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探矿工程》2011,(3):53-53
为做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钻井事故预防工作,提高事故处理技术水平,2011年3月14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工程中心在成都组织召开了"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技术问题专家咨询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学龙出席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所长、WFSD工程中心副主任胡时友主持会议。中石化西南石油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TK—75S绳索取心回转冲击钻具与YCP—Ⅰ型冲击频率测量仪由冶金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探矿技术研究所研制的TK-75S绳索取心回转冲击钻具和YCP 1型冲击频率测定仪,于1987年1月16~17日在燕郊通过了冶金部地质局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3.
张国榉 《探矿工程》1979,(4):35-36,29
《探矿工程》杂志79年第1期介绍了我院钎头科研组提供的两种滑锤式卸钎器。其中,Ⅰ型卸钎器效果更好。Ⅰ型卸钎器原设计图纸基本可用,但经过半年多来生产实践的检验,证明其内部结构,仍需作某些改进。为了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消灭手锤卸钎,特将改进后的地院Ⅰ型滑锤式卸钎器详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汉斌 《地球科学》1992,17(6):739-747
中国年消耗锥体连接钎头1000万支以上,年消耗B_(22)、B_(25)锥体连接钎杆约15000t。针对中国钎具生产、使用部门在锥体连接问题上所存在的误解,结合修订和贯彻最新的钎头、钎杆国家标准GB6480t、GB6481,并参照国际标准ISO1718—1991,阐明了锥体连接的实质,充分论证了严格规定钎头锥孔和钎梢小端直径极限偏差值、孔底直壁间隙区、钎梢插深以及锥孔深度的必要性。这对减少钎具浪费、改善劳动条件、增强中国锥体连接钎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力学原理研制成功了复合片齿钎头和复合片齿整钎,并批量投入市场。该系列钎具凿岩速度、寿命和硬质合金片齿有效利用率均显著优于片状和球齿钎具。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冶金部地质探矿工作会议于1982年11月23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队、研究所的领导,院校教师,探矿工程技术人员,钻探工人以及负责地质勘探技术装备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189人.这次会议总的指导思想是,加速探矿工程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以人造金刚石钻进为主的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尽快实现探矿工  相似文献   

7.
在冶金部地质局主持下,1988年2月5~6日,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探矿技术研究所,对YKS-30型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砂矿钻机及工艺进行了初步技术鉴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5个单位的32名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惠民教授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张智远高级工程师担任技术报告的主审,会议先由冶金部地质局探矿处处长吴棣华同志和装备处副处长刘振邦同志介绍冶金地质钻探工作现阶段的有关情况、发展设想以及开展该钻机研制技项目的背景。之后,探矿术研究所作  相似文献   

8.
KD—1型岩心定向仪是探矿工艺研究所与上海地质仪器厂,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当前小口径岩心钻探具体情况,共同研制的(图一),经地矿部技术鉴定通过.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加入WTO在即,提出了“实施四大技术改造(‘钻孔法’新型钎钢,‘一步法’等优质凿岩硬质合金,复合片齿系列钎具,DZ系列全液压凿岩设备),建设凿岩机具强国”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行平 《探矿工程》2003,30(1):11-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以下简称“勘探所”)成立于 1 957年 ,是我国第一个探矿工程 应用技术研究所 ,也是我国从事探矿工程和岩土钻掘应用技术研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所。 2 0 0 2年 1 2月 3日在建所 45周年学术报告会上 ,李世忠教授作了题为《人才、成才与成果》的学术报告 ;耿瑞伦教授 主要从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施工、创新和探矿工程技术现状与对策等方面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王达副局长代刘广志院士宣讲了题为《探矿工程 53年来为国民经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由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联合举办的“刘广志院士八十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六年座谈会” ,于 2 0 0 3年 3月 1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工程院 ,国家专利局 ,国土资源部人教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人力资源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 ,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我们开展了“微机在探矿工程中应用”的情报调研。这次调研走访了七个省(市)20多个单位,函调了3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地质、冶金、煤炭、建材、核工业部等系统。总的来说,微型计算机在探矿方面的应用都刚开始起步,地矿部还略为领先。目前,我部系统勘探技术研究所、武汉地院探工系、探矿工艺研究所都建立了微机室,可直接为探矿工程科研、教学服务。目前地矿部系统除各高等院校和部直属研究所外,已有19个省局的探矿部门拥有微机,其中广东、湖南、河南、云南等省分别为JB-3000、IBM-pc、长城052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地质系统有十多个地质机械、仪器制造厂,由过去靠进口,仿制到现在已能制造成套各种钻探设备、钻头、钻具、仪表以及小型坑道掘进,选矿设备、物化探和测井仪器,建立了勘探技术研究所,勘探技术试验站和探矿工艺研究所,专门从事探矿设备和工艺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国榉 《地球科学》2002,27(5):626-631
15 0年前瑞典诺贝尔父子继中国火药之后, 发明了硝化甘油胶质炸药用于修路与采矿, 引发了导致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真正意义的工业革命”.192 3年德国施律泰尔发明WC -Co硬质合金, 迅速形成了硬质合金切削刃具和硬质合金凿岩钎具两大产业, 使机械和采掘工业飞速发展, 被誉为“工业的牙齿”.迄今, 现代化的凿岩爆破技术, 已成为人类向岩石圈索取资源和向地下开拓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主要手段.其中, 用在岩矿石中冲击凿孔的凿岩钎具, 是人类所有机械工具中受力条件最苛刻、使用寿命最短、基础工业必备、技术含量很高的大量消耗性工具.研制长寿命冲击凿岩钎具, 已成为全球采掘工业高效、低耗凿岩必须解决的新世纪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这需要凿岩、爆破、岩石破碎、矿业、材料、冶金、钢铁、机械、物理、化工、电子、数学、力学、生物(仿生) 等各方面专家的长期通力合作.建设以“新型硬质合金钎具”和“长寿命冲击凿岩钎杆”为标志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凿岩钎具工业, 是我国新一代“资源-高科技-外向型”民族工业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主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承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等数十家单位协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年会"于2011年10月9~12日在广西南宁市成功举办。开幕式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金昌主持,  相似文献   

16.
三月下旬,地质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探矿工程和安全技术工作专业会議。出席会議的有各省地质局探矿处处长,探矿技术負責人,鈷探和坑探方面的安全技术人員,以及北京、长春、成都三个地质学院和西南地质研究所的代表共一百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17.
张国辉 《探矿工程》2005,32(1):46-47,50
依据极坚硬岩石条件下冲击凿岩钎具的能量传递模型,以“飞龙”系列ZQ25-2041整钎为例,在ANSYS平台上做了动力谐响应分析,由此确定了危险工作频率,能为在此条件下钎杆的疲劳寿命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一、一般情况我们在手掘探矿小平坑中,长久以来皆是使用一字形钎头凿岩,根据有关资料证明,这种形式的钎头,已经落后.今年年中使用了月牙形钎头,凿岩效率比一字形钎头有所提高,工人乐意使用,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今年七月底,根据兄弟勘探队对阶梯形、凹形钎头凿岩的经验介绍,并在公司工作组的协助下,在三分队南、北坑推广试验了阶梯形及凹形钎头,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证明阶梯形、凹形钎头又比月牙形优越,穿孔速度此月牙形提高22.3%."这种钎头掌钎容易,不轻易发生夹钎事故,而且眼孔圆".以上两种钎头现已在我队三分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2014,(3):84-84
主题: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探矿工程之梦 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承办:《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辑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同期召开:中国地质大学原探矿工程系成立60周年学科发展研讨会,一、论坛主题及背景 主题: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探矿工程之梦。  相似文献   

20.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是在原西南地质研究所第七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78年成立的。四年来,提交了十项研究成果。1981年前鉴定的五项成果有四项荣获四川重大科技成果三、四等奖,1982年有四项成果通过了鉴定,为我国探矿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