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次对佳木斯地块西缘、张广才岭东侧英城子金矿区出露的大面积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 MS U-Pb年代学精细研究。实验共获得四组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它们分别为612±4Ma、495.2±2.7Ma、476.8±5.5Ma和431±3Ma;其中612±4Ma具有指示晚元古代增生地壳过程形成的花岗岩锆石特征,495.2±2.7Ma的U-Pb年龄与区域内麻山群的变质作用时间相吻合,431±3Ma的年龄与早古生代晚期的区域变质作用时间吻合,而476.8±5.5Ma的锆石年龄则代表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的真实结晶年龄。这项成果记录了该地区在中一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过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增生后的地壳被打开形成大洋;至早古生代早期,两侧的地体发生拼贴,引起区域麻山群发生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花岗质片麻岩;在早古生代晚期,佳木斯地块西缘的陆间洋最终闭合,形成具有壳源特征同碰撞花岗岩,之后的韧性变形作用可能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属于Ⅰ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十八站岩体、内河岩体、白银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99±1、500±1和460±1Ma,而查拉班河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杂岩体,其形成年龄在465~481Ma。结合本区和邻区其它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时限为460~500Ma。锆石的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多数介于 1.5~ 3.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1.4G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兴安地块其它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与兴安地块主要为显生宙地壳的特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东风山群亮子河组和红林组锆石的U-Pb定年结果,并讨论了东风山群的所属时代和构造属性。采自该群的大多数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极少数的锆石具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暗色增生边。定年结果表明:采自东风山铁矿附近的亮子河组二云母片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产生了821 Ma、1 286 Ma、1 396 Ma、1 504~1 595Ma、1.8Ga和2.5Ga年龄众数;采自亮子河组标准剖面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粉砂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产生了425Ma、453Ma、485Ma、506Ma和288Ma、452Ma、486Ma、699Ma、801Ma、900Ma年龄众数;东风山群上部红林组含炭质粉砂质板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产生了275Ma、760Ma、781Ma年龄众数,而红林组中的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为花岗岩,侵入到含炭质粉砂质板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71Ma。根据上述定年结果,结合区域岩浆事件,可以判定:位于东风山铁矿处的亮子河组沉积于新元古代晚期,这是区域上首次发现具有准确同位素年龄的前寒武纪地层;东风山群亮子河组标准剖面处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粉砂岩应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和晚古生代;而东风山群红林组的形成时代应为晚古生代晚期(275~271Ma)。上述结果揭示,小兴安岭东风山群是由不同时代沉积岩和变形的火成岩所构成,主体形成于古生代,部分地层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这些地层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周边的古生代地质体和少量的前寒武纪基底残片。  相似文献   

4.
胡国辉  张琪琪  李建锋  张拴宏 《地球科学》2020,45(11):3962-3981
辽东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伴随着大规模的金成矿作用.五龙金矿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纪片麻状花岗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因此,该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对金成矿作用具有显著的制约.选择辽东五龙金矿区片麻状花岗岩和三股流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物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呈定向排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9.2±1.8 Ma、160.2±1.8 Ma和156.1±1.2 Ma,三股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123.8±1.2 Ma.花岗岩样品中的独居石矿物学特征和化学组成显示均为岩浆成因,3个片麻状花岗岩的独居石年龄分别为158.1±1.9 Ma、157.5±1.4 Ma和153.5±1.4 Ma,三股流岩体的独居石U-Pb年龄为123.4±1.5 Ma.晚侏罗世片麻状花岗岩的独居石年龄比锆石年龄略小1.1~2.7 Ma,其中2个样品的冷却速率分别为55.56℃/Ma和57.69℃/Ma,表明晚侏罗世岩浆在高温阶段为一快速冷却作用过程,可能经历了快速的地壳抬升事件.锆石和独居石的U-Pb年龄结果表明片麻状花岗岩和三股流岩体分别形成于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结合已有研究资料,辽东五龙矿集区主要发生了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有关,并伴随着早白垩世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部马家街群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亮亮  王宗起  张兴洲 《岩石学报》2014,30(6):1769-1779
马家街群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桦南隆起的西南缘,主要由一套经历了接触变质作用的富铝、富碳沉积碎屑岩所组成。区域上,这套接触变质岩系具有变质矿物分带特征,由西向东依次出现十字石、红柱石、石榴石和黑云母。红柱石碳质板岩和石榴云母石英片岩2件样品获得的LA-ICP-MS U-Pb碎屑锆石年龄谱均显示有272~310Ma、479~533Ma和>800Ma三组年龄。根据两件样品显示的最小年龄均未小于272Ma,而且二者的最小年龄组(272~310Ma)具有类似的峰值年龄,分别为276Ma和279Ma,这限定了马家街群主体岩石沉积年龄的下限应在中二叠世之前。侵入马家街群的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59Ma,说明其接触变质作用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限定了马家街群形成时代的上限。479~533Ma年龄组中,2件样品的峰值年龄分别为499Ma和522Ma,这是佳木斯地块麻山群中最为重要的高级变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年龄。>800Ma的年龄组具有多个峰值年龄,说明源区(佳木斯地块)具有前寒武纪-早前寒武纪地壳。上述证据表明,马家街群是晚二叠世早期形成的一套接触变质岩系,而非前寒武纪区域变质岩系。鉴于479~533Ma的麻山群在佳木斯地块中普遍存在,说明以麻山群为代表的早古生代变质结晶岩系既是马家街群沉积的基底,也是重要的物源区;而276~279Ma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分布广泛,表明其对马家街群的沉积也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南缘穆棱地区常兴村-新兴村剖面的研究,指出这里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的结合部位,具有古大陆边缘性质。穆棱地区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为包括洋壳残片在内的增生-碰撞杂岩。对“麻山群”混合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存在中-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并遭受到~500Ma变质作用的影响。侵入“麻山群”杂岩的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HRIMP锆石U-Pb分析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6Ma±3Ma,略晚于前人确定的“麻山群”杂岩约5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同碰撞或碰撞后花岗岩。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小兴安岭东风山群红林组中黑云母混合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这套岩石的原岩性质、形成时代以及岩石成因。岩相学特征表明这套混合片麻岩主要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局部保留的变余半自形粒状结构或变余似斑状结构指示其原岩为花岗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较高(0.11~1.16)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479 Ma和499 Ma,即早奥陶世和晚寒武世。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组成相似且变化范围小,锆石ε_(Hf)(t)值分别为-6.6~-10.6和-6.4~-8.6,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 698~1 958 Ma和1 692~1 831Ma,表明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浆源区为古老地壳物质,其原始岩浆可能源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东风山群的物质组成及原岩性质,认为东风山群具有构造混杂岩属性,其组成不仅包括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等具有地层性质的变质碎屑岩(副变质岩),而且存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由岩浆侵位形成的花岗质岩石(正变质岩)。  相似文献   

8.
诸广山岩体是南岭地区著名的大型复式岩体之一,但其研究程度存在南体高、北体低的不均衡现象,制约了对诸广山岩体年代格架及其岩石组成的整体性认识.本文对诸广山复式岩体(北体)进行锆石年代研究,测得早古生代汤湖岩体、寨前岩体、东洛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4±2 Ma、448±3 Ma、440±2 Ma,桂东岩体和上堡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4±2 Ma、442±2 Ma;中生代淋洋岩体(二长花岗岩)和鹅形岩体(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0±3 Ma、157±1 Ma.诸广山岩体(北体)是由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岩体组成的复式岩体.结合南体年代与岩石学资料,认为诸广山复式岩体的侵位可划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三个期次,相应的岩石组合大致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演变,与显生宙南岭地区地壳物质成熟度逐渐增高的总趋势一致,这可能为晚中生代该区发生钨锡铍铌钽铀等战略性矿产大规模、集群式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汤湖岩体和寨前岩体中存在的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和捕获锆石暗示本区早古生代岩体形成过程中可能有新元古代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东部宏夏桥和板杉铺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宏夏桥2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样品分别给出了(421±2)Ma和(423±2)Ma的主体谐和年龄;板杉铺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给出了(422±2)Ma和(421±2)Ma的谐和年龄。这两岩体均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具明显高Sr/Y和La/Yb比值和负εNd(t)值,与埃达克岩类似,推测它们为早古生代华南地壳缩短加厚和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综合区域岩浆和变形变质年龄,本文认为,华南早古生代陆内挤压造山作用发生于~460~420 Ma,以前泥盆纪地层广泛褶皱和大规模地壳重熔型岩浆活动、混合岩化作用、基底韧性剪切及高级变质作用为主;陆内造山后期的伸展松弛作用发生于~420~385 Ma,主要表现为后造山花岗岩形成、张扭性韧性剪切和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南缘穆棱地区常兴村-新兴村剖面的研究,认为这里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的结合部位.具有古大陆边缘的性质。穆棱地区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为包括洋壳残片在内的增生-碰撞杂岩。对“麻山群”混合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存在中-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并遭受到约500Ma变质作用的影响。侵入“麻山群”杂岩的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HRIMP锆石U—Pb分析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6Ma+3Ma,略晚于前人确定的“麻山群”杂岩约5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同碰撞或碰撞后花岗岩。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彪武 《地质与勘探》2012,48(4):807-81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阿里住浪铜银矿区1:10000 地质填图和1:10000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 总结了西藏阿里住浪铜银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住浪矿区不同岩性中Ag、Cu、 As、Sb 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 用;元素组合分析具成矿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Cu、Ag,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 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5 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玉号、芋号异常带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水箱模型在北方寒冷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志成  段元胜等 《水文》2001,21(4):25-29
依据北方寒冷地区水文特性,将水箱模型功能进行了扩充,通过在几个流域验证显示这种扩充是有效的,能够用于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多年连续径流模拟,也为春汛的径流预报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峰峰煤矿区岩溶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振岭  白喜庆 《地下水》2009,31(1):23-27
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资料,揭示了峰峰矿区近30年岩溶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反映了煤炭开采排水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特征,认为长期的矿井排水与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和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建议随着煤层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加大力度解决好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桥沽-看财庄地热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内。为满足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对地热资源的需求,笔者对该地热田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查。本次勘查采用航磁、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重力、地温测量等多种物探方法,初步查明了地层结构,推测出基岩顶板埋深3500~4000 m;解译了7条断裂,并分析了各条断裂的位置、走向及倾角;分析了地温场分布特征,对热储温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是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安置区, 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赋存潜力。查明该地区地热地质条件, 准确评估其地热资源量, 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分析深部地质结构、断裂分布、地温场与水化学场等, 揭示了容东片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和形成机理, 采用采灌均衡法综合评价了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地热资源量。主要结论: (1)本区的主要热储层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孔隙型砂岩热储、蓟县系雾迷山组及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热储、长城系碳酸盐岩热储; 其中, 蓟县系热储为地热勘查开发主要目标层段, 其水温约为50 ℃, 储厚比为20%~40%, 储层最大孔隙度为11.3%。(2)西北部太行山地区大气降水是本区地热资源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沿断裂经深循环被深部热源加热, 而后沿导水断裂带运移至凸起处强岩溶裂隙发育区, 形成水热型地热系统。(3)容东片区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在采灌均衡条件下热储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1.33×104 m3/a, 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0.95×1015 J/a, 折合标准煤3.23万吨/年。以上研究助力构建雄安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房产测量是一种法定测绘,主要为房屋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房产测绘预算面积与实测面积可能存在面积不一致,通过房产测绘成果质量、分摊方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期系列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地区冰碛和其它沉积物的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并在运用条件年代学手段测定沉积物绝对年代的基础上,建立了垭口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期系列,即望昆冰期,垭口冰期,玉珠峰冰期,晚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本区迄今未发现早更新世冰期。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西南天山地区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华  张家声等 《地质学报》2002,76(3):347-353,T001,T002
利用多时相、多波段卫星图像,对西昆仑-西南天山地区大约500000km^2范围的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判读。根据卫星图像上显示的地貌、微地貌特征,构造组合形态,将所判读的断裂分为全新世活动、晚更新世活动以及活动不明显的3类,结合地震活动性,对该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西昆仑布伦口组合构造带活动,可能是形成20世纪南天山前缘乌恰、阿图什、伽师一系列强烈地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江苏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根据近年来获得的孢粉化石材料和前人资料 ,建立了江苏白垩纪的孢粉组合序列 ,它们是 :  1)贝里阿斯期至凡兰吟期 (Berriasian— Valanginian)的 Schizaeoisporites- Classopollis annulatus- Ginkgocycadophytus nitidus组合 (云合山组 ) ;  2 )阿普特期至阿尔必期 (Aptian— Albian )的 Cicatricosisporites- Classopollis annulatus-Psilatricolpites组合 (葛村组 ) ;  3)土伦期 (Turonian )的 Schizaeoisporites- Polycingulatisporites- Cycadopites-Cranwellia组合 (浦口组 ) ;  4)科尼亚克期至桑顿期 (Coniacian— Santonian)的 Schizaeoisporites- Classopolisannulatus- Lytharites组合 (赤山组 ) ;  5 )坎潘期 (Campanian )的 Schizaeoisporites- Tricolporopollenitesmicrocirculatus- Betpakdalina组合 (泰州组下部 ) ;  6 )马斯特里赫特期 (Maastrichtian)的 Pterisisporites-Exesipollenites- K urtzipites组合 (泰州组上部 ) ; 欧特里沃期至巴列姆期 (Hauterivian— Barremian)和塞诺曼期(Cenom ainan)的暂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