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培民 《地质论评》1958,18(6):433-437
(一)问题的提出在地质部205队的地质报告中认为贺兰-棹子山为—两面靠地台一面靠地槽的过渡带(边缘凹地),即西靠阿拉善地块,东靠鄂尔多斯地台,南依南山地槽。有的文献则认为贺兰-棹子山系准地槽,其理由主要是本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地台与地槽之间,在褶皱上虽  相似文献   

2.
侏罗紀地層在鄂尔多斯地台分布非常广泛,北起內蒙东勝,南至陝北之麟遊永寿,南北延展約600公里。在地台西沿內蒙棹子山东麓,以及甘南灵武、鹽池、同心、華亭等地,亦有侏罗紀地層的零星出露。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地区广闊,前人在各区对地層的定名都不一致。下侏罗紀在內蒙及陝北北部名为延安統,在陝北南部名为瓦窑堡煤系或衣食村煤系,在隴东一帶名为華亭煤系。中侏罗紀及上侏罗紀在陝北一帶名为直罗統和安定統,在隴东为華亭煤系上部和崆峒山統下部。为了統一起見,我們將地台区的下侏罗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地台,西以宝鸡南北向大断裂为界,东与吕梁山毗邻,南为渭河断谷,隔河(渭河)与秦岭南北遥遥相望,从宝鸡而东一直到韩城地区,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是为地台本部所属的范围。过此而西,即属于过渡带。这种区分基本上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根据作者多年来在此地区观察了解,这种区分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故撰此文,以说明真象,不妥之处,尚希地质界同志予以教正。   相似文献   

4.
胡朝元 《地质论评》1958,18(4):281-289
一、前言中国地质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引起很多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和争论,看法的分歧也就反映在各区地质名称上的极不统一,例如很多人谈鄂尔多斯地台,山西地台,四川地台,准噶尔地台……,但这些地告如何理解?它们与世界上其他地台是否相似?另一些人则谈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陕北盆地……这些盆地又怎样理解?它指现代地形上的或是地史上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地质构造的初步分析及构造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地处我国中心,在地质构造位置上为我国南北地台(华北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分野——秦岭褶皱系的西端;同时,又为我国南北地震带经过处。在构造上颇受国内各地质学者的注意。历来各地质学者对西秦岭的地质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与解释。无疑,对探讨西秦岭地质真实面貌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地质历史是复杂的,要使认识符合于客观的真实,必须反复地去认识,用多种方法去探讨。本文在学习板块学说中,试对西秦岭的地质构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构造带划分进行尝试性探讨。但由于笔者学识肤浅,囿于管见,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的地层和岩浆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北地台岩石及地层出露面积的测量,并根据10个次级构造单元的统计,得出:华北地台陆地面积为1403177km2,其中基底岩系137312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9.80%;盖层(包括第四系)1097661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78.33%;岩浆岩面积166436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11.8%(其中深成岩占65.13%,浅成岩占1%,喷出岩占33.87%),且各时代岩石和地层有规律地分布。太古代与早元古代基底地层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东部和北部,特别是胶辽台隆、山西断隆和内蒙地轴;中上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地台的北部和东部,特别是豫西断隆和燕山台褶带;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中部和南部,特别是山西断隆和鲁西断隆;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中部和西部,如鄂尔多斯台坳、内蒙地轴;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南部和西部,如华北断坳和鄂尔多斯台坳。从整个华北来看,从东北向西南地层由老到新,反映出华北地台的演化是从东向西,从北向南,岩浆岩有沿地台北部和东南边缘分布的特征。从时代上看主要是以燕山期的深成侵入岩为主。本次测量结果已用于设计华北陆壳的体积模型和质量模型,计算华北陆壳的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地台西沿的大地构造轮廓和寻找石油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前言西方地理学者和地质学者与蒙古人—道,称黄河河套以南辽阔而平坦的地区为鄂尔多斯。这一地区在大地构造上的地台()性质,远在十九世纪末叶已为著名的苏联地质学者和探险家奥布鲁切夫所指出。从那时起在西方学者方面鄂尔多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1.区域地质兰坪—思茅裂谷地堑带在元古代可能为洋壳,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时大部份转化为地台,形成扬子准地台的增生部份。华力西晚期至印支早期,洋壳完全消失,成为一片相对稳定的浅海环境。其后,本区地幔上隆而地壳变薄,中三叠世开始地壳拉张,揭开了大陆裂谷的序幕。沿澜沧江、哀牢山两侧张裂下陷,在坳陷带内发育了一系列与之平行的张性断裂,张裂下陷导至的海侵形成盖层沉积。侏罗纪,裂谷夭折,转为地堑沉积。印支晚期和燕山早期,沿澜沧江、哀牢山深大断裂及裂谷地堑带发生强烈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喷溢及超基性、中基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銅矿的成矿区域我国銅矿的分布就現有資料分析显然可分为二个大帶,就是太平洋銅矿带及太平洋銅矿带以外的西部銅矿带。 (一)太平洋銅矿带这一矿帶包括大兴安嶺,鄂尔多斯地台及四川地台以东的广泛地区,濱太平洋西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台隆同位素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台隆是连接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咽喉构造带,属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它的南、北两侧毗邻古生代地槽活动带,直接影响阿拉善台隆的构造发展并使其复杂化。据187个变质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及有关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说明:阿拉善地台基底形成是华北地台最晚的地区之一,完成于中条旋回(17亿年左右)并伴生同构造旋回的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侵入。中晚元古代为地台发展阶段,蓟县墩子系沟群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其与震旦系韩母山群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武陵旋回及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花岗伟晶岩脉沿断裂侵入基底变质岩系中。阿拉善台隆脱离海浸最早,早元古代为陆隆区分割塔里木地台及华北地台两大海域。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阿拉善地台的“活化”阶段,块断作用和各类岩浆侵入活动异常发育,以晚古生代最为强烈,形成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较南部裂陷深,是构造岩浆活动的鼎盛对期。阿拉善台隆南缘主要发育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早、中期的岩浆侵入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北部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旋回、燕山旋回的侵入活动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侵入岩包括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岩,以花岗岩为主,占岩体出露总面积90%以上。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导致具多旋回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1.
樊保光 《地质论评》1963,21(1):27-32
矿区地质概况本区位于江南古陆南边一个更次级地台的东南缘,构成某一大背斜的西翼。出露地层为中上泥盆统,从东到西依次西倾产出(图1)。各层岩性特征简列于表1。该表明显地反映了本区地台沉积的特点。当时的沉积环境动荡频繁,而升降幅度却不大。榴江组上段普遍揉皱,该段上部常形成一些小向  相似文献   

12.
邓自华 《地质论评》1965,23(3):172-180
历来对于北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性质的看法,颇不一致。B.M.西尼村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认为是地台;最近黄汲清、姜春发的论文又把北山东西两段看作是地槽在空间上纵向过渡为地台的实例,即东段是地槽,西段是地台。究竟哪一种认识正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近年曾在西段北山进行野外工作,并曾研究了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大地构造,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例如,利用重力资料圈定沉积盆地,沉积厚度以及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取得了良好地质效果。在四川盆地,松辽平原、鄂尔多斯地台,华北平原不仅利用重力资料划分了构造单元,而且为找寻油气产地提供了有意义的地质资料。例如,在博野坳陷中找到了任丘油田,黄骅  相似文献   

14.
内蒙地轴为中朝准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其南北均以大断裂分别与内蒙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和鄂尔多斯拗陷为界,地理位置西起内蒙乌拉特中旗海流图,东至集(宁)二(连)铁路线,东西长400公里,北起白云鄂博(约42°),南到北(京)包(头)兰(州)铁路线,南北宽120公里,展布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15.
中华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区界线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球物理场特征、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和最新地质资料表明,中华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界线位于西拉木伦河—温都尔庙北—白音敖包北—宝音图北—策克—塔林构造线,从塔林向西,槽台界线沿塔里木地台北界延伸;从西拉木伦河向东,槽台界线尖灭在松辽前寒武陆块西南缘。  相似文献   

16.
彭云彪  陈安平  焦养泉 《矿物学报》2007,27(Z1):110-111
1 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其形成历史早、演化时间长,是中国现存的较为稳定、完整的构造单元,是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伊陕单斜是其主要构造单元(张抗,1989).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鄂尔多斯大型向斜东翼。震旦纪以来的地层构成一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盆缘陡(6~19°)盆内缓(<3°)。中奥陶世末,该区随华北地台整体抬升隆起,在长期遭受剥蚀准平原化的基础上,海西运动以不均衡的升降活动控制着晚古生代地质发展,在区内发育了石炭二叠纪煤系。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区古近系—新近系在渤海湾盆地非常发育,在南华北地区也有较大厚度,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则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有少量沉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断陷型沉积为主,主要为滨浅湖相沉积,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如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西部的太行山隆起、南部的鲁西隆起、东部的辽东隆起区以及盆地内部的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等。南华北地区古近纪发育大小不一多个沉积中心,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古近纪仅在西北部出现沉积,发育河流相,缺失古新统—始新统沉积。新近系沉积区主要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华北地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外围的地堑中,主要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沉积。新近纪早期渤海湾盆地大面积隆升,导致湖盆收缩,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夷平,中晚期盆地整体形成统一坳陷,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相;南华北地区进入裂谷期后坳陷发育阶段,大面积接受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华北地台区西部沿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了一套以河流相与滨浅湖相为主的山前盆地沉积。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域为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6)
延安红庄水库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陕北台凹东南部。枢纽区主要由第四系堆积物及侏罗系中统延安组枣园段组成。坝轴线的选取确定该水库的造价大小;依据地面物探、钻探、试验等勘察手段得到的资料,对枢纽区上坝线和下坝线两条坝轴线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探讨分析,最终确定下坝线为选定坝线。  相似文献   

20.
<正>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为华北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北跨乌兰格尔基岩凸起紧靠河套盆地,南越渭北挠褶带与渭河盆地遥遥相对,东接晋西挠褶带与吕梁隆起呼应,西经西缘逆冲带与六盘山、银川盆地对峙。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基地,随着盆地内一系列大型气田的发现,进一步表明下古生界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