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城镇用地扩展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国1990—2000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自然区划图,将中国分为6级城镇用地区。第一级城镇用地分类包括辽东胶东山地丘陵、华北平原、鲁中山地丘陵、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粤桂闽丘陵平原、华北山地丘陵。这些地区城镇用地比重高,城镇扩展速度快,城镇扩展面积占全国城镇扩展面积的71.47%,城镇扩展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占全国的69.88%;其中华北平原占全国的24.54%,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占20.15%。城镇扩展占用的主要是耕地资源,占其扩展面积的78.96%;其次农村居民点用地占10.2%,林地占4.48%,草地占2.6%,水体占1.56%,独立工矿用地占1.43%,未利用地占0.77%。城镇居民点用地扩展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从而造成耕地资源的大量减少,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雪骅 《湖南地质》2009,(11):14-17
新的土地规划,将严格在国家下达给湖南省的主要控制指标范围内进行,其中"6项约束性指标"规定:到2010年,湖南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3.33万公顷,确保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3.33万公顷。到2020年,湖南要保证耕地保有量37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323.53万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3.98万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96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东明县土地总面积13.70万hm^2,其中农用地9.81万hm^2(耕地7.95万hm^2,园地0.18万hm^2,林地0.63万hm^2,其他农用地1.05万hm^2);建设用地1.86万hm^2(城镇用地0.08万hm。,村庄用地1.26万hm。,工矿用地0.28万hm。,交通用地0.11万hm^2,水利用地0.13万hm^2);未利用土地2.12万hm^2。近年来,东明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努力挖掘土地利用效率,从严从紧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断提升全县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07和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变迁状况。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的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趋势显著,总面积减少了1 727.00hm2;另一方面工矿仓储用地面积直线上升,总面积增加了1 703.12hm2。总体上来说,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工矿仓储用地和城镇住宅用地的转化,两者的转化量分别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71.16%和14.35%;其次是林地和空闲地向工矿仓储用地的转化,前者的转化量占林地减少总面积的68.86%。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山东省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基础上,提出全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人均定额指标法,预测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出全省可用于挂钩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双因素分级法,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杨江州  熊军  陈洪  徐林  龙华平 《贵州地质》2022,39(2):181-188
探究贵州喀斯特山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有助于该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基于1980—2018年贵州省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应用动态度、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38a间“三生空间”演变特征,探寻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8年,贵州喀斯特山区绿色生态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缩减,工矿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迅速扩张;(2)贵州喀斯特山区用地优势功能空间是绿地生态空间,平均占比为71%;(3)各功能空间转移方向主要是农业生产空间转入城镇生活空间与工矿生产空间,绿色生态空间转入城镇生活空间与工矿生产空间;(4)贵州喀斯特山区“三生空间”用地类型在不同时期的重心迁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分析了中国工矿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工矿城镇发展的要求,探讨了将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落实到工矿城镇发展中的政策和技术路径,并按照空间规划融合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提出了工矿城镇发展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设想。通过对中国陕北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工矿城镇发展的分析和案例总结,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和技术,针对陕北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工矿城镇未来发展,总结提出了5种不同发展模式;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视域下,探讨工矿城镇发展的理论模式,为今后工矿城镇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与GIS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时空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文章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和末期全国1:100000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提取城镇用地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全国城镇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两个阶段中国城镇用地时空格局.研究表明:90年代前5年东部沿海地区受经济高速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影响,城镇用地扩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城镇用地扩展较慢;90年代后5年国家加大了耕地资源保护力度,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耕地资源保护条例的影响下,东部沿海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大幅回落,中部地区城镇扩展也有较大幅度回落,西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城镇用地扩展回落较小.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和8月,国务院相继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将武汉市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如何发挥武汉市国土规划合一的体制优势,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促进城市合理有序增长,一直是武汉市国土规划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质》2012,(3):50-50
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积极组织开展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工作,切实将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1年全县通过省厅验收的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项目共8处,投入资金1025万元,新增耕地412亩。此外,目前尚有废弃工矿用地630余亩复垦已完成,正准备迎接验收。一是深化组织领导,严把责任关口。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从各有关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构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型,分析上一轮规划以来邹平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到2005年近10年间,邹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主导原因为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加,这与邹平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及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而城镇工矿用地与GDP、非农业人口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未利用转出地类主要为农用地,这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因建设占用农用地所引发的农用地规模不断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高翔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3-33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辽宁将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矿山环境基础上,与县(市)区的工矿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用地相挂钩,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合理调整利用,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既提供了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南岳是湖南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全区181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面积达106.7平方公里,辖区内土地绝大部分为山地、林地和风景资源保护地带,耕地仅1901.1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亩。城镇面积为5.32平方公里。随着南岳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集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上海市2009年以来的土地利用类型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2012、2016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061014×10~(10)kg、1.149566×10~(10)kg,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70kg/m~2,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全国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0.026%;耕地、林地和园地转化为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时造成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排放,而其他农用地—耕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耕地、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土地—耕地、公共设施用地时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汇聚;上海市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主要来源于土地利用类型不变的土地(农用地、滩涂土地等),这些土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是土壤碳密度(有机碳含量)普遍增高的结果。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强农用地、滩涂土地的有效保护,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实施立体绿化等措施,提升上海市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15.
周天龙 《河南地质》2012,(11):14-15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城市面积63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680万。随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推进,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势在必行。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价值最大化就成为当前应着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国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等所有权为国家的土地。就此层面上说来,国有建设用地是地面所有建筑的基础,是基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设用地省际分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用地的扩张是中国耕地减少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建设用地分布的定量关系,揭示建设用地增长的动力学基础。通过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总量(前二者之和)的省际分布与人口、人均耕地的省际分布的单因素和双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这三者的分布与这两个因素存在很强的二元线性相关;人口分布对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总量分布的影响要比对交通用地总量分布的影响大,人均耕地分布对这二者的人均值分布的影响,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8.
昌乐县创新地政矿政一体化管理模式,规划开展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利用,大力拓展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用地空间。2011年以来,该县为消除废弃矿区地灾隐患,改善生态环境,向荒山荒坡要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县0.23万hm2矿区、裸岩地和3万亩荒草地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地类、权属、面积等调查台帐,并对164个废弃矿坑实地拍照录像,制作了专题片。根据矿区分布和实地调查情况,完成了4个片区的分类区划,以县政府文件向省国土资源厅提报了《关于昌乐县废弃矿区修复利用实施方案的请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工矿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估算了该市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利用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潜力实现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从而测算出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淮安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4564.53hm2和28436.64hm2。测算结果可为规划和实施未来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云召 《河南地质》2009,(10):12-13
漯河市是一个平原农业市,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7万公顷,人均耕地1.11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密度全省最大,每平方公里达967人。过去,由于土地的粗放利用,导致了漯河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加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土地利用粗放是问题也是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