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硕  李启文  曾克峰  刘超 《中国岩溶》2013,32(3):358-64
贵州思南石林目前正建设成为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本文通过石林的形态特征对比研究及区域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了石林的景观资源特征,并探讨了石林的形成条件和发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思南石林属溶洼边坡型石林,石林形态多样、个体高大且象形景观众多,加之石林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美,具有较高的观赏、科研和科普及开发价值。(2)思南石林以质纯层厚的下二叠统深色泥晶灰岩为主,并处于南东-北西构造应力带上,利于较高大石林的形成和保存;地貌上,石林发育在喀斯特单面山与溶蚀洼地之间的斜坡上,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动力条件导致石林形态和分布的差异;气候上,思南地区自新第三纪以来以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为主,为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外营力条件;此外,来自碎屑岩区的外源水侵蚀和下伏碎屑岩的隔水顶托作用为大面积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水环境条件。(3)石林形成过程可归纳为海侵沉积、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土下溶蚀和地表塑造5个阶段;其中地表塑造阶段是石林的成景时期,依据有关侵蚀数据计算得出石林成景时代约为30.04~45.06 ka,即晚更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路南石林是多期喀斯特过程的产物。根据石林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变化、古风化壳、溶蚀率、钙华样年龄,确定了路南石林发育的多期性:前玄武岩期(晚二叠世早期)、前路南古湖期(三叠纪—古新世)、路南古湖期(始新世—渐新世)、高原—巴江期(中上新世—更新世)。高原—巴江期是剑状石林的主要发育时期。各期石林空间上的分离与重叠是路南石林喀斯特景观多样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 ( 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 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 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 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 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 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 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 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四川道孚八美糜棱岩石林形态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美石林是在青藏高原东侧首次发现的、国内唯一的糜棱岩石林,可与南方喀斯特石林景观相媲美,在地质成因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对石林形态的划分,尤其是对糜棱岩石林形态的划分,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从糜棱岩石林的地貌形态、相对高差及旅游美学的角度,将八美糜棱岩石林初步划分为尖棱状、刀刃状、石墙、石柱、石槽、金字塔状及钟状等七种类型,这对研究糜棱岩石林的成因及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云台山景区峰丛—峰林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成因与演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再与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路南石林以及贵州兴义万峰林景观进行对比,通过地貌对比,揭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旅游资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以及天坑、溶洞、石林等典型喀斯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资源优势。研究认为,兴文县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上发育了类型丰富多样、品位高、组合好且分布集中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生态僰苗文化资源,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二期7个代表地一样具有代表性,具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资源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罗甸县为例,获取岩性及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景观格局分布等数据,从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分区的人为活动对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模式。研究表明:(1)利用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进行评价,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岩性分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差异;(2)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高于亚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最低;(3)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干扰程度高于非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受到的干扰最小;(4)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最好,亚喀斯特区域次之,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较差;(5)2000—2015年,不同岩性分区下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典型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30、0.18、-0.24、-0.18,2000—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有所下降,但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处于上升状态;亚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0.55、0.17、0.32、-0.51,2000-2005年景观生态质量下降,而2005—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上升,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又处于下降状态;非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66、0.38、0.27、-0.30,200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受岩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亚喀斯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更为敏感。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中应根据岩性的差异进行分区对待,更需关注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8.
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普及绥阳红果树景区旅游科普知识,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提供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的科普示范,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景区地质背景,阐述了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区“飞拉达”攀登、SRT(单绳技术)升降、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及其产品开发方式。研究表明,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丰富、美观、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及科普价值;开展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在红果树景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娱乐性、功能性强,发展潜力较大,绥阳红果树景区的探险、洞穴养生项目可作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多元化开发之范本。   相似文献   

9.
兴义马岭河喀斯特景观及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兴中 《贵州地质》1999,16(2):144-152
马岭河国家级风景名胜,位于南盘江北岸之黔西南高原。景区以高原、嶂谷、万峰、百瀑、钙华瀑及峰林田园为主的旅游景观,多层次地展现出景象万千的喀斯特风光,这在我国现有喀斯特风景名胜中是绝无仅有的。马岭河上游有世界之最的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凌空飞架,下游又有亚洲之最的南盘江天生桥电站大坝水库烟波浩渺,这种极富“天人合一”色彩的景观布局,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美学品位,从而在华夏大地上树立起一个崭新的喀斯特旅游形  相似文献   

10.
锥状喀斯特区溶洞景观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明德  祝安 《中国岩溶》2004,23(2):101-106
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发育在锥状喀斯特地区的溶洞既是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旅游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首先揭示了锥状喀斯特及溶洞发育的四大特征: ( 1)溶洞成因类型多样; ( 2)是深、长、大洞的主要发育区;( 3)不同锥状喀斯特发育阶段,洞穴类型组合不同; ( 4)能形成溶蚀、沉积形态丰富、造型奇特、美学价值很高的溶洞景观集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旅游价值评价,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三大资源优势: ( 1)洞穴资源具有多功能性(科研、探险、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医疗等)。( 2)构成独特的高品位峰林— 溶洞(地面、地下)综合景观类型。( 3)景观资源的高度互补性可提高旅游景观内涵的丰度和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贞丰竹林堡石林的地质背景、成景条件以及景观特征, 并对其美学价值进行了探讨。竹林堡石林位于早三叠世奥伦期相变带上, 是贵州三叠纪喀斯特石林的重要代表, 具有表观形态美、空间结构美、景观组合美等美学特征, 新发现的"新双乳峰"物质组成与原双乳峰同为安顺组白云岩, 是竹林堡石林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长宁石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资源是岩溶地貌,有溶洞、石林、天坑、漏斗、地缝、暗河、瀑布等,并有其他多种配套景观资源。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地学科研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兴义喀斯特景观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贵州省兴义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区内广泛分布着雄伟壮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高原、峡谷、峰丛、峰林、石林以及发育其间的瀑布群、泉群等组合为特征。其中,马岭河峡谷长74. 8km,谷底宽30~ 50m,切割深度300~ 700m,被誉为“高原峡谷一线天” ;两岸地表支流、泉水坠入河谷形成常年瀑布多达70余处,瀑高50~ 200m,构成云贵高原一大喀斯特水文地貌奇观;斜坡台原之上峰丛峰林密集相连,层层叠置,景象甚为雄伟壮观;其中峰体坡度较缓的锥状喀斯特先是在古地理的外动力环境影响下发育形成,后又经受高原抬升的影响,在发育持续时间、环境及其形态特征上与桂林峰林均有所不同,因而成为全球锥状喀斯特发育演化过程最为完整的范例之一。独特的兴义喀斯特景观,是在特定的岩性结构条件下,经长期构造运动抬升切割和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面、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探讨了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矿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即从草丛→灌木林→乔木林,小生境土壤中的石英、高岭石基本保持不变,但草丛土壤中的白云石矿物全部消失,灌木林、乔木林土壤中逐渐出现绿泥石;(2)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草丛>乔木林>灌木林。与此同时,以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变异系数为评价因子,分别对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中小生境有机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生境微地貌特征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变异性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土壤有机碳保护,草丛及灌木林区应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为主;乔木林区则主要是保持现有良好的植被状况,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石林发育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贵州喀斯特石林发育分布广泛,其中面积较大且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石林主要有贞丰竹林堡、兴义泥凼、思南长坝等七片。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及采样分析研究,划分了石林的形态及成生类型,并从第四纪地质环境变化的角度对石林发育演化的地质、气候及水文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证。喀斯特石林作为一种时空四维体,从形成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之中,根据现有溶蚀速率推算,贵州石林形成的年代下限一般不早于中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6.
鄂西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西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文章在清江流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统计归纳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分析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岩溶水系统导致岩溶塌陷(及灾害链);溶蚀扩张和岩溶化诱发加剧滑坡和崩塌,溶蚀风化形成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钙质胶结的存在加强了滑坡崩塌的稳定性;岩溶与地质灾害易混淆,以新塘石林为例强调二者之间需甄别。指出碳酸盐岩区地质灾害调查应加强岩溶孕灾地质背景研究;研究钙质胶结的分布规律与加固效果可应用于滑坡和崩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Shilin is among the most interesting form of stone forest to occur in karst landscapes. They develop from karren subsoil, and their shapes, entire forests or just individual pillars and their rock relief, depend on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were formed, their location in the karst landscape, and above all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its composition, stratification, and fissuring. Because of the excep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arst phenomenon in China, we propose that the term "shilin" be used in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for this type of stone forest.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盐边县岩口旅游区天洞、溶洞、暗河、石林等岩溶景观独特,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紧密,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艺术观赏价值。本文主要依据岩溶形成的地质背景、岩溶景观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区位条件等,提出在该区建立地质公园等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毕节鸡鸣三省?贵州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发育特征及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类型与发育特征,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斜坡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2)从分水岭到赤水河谷,岩溶地貌表现为由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岩溶峡谷的系列变化,具有显著的地带分异性,展现了岩溶地貌在水文单元系统中的发育规律;(3)资源景观类型互补性强,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4)园区地质遗迹类型共分为6大类10类10亚类,以岩溶峡谷、洞穴、天生桥、天坑、峰丛、溶丘、石林、象形山等岩溶地貌为主,以水体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环境地质遗迹和地质构造遗迹为辅。园区内有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11处。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施秉县黄洲河典型白云岩岩溶小流域为例,基于白云石化学平衡热力学方法分别定量估算出1990-1992年、2001-2003年及2016-2018年白云岩流域的年均岩溶碳汇强度,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内第二个时段年均有效降雨最大,其次是第一个时段,第三个时段的最小;(2)流域内主要以有林地为主,旱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但增长速率减缓,总体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整体的岩溶碳汇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2年、1990年、2016年,水田与旱地对岩溶碳汇贡献较大;(4)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共同控制岩溶碳汇,碳汇强度可能不随地类正向演替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