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许志琴 《地球学报》1984,6(2):87-98
<正> 特提斯—阿尔卑斯山系是当今世界两大造山带之一,它自加勒比海开始,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直达印度尼亚西。这一山系的形成经历新特提斯洋打开至闭合的整个过程。特提斯洋是在华力西造山运动之后(T—J)联合大陆由西太平洋开始剪切张开而形成的;晚侏罗世至老第三纪时期,由于大西洋由南往北张开造成特提斯洋闭合。与此同时大洋内及洋壳和陆壳间发生俯冲或仰冲,以至大洋消亡,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有些地段无碰撞)。  相似文献   

3.
阿尔卑斯山地区第四纪冰川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12,34(5):1127-1133
阿尔卑斯山是冰川学和第四纪冰川学的诞生地. 第四纪冰川学在全球发展, 最初以Penck在阿尔卑斯山建立的模式为脚本. 此后, 阿尔卑斯山一直是欧洲第四纪山地冰川变化研究的核心地区. 笔者以为, 该区研究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仍然具有参照意义, 故有必要简要但较为系统地介绍一下其研究概况与最新进展. 百年以来, 欧洲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冰水砾石层, 将Penck的4次冰期模式发展为7次冰期. 即在贡兹(Günz)冰期之前增加了巴伯尔(Biber)冰期和多瑙(Donau)冰期, 在贡兹冰期和民德(Mindel)冰期之间增加了哈斯兰(Haslach)冰期, 并对其年代学进行了不少探索. 认为多瑙冰期可能在上新世和更新世之间, 但迄今, 这些较老的冰期年代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里斯(Riss)冰期、 武木(Würm)冰期已获得较多的宇宙核素暴露年代. 特别是欧洲学者对许多谷地中保留的多道冰川堆积进行年代学研究, 获得大量的宇宙核素暴露年代数据, 揭示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 冰川在总体退缩的大趋势下, 发生规模依次减小的冰进事件, 和北欧冰后期历次气候变化的其他记录相呼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瑞士地质单元基本特征和地质演化过程。详细记述的内容为:汝拉山侏罗纪地层和构造;磨拉石盆地中海相和陆相磨拉石沉积;海尔微第带的推覆构造、复理石沉积、华力西地块;平宁带中的蛇绿混杂岩、闪光片岩、低温高压变质岩(蓝闪石片岩、榴辉岩),活化基底和盖层推覆体;奥地利阿尔卑斯—南阿尔卑斯仰冲叠覆体中的基底和未受变质的南大陆边缘的浅水碳酸盐岩及断陷盆地内较深水放射虫硅质岩。笔者提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瑞士阿尔卑斯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我国西部造山带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意大利阿尔卑斯Valtournanche地区Cignana产出的大洋Zermatt-Saas带中的榴辉岩被厚度约50m的褶皱岩系所覆盖,该岩系主要由深海变质沉积岩(石榴云母片岩、石榴石英岩、含方解石-白云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大理岩、红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岩和霓石硬玉红帘石/绿帘石石英岩)组成。变质蛇绿岩及共生的变质沉积岩被认为是Piemonte-Ligurian大洋壳的残余物,该大洋是在中晚白垩世通过向Austro-Alpine边缘之下的俯冲而闭合的。  相似文献   

6.
7.
崔军文 《地球学报》1990,11(1):73-75
<正> 纵观铬铁矿床成因研究史,岩浆结晶和分异作用始终被视为铬铁矿床成矿的主要机制。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岩浆晚期熔离成矿说,以及超基性岩浆的“有限混熔”和“多次分熔”理论,从场论观点对铬离子运移、富集的探讨和离子聚合动力分异模式的提出,尽管对铬铁矿床成因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摆脱岩浆成矿模式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铬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岩浆结晶和分异作用只能代表构造稳定带(如裂谷带)的层状铬铁矿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西北地区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一般是泛指产于大陆地槽褶皱造山带和岛弧内,一套以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为主的超基性杂岩.它们常呈陡倾的长条状和透镜状岩体产出,延伸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以上而无显著间断.这类超基性杂岩的侵入时间可在造山前、造山同时及以后.在地槽沉降区它们常与辉长岩、辉绿岩、海底喷发的火山熔岩及燧石岩密  相似文献   

9.
Craw  D 尉成臣 《世界地质》1994,13(2):37-44
位于奥地利Pennine推覆体内意大利北部地区晚阿尔卑斯脆性构造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这些含金脉形成于阿尔卑斯隆起后期。奥地利Bockstein金矿和意大利ValleAnzasca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复杂,可由卤水(5wt%NaCl等当量)变为含CO_250mol%的溶液。室温下随CO_2含量)曾加,包裹体从两相水包体变成CO_2均一成气体的三相包裹体。再变成CO_2均一成液体的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组分变化范围很大,被解释成是流体不混溶的证据,其组分是不混溶流体随机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280℃,由此可估算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温度。Bockstein和ValleAnzasca石英脉形成时流体压力为0.1GPa,并且前者形成压力小于后者。流体不混溶性对ValleAnzasca和Bockstein乃至许多与阿尔卑斯隆起有关的金矿中的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藏南若干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体的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罗布莎等藏南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体结构、组构、变形类型和变形机制的探讨,将岩体的变形序列归纳为:粘性流变→准粘性流变→高温塑性流变→低温塑性流变→准脆性变形→脆性变形。岩体变形所揭示的岩石圈变形的垂向分带为:脆性-准脆性变形(0—15km),低温塑性流变(15—60km),高温塑性流变(60—100km),准粘性-粘性流变(>100km)。低温塑性流变是地壳中的主要变形类型,其主要流动方向为由北往南,是造成西藏地区推覆构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1981年10月4日至10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贝希特斯加登召开了第Ⅳ次国际阿尔卑斯矿床会议(IV.ISMIDA)。本论文集收入了该会议所介绍的53篇论文中的39篇。它反映了1981年以前阿尔卑斯期矿床的研究状况。所涉及的矿床包括蒸发岩、菱镁矿床和Ivear地区杂岩体的成矿作用,也包括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碳酸盐型铅锌矿床的矿化作用。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自回归复回归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对瑞士阿尔卑斯山兹姆特冰川流域的流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冰川消融过程的差异,将进行统计年份的消融季节划分为三个随机样本。最好的预报因子是流量本身、气温和经气温加权后的降水量。反射率的变化在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太阳辐射和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微弱。  相似文献   

13.
《国外铀金地质》1996,13(1):8-12
本文讨论了阿尔卑斯东南部位于花岗岩地块外围及其毗邻的花岗岩内年轻铀矿床的地质和成因。铀矿体由被加热的矿化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向下渗透,再经对流以及静水压力体系的压力向上运动形成的。铀矿床空间上都与热泉相伴。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大地构造位置横跨中朝准地台和天山一兴安地槽区两大构造单元。南部台区从青白口纪到二叠纪末处于地台发育早期稳定阶段,而北部地槽区从寒武纪到早二叠世末则经历了地槽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时期。早二叠世末,由于北部槽区大面积升起,大规模海浸业已结束,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代阿尔卑斯是非洲和欧洲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强烈的造山作用使大量前中生代基底出露地表,尽管这些基底被强烈逆冲推覆和走滑叠置,但是仍保留较丰富的前中生代基底演化信息。结合近几年对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的研究,本文梳理和重建了阿尔卑斯前中生代基底的构造格局,认为前阿尔卑斯基底受原特提斯、南华力西洋、古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影响而经历了多期造山过程。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原阿尔卑斯作为环冈瓦纳地块群的组成部分,受原特提斯洋俯冲的制约,是新元古-早古生代环冈瓦纳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其中,海尔微-彭尼内基底组成外缘增生系统,包括卡多米期地壳碎片在内的陆缘弧/岛弧以及大量增生楔组成内缘增生系统。早奥陶世瑞亚克洋打开,随后原阿尔卑斯从冈瓦纳陆缘裂离,在泥盆纪-石炭纪受南华力西洋控制,海尔微-彭尼内-中、下奥地利阿尔卑斯从冈瓦纳分离。在早石炭世(维宪期)南阿尔卑斯(或与之相当的冈瓦纳源地块)与北部阿莫里卡地块群拼贴增生于古欧洲大陆南缘,共同组成华力西造山带(广义),华力西期缝合带保留在绍山-科尔山南侧。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尔卑斯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影响,在华力西造山带南侧形成安第斯山型活动大陆边缘,古特提斯洋在阿尔卑斯的演化至少持续到早三叠世,消亡遗迹保留在中奥地利阿尔卑斯基底的Plankogel杂岩中。  相似文献   

17.
18.
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是一个现在还在上升的山脉,在阿尔比尼断层附近显示出地热异常,阿尔比尼断层是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在这个上升带中出现了强烈的热液运动,这种热液运动导致了石英脉中的金属矿化。金的矿化限于绿片岩相的岩石中,而阿尔比尼断层附近的角闪岩相岩石中年轻的石英脉中则富含铜。地下上升的热液和下渗的大气降水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这个复杂的热液体系中金属的搬运活动和沉淀过程。变质热液已与石墨片岩围岩相平衡,并且相对被还原,大气水的渗入和混合增加了氧的活动性而降低了硫的活动性。大气水在下渗过程中被氧化,但温度上升,溶解了一些铜。当这种液体变成还原状态时,溶解的铜便沉淀出来。因此,这个热液体系的中间部分,铜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特别是在阿尔比尼断层附近的强烈破碎渗透性较好的岩石中。  相似文献   

19.
20.
西藏首次发现含金刚石的阿尔卑斯型岩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质论评》1981,27(5):455-45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铬铁矿研究队,曾于1976—1978年间与西藏地质局第二、五地质队合作,对安多岩体和曲松岩体的地质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两个岩体的岩石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构造并显示受高压作用的特点;在岩体的人工重砂和天然重砂样品中存在着如铬镁榴石、碳化硅、自然铬和高铬铬尖晶石等金刚石伴生矿物。据文献及岩体的地质特征,认为有可能赋存金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