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岩石地导学与地貌地层学特征,将江西修水地区的第四系列分为5个岩石地层单位。由老到新为:(1)赣县组为一套暗红色强风化砾石层,组成修水河第五级阶地,形成时代大于1.0Ma.B.P;(2)进贤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棕红色强网纹化红土和砂砾层,组成第四级河流阶地,上段为一套褐红色网纹化亚粘土与砂,砂砾石组合,组成第三级阶地,进贤组成的年龄大致为0.9~0.1MaB.P;(3)莲塘组岩性以厚层的褐黄色  相似文献   

2.
3.
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梗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活动论和时空观,从8个方面总结了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介绍了3大综合地层区的概貌,划分太古宇至元古代的地层类型及形成环境。从沉积盆地性质、基底构造格局等方面分析,指出中秦岭构造亚带为南、北板块拚接带的特定构造单元。根据宏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火山岩的形成归纳为8种构造环境。概括了中酸性及碱性、偏碱性侵入岩类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成分及成因类型等特点。从复杂的断裂系统、多期的叠加变形、多期构造-热事件和地壳极度缩短四方面,说明秦岭-大别山构造带是巨形强应变带。概述了秦巴构造演化8个阶段的主要点及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曲靖附近的中、上泥盆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权 《地层学杂志》1991,15(4):270-277
<正> 曲靖附近有否中泥盆世艾菲尔期的地层?这是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野外调查确认曲靖附近有艾菲尔期地层存在。1978年云南地矿局区调队在曲靖西冲海口组之下发现了一套地层,测制了剖面,采集的鱼化石由潘江、王士涛鉴定,植物和轮藻由蔡重阳、卢辉(木丹)鉴定,新建了上双河组和穿洞组。西冲上双河组剖面如下(图1):  相似文献   

5.
关于吉林省延边地区二叠纪地层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延边地区二叠系70余年来的研究历史,是一部争论-前进-再争论-再前进的地层研究史。迄今虽然尚未取得共识,但运用“现代地层”和“大陆边缘”理论观点,分析已经取得的丰富的实际资料,表明现在在空间上紧接相邻的某些岩石地层,在二叠纪时是分属龙岗(和龙)地块北部陆缘活动带、兴凯地块醅陆缘活动带、佳木斯地块南部南缘活动带不同空间的沉积产物。按照岩厂地层单位的定义,应道先划分不同陆缘的岩石地层序列,而后通过分隔  相似文献   

6.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位于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  相似文献   

7.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0,24(3):184-186
本文所述的晚新生代地层为中、上新统砾石层及其夹层凹凸棒粘土与第四纪下更新雨花台组、上更新统下蜀组。这些地层早在 70多年前已为地学界瞩目 ,都因无化石证据地质时代有所争论[1,2 ] 。1956年度 ,笔者率师生野外实习 ,首次在南京方山发现安琪马化石[3 ,4 ] ,后笔者又在浦镇猪头山发现短腿犀、单籽豆等动植物化石[6~ 8] ,证实了中新统地层不仅存在于南京长江南岸 ,且分布于长江两岸。 1974年毕治国、邱占祥等在六合马集首次采到可与华北上新统对比的三趾马等化石[10 ] ,笔者也在六合骡子山发现三趾马化石[12 ] ,证实了南京附近也有上新…  相似文献   

8.
以陕北神木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与研究了该区中生代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盆地充填样式,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区域岩石地层模型。本文反映了该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成煤规律分析及成矿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西藏北部申扎地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恭城县西岭乡挖掘沟村晚泥盆世法门期地层为例,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高频旋回地层研究,将其详细地划分出五级旋回94个,四级旋回36个,初步总结了各种旋回地层的空间叠复关系,强调指出高频旋回地层出现的原因很可能与地球轨道变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