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资料,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七克台组中上部储集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第一岩性段.七克台组下部一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第二岩性段.砂岩的岩性特征对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储层物性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研究了孔南地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性。储层孔隙的连通性好,属于孔隙型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特征。晚成岩期,岩屑、填隙物、长石颗粒以及高岭石发生溶蚀,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沉积条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笔者利用砂岩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资料,分析了济源凹陷中新生界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下第三系储集层主要为长石砂岩。中生界储集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的岩性特征对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云逸 《地质与勘探》2023,59(1):170-187
基于岩心、钻测井、三维地震和沉积相资料,对越南兰龙盆地白虎油田的碎屑岩、基岩储集层特征以及对应的两种成藏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虎油田发育两类岩性储集层,即碎屑岩(砂岩)、花岗岩基岩储集层,其中碎屑岩储层在兰龙盆地基底地垒构造格架下沉积,受大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控制,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河流相为主,在渐新统泥岩供烃的条件下形成了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特征的岩性、构造油藏。花岗岩的基岩裂缝、孔洞发育,具备优势的储集空间、储层规模大,成为最主力的储集层,成因为基底演化过程中的断裂活动、热液岩熔等作用。在花岗岩基岩储层中形成了两种成藏模式:一种以花岗岩无机成因自身含烃表现出原地成藏的特征;另一种上覆渐新统泥岩为富油烃源岩,沿断层、不整合面等侧向运移至基底顶部晚期聚集成藏,最终在基底中广泛发育裂缝、缝洞型基岩油藏。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构造带发现以古近系路乐河组陆源碎屑岩为储层的油田.根据昆北油田切16区探井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岩石铸体薄片观测、电子扫描显微镜镜下分析等结果,初步确定了昆北油田切16区路乐河组主要发育两期辫状三角洲体系;路乐河组储层岩石类型分布相对稳定,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岩屑成份以花岗岩为主,骨架偏刚性,储层中杂基含量相对较高、胶结物含量较低;储集层孔隙较发育且分布相对较均匀,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分布,成岩作用以及杂基含量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通过结合主力油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及层控地震振幅属性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6区、切15井与切169井的东部以及切20井的西南部的构造相对较高部位为今后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辽河科尔康油田断裂分形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对张强凹陷科尔康油田沙海组下段顶(T1)、九佛堂组顶(T2)和义县组顶(T3)3个反射层断裂系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标尺范围(8-0.5cm)内断裂系统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分维值(D),而分维值的大小体现了断裂系展布的复杂性。断裂的规模、数目及在相同标尺下的面密度直接影响数盒子数法计算的分维值,不同子区域断裂系统的分维值D与其断裂所占断裂总数的百分比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储集类型的子区域对比表明,东区沙海组下段顶(T1)分维值高于西区,而西区义县组顶(T3)分维值高于东区。与油田已知油气分布特征对比后,发现并证实油田内子区域分维值大,油田丰度(含油面积或流体产能)就大。含油气盆地这种内在对应关系,为研究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评价和预测油气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济源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济源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特征,并说明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影响下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集层普遍以低孔低渗为主要特征,但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上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从碎屑岩的粒度、碎屑组分、孔隙结构等分析入手,对比神木气田、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3个大气田的储集层特点,并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石英类矿物含量、适量的可溶性组分(包括长石、火山岩岩屑及凝灰质等)及残余少量粒间孔形成的酸性流体的渗流通道是形成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较高含量的千枚岩屑、泥板岩等软组分,在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被压实变形、充填孔隙,造成残余粒间孔全部丧失和酸性流体渗流通道的缺乏,因而形成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9.
根据40余口钻井的岩石学资料, 较系统地描述了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层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陆源碎屑岩、白云(质)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4大类。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碎屑岩储集层以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压裂缝最为发育;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发育裂缝,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则主要为气孔和裂缝,火山岩储集层在乌夏地区分布较少,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二叠系储集层孔隙结构均属小孔细喉、微孔微细喉、微孔微喉,储集性能中等-差,整体为中、低孔渗储集层。研究认为岩性、粒度、成岩压实、溶蚀及破裂作用是本区储集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性、粒度主要影响储集层性质;压实作用是孔隙损失的主控因素,平均压实减孔量高达23.65%;溶蚀及破裂作用则对改善储集层物性起重要作用;断裂活动也使断裂带附近储集层物性发生明显的改善。根据储集层储集性能及其控制因素,将储集层划分为5种类型,乌夏地区以Ⅲ、Ⅳ、Ⅴ类为主。

  相似文献   

10.
云南思茅——景谷地区中生界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思茅-景谷地区有两类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其中碎屑岩储集层要优于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偶见剩余原生粒间孔。它们的储集性能基本上属低孔渗性储集层,强烈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碳酸盐化作用及重结晶作用是导致该区储集层孔隙性差的主要原因。但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有可能找到孔渗性较好的区块。文中还论证了地表样品中识别埋藏古溶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洪雪  赵洪伟  沙娟芳 《世界地质》2011,30(3):410-415
彰武断陷沙海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鉴定,确定了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等资料,确定沙海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填隙物内孔隙、裂缝孔隙、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Tmax主要分布在435℃~455℃,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沙海组纵向上在 920.9~930.55 m、935.8~938.9 m、944.35~951.07 m存在3个孔渗发育带,主要受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溶蚀溶解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2.
辽阜地2井是阜新盆地油气勘探以来第一口高产工业油流井,抽汲试采日产油15.3 m3.通过分析辽阜地2井钻遇下白垩统的岩石组合特征,结合部分测井曲线以及油层深度,明确了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下段、沙海组上段、阜新组和孙家湾组的岩石组合及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建立盆地1200 m以内具有成功油气开发经历钻孔地层综合柱状图,为今后阜新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和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ZW3井和ZW10井沉积层序对比和I1地震剖面的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对彰武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演化进行综合研究。九佛堂组与沙海组在地层叠置关系上存在3种不同叠置样式:萎缩式、一致式和超越式,是由盆地发育过程中右旋扭动造成的。九佛堂下段为盆地伸展拉张背景下的充填,发育大段泥岩和油页岩,反映可容纳空间增大和沉积物供给不足;该段具有较好生油气能力。九佛堂组上段为转换伸展背景下的充填,ZW10井代表的东部区发育大套泥岩,而ZW3井代表的西部区发育一套粗碎屑沉积,反映盆地走滑或者扭动作用的发生;走滑扭动断裂作用使得断陷中形成凸起,分隔了生烃凹陷,而且开始形成下部成藏组合。九佛堂组末期为盆地构造反转期,发生了较大规模构造反转,致使盆地东部边缘区域的九佛堂组上段遭受严重剥蚀。沙海组下段为断陷由伸展到构造扭动背景下的充填,其下部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较好生油气能力;上部ZW3井和ZW10井砂岩含量明显增加,反映伴随着沉积物的足量供给与快速进积;构造扭动使盆内凸起再次发育,形成了上部成藏组合。沙海组上段为盆地萎缩背景下的充填,砂体强烈进积,盆地萎缩。沙海组末期盆地再次发生大规模构造反转,沙海组上段地层遭受强烈剥蚀。  相似文献   

14.
赵洪伟 《世界地质》2012,31(4):721-729
利用3 口钻井资料和新采集二维地震资料,对彰武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沙海组和九佛堂组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配置关系,发育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 套生储盖组合类型。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断层侧向封挡、近源成藏是本区主要的成藏控制条件,构造--岩性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以ⅡB 型为主,Ro 值主要为 0. 5% ~ 0. 7%,处于低熟演化阶段; 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机质以Ⅰ型和ⅡA 型为主,Ro 值主要为0. 7% ~ 1. 0%,处于成熟阶段。沙海组整体上属于中孔、低--中渗型储层,九佛堂组储层整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沙海组顶部泥岩构成区域盖层,九佛堂组顶部泥岩可作为直接盖层。九佛堂组邻近优质烃源岩、地层厚度大,成藏潜力更大,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5.
阜新煤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九佛堂组 、沙海 组的湖 相泥 岩为盆 地内 的生 油岩 ,并 论 述了 盆地 内 主要 生油 洼陷 及 储油 构造 。强 调 了沙海组扇 三角 洲砂体 有利 于油气 的运 移和聚 集 ,对 储层 、含 油系 统类 型 、盖 层分 布特 征 、生储 盖 组合 类型 、圈 闭类 型 进行了分析 ,就油 气开 采规模 作出 了评价 ,根据 盆地内 的油 气显示 情况 提出了 勘探 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阜新盆地经历了近30年的油气勘探活动,一直没有重大油气发现.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区的资源潜力,探索新的勘探思路,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认为阜新盆地具备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提出主要勘探层系为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根据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烃源岩条件的差异,指出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下段为常规油气勘探目的层;沙海组上段为页岩气勘探目的层;阜新组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保存条件和储集条件,构造油气藏不应做为勘探选区的重点,寻找近洼陷的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阜新煤田东梁区沙海组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阜新煤田东梁区沙海组赋存有可观的煤成气资源(煤层气和砂体气)。通过对气源岩的生气能力、储集岩的储气能力、盖层的圈闭条件研究,认为沙海组煤成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十屋油田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营城组发育正常沉积岩、火山熔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含有火山碎屑物质。火山碎屑的含量,不仅决定了岩石类型,而且影响储层物性。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石类型及其分布反映了物源区的特征。岩心的岩性识别虽然精准,但数量与分布有限,影响到确定物源-沉积体系的类型与分布。测井资料的岩性识别,特别是含有火山碎屑岩石的识别可以弥补取心不足造成的限制。十屋油田不同层位岩石中K元素测井值的对比,相同层位岩石中的U、Th元素测井参数交会图,GRDENCNLACRtRMSFL测井参数的玫瑰图和GR-PEGR-DEN测井参数交会图,对十屋油田营城组Ⅳ-Ⅴ砂组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石实现了有效的岩性识别,形成了测井识别模式。测井识别岩性和岩心识别岩性相结合,确定了研究区5种岩石类型分区,证明了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Ⅳ-Ⅴ砂组来自火山岩物源、再旋回沉积岩源区的正常碎屑岩物源、受花岗岩影响的正常碎屑岩物源、受花岗岩和火山岩影响的正常碎屑岩物源以及混合区域物源沉积体系的存在与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部一些地区的含煤地层以前被认为是白垩系下统的沙海组、阜新组,该观点导致区域地层对比混乱。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属下侏罗统北票组含煤岩系。此结论对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找煤方向、确定找煤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