系、以及古温度对海泡石矿物相转化的意义。作者认为二叠纪煤变质特征与海泡石相转化呈同步变化,在区域分布上低变质煤带分布着海泡石,高变质煤带分布着滑石。煤中壳质显微组分是海泡石存在的指示标志。第Ⅲ阶段肥煤的形成温度是海泡石矿物相转化的临界温度。 本文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采用TTI法和卡韦尔图解分析古地温的方法,确定区内海泡石形成温度不超过120℃。  相似文献   

17.
洛旺煤矿区是云南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贫煤为主,局部为无烟煤。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煤质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C5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煤质变化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区内C5煤层硫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灰分产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主要受自西向东陆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在平面上煤类表现为煤矿区中部为无烟煤三号,东西两端逐渐变为贫煤,分析认为深成变质作用是造成煤类变化的主要原因。矿区中部煤层埋深较东、西两端大,煤变质程度相对高,根据构造条件推测,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对矿区中部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郑矿区煤变质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郑矿区C-P系煤层具有煤类较多,变质程度偏高和北高南低、带状分布的特征。本文着重探讨其变质作用类型,计算主要影响因素的变质温度,模拟其变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变质作用 P-T-t 轨迹研究有机地将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等诸多地质因素结合起来,定量地描述地壳热—构造演化规律,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前缘学科。本文收集了大量国外近期(主要为1987年~1991年)发表的有关 P-T-t 文献,追踪 P-T-t 轨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重要成果,以期在国内变质作用P-T-t 轨迹研究中得到借鉴。这些进展和成果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P-T-t 轨迹方法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一些典型变质岩石的变质作用 P-T-t 轨迹资料不断丰富;(3)各种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和构造过程以及岩浆作用的 P-T-t 轨迹热模拟的进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山西煤类齐全,煤质较优良,是我国主要的炼焦煤和无烟煤基地。以山西多年来的煤炭资源预测资料和众多矿区勘查资料为基础,全面总结了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类分布特征及其变质作用。研究认为,山西的煤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38°线以北煤变质程度较低,煤类较单一,以气煤为主;38°线以南煤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类较多;山西省煤变质类型主要有深成变质、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三种类型,深成变质是基础,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变质类型,岩浆热变质主要是燕山期岩浆活动叠加于深成变质的基础上造成的,接触变质只是局部的,对区域性的变质影响甚微。研究成果可以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