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国家“七·五”科技重点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是我院继五十年代之后对黄土高原地区组织的第二次全面综合考察,目前已全面展开。在这个跨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重大项目中,不仅在区域性宏观研究方面有综考会牵头组织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开发考察研究,在定位试验研究方面有综合性的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组织实施,而且有来自中央和地方的五十多个科研单位、十几所高等院校、约三百多位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学     
解放以来,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东北、黄土高原、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华南及南方山地等以区域开发为中心的综合考察研究。土地资源研究在综合考察中,尤其在以农业自然资源为中心的考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编制各种比例尺的土地资源图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造与保护的意见或方案,并参与地区开发与农业布局的综合研究,这是土地资源学形成的准备时期。从7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中国宜农荒地资源的总结研究、编制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土地资源研究就从地区性调查走向全国性分析;从宜农荒地、橡胶宜林地、紫胶宜林地评价走向全面的综合评价研究;从经验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水土保持学是介于技术科学和环境管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论述了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内容、方法、成就,并就黄土高原综合考察治理的单项技术研究与综合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和中国科学院于三月廿八日至四月五日在西安召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地质、地理、土壤、水土保持、水利、农、林、牧等方面的科学家和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县、站的实践家共一百七十余人。会议宣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第二版)在其第一版的基础上,经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于1985年写成,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书的编写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究所主持,并由其组织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北水土保持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南京林业大学近百名土壤学家参加,反映了集体合作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应澳大利亚科学院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邀请,由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所、地理所、西北水土保持所和地球化学所组成“人和动物营养微量元素与环境赴澳考察团”于1982年10月31日至11月20日到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现将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关于环境中的营养微量元素与  相似文献   

7.
《冰川冻土》2001,23(1):4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确定的2000年院重大项目之一.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对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历史演化轨迹;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干旱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明确干旱区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对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预测,揭示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和黄河的水沙效应,阐明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演变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整理、集成、分析现有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对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有重点的开展野外考察和遥感调查工作,查明近50年来西部生态环境阶段性变化过程,了解现状,预测未来;同时,以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为依托,对西部生态环境状况从自然、人文和社会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既要为国家宏观决策、科学规划提供依据,又要成为西部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参考. 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秦大河研究员和安芷生院士,项目执行负责人为丁永建研究员,项目下设八个课题.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丁永建研究员任办公室主任,周洁研究员、董文杰研究员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并设学术和行政秘书各一人,分别负责业务和行政方面的事务. (刘时银 供稿)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两类主要因素,然而其具体影响却很难量化区分。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Trade-offs,InVEST)及修正土壤风蚀方程模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stion,RWEQ),对青藏高原1990—2020年6个时期的水土保持服务和防风固沙服务进行情景分析,量化区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两项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主导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贡献度>70%),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是引起水土保持服务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年均风速则是影响防风固沙服务的主要因素。然而,1990—2000年西北部是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明显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成功实施导致土地利用成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增加的主导因素;2000—201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农田向城镇用地转变主导了防风固沙服务的增加,西北部草地向未利用土地转变主导了水土保持服务和防风固沙服务的减少;2010—2020年,在西北部草地转变为未利用土地的地区以...  相似文献   

9.
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将西北区奥陶系的生物层分为11个,经过十七年后,这方面的工作已有了不少进展,在西北区奥陶纪沉积的七个地层区中,以鄂尔多斯台缘、祁连山、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大巴山四区生物层研究得比较详细,可综合为15个带,基本可以代表西北区奥陶纪的生物分层状况。西北区早奥陶世生物层发育最完全的是祁连山区,继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层队1958年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土保持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现状而导致其实用性不足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流域或区域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来确定其生态建设规模并计算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思想。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安塞纸坊沟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以水土流失为首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在已有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水土保持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进而计算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以及不同水土保持目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效益与生态环境用水代价,纸坊沟流域以允许土壤流失量1 000 t/(km2·a)为目标为宜,此时该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约为1.77×106 m3,占该流域年降水总量的39.0%。通过与基于生态系统现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说明提出的思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由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宁夏固原县负责完成。该项目在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考查的基础上,经一九八三—一九八五三年工作,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2.
赵婷  杨旭艳 《地下水》2012,(2):189-191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软件分别采用多种空间内插方法对黄土高原108个气象站点1980-2009年30年间的平均年降水量进行空降插值。经过正交检验以及内插检验得到最优的插值方法为普通克里金法,最终对利用该方法获得的黄土高原降水量内插图进行分析,得出近30年来黄土高原区降水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一、《地球科学进展》原名为《地球科学信息》,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 二、本刊任务是评述地球科学进展情况,提供天地生综合研究资料、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信息,以及高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意向,公布基金项目审查情况,交流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宣传基金项目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本刊既是地球科学发展研究的情报刊物,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指导全国地球科学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强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草地植被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其生态环境。学者们对草地植被盖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草地植被对水力学参数的影响、草地植被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草地植被减水减沙效应以及草地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草地覆盖诱发的侵蚀作用研究较少。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补充关于草地诱发侵蚀的一些研究结果,继而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旨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以辽宁朝阳县羊山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生态补偿量计算和补偿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客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则、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方式等因素,通过动态资源存量分配,提高区域水土治理综合效益,达到治理效果,在治理末期使羊山沟小流域内林草面积可达2 531 hm~2,林草覆盖率提高至82.36%,降低土壤侵蚀模数2 000 t/km~2,初步改善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土高原现代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SOM>)数据,结合前人关于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的分析结果,研究这3个特征时期C<,4>相对生物量(C<,4>%)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期黄土高原C<,4>%均由东南(33%,25%和12%)向西北(0%)递减.10%等值线在末次间冰期大致位于交道-泾川西...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揭示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深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在黄土高原共布点234个,采集深剖面土壤水分样品12198个。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垂直方向上(0~500cm)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分布特征;②土地利用对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的数量及垂直分布规律具有显著影响;③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深度(0~500cm)的变异系数、空间异质比等参数的垂直分布均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这些参数在表达土壤水分变异的效果上具有一致性。相关结果对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水土过程调控、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考察报告──关于黑河、石羊河流域合理用水和拯救生态问题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一九九五年十月)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有水是绿洲,无水变荒漠,水多盐碱化"。为积极寻求解决西北水资源问题的对策,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对水土保持评价内容进行说明,以辽宁省本溪市境内所投入实施的70多个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水土保持评价模型,对综合效益指数模型及计算方法进行确定,对建设项目实施中点状项目与线状项目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进行了说明与分析,结合统计结果,点状项目统计分析平均值为63.28,而线状项目平均值为55.28,可以认定,点状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较线状项目好;为建设项目实施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5)
陇东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文从地质学的角度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之间关系,并对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区域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生态化治理思路和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认为:陇东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崩塌、滑坡、泥流是一种互为因果、互为促进、互相转化的关系,陇东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区也是区域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有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同时,针对治理中存在的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治理监管缺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设计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治理工程缺少生态化理念等问题,提出应统筹规划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防治思路,因地制宜,继续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并充分利用生态化治理新技术,做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助力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以期对治理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