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3,17(6):401-413
在地质工作调整结构、转换机制过程中,1992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压缩,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减少。但以地震为主的油气地球物理工作量保持近几年水平并略有增长,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发展。1992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取得了较多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出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仪器,其中包括高采样率浅层数字地震仪、地下管线探测仪、轻便遥测多道地震仪、工程质量检测仪、高分辨率中子俘获γ能谱测井仪等。航空磁力水平梯度系统投入使用。形成了一批新的功能较强的地震、测井、电法及重磁资料处理解释系统或工作站。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加强,地学层析成象理论和应用发展迅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扩大应用,分形及混沌理论在勘查地球物理中的应用也在起步。深部地壳调查及油气勘查领域地球物理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1,15(6):401-414
从1990年起,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每年在《物探与化探》上发表一篇综述,报导前一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本文是第二篇。1990年,我国各种主要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各主要应用领域中的工作规模和1989年大致相同。取得了较多的技术进展。多种新的国产地震仪器设备通过鉴定,其中包括遥测数据采集系统、震源及检波器。三维、高分辨率、横波、瑞利波地震勘探及垂直地震剖面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多种新的国产测井及地下地球物理仪器设备通过鉴定,其中包括数控测井系统、微机化的井中及坑道电磁波系统等。多种新的测井资料微机处理解释系统研制完成。1990年还开始生产几种新的国产微机化电法仪器。探地雷达系统开始在工程勘查中应用。和苏联地球物理学家合作在我国油田上试验新的电法--电场差分法初步取得好的结果。在我国首次直接根据高精度重力勘查结果布置的钻井,1990年打出了工业油流。1990年是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所以本文最后还按各主要应用领域对我国勘查地球物理五年来的进展作了概略回顾。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是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国家和各有关部门安排的一批新的重要勘查地球物理科技项目相继起步。在“八五”工作基础上,1996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工作和科技继续取得若干重要进展。三维地震及其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分布式电法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始形成热点。一批新的国产地面和矿井探地雷达系统已形成商业产品。  相似文献   

6.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4,18(6):401-402
1993年,我国金属矿地球物理工作继续缩减。航空物探工作量仅及1988年的1/3.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其中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已超过9000km2.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保持兴旺,推动了有关技术的发展,众多单位不断推出新型号的多功能浅层地震仪式工程检测仪。较少受经费制约的室内计算机处理、解释、模拟、显示方法及软件研究,以及某些理论研究保持前进势头,又有一些引人注意的成果。承担国际市场项目有所增多,但总规模仍然很小。  相似文献   

7.
《物探与化探》1994,18(1):22-27
1993年4月2明至23日,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河北廊坊召开了“重磁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研讨会”。来自院校、科研单位和勘查单位的17位专家教授出席了这次小型专业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8.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0,14(6):414-424
我国有一支约18万人的勘查地球物理队伍,其工作规模居世界前列,每年取得大量应用成果和研究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每年编写一篇综述,报导前一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主要进展。本文是第一篇。它按航空和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地球物理测井和地下地球物理、地面电法、地面重力和磁法、地面γ能谱等分别加以叙述。它提供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和地震去年的工作队数和完成的工作量,以后也将每年报导这些数字和其它一些统计数字。它报导了去年我国一些主要地球物理方法的技术和应用的进展,但不覆盖所有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领域。资料说明地震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在油气勘查以外的领域中它的重要性也在继续增大,并取得迅速的技术进展。电磁法正受到我国物探工作者更大的重视。本文第一部分还报导了我国勘查地球物理队伍的某些基本情况和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庆长垣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的难点问题,系统阐述了井震联合小尺度构造解释的方法和储层预测的研究。(1)开展分级分层次构造解释,建立了小尺度地质体精细构造解释;(2)在低级序小断层识别和组合方面,采用井指导和验证地震断层解释,同时结合相干体、倾角定位、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进行综合研究;(3)微幅度构造研究采用井点分层数据小网格成图为主,辅以手动识别、趋势面法、相干体等手段进行逐一落实。储层应用实践证明,地震属性技术预测储层普适性较差,对“泥包砂”型的砂体预测是有效的。地震重构反演技术预测储层精度较高,不仅较好地反映砂体接触关系,而且预测了砂体横向边界。采用“井点定相、切片组形”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和高程差等特征,辅助以反演切片来研究河道垂向演化,最终实现多期河道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瞬变电磁场的波场变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层状介质模型瞬变电磁场数据的波场变换、分析,提高了对瞬变电磁场波场变换物理意义的认识,并总结出若干有价值的规律.指出这种通过数学方法变换出的波场,不仅在形式上满足波动方程,而且在导电介质中也存在“传播”现象,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电性分界面时,也存在“反射”和“透射”.这些结论为在瞬变电磁法中,正确合理地引入地震处理解释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姜枚 《物探与化探》1985,9(1):33-40
在进行区域物探工作时,为了解决填图、构造分区和矿产预测等问题,常常需要将地球物理场的异常进行分区和分类。利用图象识别的有关分法实现综合标志的分区与分类,能够把这一工作引向定量分析的阶段。图象识别又分为“学习”的和“自学的”方法。但无论是需要在已知标准体上进行“学习”的识别方法,还是“自学”识别的方法,都在不同方面提供了新的解释结果。文中还以承德一沈阳和江苏等地为例,阐明了图象识别的方法在区域物探资料解释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首次发现震前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重力扰动信号,周期分别为8~11 s和6~8 s。其中,周期为8~11 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1天开始逐渐增大,并于震中距大于1 570 km时消失;周期为6~8 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7天开始逐渐增大,能够被所有台站监测到。两种重力扰动信号可能反映了芦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对进一步揭示芦山地震孕震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外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1996年国外发表的勘查地球物理文献,概要列举了物探方法发展的新前沿。在矿产勘查方面介绍了金属矿预测和普查工作的新进展以及金伯利岩、滑石矿床的找矿方法和实例。在环境勘察方面,回顾了电法在水质调查中的应用,介绍了物探方法在城市垃圾场调查、煤矿闭坑善后工作、城市人工物理场环境效应调查中的应用以及滑坡和洞穴调查中新采用的方法。在区域和深部地球物理调查方面,概述了西方国家近年来实施的矿产勘查开创计划、大规模的电导率结构研究和南极磁异常图的编制。在新技术新方法方面,介绍了新的航空电磁系统———FLAIRTEM、电(磁)法中非接触数据采集技术、谱激发极化法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探测油气蚀变柱的区域勘查新方法和海洋重力仪。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重力勘查的高度改正应采用何种高程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查的观测值必须进行正常场与高度改正,为此要测量重力测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尤其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甚严。以前测地工作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和测距仪等,高程系统按“规范”(1)采用大地水准面的“正高系统”.近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开始应用于重力勘查中,GPS测量的高程为WGS-84的“大地高系统”,这样需要把“大地高”换算到“正高”.这样做即要花费许多工作量,又会增加换算中产生的误差。本文通过对地球正常重力场理论公式的分析,认为可以采用GPS测量的大地高进行重力高度改正。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体的多种物质属性,应用以地震场为主的多种地球物理场进行综合油气勘探的技术称之为地震多属性技术。实现该技术的方法主要有:地震叠后处理,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处理,拟声阻抗曲线处理,地层反褶积处理,时间—频率分析处理,井上资料的线性外推预测处理,地球物理多参量聚(分)类分析及处理,地球物理多参量(主分量)分析及处理。其中地震叠后处理是基础;时间—频率分析处理在碳酸盐岩地区应用效果明显,将可能成为适合碳酸盐岩地区储层预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地震多属性技术是解决油气储集体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及追踪井间岩性变化的有效手段,可为落实油气储量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围绕油气藏构造的电法勘探与“油气晕”的电化学勘探问题,分别介绍了几项较新的方法与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现。针对这一国外石油公司勘探近40年后放弃的区块,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力区带、发现规模油气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ermit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点,分析了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种后期叠置裂谷(古近纪)的成藏模式有别于其他纯陆相单一旋回的裂谷盆地,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陆相砂岩,盖层为古近系湖相泥岩,表现为跨世代(跨二级层序)油气聚集特征。其油气成藏具有6个主控因素,即大范围海相烃源岩“控源”、叠置裂谷“控砂”、断裂与砂岩输导层“控运”、构造地貌“控势”、断层与砂体配置“控藏”、盖层与侧向封挡“控保”。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揭示了Termit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该盆地潜力区带评价与规模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浊流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1970—1980年)、浊流理论工业化应用阶段(1990—2000年)和砂质碎屑流研究阶段(2010年以后)。近10年来,随着国际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工作进展迅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成果、新认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湖盆中央深水区至少存在浊流、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及底流4种类型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2)湖盆中不同类型的流体在搬运与沉积过程中存在互相转化,形成混合事件层(Hybrid Event Bed);3)建立了湖相砂质碎屑流搬运—沉积过程的鉴别标志—— “泥包砾”结构(Mud-coated intraclasts);4)地震沉积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湖相重力流内部沉积单元解剖、湖盆深水沉积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展望未来,为适应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需求,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发展趋势主要有5个方面: 1)深水砂体成因类型划分、搬运—沉积过程及沉积模式的建立与完善;2)深水泥页岩(细粒沉积)成因机理、类型划分及其油气意义研究;3)深水沉积“源—汇”系统与地震响应及评价预测研究;4)深水沉积搬运—沉积过程实验模拟研究;5)新的深水沉积理论体系建立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浅层地震勘探在某工业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为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所采用的野外工作、资料处理与解释的方法技术,以及“五小二高”的工作方法,讨论了结合反射波法开展折射波法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对查明基岩埋深及断裂有独到的作用,可为开发区整体工业布局提供比较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