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兆宏  马丽霞 《地下水》2014,(5):100-101
研究了易门地震前兆观测井数字化水位水温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和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震同震响应特征,探讨其同震响应机理,给出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的合理解释。表明易门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总是水位震荡下降—迅速恢复、水温迅速下降—缓慢恢复,形态相似。与观测井所在的地质构造、井深以及探头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大陆地下流体台网井水温度数字化观测数据,本文对比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与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能引起井水温度发生同震响应,而井水温度同震响应特征可能主要与井孔本身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构造环境有关。同时,根据水位同震响应资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对水温同震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地震波动力加载作用下,井-含水层系统原有状态发生改变,很多因素可以引起井水温度发生变化,例如井孔垂直方向上因对流和水动力弥散引起的温度变化、井-含水层系统水平方向上水流状态改变引起的温度变化、井孔水由于气泡脱逸引起的温度变化、井孔水与井壁及水温探头摩擦引起的温度变化等,因而,合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有效分析井水温度同震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地震常引起分布于断层两盘观测井的水位同震响应动态变化特征不同。而研究断裂两盘观测井同震响应能力、水位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有助于揭示断裂带的渗透性演化过程、可深化地下水位对地震响应机理的认识,对于指导地震观测井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北京八宝山断裂带中段(大灰厂)上下两盘井的水位同震响应次数、形态、幅度、记震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去除趋势项,采用数字滤波求取井孔气压系数,采用Baytap-G程序求取潮汐参数,并反演出7次大地震对大灰厂区两口井所在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进而判别两盘震前震后渗透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两口井同震响应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上盘井对大震的同震响应次数较多、能力较强;这不仅与断裂带起屏蔽作用有关,而且与井所处含水层渗透性呈不同规律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小云  曹轶  薛飞  黄永模 《地下水》2009,31(6):53-55
福州华林2号井水温具有与正常水温动态基本类型所不同的夏高冬低的动态特征,通过对该井水温变化的机理、动态成因以及与相邻的华林1号井水位的对比分析,发现水温的动态变化与水位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认为该井水温变化幅度大的动态特征,主要是由于受周边温泉季节性开采干扰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渗流井取水条件下井水位和水温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Mini-Diver小型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对北票渗滤取水工程抽水井进行超过一个水文年的长期观测,通过25 min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井水位和温度长期和短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井水位一个水文年内变化具有双峰特征,第一个峰值由融雪水补给引起,第二次水位峰值由降水引起,井水位最大变化幅度为6 m左右。(2)井水温呈单峰特征,最高为16.81℃,最低为8.56℃,温度最大变化幅度为8.25℃。井水温高点滞后气温高点4个月,揭示地下水补给具有较大的面积和缓慢的径流过程。(3)井水水位和水温的长周期变化受气温、融雪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不受取水抽水的影响。长期水位的长期变化特征可以用来分析含水层的淤塞特征。(4)井水位和水温日变化主要受抽水影响,水位变化在0.4~0.7 m范围内,水温变化在0.2℃~0.4℃范围内,水位和温度具有相同变化特征,但温度变化滞后30~60 min。  相似文献   

6.
龙羊峡水库水温结构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年调节水库由于年际运行过程的差异引起水库水温结构变化,探明其规律及对下游河道水温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库蓄水后的1988~2008年运行过程及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运行方式与水温结构变化关系,探讨了水库不同运用过程对下游河道水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水温结构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程度与水库运用过程密切相关。12~3月,水温结构为弱分层或等温分布,较高水位的蓄热增温效应明显,下游河道水温与水库水位变化具有同相位关系;5~10月,水温结构为分层分布,水位是决定分层形态变化最主要因素,下游河道水温与水库水位变化具有反相位关系,同时,水位与河道水温在不同的出入库水量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11月和4月,水温结构近乎为等温状态,也是水温结构变化的转折点。研究成果为分析大型水库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水温结构及下游河道水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的观测实践表明,虽然莆田六中的浅水井不能像深水井那样记录到固体潮和水震波,但是由于它位于地质构造的特殊部位,处在若干条大小断裂带的交汇处或其邻近地区,也必为地应力变化聚合的“敏感部位”。我们通过对该井水位变化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去伪存真,获取到了井水位震前异常变化的震兆信息,并成功地进行了闽台地区的地震预报的尝试,这说明该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对闽台地区的地震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万迪堃等在《华北地震科学》第8卷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点以来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同样是承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有明显不同,“动水他”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静水位。“动水位”观测是将自流井的流量观测转变为“水位”观测的方法。“动水位”是指在一定放水量条件下,井管中的水面相对于排水管中心的高度,与水文地质学中动水位的概念是不一致的,不是真正的动水位,它的变化反映排水量的变化。“动水位”观测较静水位观测更“灵敏”的原因初步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动水位”观测实质上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4)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直接受降雨干扰,影响地震前兆信息识别。文章以鹤壁观测井为例,基于2014-2019年鹤壁井静水位观测数据及当地降雨量资料,对鹤壁井静水位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可知:鹤壁观测井的水位相对较浅,静水位受降雨因素影响尤为明显,静水位与降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变化特性与Gauss-Seidel迭代法一致。在降雨因素对于静水位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影响时,影响系数in作为未知项,根据in和以前的降雨量数据,我们可逆推未来一段时间的水位数据,对评估水位观测井的观测效能及数据异常核实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地震波引起的地下水位振荡和持久性变化特征被广泛探讨,然而水位对S和Love波的响应及敞口自流井井孔储积效应的校正未得到定量化研究。以理想孔隙弹性介质线性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了井-含水层系统孔隙压力变化与体应变和偏应变之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 0地震引起的北京昌平地震台地下水观测井实测水位变化与曲线拟合得到的计算值对比,肯定了孔隙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求解岩石线弹性系数BKu。与潮汐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由地震方法推算的岩石弹性特性代表实际的含水层特征。此外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水位振荡同时受到体应力和偏应力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5)
2020年6月河北丰南井水位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下降变化,8月中旬水位恢复,最大降幅达56m。为了准确地对该异常进行判定,本文通过观测系统检查、环境因素分析、水化学离子分析以及构造活动分析等相关工作对丰南井地下水动态变化成因及开采干扰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认为:降雨减少、农业灌溉地下水大量开采在丰南井水位下降中占一定比例,除此之外,还存在构造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完全交代于本次异常变化,周边煤矿开采疏干水是引起本次水位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观测时间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无界承压含水层中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将Theis公式描述的水位降深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作为观测井外水位变化的理论真值,考虑观测井内外达到水力平衡所引起的滞后时间因素,推导了观测井内水位变化的理论测量值,分析了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以及测量值接近真值所需要的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无界承压含水层中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将Theis公式描述的水位降深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作为观测井外水位变化的理论真值,考虑观测井内外达到水力平衡所引起的滞后时间因素,推导了观测井内水位变化的理论测量值,分析了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以及测量值接近真值所需要的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14.
陈小云 《地下水》2010,32(5):70-71
福州地区目前有9口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综合观测井,主要测项有水位、水温;辅助测项有气压、降雨量。几年来,仪器运行正常,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尤其是水位测项对于省内及其沿海4级以上地震以及远震有明显的震后效应本文着重探讨这些观测井对智利8.8级地震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KJ117矿井水文监测系统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的KJ117矿井水文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煤矿井上下水文观测孔水压、水位、水温、采空区水位、排水明渠、管道流量的实时检测以及泵房阀门的远程控制等。可用于矿区联合放水试验,矿区突水灾害区的预警、预测。摩系统可用于煤矿、石油、城市供水、水位监测、各地区水利调查,可对区域水文观测孔水压,水温,水仓水位,采空区积水,隔水密闭墙承压以及排水明渠、管道流量进行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水文地质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开展云南龙陵邦腊掌地区温泉水温台阵实验,在景区要求的限制下,实现了利用低精度、双探头、无线传输及电池供电的新设备进行水温观测。龙陵邦腊掌地热区新增20个水温测点40个测项,观测数据接入"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作入库管理。通过观测实验获取到了一些水温变化特征与映震能力之间关系的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短临地震预报难尤其是临震预报难问题,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背景,对受地震影响严重的川、滇、陕、甘、渝5个省市区域内的深层地下水位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龙门山断裂带所在的四川省及其NE方向的甘肃省区域,共有7口井水位表现为明显的临震异常,异常形态包括振荡型、脉冲型和阶升型。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振荡型及脉冲型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古浪横梁和清水等井水位信号中存在着周期为2~8 min,振幅为5~59 mm的前驱波波形,这是由于震源体慢破裂过程中发出的地震波造成的。阶升型异常幅度较大,分别为129.4 cm和340.8 cm,从震前几分钟一直持续到震后,未恢复到震前状态;表明引起震时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动力作用在震前已经开始,震时变化只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加剧。  相似文献   

18.
杜秋姣  李阶法  李献瑞  曾佐勋 《地球科学》2014,39(12):1851-1856
通过分析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5研究所地电场监测站30多年监测的原始资料, 提取了其中8组数据, 包括4组地电场中的长期异常信号和4组对应震级Ms6.0以上的地震震前短临异常信号.发现这些异常信号有以下特征: 地电场中的长期监测图中包括了许多不同大小、距离远近地震的孕震信息, 其中近区大震会主控一条或多条曲线的走势, 远大、近小的地震会造成曲线时上时下的振荡; 从4组地电场短临信号监测图中发现震前地电场异常总体表现为下降(上升)—折返—回跳—发震的模式, 说明地电场异常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和重复性, 证明地电场观测确实能监测到震前异常.发现适合该监测站预测发震时间的新方法: 根据折返天数与回跳天数大致相等, 即回跳日期加上折返天数为发震日期, 证明地电场短临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清北京市通州地区深部地热井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本文选取研究区内新钻凿成功地两眼地热井(京通-3井和京通-4井)进行抽水和观测试验,对京通-4井进行大流量和小流量的抽水试验,同时观测其邻近的京通-3井中的水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对京通-4井进行抽水试验时,附近的京通-3井中的水位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京通-3井没有受到抽水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两眼地热井距离约2km,相对较远,在对其中一眼地热井进行抽水试验时,其并不能影响到邻近相对较远的地热井中的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设计建造的抽水试验装置,采取多项潜水及承压水的抽水试验,获得大量的抽水井周围饱水介质场三维动态观测数据。试验发现:无论是潜水还是承压水状态,抽水井附近观测井的水位变化,均具有距抽水井愈远愈高、愈近愈低的漏斗状分布,抽水井附件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是显著的;同时发现每个观测井不同高度上的观测点的水位,均呈现上高下低的特征,说明地下水具有由上到下的运动分量,地下水由周边的供水边界向抽水井聚集运移时,运动方向是下斜向的,潜水如此,承压水也如此。分析认为,这是水头压力与水体自身重力同时起作用的结果。由此推断,在抽水时,靠近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存在强势水流,且越靠近补给源,这种强势水流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