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霍国兴 《地下水》2010,32(5):54-55,74
城市污水回用指的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农业或市政用水的水源。城市污水中含有污染物质的水量仅占整个污水量的0.1%,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水量稳定、易于收集,污水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将城市污水经常规处理后回用于工业是完全可行的。由兴平市目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基本情况可以看出j兴平市地下水超采已经非常严重,市区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地下漏斗区,而城市大量的污水基本还未被利用,在对城市用水各个部门污水回用优点分析及水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将污水分别回用于工业、农业灌溉、市政杂用、地下水人工回灌、中水回用等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前长春市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危机严重。城市水资源化是解决水危机、防治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春市经处理的污水量为1.843 亿m3/a, 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的污水量为423.4 万m3/a,占2.297%,污水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所建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完成后,每天可增加水量16.16 万m3。通过制定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以及提高环保意识等,可提高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程度,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污水的热能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发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建筑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开发利用历程与工程现状,分析了城市污水热能资源潜力以及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利用污水与环境的温差获取热能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资源前景,适宜的热源距离是污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开发污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或城市污水作为水源,通过合理利用出水的流量和温差为城市住宅供暖。基于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污水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地埋式砂滤系统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埋式砂滤系统是一种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主要由预处理单元、布水系统和砂滤3部分组成。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包气带中的生物降解、吸附、沉淀、过滤等机理净化污水。大量资料表明 ,地埋式砂滤系统不仅具有简单、可靠、低能耗、低建设费用、易操作等特点 ,而且其处理效果好、水力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对地表环境影响小等 ,是处理小流量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加强地埋式砂滤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对环境保护和污水资源化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污水资源化与中国的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润贤  张玉林 《湖南地质》1998,17(3):184-187
本文从我国当前水环境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污水资源化的必要,可能与效益,以及将污水转化为资源的措施,从而得出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贤荣  闫秀懿  张永祥 《吉林地质》2003,22(1):54-57,82
近年来,硝酸盐氮的污染愈来愈严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氮污染.控制氮污染及处理氮污染问题已经提到我国水污染控制的议事日程.本文探索微生物处理含氮污水的过程中反硝化作用的脱氮机理,使用δ15N标识技术研究水体中三氮运移转化过程中的质量不守恒,证明δ15N标识技术研究确定不同形态氮的数量各系是可行的.研究水体中三氮质量不守恒现象,将解决含氮污水生物净化中污泥上浮问题、氮污染含水层生物修复中气阻问题.  相似文献   

7.
污水资源化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及利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湘  李耘 《地下水》2000,22(2):71-73,70
指出并分析了我国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及原因,可用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水资源化的工程范例,并指出污水再生利用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1991,(3)
印度制订了一个土地处理污水指南,其主要内容有;1)为使地下水不被污染,限制土地处理污水的量及所含物质;2)不污染破坏土壤;3)消除有害于健康的元素;4)将土地处理作为污水处理的中间介质,也即污水要经过预处理才能渗入地下。印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环保局、科技厅(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为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步,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10.
污水粉煤灰-土地处理及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污水排放不仅污染水环境,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利用热电厂煤灰在储灰场与污水混合,吸附,絮凝,生化降解以及土层截污降解综合处理污水,为探索以废治废和土地处理污水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分析了下渗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范围及防治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用滚动成型的方法将改性天然磷灰石粉末制备成颗粒状水处理剂,并对工业含铅废水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处理研究.静态实验中该水处理剂去除铅离子的能力可达到661.10 mg/g;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处理剂每1 kg可以处理Pb2 浓度为58.3 mg/L的废水3 m3,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对使用过的水处理剂进行高温固化或者添加到粘土中制砖,可避免二次污染.经济分析显示该水处理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酸改性蒙脱石对煤气废水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琪  黄明 《矿物学报》2005,25(4):409-413
根据蒙脱石层间域的活性对其进行酸改性。对酸改性蒙脱石去除煤气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适宜条件、脱色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蒙脱石经酸改性处理后,大幅度提高了对煤气废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能力。在酸改性蒙脱石投加量为20g/L和pH6.5~7.5,处理时间30~40min,室温条件,静置时间7-8h,煤气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9%~70%和76%。蒙脱石粘土可以为煤气废水预处理提供廉价高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凝沉淀技术处理钨矿选矿废水,通过试验确定HNJY新型高效复合絮凝剂作为混凝剂最为合适,投加量为120mg/L,经处理后废水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并能回用,废水SS约11500mg/L,处理后的出水要求为SS<10mg/L。技术经济分析,投资总费用为67.5万元,处理成本为0.60元/m3,设计工艺可靠且经济合理。本工程既防止了废水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又解决了枯水期选矿用水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招远市金矿矿坑外排废水水质、利用现状及金矿洗选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招远市金矿矿坑水二次污染程度较轻,外排水水质全部符合农田灌溉和选矿用水的水质标准,部分还可作生活饮用水利用;区内金矿选矿废水中,氰化废水CN、Cu严重超标,浮选外排废水虽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总硬度、矿化度、Ca^2+及硫酸盐等成分含量普遍较高,对地下水仍有一定的污染作用。现场浸染试验结果反映出废水排放后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降解过程较短,对地下水影响局限于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金属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矿物学角度,对金属矿物材料(铁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硫化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金属矿物材料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作为我国石油的重要赋存区,其地热资源也相当丰富。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采油产生的污水由于其相对较高的温度,除了用于回注开采层提高石油采收率,还能用于供暖、洗浴等。通过采集胜利油田济阳坳陷探区19个典型采油联合站分离出的采油污水,分析其水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总结了采油污水的基本水化学特征以及腐蚀性和结垢性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采集的采油污水属于咸水-卤水,矿化度最高可达59.7gL-1,其中锂和锶的含量达到了作为矿水的要求。综合腐蚀性系数和拉申指数评价方法得出采油污水属于强腐蚀性水。结垢性评价结果表明,这些采油污水不会形成碳酸钙垢,也不具备二氧化硅的结垢条件,仅滨南和河口采油厂采油污水有硫酸钙结垢的可能性,综合利用前需要及时预防和处理。采油污水可以用于开采层回注、供暖、洗浴、温室大棚和水产养殖等,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能改善能源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综合利用采油污水时,需要考虑其腐蚀性和结垢性,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及管道。  相似文献   

17.
Phu Le Vo 《GeoJournal》2007,70(1):75-89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an unfinished eff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apid urbanization has transcended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governm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ce the renovation policy launched in 1986,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has experienced the fastest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is has placed severe constraints on th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abstraction of groundwater has exceeded the limiting volume (520,000 m3/day) and the annual drawdown of water table is 2–3 m. In addition, the quality of urban water bodies is increasingly exacerbated by a huge volume of untreated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These are hampering water demand, use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municipal authority in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water resources. Current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water resources are discussed. It will propose a new paradigm of water management in Ho Chi Minh City.  相似文献   

18.
Y. Takahashi 《GeoJournal》1981,5(6):573-574
After WW II, water demand in Japan for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use has increased drastically in those large cities and industrial regions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high economic growth. This was true especially in the decades of 1950 and 1960.Water shortage continues to be serious in some large cities in summer month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is water shortage by explai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growth and water demand in large cities. To meet these water shortages, there has been activ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dams and saline barriers in large river basins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water use system to increase its efficiency and re-use capacity for sewage treatment etc.At the same tim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jects have been encountering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 well as increased local protest in the 1970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esent dimensions of these problems and also presents several ideas regarding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