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中连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区域过去气候变化规律,这一方法是继通过深海沉积、极地与高山冰芯、黄土、湖泊、洞穴石笋、珊瑚等沉积物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途径之后的又一新途径。反映沉积物中环境信息的代用指标有多种,其中粒度特征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反映沉积过程中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建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江上游叠溪地区)2万年以来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化规律以及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找到气候环境变化与地质环境演化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精细粒度分析和系统粒度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堰塞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资料,并与已有的冰川湖沉积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精细分析得到了堰塞湖相沉积物多为粉土和黏土;深色沉积物与粗颗粒相对应,浅色沉积物与细颗粒相对应的关系;并结合有机质测试发现:深色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多于浅色沉积物,表明粗颗粒土代表的是雨水充沛水动力条件好且植被相对茂盛的气候环境特征,细颗粒土则与其相反;沉积物中深浅交替的纹层厚度约为2~5 cm;这些特征与冰川湖沉积物特征差别很大,因此其代表的气候环境意义也完全不同。通过整个剖面的系统粒度分析得到了整个沉积过程的粒度变化特征,并据此结合年代测试结果将整个沉积剖面划分了7个粒度变化周期,揭示了该沉积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7次气候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沉积物的粒度是衡量沉积介质能量和沉积盆地能量的一种重要代用指标,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湖泊沉积物的粒度指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刘兴起等人利用全样粒度分析方法对青海湖QH-2000钻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冷干和暖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增多,介于二者之间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粒径变化相对比较平缓。Xiao Jule等利用正态函数分布拟合法,将Dali湖沉积岩心的粒度组分划分为6种,通过对各组分峰值粒径等粒度参数的分析研究,得出各组分含量及其峰值粒径等的变化与湖泊水位关系密切。根据建立起的湖泊沉积物粒度参数与气候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将达里湖1.2kaBP以来的水位波动划分为不同的5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达来诺尔湖北岸岸边(DL-0)、湖中心(DL-1)和湖南岸(DL-2)3个点的岩心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性分析、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垂向分布序列分析。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的分析发现DL-0与DL-1和DL-2井岩心沉积物敏感粒度组分的峰值有较大差别,其粒度分布范围相差较大,表明湖北岸岸边、湖中心和湖南岸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时空差异。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湖北岸岸边(DL-0)和湖中心(DL-1)两个点的沉积环境较为稳定;而位于湖南岸(DL-2)点的沉积环境变化比较大,包含了5个明显的沉积波动旋回,并对达来诺尔湖由北至南进行了沉积地层分析。在达来诺尔湖水下1.5m内主要是粒径0~200μm的颗粒,岩性为粘土、粉砂和砂,以粘土和粉砂为主,随着深度的增加,黏土含量增大,粉砂和砂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4.
塔河地区三叠系主要为厚层砂岩夹泥岩沉积,砂岩分选性中等-好,颗粒呈次棱角状,成岩矿物以岩屑和石英为主.综合岩心资料、岩石矿物及粒度分析、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分析认为,3个油组的厚层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各油组厚层砂体之上的砂泥岩主要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及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地震资料和测钻井资料分析,研究区南部中油组可识别出湖底扇相和下切水道相.沉积相演化分析表明,湖平面较低时,研究区沉积厚层辫状河流相砂体,湖平面上升时为沉积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暗色泥岩和三角洲砂泥岩,研究区三叠系可识别出4次湖平面升降变化,形成4套厚层砂岩夹泥岩的沉积组合(包括柯吐尔组泥岩).  相似文献   

5.
涠西南凹陷11-7区块流沙港组沉积体系构成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和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流沙港组储层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三段岩性发育砂砾岩、含砾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同时,氧化色的泥岩发育显示滨浅湖的环境,沉积构造和粒度资料均显示发育碎屑流沉积,反映出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流二段发育厚层泥岩,为半深湖-深湖环境;流一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体,岩性粒度较流三段稍偏细,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强,发育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以及波状层理等牵引流沉积构造,同时前缘地带沉积物中发育丰富的重力流、浊流沉积物。流沙港组的湖盆沉积体系经历了一个扩张、鼎盛到萎缩的过程。流三段沉积期为湖盆早期的扩张时期,流二段的巨厚层状的泥岩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的鼎盛时期,随后湖盆又开始逐渐萎缩进入流一段沉积时期,在此过程中,沉积体系主体从扇三角洲演变至半深湖、深湖和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张金亮  司学强 《地质论评》2007,53(4):448-453,I0001
混合沉积是一种特殊的沉积类型,研究程度较低。金家地区处于东营凹陷的斜坡带,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发育了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研究认为该混合沉积为古湖泊内的混合沉积,可划分为混积砂滩亚相、混积砂坝亚相及半深湖混积亚相,混合沉积物既包括同层混合沉积物(灰质砂岩、砂质灰岩、泥质灰岩等),又包括互层混合沉积物(砂岩与颗粒灰岩互层沉积等),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受当时构造运动、碎屑物质供给量、湖平面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沉积学中,粒度是指沉积颗粒的直径大小。用来研究沉积物(岩)的粒度大小和各粒级组分分布状况的方法称为粒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沉积物的研究和模拟实验发现,沉积颗粒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规律;粒度大小受流水作用力强度控制,与沉积物形成的环境关系密切.因此,粒度分析广泛用于研究沉积物(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特别是对相标志极不明显、相属有争议的岩层和深埋藏的地层,粒度分析更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滇中砂岩铜矿赋存于上白垩统马头山组砂岩之中.该地层有人认为是湖相,后又有人认为是河相、河湖过渡相.为解决含矿围岩沉积相问题,我们采用粒度分析方法对滇中六苴、郝家河等含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关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及其物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秦岭关家沟组地层中碎屑颗粒的总体粒度呈现向上变粗的韵律性旋回:下段为以泥质岩、砂岩互层为主的典型浊流沉积组合;中段的碎屑颗粒有向上变粗、砾岩层加厚的趋势;上段以厚层砾岩为主,夹薄层块状砂岩,砾岩中砾石含量、粒度大小分别表现出向上增加、增大的趋势。化石组合表明关家沟组为海相地层,进一步推断关家沟组可能为海底扇浊流沉积体系。对关家沟组杂砂岩组分进行了碎屑颗粒百分含量统计及粉砂岩、板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w(La)、w(Ce)、w(ΣREE)和δ(Eu)等特征值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的相似。以本区地层斜层理产状及砾石优选方位为依据,结合砾石颗粒大小在横向上的变化,对关家沟组岩层古水流方向综合分析,推测其古水流方向为230°~356°,以北西向为主;砾石的优选方位在228°~338°之间,以北北西向为主。砾石的统计资料表明,由南向北关家沟组砾石具有颗粒由大逐渐变小、磨圆度由差→较好、优选方位由杂乱→较好的变化趋势。结合前人成果,关家沟组处于碧口弧前盆地系统内,推测关家沟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南东向的岛弧。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叠纪中油组沉积期阿克库勒地区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前隆及前隆南部斜坡带,呈北高南低的构造格局,物源位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这种构造格局决定了层序的格局和模式。中油组主要沉积中砂岩和含砾中砂岩,粒度整体较粗,分选性较好,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通过粒度分析和岩心观察,认为中油组主要沉积体系包括侵蚀沟谷充填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湖底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低位侵蚀沟谷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晚期,湖底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阿克亚苏地区,主要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沉积。湖侵体系域位于初始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之间,主要为湖泊沉积体系半深湖—深湖和滨浅湖沉积。最大湖泛面之上为高位体系域,其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的滨浅湖以及半深湖—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芯、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在遂宁组沉积时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沉积作用明显受周期性洪水注入影响,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具有以下特征:①频繁的湖平面升降,形成砂泥互层的地层叠加样式;②缺乏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沉积;③河流相为主要的沉积类型;④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期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洪水-漫湖”是川西坳陷遂宁组一种沉积充填新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岩石学与粒度分布特征相对比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3个典型剖面和10余口探井的白垩系碎屑岩层序。结果表明,陆相碎屑沉积的岩石组合及其岩性、岩相特征与相应的薄片粒度分布结果(直方图、概率累积曲线、偏度(SK1)和标准偏差(δ1)等)具有良好对应关系。据此可明显识别出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的5种主要沉积相,即冲积扇相、冲泛平原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和(湖泊)水下重力流相。文中分别论述了上述5种沉积相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粒度分布特征,探讨了二者内在联系。本文提出的陆相沉积环境定量判别标志,在其它陆相盆地沉积环境研究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杭州湾北岸孔深为237.80 m的BZK04钻孔进行沉积物岩性、微体古生物、孢粉组合、粒度含量、古地磁和OSL测年的综合分析,讨论研究区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及古气候变迁特征,建立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显示, BZK04孔岩心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长河组碳质泥岩(Ech)和早更新世以来的嘉兴组(N-Qp1 j)、前港组(Qp2q)、东浦组(Qp3d)、宁波组(Qp3n)、镇海组(Qhzh)地层;有孔虫鉴定为11属17种,其中包括16种底栖有孔虫,1种浮游有孔虫;介形类鉴定为8属8种;孢粉分析显示含37种类型,其中木本植物花粉18种,草本植物花粉11种,蕨类孢子8种,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最高,约为85.1%,蕨类孢子次之,约为8.7%,草本植物花粉含量仅为6.3%。根据岩性分层特征、沉积相、孢粉、有孔虫及介形虫以及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对钻孔的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可将沉积环境记录划分18个孢粉组合带和七个古气候旋回变迁,其中早更新世为河流相和河湖相沉积,揭示第三暖期—第4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中更新世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河湖相为主,揭示第五暖期—第6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晚更新世以潮坪相、河口湾相、浅海相沉积为主,对应第七暖期—第8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全新世时期为潮坪相和河湖相沉积,对应大西洋期和亚北方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掌握长江三角洲南翼更新世以来的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地层划分和古气候演变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酒西盆地石北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金福  朱莲芳 《沉积学报》1989,7(4):105-111
本文运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依地面与井下资料作了综合研究,划分出7种沉积相类型,探讨了相组合分布、相序演化规律及构造运动、古气候、古地形等诸多控制因素,建立了石北箕状同生凹陷沉积模式,并总结出各类沉积相的元素指标及伴随相演化、锶/钡、钒/镍、镁/钙等多项元素比值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层、鲍玛序列等。最常见的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浊积岩的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浊积岩和中厚层浊积岩,其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的良好储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岩性、粒度以及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是湖水或海水深度、气候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岩芯底部60.20~41.00 m(17.3~13.1 ka BP)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序列,可划分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个沉积亚相,物质来源主要是湖盆流域物质的输入。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海水自13.1 k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41.00 m的海相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滨—近滨—浅海三个沉积亚相,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自12.3 ka BP开始,研究区受到沿岸流影响,长江物质开始影响研究区,7.3 ka BP以来主要是来自长江的悬浮体在沿岸流作用下输送沉积而形成,稳定的泥质沉积物开始形成。全球性重要气候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8.2 ka冷事件在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也得到了良好揭示。  相似文献   

17.
广西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军  郑荣才  陈果 《古地理学报》2004,6(2):163-173
百色盆地东部田东坳陷那坤地区古近系那读组三段下部发育一套数米至数十米厚的湖相灰岩,岩石以浅灰色-灰色、含大量的螺蚌化石和具核形石结构为特征,间夹有薄层的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本文在实测地表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此套灰岩的岩石学特征。依据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标志以及沉积地球化学、测井相特征将湖相灰岩的沉积相划分为滨湖、颗粒滩、浅湖三个亚相以及灰泥坪、沼泽、颗粒坪、滩缘、滩核、滩间水道、灰泥浅湖、泥质浅湖等八个微相,并详细地研究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结合该灰岩的区域分布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格局指出沉积相主体属于浅湖的颗粒滩,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盆地自晚三叠世-白垩纪具有比较典型的碰撞前陆盆地特征。该时期盆地的地层、沉积相类型及时空展布、沉积旋回和沉积边界的迁移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盆地的沉积地层多以山麓相、河流相为主,尚有少量滨浅湖相沉积,具近物源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具有沉积范围小-大-小-大的规律;沉积旋回呈现了浅-深-浅的规律;沉积边界和沉降中心不断向北和北东方向迁移。这些规律反映了十万大山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即晚三叠世碰撞逆冲活动启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早、中侏罗世造山活动强烈,盆地沉降幅度大,物源供应充足;晚侏罗世造山活动减缓,盆地相对萎缩;白垩纪造山活动再次加强,盆地处于第二个发育期。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及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其中对青一段与青二、三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与垂向演化规律做了较深入地探讨。研究表明,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湖泊相包括2种亚相与4种微相,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和2种微相。沉积演化分析表明,青一段以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为特征,青二、三段以浅湖相与三角洲相砂泥岩互层为特征。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储层砂体,分别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其中浅湖砂体是最好的含油砂体,浅湖砂体发育的优势区也即浅湖沉积亚相发育区是区内最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戴南组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四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三角洲分布在北部缓坡,湖泊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的侧翼,从凹陷边缘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格局。戴南组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戴南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先退积,后进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