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中红  查明 《地质科学》2010,45(2):476-489
东营凹陷古近系水化学场分布与湖盆演化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矿化度从深到浅逐渐降低,体现出沉积环境开放性的增强。高矿化度分布是咸化湖盆重要特征,盐岩溶解、扩散、运移和断裂沟通是其主要成因。在这种高矿化度地层水化学场中主要发育CaCl_2水型,在盆地边缘低矿化度地层水中,以NaHCO_3水型为主,同时发育有少量低—较高矿化度的Na_2SO_4水型和MgCl_2水型。对东营凹陷大量实测地层水及油气性质资料分析表明:东营凹陷CaCl_2水型指示地层封闭性条件较好的还原环境,在该环境中油气藏分布最为广泛,目前发现的高矿化度(100 g/L)油藏与CaCl_2水型相关;低矿化度(10 g/L)NaHCO_3水型指示封闭性条件差、水交替强烈的水文流畅环境,对油气聚集不利,可形成次生油气藏;高矿化度(30~100g/L)的NaHCO_3水型对油气聚集也有利,在该水型中多形成原生油气藏,其成因与地幔高浓度的CO_2运移及断裂通道的沟通作用有关;研究区高矿化度(30 g/L)Na_2SO_4水型的形成与膏盐有关,其中可形成原生油气藏;低矿化度Na_2SO_4水型指示封闭性条件差的氧化环境,对油气聚集不利。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凹陷断陷咸化湖盆中,含NaHCO_3水型的地层环境更能代表地层水交替强烈的开放性沉积环境,而Na_2SO_4水型分布多与硫酸盐有关;东营凹陷表现出高矿化度的NaHCO_3水型和Na_2SO_4水型等异常地层水环境,但在各类型地层水环境中油气藏都有所发现,显示出典型断陷咸化湖盆中水化学场分布特征及与油气成藏之间独特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层水是与油气共存的地下水,它受沉积环境、流体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联系。对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总矿化度、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等化学特性参数的分析表明,参数低值区与已知油气藏分布吻合,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十屋9、河山4等区域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最富集的留西—留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新近系地层水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新近系地层水的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分布特征,揭示了该区新近系地层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异常与油气运移、油气分布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留西—留北地区新近系整体上发育低矿化度的NaHCO3型地层水,地层水矿化度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水化学类型由HCO3--Cl--Na+型过渡为Cl--HCO3--Na+型;在油源和断裂条件良好的条件下,新近系地层水异常与油气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新近系油气主要在地层水矿化度高于背景值、水化学类型异常及油源断裂发育的地区富集,同时新近系高矿化度Na2SO4型或MgCl2型地层水对油气由深向浅的运聚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西油田流体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流体分布在平面上具有明显规律,即由南向北原油性质逐渐变重。且不受构造的控制;地水的变化则东、西两块有别,西块为低矿化度水分布区,离子浓度增加梯度由南向北,东块为高矿化度水分布区,离子浓度增加梯度由西向东。综合研究认为,原油和地层水的运移或注入方向均由南向北;油藏中部断裂是分隔东西两侧地层水分布并进而影响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CO2属于与原油混深性很好的物质,因而被用作注入地层中驱油的溶剂。在同等条件下,CO2驱油与常规注水驱油相比,地层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0-15%,随着CO2低温储存和运输技术的发展,注CO2驱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本文介绍了重质油藏CO2驱油机理,发方式以及轻质油藏CO2吞吐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6.
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利用Pitzer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及溶度积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的化学场进行了定量研究。克服了传统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研究中一高盐度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分布及其存在形式方面的限制,对盆地深部(1100~2000m)中、高盐度地下水中的主要指示性矿物苏打(NaHCO_3)和石膏(CaSO_4.2H_2O)的饱和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此研究沉积盆地中与石油运移聚集有关的地下水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并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中石油运移聚集条件提供了有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蒋有录  刘华  李宗亮 《地质论评》2010,56(4):525-530
根据天然气的成因分布、烃类组分、碳同位素特征、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特征、储层沥青的分布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的有效输导体系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深层源岩生成的油型天然气通过孤西断层、不整合等输导体系向孤北潜山带呈阶梯状运移聚集;而孤北潜山低部位源岩生成的煤型天然气沿潜山内部被南北向断层切割的断块内部的砂体由北向南运移聚集。来自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油气在输导层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色层效应。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陆梁地区内水文环境从深部到浅部有明显变化,发育多向型水化学剖面。深部为较高矿化度的CaCl2 型地层水,浅层为较低矿化度的CaCl2 型地层水,中层发育低—高矿化度的NaHCO3型水。地层水的这种剖面分布形式与深层逆断裂和中 浅部的正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 3个水文地质旋回,每个旋回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及发育不同的水化学剖面。研究区的水动力场与油气运聚关系十分密切,早期主要流向是西北至东南及西南至东北方向,中-晚期主要流向是西南至东北方向,与油气运移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生油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油气沿着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二-三油层砂体以狭窄的路径侧向西运.共发育3条运移路径,侧向运移的油气受低幅度构造、断层和地层尖灭遮挡富集成藏.西部斜坡构造幅度较低,断层规模小,平面延伸的距离短,不利于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盆地边部的地层超覆带是寻找大规模地层尖灭油气藏和油砂矿的有利地区.斜坡区普遍受大气降水淋滤作用,原油受喜氧细菌的降解作用普遍稠化,沿着大气水下渗方向,原油稠化的程度越米越低,造成自西而东原油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地层超覆带为严重降解的稠油和油砂,断层遮挡油气聚集带为中等降解的稠油,构造-岩性油气聚集带为轻度降解的稠油和正常原油.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动态与地层水化学特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第一个超亿吨级的大型油田,其主力油藏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近年来,油田地层水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育间断性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凸起南部斜坡区受到泥岩压实排水和粘土矿物脱水形成的离心流的影响,地层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塔河油田主体部位处于越流泄水区,地层水具有明显的高矿化度和高K Na 、Cl-浓度,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动力场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密切相关.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离心流强度大,是油气藏主要成藏期.早、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期间抬升剥蚀,遭受强烈的大气水下渗淋滤、生物降解,是油气藏主要破坏期.根据地层水赋存状态,区分出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3种不同类型.研究油井产出水矿化度、Cl-、K Na 浓度动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平稳型、起伏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种动态类型.通过综合分析油井开发动态及油水产出特征,正确把握其变化过程,可以判断油井产水来源,从而为油田的稳油控水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辽河西部凹陷油气十分富集,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相态多样发育,不同构造带油气运移特征存在差异。本文主要根据原油中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参数,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发育特征,结合油气相态及物性分布特征,探讨了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运移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央隆起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浓度高、异构化参数变化小,油气包裹体主要呈线状分布,在切穿矿物加大边的裂隙中,油气运移通道以走滑形成的东西向雁列式或帚状断裂为主,运移动力主要为流体异常压力;斜坡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及其相关异构化参数变化明显,油气包裹体多分布在石英与长石颗粒次生加大边中,呈群体面状分布,显示较强荧光特征,油气主要由洼陷带至斜坡带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指状砂体或辫状河道砂体为运移通道,以水动力与浮力推动,远源或近源运移成藏;陡坡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总浓度以及异构化参数存在变化,以台安大洼断裂带或指状砂体为运移通道、以异常流体压力为动力近源运移成藏;古潜山原油咔唑类化合物总浓度低,参数变化明显,主要以不整合面或基底断裂为运移通道,以异常流体压力为动力近源运移成藏。油气运移聚集时间主要在东营期,自北往南油气成藏时间逐渐变晚,与沙三段、沙四段生烃期较为匹配。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汉盆地海相地层矿物流体包裹体,按成岩序列和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为5期和5种组合类型,其中2~5种组合类型(第3~6期)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关系密切。相应的均一温度和含盐度分别在105~180℃和8~20ω(NaCleq)%之间,有机包裹体丰度67.3%,平均总烃质量分数0.295×10-6,平均CH4/CO2比值1.32。包裹体诸参数,结合其他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综合证实,区内烃源岩母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较高,油气演化处于高成熟阶段。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生成、运移和聚集分别发生在印支-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喜马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突破的地层水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层水化学特征往往反映出盆地流体的成因和演化信息。莺歌海盆地地层水样品分析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可划分3个带,即非底辟带、底辟带上方常压段和超压段。非底辟带地层水矿化度接近于正常海水,而超压带为具有较低矿化度的NaHCO_3型水,底辟带上方常压段地层水矿化度变化极大,与垂向断裂距离有关,越靠近垂向断裂的井往往具有更低的矿化度和更高的 HCO_3~-和 CO_3~(2-)离子浓度。在远离垂向断裂的底辟带侧翼或较浅地层(<1200m)孔隙水接近正常海水,以 MgCl_2型地层水为主:而在毗邻于垂向断裂的浅部储层具有明显低的矿化度,与超压带流体相似,也具有较高的 HCO_3~-和 CO_3~(2-)离子浓度这些观察结果反映垂向断裂为深部超压热流体突破的主通道,底辟带上方成为地层原生孔隙水(海水)与超压带内低矿化度热流体混合场所,地层水矿化度越低,说明来自深部超压热流体所占比例越大。不同压力地层中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很好地用来识别流体运移路径和可能的水-岩反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新疆轮南油田油气运移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新疆轮南地区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总体分布型式相似,但绝对丰富与相对颁布差异明显,显示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原油与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具不同成藏期次与油气运移方向,奥陶系、石炭系原油运移方向为自西而东,主要注入点在轮南、桑塔木断垒带的西南侧;三叠系、株罗系原油主要通过断层运移、聚集成藏,在后期构造演化过程中发生侧向分配调整。吡咯类  相似文献   

15.
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溅辉  王洪玉 《地球科学》1999,24(2):193-196
利用二维模型进行了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与聚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地怪中的高渗透带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的运移和聚集构成重要的影响;(2)当上覆地层渗透性较大时,下部地层中的油可向上覆地层运移,并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弥散和扩散作用,导致油的散失量增大;(3)油驱水过程中的排水过程滞后于注油过程,排出的水量并不随注油量加而线性增加,而是脉冲式变化。  相似文献   

16.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保存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章华  朱蓉  金爱民  李梅 《地质学报》2009,83(8):1188-1194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四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与地层压实离心流汇合,发育越流泄水。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在离心流和向心流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高浓缩、高盐化地下水。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地层压实排水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地下水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油气大量聚集—富集;在向心流推进过程中,早期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此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和部分岩性、地层、断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百色盆地油气运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油源对比、原油特征及其在纵横向上的分布特点、地层压力和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综合利用各项油气运移特征参数,对油气二次运移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对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地层水的矿化度、水型及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的研究表明,该区地层水总体为NaHCO3型水;总矿化度偏低;平面上,孤店斜坡的油气保存条件最差,梁家构造带最好,垂向上,具明显的垂向分带性,万昌组保存条件最差;变质程度高.对地层水化学特征平面及剖面展布的分析,不仅为测井解释提供了准确的参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其他地质因素能够指出油气保存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和分析451口井地层水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蜀南地区茅口组地层水矿化度和水型特征进行研究,结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古岩溶的垂向分带模式,阐述了各岩溶带在剖面上的发育特征,并对不同化学性质的地层水的储存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矿化度普遍较低,变化范围大,矿化度分布特征与地层水势能有关。CaCl2型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具正向浓缩、深变质、渗流缓慢等特征,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水矿化度较低,其出现与岩溶作用有关,所在地区的地层水性质不活跃。古岩溶带在垂向上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径流岩溶带和深部潜流岩溶带,不同岩溶带特征各异。CaCl2型水的形成与大气淡水淋滤、地层压实释水和埋藏变质作用有关,以深层滞留水方式赋存于地层孔隙中,低矿化度水则以封存水方式储存于岩溶封闭体中。  相似文献   

20.
王家岗断阶带及其附近地区地层和地层流体所表现出的能量场和物质两方面的成藏效应,反映其局部地区的油气运移具有瞬态流体流动的特点.在以断层活动为主、以烃源岩超压为辅的双重控制作用下,来自牛庄洼陷内深部烃源岩的超压含烃热流体沿断阶带内的断层向王家岗地区方向快速充注.能量场上,快速的大规模流体流动既引起了地温场的局部扰动,也将深层的超压能量传递到浅层.物质上,溶解有大量矿物质的深部热流体以混相涌流的方式运移到浅层.流体活动强的断层附近区域水-岩相互作用强烈,地层岩石中的碳酸盐质量分数和黏土矿物组成变化较大.同时在深部流体进入浅层活动活跃的层段内,地层水矿化度高的地段聚集的油气也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