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云南曼养铁矿成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南曼养铁矿进行了成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实验体系钙铁辉石一钠长石一方铁矿十三氯化二硼(Hd-Ab-W(?)+B2O3)在1125℃存在一个较大的液相不混溶厂.对铁矿的原始岩浆、铁矿及富硅相的熔体自由能计算也证明了曼养铁矿原始熔状分相的可能性.本文的实验研究支持了曼养铁矿的矿浆成矿假说.  相似文献   

2.
高度演化花岗岩类多为富F的熔体溶液体系 ,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F岩浆固相线和液相线的降低和岩浆寿命的延长 ,使残余熔体与热水热液的性状差异减小 ,模糊了岩浆与热液之间的界线。最近对于富F、B和P伟晶岩中熔融包裹体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在约 70 0~ 5 0 0℃的温度和 1 0 0 0× 1 0 5Pa的压力下 ,在伟晶岩石英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熔体包裹体 ,一种是富硅酸盐、贫水的熔体包裹体 ,另一种是贫硅酸盐、富水的熔体包裹体。两种熔体在硅酸盐 (+F +B +P) 水体系的溶离线边界上同时被圈闭。这表明 ,在地壳浅部侵位的侵入体 ,当温度≥ 70 0℃时 ,水在富F、B和P的熔体中可以无限混溶 ;而一旦温度降低 ,就会分离为两种共存的熔体并伴随强烈的元素分异作用。在溶离线的富水一侧形成与正常硅酸盐熔体有很大不同的高度富挥发份的熔体 ,这种致密、高粘度、高扩散性以及高活动性的超富水 (hyper aqueousmelt)熔体 ,可以与水溶液流体相类比。这为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的假说提供了新的有利的证据。此外 ,在这种具有超富水和熔体特征的过渡性流体中 ,微迹元素可能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行为 ,如在许多晚期花岗岩包括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所显示的四分组效应等。富F熔体溶液体?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体系中岩浆阶段金属组分的浓度(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岩浆阶段 ,富集金属元素最有效的机制是流体熔体的分离。受到硅酸盐熔体中盐的溶解度的限制 ,这种分离实为一个天然结晶过程的产物 ,所以必然发生在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含氟的花岗岩体系中的矿物相的关系是已知的 ,并已确定了一个宽的液相不混溶区 ,其中也包括霞石标准分子的成分。该体系的不同部分 ,由多种元素在共存的硅酸盐和氟化铝两种熔体间的分配就可以得知。在这些实验中首次确定出元素分配与体系成分间的关系。这些数据也可解释一些经验数据所熟知的地球化学标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以宁芜玢岩铁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延河  段超  韩丹  刘锋  万德芳  王成玉 《岩石学报》2017,33(11):3411-3421
自然界是否存在矿浆型铁矿以及如何判别矿浆型铁矿是地质学家争论探索了几十年的问题。大量地质现象和实验研究证实,中酸性岩浆在高氧逸度、富磷等挥发分和助熔剂的条件下,硅酸盐熔体与铁氧化物熔体之间可以发生液态不混熔,熔离出富铁氧化物熔体或富铁岩浆。但有些学者认为实验无法直接一次性熔离出高品位铁矿浆,因此不存在矿浆型铁矿。实际上,高品位富铁矿浆可能是经过多次熔离富集形成的,而非一次简单熔离完成;磁铁矿中钛含量偏低,可能与矿浆型铁矿遭受后期热液改造、钛大量丢失有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智利拉科铁矿。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类型,其中是否发育矿浆型铁矿也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文将铁矿浆限定为由岩浆熔离形成的铁氧化物浓度30%的富铁熔体,由铁矿浆演化形成的铁矿床称为矿浆型铁矿。根据宁芜成矿岩体中锆石的钛温度计确定了岩浆的温度,根据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及磁铁矿与锆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出岩浆温度下直接从熔体中熔离出来的磁铁矿的δ~(18)O_(Mt)值为4.2‰。据此建立了宁芜玢岩铁矿中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如果矿体中磁铁矿的δ~(18)O_(Mt)≥4.0‰,则为矿浆型铁矿,否则为热液型或浆-液过渡型铁矿。判别结果表明,钟姑山矿田矿浆型和热液型矿体同时存在,梅山铁矿介于矿浆型-热液型之间,而凹山矿田铁矿则为热液型,与野外观测及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流纹质岩浆中,存在两种不混溶的熔体,一种熔体富SiO_2贫FeO,另一种则相反。从熔体结构的角度看,前一种熔体富桥氧,后者则富自由氧。水的解聚作用可以改变流纹质岩浆的结构,即降低它的聚合程度,因此,含水流纹岩浆的粘度低于玄武岩浆的粘度,从而使流纹岩中流纹构造发育。 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混淆流纹岩与酸性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6.
斜长岩和Fe-Ti-P矿石的成因已经争论了百余年,目前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斜长岩的成因,包括源区(地幔或下地壳)和岩浆演化过程(分离结晶、晶粥底劈上升)以及斜长岩岩体只形成于元古宙的原因。对已有的几种成矿机制进行了分析,如是否存在无硅酸盐的纯铁钛氧化物磷灰石熔体,分离结晶的斜长石上浮导致高密度矿石矿物的形成,硅酸盐液态不混溶形成富Fe-Ti-P熔体和富硅熔体,岩浆混合作用导致铁钛氧化物成为唯一的液相线矿物而结晶形成铁钛氧化物堆积层,晚期的压滤作用使残留的富Fe-Ti-P熔体迁移以及热液蚀变导致Fe和Ti再活化沉淀形成脉状和透镜状矿体。最后,指出了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岩浆矽卡岩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吴言昌  常印佛 《地学前缘》1998,5(4):291-301
岩浆矽卡岩是矽卡岩浆沿构造裂隙贯入结晶的产物,其矿物组成以钙硅酸盐为主体,特征性矿物为碱长石、方解石以及硬石膏;主要矿物晶体中含硅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岩石类型为过渡性矽卡岩和矽卡岩伟晶岩。岩浆矽卡岩和与之共生的富碱侵入岩具共轭、互补关系;两者有共同的来源,都是深部(高位岩浆房中)富碱中酸性岩浆在同化混染了部分钙质岩石后,经去气、脱硅和液态不混溶分离作用所生成的两种不同性质和特征的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硅酸盐熔体包裹体均匀化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林圻 《地质科学》1984,(3):323-329
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和以模拟实验为主的实验岩石学,实验矿物学一样,已经成为现代岩浆岩石学,尤其是理论岩浆岩石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匀化测温研究,是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是对于呈封闭系统的硅酸盐熔体包裹体进行加热,在反方向上,再造这些包裹体从结晶到熔融的所有阶段,直至其完全均匀化,也就是恢复到它们被生长着的矿物包含、捕获时的状态,借以测量矿物近液相线或固相线的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9.
岩浆不混溶作用模拟——热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鸿文  胡颖 《地球科学》1998,23(1):41-48
基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相平衡实验资料,采用氧化物规则溶液的活度模型,建立了预测岩浆不混溶作用的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氧化物组分在不混溶两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与温度,压力和岩浆成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预测天然岩浆不混溶作用,计算不混溶的起始温度,共轭两液相的成分及含量,计算的不混溶两液相中SiO2,Al2O,FeO的摩尔分数平均残差为3.0%~4.0%,其他氧化物平均残差小于1.0%,不混溶两液相的摩尔分  相似文献   

10.
在0.61 GPa和1.0 GPa条件下,进行了地幔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实验,首次探讨了熔体成分在“不同熔融阶段”随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结果显示,熔体中SiO_2、CaO、Al_2O_3、Na_2O和TiO_2变化趋势在不同熔融阶段不一样。熔体成分在低压下或较高压下相对富SiO_2。幔源富硅酸盐流体(熔体)的成因有多种,但存在于同一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挥发分及碱质含量相近而其他成分不同的基性—中酸性富硅酸盐熔体,是在有地幔C—O—H流体介入或其他交代矿物存在时的原位局部平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硅酸盐熔体的氧平均体积,并与硅酸盐玻璃相对比,提出硅酸盐熔体的体积可分为两部分,即硅-氧骨架部分和阳离子部分,根据氧平均体积变化规律,得出硅-氧骨架部分的体积基本不随温度变化,硅酸盐熔体的体积膨胀主要是由于“氧化物”部分的局部膨胀所致,进一步提出O~(2-)半径基本不变,而主要是阳离子半径变化,并讨论了膨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0,9(2):119-128
河北阳原—矾山杂岩体是由两个类似的辉石岩系、正长岩系组成的环状富磷杂岩体。其中,辉石岩系赋存有岩浆型磷灰石矿床。阳原富磷岩浆液态不混溶,产生富铁的辉石质岩浆和富硅的正长质岩浆。在岩浆不混溶过程中,其性质受岩浆熔体结构控制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依其离子性质和场强,不同程度地富集于不混溶的富铁相或富硅相中。磷做为高场强元素,亦发生重新分配,高度集聚,并强烈地富集于不混溶的辉石质岩浆中,形成阳原低品位磷矿。矾山岩浆液态不混溶,产生互不混溶的三液相,即辉石质岩浆、正长质岩浆和磷酸盐液相(矿浆)。在不混溶过程中,P_2O_5进入辉石质岩浆,直至P_2O_5达到饱和,残余的P_2O_5构成磷酸盐液相。矾山岩浆的三相不混溶作用导致了矾山三个矿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密度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粘度和密度是硅酸盐熔体的基本性质。文中概括地介绍了有关硅酸盐熔体的粘度和密度的基本意义、实测手段、影响因素以及由全岩化学成分计算熔体粘度和密度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分异密度的概念,初步讨论了结晶分异过程中熔体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候渭  谢鸿森 《岩石学报》1991,7(2):12-18,T001
选用吉林陨石富金属相,在3GPa压力、405℃~1850℃温度下,采用两种组装方式进行实验。并与先前肇东陨石全岩样的高压熔融实验进行比较。三个系列实验结果的综合对比表明,高温高压下球粒陨石中金属和硫化物经历了固相扩散、熔融和熔体聚集的过程。固相扩散使金属与硫化物彼此结合,形成了若干个小的FeNi-FeNiS二元系,使其在比Fe-Ni熔点低的温度下熔融形成Fe-Ni-S熔体。该熔体与硅酸盐熔体不相混溶,因而发生自身的合并与聚集。其合并和聚集速率与硅酸盐粘度有关。实验过程中陨石里的磷酸盐矿物可以被还原,使单质P进入金属硫化物相。这些实验结果为讨论地核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溶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豆荚状铬铁矿床成因的认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周美付 《矿床地质》1994,13(3):242-249
文章提出豆荚状铬铁矿床不是上地幔局部溶融后的残余物,而是亏损地幔又经部分溶融形成的溶体发生液相不混溶,导致硅酸盐岩浆和富铬矿浆的形成。当比重不同高度分馏的溶体在上升过程发生了分离,轻熔体上升侵入于岩浆房、重熔体和铬铁矿浆,就地堆积或贯入围岩形成豆荚状铬铁矿床。豆荚状铬铁矿的伴生围岩纯橄岩,不是高度亏损的上地幔残余,可能是与铬铁矿浆伴随的一种硅酸盐熔体 。与大量纯橄岩脉伴随的基性岩、超基性岩脉,也属  相似文献   

17.
由岩浆后期热液流体萃取—运移—沉淀铂族元素和金被认为是形成富铂族元素矿床的一种重要机理。最近,苏联和加拿大学者合作进行了有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铂族元素和金在热液流体与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系数远远小于它们在硫化物液津与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系数。这一结果使研究者们对岩浆后期热液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熔体微结构单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了解熔融硅酸盐的各种性质,综合前人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对硅酸盐熔体中的微结构单元进行了探讨。熔体中包含5种不同的硅氧四面体(以Qn表示,n为四面体中的桥氧数目),不同的硅氧键中的电荷分布以及Qn在Raman谱图中的特征位移区有区别,熔态谱和玻璃态谱之间也存在差别,同组成熔体和淬冷玻璃中,同一Qn具有不同的摩尔分数、自由能和无序度,并且熔体中Q4的振动是非Raman活性的。  相似文献   

19.
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与网络分数维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的估算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高温硅酸盐熔体网络分数维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估算熔体粘度的新模式 (简称 FD模式 ) ,阐明了熔体粘度值除了与温度成反比外,还与分子网络介观尺度的自相似比 ri 和分数维值 D相关,即与分子网络 (纳米尺度以上 )中的桥氧数 Ni成正比 (Ni∝ ) , 与单位硅氧四面体中的非桥氧数成反比.经对 4个硅酸盐系列高温熔体的粘度测定证实, FD模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且优于现今国际通用的 VTF模式.为探索岩浆迁移演化规律和完善新型低维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熔体中矿物的热流控制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培谟 《地质论评》1988,34(4):302-310
本文讨论了熔体中矿物的热流控制生长。作者按照传导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在地质条件容许的范围内,导出了计算矿物生长速度和生长大小的公式,并以已有实验数据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还得到了计算透辉石-钙铝辉石固溶体生长速度和生长大小所需的导热系数。讨论认为本文模型适用于自然界在较高温度下从单组份熔体中缓慢结晶的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