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α径迹探测技术配合常规物探方法的找水效果。α径迹探测技术方法的原理、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分布特点、沉积作用及吸附作用、迁移方式。α径迹密度峰值与电测深低阻异常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在退火模型及模拟方法、造山带及造山后剥露历史、构造热成像及地形演变和成矿作用等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应用成果,分析了目前在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机理、数据解释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今后会朝着深层次退火机理、新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和可操作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裂变径迹技术以样品用量少、封闭温度低以及测年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研究中。完全退火或部分退火样品可有效记录岩体的冷却-剥露历史,限制构造活动起始时间,探讨上覆岩石的风化剥蚀历史与矿床保存变化之间的关系,定量化矿床隆升剥蚀量,实现找矿预测; 锆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对应天然气生成温度区间,可运用于油气勘探研究计算中; 近年来结合元素含量分析的裂变径迹技术还可进行物源分析,LA-ICP-MS技术的引进为测量低U含量矿物的径迹带来了曙光。系统总结了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退火特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温度、化学成分、结晶各向异性及Dpar值等因素对磷灰石径迹退火特性数据解释可能产生的影响,锆石径迹热稳定性的降低主要受制于辐射损伤效应。实验室退火特性研究为了解繁杂的径迹退火化学动力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但在实际的数据解释中需结合地质背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地质热事件演化研究时间格架。结合径迹测年在矿床、山体隆升剥蚀、盆地热史等研究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期为裂变径迹应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确定造山带隆升速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低温热史及年代学测定技术,广泛应用于含油气盆地热史分析、沉积物来源、造山带隆升剥蚀、地质年代学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磷灰石裂变径迹在研究造山带构造隆升速率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利用裂变径迹反演热史、裂变年龄和矿物对-封闭温度法确定构造隆升速率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指出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构造隆升速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压力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的影响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技术是确定岩石低温热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其退火后径迹长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压力、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蚀象直径(Dpar)以及年龄等,但压力的影响很少有文章论述.在调研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将统计后的数据作图来阐明压力对径迹退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径迹的退火具有重要影响,压力越大,退火后得到的径迹长度越短,且随着压力的增大,径迹变短的程度也在增大.当压力小于150 MPa时,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这时径迹退火主要受温度影响.压力和温度在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时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即高压、低温与低压、高温都能达到相同的退火程度.  相似文献   

6.
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林 《第四纪研究》1997,17(3):272-280
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利用裂变径迹年龄及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形态来反映随时间产生的裂变径迹积累及由温度控制的退火(裂变径迹缩短或消失)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几年来,有关磷灰石的退火特征进行了大量实验和野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对80年代以来国内外裂变径迹研究状况的追踪调研结果,简要介绍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裂变径迹技术是解决各种与时间-温度相关的地质问题的一种低温年代学手段.与磷灰石相比,锆石裂变径迹具有较高的封闭温度和退火区间,有其特定的地质意义和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锆石裂变径迹退火的研究,包括退火特性、径迹测量、退火模型,以及来自露头和钻孔样品的退火研究.首先介绍了锆石裂变径迹的分析程序、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平行的径迹,以此消除分布方位的影响,进而探讨实际测量长度相同而分布方位不同的径迹模拟的热历史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 C轴夹角不同揭示的最高古地温之间最大差异为15℃,用来研究剥蚀量和年轻造山带冷却抬升速率引起的最大差异可分别达到430 m及1.5℃/Ma,揭示构造抬升事件的初始抬升时间最大可相差2Ma。因此,在实际模拟热历史时应注意该参数的影响,准确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将有助于提高模拟热历史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核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已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工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是应用各种天然矿物或材料中微量杂质铀的自发裂变碎片,在绝缘固体介质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痕迹(即裂变径迹)测定年龄的方法。该法的优点之一是应用范围广,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常可找到合适的测定对象。  相似文献   

10.
径迹找矿工作灵敏度高、探测深度大,简便易学,近年内得到很大的推广和应用。径迹找矿工作中的室内观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观测精度直接影响到资料整理及综合评价工作。《径迹找矿规范》对径迹找矿工作有了统一的技术要求。关于室内工作质量的检查,在《规范》中已规定了进行自检和互检。有的单位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使用同一型号的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规定了同一  相似文献   

11.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小斌  王捷 《地质科学》1998,33(2):187-194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信息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径迹的退火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因此以前记录在径迹中的热史信息有可能被后期高温改造而难以反映。指出磷灰石径迹资料在冷却盆地的应用可以获取较精确的热史信息,而在有复杂演化史的盆地中精度较差。  相似文献   

12.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是基于铀裂变辐射损伤效应的一种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在分析裂变径迹定年的原理和方法、常用年龄值及裂变径迹退火作用等基础上,综述了目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在造山带隆升-冷却、沉积盆地分析、盆山耦合关系、断裂活动时限及热液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与裂变迹径定年类似,α反冲径迹定年(Alpha-Recoil Track)也是基于天然放射性元素所释放核粒子在固体中产生可蚀刻径迹的积累。铀钍及它们的子体核素进行α衰变时形成α反冲径迹,当发射一个α粒子时,重的剩余核反冲并造成30-40nm的辐射损失痕迹,经过蚀刻α反冲径迹可在干涉相差显微镜下观测。如果在样品形成以后全部迹径被保留下来,那么测定它们的总数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年龄。Α反冲径迹定年是一种刚刚开始研究的新型热年代学核分析技术,研究样品可以是单个小云母片(约0.5mm),定年范围102-106a,该方法对第四纪地质、地理、灾害及考古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裂变径迹法原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变径迹法对于研究盆地热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于年龄和温度的确定,将地热的发展史揭露出来。从裂变径迹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裂变径迹的成因和退火产生的影响。由于裂变径迹具有温度和长度双重特征,就可以对于盆地热史或盆地边缘山体隆升情况进行具体恢复。因此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裂变径迹法在盆地热史分析以及如何研究盆地热发展史和成矿、断裂的作用。概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加强机制研究,建立标准,多方法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是一个繁杂的化学动力学过程,清楚地了解其退火的影响因素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文章概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史,并结合以往对其退火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自身影响因素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径迹长度与半径、径迹与结晶轴的方位关系,其中化学成分对退火起到主导作用;外部环境影响中,温度是主导因素,压力和蚀刻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退火。研究成果有利于完善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实验室退火模型,提高其作为热历史记录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径迹蚀刻测量的应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将核径迹技术应用于铀矿找矿是从1974年开始的,到1976年已全面推广应用。十年来,径迹蚀刻测量的应用效果是好的,对突破红石泉矿床东段,401矿床西带和罗坑矿床的扩大以及303地区301号矿体的落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经典射气法、径迹蚀刻测量以及普通物探方法对3075矿床的发现和扩大都起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径迹蚀刻测量用于寻找地下水源,用于预报地震和用于岩矿等地质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关于在铀矿找矿中径迹蚀刻测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问题,我们将从地质、地球化学条  相似文献   

17.
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在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以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为定年对象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上地壳岩石冷却剥露的时间和过程。该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早期以定年为主,随着对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特征与裂变径迹退火特性的深入研究,这种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裂变径迹技术在下列构造演化问题中的应用和进展,包括:(1)造山带隆升时代及隆升速率的研究;(2)造山带热演化历史的研究;(3)快速蚀顶或冷却事件的年代确定;(4)盆地反转时代的确认;(5)盆地基底岩系构造热历史的研究;(6)盆山耦合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矿物自发裂变径迹的统计误差、自发与诱发裂变径迹数量的比值对ζ值的影响,提出了自发裂变径迹统计误差对ζ值的影响强于诱发裂变径迹、自发与诱发裂变径迹数量的比值对ζ值有显著影响的观点;利用ζ值计算矿物裂变径迹年龄时,正确识别和统计自发裂变径迹是提高裂变径迹年龄准确度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质热历史研究的裂变径迹法》一书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康铁笙和王世成所著,将于1991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矿物中裂变径迹的分析为研究地质热历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全书分七章二十余万字,主要内容是:径迹学的基本概念及矿物中裂变径迹的热稳定性;磷灰石裂变径  相似文献   

20.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近年来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含油气盆地古热定史与古构造史及指导油气勘探,这主要是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是时间和温度的函数,而烃的生成与热成熟同是也是和温度的函数,而且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温度范围与石油的生成门限相吻合,退火除受温度、时间影响外、还受化学成分,取向因素控制。AFTA包括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和裂变径迹长度分析,通过前者可获得退火方面信息,通过后者可获得最大古地温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