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岸坡槽谷堆积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地区江河流域,岸坡上常常发育有一系列的凹槽负地形,这些地形呈上宽下窄形态,也就是上部表现出U形洼地,稍显开阔,紧接其下部谷地变窄一直连到江河沟谷边。这样的地貌形态其上部洼地发育的高程一般在1 500~2000m。在以往的地质灾害调查中,这种现象常常被认为是滑坡堆积地貌。本文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岸坡槽谷堆积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堆积体地貌、物质结构特征以及对比分析了其成因。最后提出该岸坡槽谷堆积体的成因与冰雪作用有关,而不是简单的滑坡堆积地貌。  相似文献   

2.
丹巴梭坡堆积体是一巨型第四纪堆积体,分布在大渡河的左右两岸,其上有114座珍贵藏碉。对堆积体的成因有冰川成因、冰水成因和泥石流成因等各种观点。在对堆积体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对藏碉群斜坡巨型堆积体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左岸堆积体的成因主要以崩滑作用为主;右岸堆积体是冰源泥石流和崩塌、滑坡等作用的混杂堆积。并在后来的钻孔揭示中得以验证。这对于川西地区深厚覆盖层成因的揭示以及藏碉群文物的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察达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过程与形成机理,运用遥感测绘、无人机地形测绘和现场勘查资料对滑坡进行分区,对滑坡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利用PFC2D数值模拟对地震工况下滑坡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将察达高速远程滑坡分为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数值模拟结果得到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15~20 m/s,运动时间150 s,最大运动距离为2 800 m.察达滑坡为地震条件下诱发的高速远程滑坡,源区砾岩对上部堆积体后缘铲刮推移,使得上部堆积体产生整体变形,其运动过程可分为崩滑→铲刮→滑移→堆积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17,(5):1281-1288
通过开展小尺寸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滑道坡度和滑道宽度下,滑坡-碎屑流的运动和堆积特性。试验结果发现:斜坡坡度增大时,对于细颗粒堆积体,其冲程和平面覆盖面积均变大;对于粗颗粒堆积体,其冲程和平面覆盖面积均先变大后变小;两者的堆积宽度均减小、堆积厚度均增加。滑道宽度对滑坡运动影响显著,滑道宽度增加时,其冲程出现小幅度的增加,而平面覆盖面积和堆积宽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堆积厚度则变小;滑道出口宽度对滑体最终堆积范围影响显著,而滑道入口宽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试验研究成果为滑坡-碎屑流堆积范围及堆积形态影响因素的探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以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类型为例 ,对三峡库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新开挖剖面的调查测绘 ,在许多地段发现了堆积与基岩之间的滑坡主滑带 ,说明了在该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成因具有复合性。它是构造和岩溶作用前提下形成的滑坡体、崩塌体、泥石流堆积体和岩溶坍陷堆积体。运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堆积体发育深度可达 40 m至 6 0 m ,通过面波测试可按波速将之划分为三层。最后 ,建立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型 ,并运用目前最新版本的离散元软件 (UDEC3.0 )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滑崩堆积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该区的层状岩体在长江河流下切过程中 ,形成了区域性的卸荷松动 ,而在岩体下部形成压碎张裂带 ;地下水沿卸荷拉裂带渗入 ,并与压裂带贯通 ,形成了岩溶发育带 ,为滑坡、崩塌、塌陷等表生改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正 《地质论评》2012,58(4):709-715
文家沟2008~2010年期间8次泥石流事件是在地震滑坡堆积体上因持续强降雨渗透变形溃决和后续侵蚀产生的,不同于一般的沟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文家沟滑坡堆积体上新生的泥石流沟共冲出松散固体物质总体积约180×104m3,2010年的"8.13"泥石流事件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冲出的松散固体物质体积约在115×104m3。文家沟泥石流的成因模式是,强降雨过程在滑坡堆积体上先期出现"渗流管涌、暂态壅水、溃决滑塌"的造沟作用模式,后期出现"溯源侵蚀、冲刷刨蚀、侧蚀坍塌、混合奔流(搅拌机)"的扩沟作用模式。2008年的"6.21"和2010年的"7.31"泥石流事件主要起因于前者,其他事件主要起因于后者。松散堆积体因排泄持续降雨入渗的能力不足而造成地下水滞留和水位升高是导致斜坡体稳定性降低的内在原因。当地下水壅高水位面达到水平时,堆积体内渗透动水压力达到最大,堆积斜坡的稳定性最低,成为堆积体表层发生滑塌溃决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崩塌滑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长江三峡库区岸坡有134处大型的崩塌滑坡堆积体,其成因与长江三峡干流的深切作用有关,陡直岸坡部分发生张裂,随后有裂块的崩滑。崩塌滑坡运动是能量的释放,并趋于稳定。建库后,最危险的是蠕动中的裂块,要注重部分滑移面的固结,其次是清理库水位高程岸坡上的不稳定物质。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对"8.12"山阳滑坡分离界面特征、滑坡结构特征与剪出口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成因机理的对比分析,从滑坡的陡倾层状斜向结构、滑坡体倾向阻挡、视向临空条件、驱动块体下滑以及前部相对稳定块体阻滑等5个方面总结了山阳滑坡产生视向滑动的成因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山阳滑坡视向滑动剪出后的高速远程运动特征与滑体结构分布特征,将滑坡的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视向剪切滑动区、整体滑动堆积区、碰撞折返堆积区以及前部碎屑抛洒区。  相似文献   

9.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通过灾害形成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概述了鸡尾山滑坡失稳诱发因素,包括: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岩溶发育、高陡地形地貌条件和采矿活动等;介绍了鸡尾山斜倾厚层滑坡视向滑动的基本模式,为"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瞬时失稳"。在此基础上,根据鸡尾山滑坡的运动和堆积特征,将滑坡分为滑源区和堆积区,通过二维DAN-W模拟,选取Frctional、Voellmy等流变模型,模拟了滑坡运动的整个过程,得到滑坡堆积体的体积、厚度和滑坡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并且为西南山区高速远程滑坡成灾范围及滑动堆积特征的模拟分析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袁广祥 《地质与勘探》2012,48(1):170-176
[摘 要]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帕隆藏布流域,沿帕隆藏布及其支流修 建,穿越了多种成因类型的堆积体。通过对该地区的调查,对这些堆积体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分 析。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发育的多次冰川活动,使帕隆藏布流域保留了第四纪古冰川作用遗留下来的 古冰碛。在帕隆藏布主河谷及其支流河谷中广泛分布着河流搬运沉积的堆积,在宽谷地段尤为明显。 由于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形成了数量众多、规模巨大的地质灾害二次堆积体,包括泥石流堆积 体、崩塌滑坡堆积体、雪崩堆积体以及碎屑流堆积体。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复杂斜坡成因问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三峡库区涉及移民工程规划建设的滑坡研究与防治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三峡主库区尤其是巴东、巫山和奉节等地的滑坡地质成因问题仍没有解决。作者基于多年的地质考察与研究,采用"复合堆积体"概念描述三峡库区的复杂斜坡,它是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组合体。通过研究"复合堆积体"分布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滑坡空间分布、滑坡活动的时间分期和古崩滑体与古长江的关系,认为古川江和古峡江在奉节瞿塘峡约于45×104a~60×104a间实现两江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是一个重大自然地质事件,两江贯通导致分水岭顶部切蚀、溯源侵蚀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三种地质作用异常强烈,是三峡江段大型复杂斜坡成生的主因,出现了一个复杂斜坡剧烈塑造期———形成"复合堆积体"。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是一个新的重大人为地质事件,将使三峡水库岸坡进入一个剧烈再造期,"复合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引起工程界和学术界密切关注。最后,介绍了长江三峡河谷演化研究状况和长江形成的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中游滑坡堵江事件及古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发育一段非基质结构岸坡,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物质组分均由白云质灰岩构成,其结构密实,表部胶结良好,形成呈似角砾状堆积体结构特征。对这套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为平推式滑坡的成因模式。该滑坡造成了金沙江中游一次大规模的堵江事件,采样进行14C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滑坡发生时代约为19,000a前。对该岸坡段调查分析表明,该古滑坡堆积体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现今并无变形复活迹象,其整体不存在失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对陕西省山阳县烟家沟滑坡基本地质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获取滑坡高程数据,基于高性能矩阵离散元软件MatDEM建立起烟家沟滑坡运动及堆积特征的三维离散元模型,还原了滑坡启动发生的全过程,最终得到了运动速度、滑移距离以及堆积体厚度3个方面特征,取得以下认识:烟家沟滑坡属于高速滑坡;滑坡运动堆积过程分为加速碰撞堆积阶段、整体滑动堆积阶段和减速堆积阶段;其堆积层厚度分布沿运动方向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总体变化趋势,且堆积厚度在堆积体后部达到最大;MatDEM矩阵离散元法用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和地质现象分析3个步骤,逐步还原了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最终结论如下: (1)以古堆积体群整体形貌特征为基础,结合岩性、结构等基本特性,将古堆积体群划分为4个区域; (2)根据古堆积群Ⅱ区的形貌特征假设Ⅱ区物质来自河对岸,继而采用结构特征分析证明了这一假设,结果表明: Ⅱ区物质与河对岸物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物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为典型的泥石流产物; (3)结合区域风化程度、S型转弯、冲积扇、高位静水沉积等地质现象分析,还原了该古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即: Ⅰ区风化程度较严重,年代明显早于其他各区。Ⅲ区、Ⅳ区之间应为古河道,Ⅰ区的形成造成了河流的S形改道,但并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堵江。真正的堵江事件发生在Ⅱ区形成后。Ⅱ区泥石流物质与Ⅲ区、Ⅳ区物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土石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堵江,产生了高位沉积现象。此时江水一部分从古河道流出,一部分从Ⅱ区泥石流物质区向下渗流,最终Ⅱ区物质被掏蚀冲垮,形成了今河道。  相似文献   

15.
所研究的堆积群位于云南省境内怒江下游某水电工程左岸近坝部位,若该堆积群其中一个区一旦失稳将直接影响到水电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本文首先阐述了各堆积体特征和地质条件,其次解释了各堆积体成因,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堆积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工程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古栋滑坡和雨日堆积体位于四川省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流域,正在规划设计的雅砻江楞古水电站中坝址下游1.5km处,对大坝的安全构成潜在危险。本文以局部构造为线索,从雨日堆积特征分析入手,建立其与唐古栋滑坡在成因演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雨日堆积体的深入解剖,了解了唐古栋滑坡的形成过程,建立了该段河谷岸坡总体地质演化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唐古栋滑坡、雨日堆积体作为同一局部构造中的不同个体,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代表不同演化阶段特征性产物。  相似文献   

17.
持续的引水灌溉导致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频繁发生,2015年5月26日庙店村附近发生一起黄土滑坡,冲毁农田数亩。本文以"5·26"滑坡作为典型的案例,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测量、勘探等工作,分析了其诱发因素、运动过程、堆积特征。结果表明:(1)滑坡滑动距离278 m,后壁宽222 m,滑后后壁高差40 m,主滑方向45°;(2)滑坡呈现滑动多级次特点,前后滑动4次,滑体堆积面积约为6.2×104 m2,堆积体总体积约50×104 m3,堆积体平均堆积厚度约10 m;(3)滑坡的主要激发因子为持续灌溉,但是地表显式裂缝和土体深部裂隙在地表径流优势入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而且滑坡区的节理控制了滑坡的后壁宽度和滑动方向。最后基于泾阳南塬滑坡发生的频率和降雨有着一定关联性,探讨了降雨对本次滑坡事件的影响和滑坡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猪卜笼滑坡位于水布垭库区支锁河左岸,为典型松散堆积体滑坡,因水库蓄水造成前缘局部岩土体变形失稳。通过分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形态特征、物质结构组成及变形特征,查明了该滑坡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定量评价其稳定性。分析表明,滑坡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大致历经崩塌、堆积、加载和滑移过程,形成现今堆积形态。目前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土石混合体原位水平推剪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江三峡库区沿岸普遍存在着由于滑坡、崩塌、风化卸荷、残坡积和冲洪积等复杂成因而形成的第四纪松散堆积体,其力学特性介于土体与碎裂岩体之间,为了强调其组成及结构上的特点,称之为"土石混合体"。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土石混合体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在滑坡现场对土石混合体进行了原位压剪以及推剪试验研究,揭示土石混合体在原位受剪情形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12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南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冰-岩碎屑流型高速远程滑坡。位于斜坡顶部(高程为4 337~5 350 m)的岩体和冰川块体沿着高陡岩壁向下滑动,在峡谷地形控制下于干河坝内形成体积约11.2×106 m3的滑坡堆积体。本文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现场调查,对干河坝冰-岩碎屑流的地貌与堆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初步阐释了干河坝冰-岩碎屑流发生的成因机制和运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节理裂隙发育、源区冻融作用加剧和历史地震效应是此次地震的诱发因素。地形的坡度变化特征、滑体表面“乘船石”结构及内部岩屑的定向排列表明滑坡的运动过程可分为碰撞破碎阶段和扩散堆积阶段。滑坡堆积区广泛分布的“冰川乳坑”和冰水沉积物暗示堆积体底部松散沉积物减阻或是干河坝冰-岩碎屑流具有远程效应的有利因素。深入理解干河坝冰-岩碎屑流的地貌特征及运动学过程,对揭示高速远程滑坡的超强运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西部高寒山区大型滑坡灾害的预测预警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