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复杂的成岩演化和多期流体活动导致多种类型的白云岩形成。揭示震旦系白云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不仅可以为四川盆地震旦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加充实的科学依据,也可为理解全球大规模存在前寒武纪白云岩的原因提供有益启示。本文针对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葡萄花边”白云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岩相学研究表明,“葡萄花边”白云岩充填于藻白云岩的孔隙内,向内对称生长,结晶程度明显好于藻白云岩。在岩相学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确定其形成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葡萄花边”白云岩形成时代为530±12Ma~502±12Ma,略新于灯影组地层年代。结合微量元素分析以及碳-氧-锶同位素数据,对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葡萄花边”白云岩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其稀土元素总量(∑REE)相对较低(0.680×10-6~8.963×10-6),δ13CVPDB(-0.1‰~1.7‰)略低于与同时期海水沉积白...  相似文献   

2.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界有无原生沉淀白云岩成为白云石成因研究中长期争论的话题.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对白云石成因机制尚没有完善的科学答案.有趣的是前寒武纪全球广泛发育白云岩,而寒武纪以来形成的白云石很少.目前很少有文章涉及这未解之谜.本文选择了四川盆地震旦系藻白云岩和非藻白云岩,将宏观全球构造、板块运动观点与微观先进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白云石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水介质条件、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藻白云岩,微、泥晶白云岩为原生(或准同生)形成,纯细晶白云岩为早期成岩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含硅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环境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认识,并首次应用晶胞参数和结晶有序度判别原生和次生白云石.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花边"状白云岩横向分布范围广,纵向发育层位局限,仅在灯影组二段中下部出现,可以作为野外露头以及井下岩心的地层识别标志。以钻井岩心与野外露头样品的宏观、微观特征为基础,阐明了"葡萄花边"状白云岩的命名依据,镜下微观视域内该类岩石包括围岩、"葡萄花边"纹层、亮晶白云石三种结构组分。结合对"葡萄花边"状白云岩不同结构组分微区取样的多参数实验分析,认为成因机制上,围岩沉积于正常海水环境,"葡萄花边"是在岩石已存在的缝-洞空间中生长的胶结物,灯影组二段沉积时期海平面经历了多期次的升降运动,当海平面下降时,刚固结不久的地层暴露受到溶蚀并形成规模不等的岩溶缝洞体以及岩溶角砾,当海平面再次上升时,在缝洞体中以及角砾周缘开始形成多期次的纤状白云石胶结物,当地层埋深到一定程度时,深部热液流体会在残余缝洞系统中形成一些亮晶白云石。"葡萄花边"状白云岩不但可以成为灯影组一种重要的储集岩类型,而且可以作为灯影组沉积古地貌研究的一种辅助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葡萄-花边结构是全球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中发育的一种独特标志性沉积构造,其成因机制与沉积模式具广泛争议。四川盆地灯二段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灯二段葡萄-花边结构是震旦纪“文石-白云石海”环境准同生期高频海平面波动下岩溶作用的产物,微生物岩在岩溶空间规模的非均质性最终决定着葡萄-花边结构形态分异特征,即形成不同形态的纤维状胶结物(FSD+FFD或FSD+RFD)。(2)葡萄状结构和花边状结构发育丰度与微生物岩组构(MM)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葡萄状结构主要由束状正延性白云石(FSD)及束状负延性白云石(FFD)组成,通常发育在四级旋回基准面底部的颗粒白云岩和顶部的凝块石白云岩层段;花边状结构由束状正延性白云石和放射状负延性白云石(RFD)组成,主要发育在以四级旋回基准面中部的纹层-叠层石白云岩层段。因此,灯二段微生物岩组构纵向上多旋回特征和间歇性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共同形成了灯二段葡萄-花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多级、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藻白云岩"术语的提出已有五十年历史,震旦系藻白云岩以其巨大的厚度,精美的原生结构、构造,以及丰富的微生物化石和矿产资源而闻名,但至今其成因仍存在争议。以四川汉源-峨边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的剖面、岩石学、原生构造特征,微观的白云石和微生物化石形态、原生结构特征,以及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灯影组藻白云岩为一套在潮坪和潟湖环境下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组合,以藻黏结型的叠层状、纹层状、葡萄状和均一状(藻)白云岩为主要的次级类型;藻白云岩中主要发育原生的隐晶状微生物白云石和次生的纤维状拟晶白云石,其形成与蓝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中度嗜盐好氧细菌和红藻等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密切相关:沉积-同生阶段,主要由微生物诱导矿化作用形成大量纳米似立方体粒状和(亚)微米级片状微生物白云石,同时共(伴)生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同生-准同生阶段,主要由微生物影响矿化作用形成纳米球粒状和微米级不规则状、球状和卵状微生物白云石,同时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因微生物催化矿化作用和拟晶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纤维状拟晶白云石;随后微生物白云石与拟晶白云石一起组成具纹层状、叠层状、均一状等构造的藻白云岩。对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矿物交互作用和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也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白云石和拟晶白云石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氧、碳同位素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云岩的成因可分为准同生期、成岩期和成岩期后等三种成因类型,但其成因机理则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多年对白云岩的深入研究,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成因模式(如渗透回流、蒸发泵吸、混合水、调整白云岩等模式),对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白云岩可以作出圆满解释。江西萍...  相似文献   

9.
川西绵竹清平地区震旦纪地层齐全,出露有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灯影组包含灯一段至灯四段的全部地层。陡山沱组为一套滨岸至浅水陆棚相砂泥岩夹浊流相白云岩。灯一段和灯二段为大套典型的局限台地相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富含葡萄状、花边状构造,残余厚度500~600m;灯三段为一套灰黑色页岩夹黑色硅质岩,夹少量薄层白云岩,残余厚度12~88m;灯四段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夹少量砂质白云岩,含黑色和白色硅质条带,残余厚度115~869 m,沉积相为典型的局限台地相。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混合沉积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现阶段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混合沉积研究可划分为4个阶段:现象描述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海相混合沉积研究阶段、陆相混合沉积及综合研究阶段。受不同地质条件的约束,混合沉积岩石学分类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混合沉积成因类型一般包括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与母源混合。混合沉积现象具有普遍性,可发育于海相、淡水湖盆、咸化湖盆等各类型沉积环境中,具有多样化的沉积类型,其控制因素一般包括碎屑物质供给、气候与水体环境、海(湖)平面变化、古地貌条件、构造作用以及水动力条件等。混合沉积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与三角洲伴生的近源混合沉积、水下隆起区的远源混合沉积以及藻混合沉积可形成优质的陆相混积型油气储层。现阶段混合沉积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岩石分类方案不统一、缺乏与野外露头剖面和现代沉积的考察对比、层序格架内混合沉积发育模式不清、传统的成因类型在复杂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混积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针对混合沉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古地理环境恢复、沉积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西柳林泉域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焰新  李永敏 《地球科学》1998,23(5):519-523
简述了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软件NETPATH2.0的结构及功能,并用其成功地模拟了山西省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定量评价了岩溶地下水在地表水渗漏的影响下经历了地球化学作用及不同流径地下水的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12.
郭清海  阎世龙  蒋方媛 《地球科学》2005,30(2):245-249,254
太原市深层孔隙水具有明显的水化学分带性,具体表现为由山前到盆地依次分布硫酸一重碳酸型水、重碳酸一硫酸型水、重碳酸型水,且各类地下水均大体在南北向上呈条带状展布,这与补给水的水化学状况密切相关.利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建立一系列地下水混合模型对深层孔隙水的水化学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盆地北部的深层孔隙水受到北部边山岩溶水、盆地北部浅层孔隙水、汾河水的补给,其中北部边山岩溶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源;盆地西部的深层孔隙水由西部边山岩溶水与盆地西部浅层孔隙水混合而成;盆地南部的深层孔隙水则由盆地北部与西部的深层水混合而成.混合作用是控制区域水化学状况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川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白云石化的鲕粒滩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鲕粒滩主要发育在川东北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台地内主要为泥晶碳酸盐岩夹蒸发岩。鲕粒滩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白云石化并形成鲕粒白云岩,一些研究者把它们看成近地表混合水白云岩,但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的微量元素铁和锰、白云石的阴极发光、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C和O值、87Sr/86Sr比值等特征表明这些白云岩具有埋藏成因的证据。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具有暗红色阴极发光,微量元素Fe为600×10-6~1000×10-6,Mn为14×10-6~78×10-6,稳定同位素氧组分为-6.73~-3.65‰(PDB),(平均值为-4.89‰PDB),稳定同位素锶(87Sr/86Sr)为0.707 35~0.708 00。薄片下可以看到白云石沿着裂缝交代,上述的特征表明白云岩在埋藏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Botryoidal aragonite and its diagene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ryoidal aragonite is a spectacular growth-form occurring as mamelons, up to 100 mm in diameter. Three examples of this particular carbonate cement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wo distinct areas: in New Caledonia, small-scale mamel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in Pleistocene reefal terraces at Ouvea, an Island of the Loyalty archipelago, and in the Red Sea, large-scale mamelons of botryoidal aragonite exist within Pleistocene reefal terraces along the Um Gheig region of the Egyptian Coast. In addition, a similar botryoidal cement, partly dolomitized but exhibiting aragonite relics, occurs within a Miocene reef in the same region. Mamelons of botryoidal aragonite are isolated and/or coalescent but grow only on fixed substrates. They occur within cavities of varied origin. Their fabrics are characterized by fans of elongate euhedral crystals of aragonite fibres. Botryoidal aragonite can be preceded or followed by other types of cements or internal sediment. Despite similar mineralogy, petrography and ultrastructu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brics of the Pleistocene botryoids from the Red Sea and Ouvea and the Miocene botryoids from the Red Sea. The former are of submarine origin as confirmed by the strontium content (8500–10,500 ppm)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8O between -0.10 and +0.19% PDB). The latter, related to a Miocene karst, are rich in strontium (average 13,600 ppm), and have an isotopic composition (average δ18O -10.50% PDB) indicative of non-marine precipitation. Diagenesis of these botryoidal aragonites consists of slight dissolution for Pleistocene botryoids and mineralogical transformation for the Miocene botryoids. The latter exhibit the diagenetic sequence aragonite → calcite → dolomite. The aragonite to calcite transformation is a dissolution-reprecipitation process, the void distribution and size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replacement calcite crystals.  相似文献   

15.
 Mining of coal, lead and zinc, gold, and iron ore deposits in karst areas has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inkholes in China. Surface collapse causes an increase in mine water drainag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ajor water inflow from karst aquifers, which threatens the environment in mining areas and endangers mine safety. The origin of such sinkholes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in this paper and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cluding soil weight, buoyancy, suffosion process and vacuum suction can contribute to surface subsidence. The key measures to prevent sinkholes in mining areas are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mine drainage, reduce water-level fluctuation, seal off karst conduits and subsurface cavities in the overlying soil, prevent water inflow, and to increase gas pressure in the karst conduits. Received: 2 May 1996 · Accepted: 29 July 1996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水的特征与其他岩石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具实质性区别,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发育有多元空隙,导致喀斯特化岩体中的水介质复杂多样性。为便於深入研究,本文把喀斯特水运动归纳为两个类型:(1)不纯碳酸盐岩、结晶白云岩、中国北方的灰岩中的溶隙水,流态为层流运动;(2)中国南方的灰岩中的溶洞水(指Ⅲ水动力带),流态为紊流运动。  相似文献   

17.
赵树森  吴爱民 《岩石学报》1994,10(2):202-210
用天然水溶液中234U与238U之间的放射性不平衡研究的方法,对鲁南两城地区30组水样地表水和地下水铀同位素组分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有三个来源:深部喀斯特岩溶水、浅部孔隙水和地表水。水的铀同位素组分稳定,并应用混合比例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其结果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山西高原岩溶泉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岩溶泉的保护问题:合理扩泉岩溶水开采的统一规划;溶泉水利用的统一管理。根据岩溶泉形成和“三水”转化的观点提出了人为改变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增加补给量,减少排泄量,是增大泉水流量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回灌。  相似文献   

19.
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水质变化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水质变化特征,并根据地球化学原理,利用指标组合、水质图像分析方法,把试验区水质分为典型奥灰水和大青水,大青水又分为三种情形,而且计算出各混合水中奥灰水的比例,从而得出该矿三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富水地段及其补给源和补给强度。  相似文献   

20.
硅质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崔春龙 《矿物岩石》2001,21(3):100-104
硅质岩中隐藏着十分丰富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构造及古气候、物源及成岩成矿等信息,而且硅质岩抵抗后期改造的能力较强,各种成因信息被较好地保存下来,为解决硅质岩的成因及相关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硅质岩粒度细,结构致密,野外研究取证工作有很大难度,室内研究成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但目前的研究中还未解决成因的特征指示元素的载体问题和成因属性,不加区分地使用全岩化学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进行成因判别,使其成因的多解性和人为性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本文从硅质岩的建造、组构、古生物、阴极发光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可反映硅质岩成因的若干问题,所以也是今后进行硅质岩研究中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