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胶东昆嵛山二长花岗岩副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陈光远  孙岱生 《现代地质》1996,10(2):175-186
根据胶东昆嵛山二长花岗岩主要的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锆石及自然金等)及相应的含量,结合有关矿物的形态、成分,特别是326粒锆石群形态学的研究,对岩石成因与金矿化的关系等,提出了矿物学标志。确定昆嵛山岩体为岩浆成因,岩浆物质来源为胶东群部分重熔,物质组成以壳源为主,为Ⅰ型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确定岩体结晶温度跨度大,因而富含水分,岩体富含S及其他挥发分,富含碱质,早期矿物结晶处于较氧化碱性环境,以上条件对形成金矿有利。对胶东三大主要含金岩体,即昆嵛山、郭家岭及玲珑岩体副矿物特点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麻棚岩体花岗岩类岩石主要的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等)和相应的含量以及矿物的形态、成分,特别是花岗岩中330粒和石英闪长岩中316粒锆石群形态学的研究,结合岩相学特征,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岩浆演化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确定麻棚岩体为岩浆成因,岩浆物质组成以壳源为主,有幔源物质混入,为Ⅰ型花岗岩;副矿物在相对氧化环境下结晶,锆石在900℃~600℃范围内结晶。锆石结晶温度跨度大以及斑晶具有黑云母等含水矿物,表明侵位前岩浆富含水分;锆石结晶温度的峰值变化以及岩石的斑状结构表明,岩浆在侵位时曾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气—液分离。岩浆结晶过程中的相对氧化环境和岩浆的气—液分离对金矿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密尾亚地区花岗岩类副矿物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幔混合源型、壳源高铝型、深源碱性型等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在演化过程中,其副矿物组合特征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磁铁矿与钛铁矿,锆石与磷灰石之间的含量及比值,以及花岗岩形成演化到中-晚期时,褐帘石、萤石、独居石、石榴石等的出现及其含量多少,在副矿物组合图上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形态。尤其锆石晶体形态(在皮藩“pupin”群型图上)的分布位置,与花岗岩成因类型密切相关。锆石的晶面、晶棱特点,可直接反映花岗岩时代的新老。而锆石晶体的长短轴之比、包裹体特征和磷灰石的晶面、晶棱特点、包裹体特征等,在不同代,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中都有区别,均具有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4.
仲卫国 《山东地质》1999,15(3):31-38
四海山地区的二长-正长花岗岩具有细粒→粗粒的结构演化和酸性→偏酸富碱性的成分演化特点,并含有S型花岗岩中的典型矿物钛铁矿,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其富硅富铝,稀土配分模式为地壳重熔型,综合判别图解表明它们属造山后期侵入岩,其源岩为硅铝质地壳,属S型花岗岩,认为所有以硅铝质地壳(包括灰色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为源岩岩浆的花岗岩都应属于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碱性暗色矿物作为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矿物,其存在对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毛家屯花岗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南段,岩体内部发育碱性暗色矿物。以毛家屯岩体内部发育的碱性暗色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碱性角闪石的类型为铁-镁铝钠闪石,具有富碱,尤其富钠、富硅、富铁、贫钙、镁、钛等特征。辉石的类型为霓辉石,化学特征上高硅-高钠,高铁,低钛、镁、铝、锰。碱性暗色矿物主岩为碱性岩,成因类型为铝质A型花岗岩类。毛家屯花岗岩碱性角闪石具有很低的M值,证明其来源于地壳物质的熔融。毛家屯花岗岩中碱性角闪石的特征指示,在结晶过程中,岩浆体系处于封闭还原条件,且岩体从中央到边部存在偏酸性和偏基性组分分带现象。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和年代学方面的分析资料,认为毛家屯碱性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期伸展转换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摘要福建建宁地区中元古代韩家、严塘二个岩体来自上地幔,其副矿物有28种。副矿物有三个结晶阶段,以富含自然铁、铬铁矿和富铪锆石为特征。锆石具高柱面指数和高锥面指数。变石英闪长岩和变英云闪长岩的锆石类型有二个主型和七个亚型。根据其副矿物标型组合及标型矿物特征,认为其物质来自幔源为主成因的岩浆。  相似文献   

7.
湘桂边界越城岭岩基北部印支期花岗岩时空分布和岩石成因目前还不明确.以该时期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湘桂边界以北区域,形成时代236~222 Ma.岩性以含电气石的二长花岗岩为主,副矿物组合为锆石、(斜)黝帘石、磷灰石、石榴石,并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和磷,弱-强过铝质的地球化学特征.早阶段花岗岩源岩主要为变质杂砂岩,可能混入了少许新生地壳组分;晚阶段花岗岩源岩由不同比例的变质泥质岩石和变质杂砂岩组成.花岗岩具有负且稳定的锆石εNd(t)值(-9.3~-10.6)和εHf(t)值(-5.4~-11.9),反映源区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8 Ga左右.花岗质岩浆的形成受控于华南印支期后造山加厚地壳背景下变沉积岩中云母类矿物的脱水熔融过程,其运移和就位与岩基旁侧深大断裂的松弛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开展侵入岩专题调查的同时,较系统地对福建沿海晶洞(钾长)花岗岩类廿余个岩体副矿物组分及主要副矿物形态、物性、成分、稀土配分、晶胞参数等特征进行研究。查明了变生锆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的标型特征,进一步确定本岩类标型矿物组台。从而对于省内外花岗岩类研究对比。副矿物的标型特征,反映了这类偏碱性花岗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  相似文献   

9.
西藏过铝花岗岩副矿物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和钠质斜长石,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副矿物见有26种,副矿物组合主要有6种类型,其中主要为锆石 磷灰石 钛铁矿型,尤以锆石 磷灰石最为常见。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阴极发光图像中,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锆石具有高的Th/U值。西藏过铝花岗岩为岩浆成因,岩浆主要是由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成。副矿物组合曲线图的曲线形态可分为3种成因类型:壳源高铝型、壳源型和壳幔混合源型(壳幔同熔型),主要为壳源高铝型。不同构造岩浆带副矿物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福建白云山、鼓山和石牛山均位于福建沿海地带,该区域花岗岩类分布广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白云山、鼓山(魁歧)和石牛山地区花岗岩年龄分别为99.3Ma±1.8Ma、99.4Ma±2.3Ma和94.7Ma±1.4Ma,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花岗岩均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到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具中-强Eu负异常,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V型”模式。微量元素Rb、U、Th、La等强烈富集,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其中魁歧花岗岩为碱性A型花岗岩,其余地区为铝质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研究区A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组成;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参与;碱性A型花岗岩较铝质A型花岗岩可能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加入。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龄资料综合判定,中国东南沿海2类A型花岗岩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钙贝塔石发现于四川西昌的霓辉石-钠铁闪石脉中,与之共生的矿物是霓辉石,钠铁闪石,钠长石,铈磷灰石,硅钛铈矿,沥青铀矿,重晶石,方解石和彩钼铅矿等。钙贝塔石呈黑色,黑褐色,具八面体晶形,大小为2mm~8mm,条痕为黑色或黄褐色,油脂到沥青光泽,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为6.05~6.44(Hv=570.08kg/mm^2~689.06kg/mm^2);无解理,比重4.51(扭力天平法测定),反射率从406nm(13.53%)到659nm(11.87%)。经计算钙贝塔石的化学式为:(Ca,Na,U)2(Nb,Ti)2(0,OH),。钙贝塔石的强X射线:2.975(10.222),2.570(5.400),1.816(9.440),1.549(8.622),1.050(6.844),等轴晶系,α=1.029nm。  相似文献   

12.
副族元素的成矿作用与矿田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莲婷  陈国能 《地学前缘》2011,18(1):95-101
岩石熔融 岩浆固结过程不仅导致花岗岩的形成,同时造成了副族微量元素的富集,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矿田。根据成矿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关系,文中将上述元素形成的矿田分为亲氧元素型、亲硫元素型和氧硫复合型。前者产于花岗岩体内部,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矿田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浆分异作用和岩体剥蚀深度;次者产于岩体外部,成岩与成矿具有一定的年龄差,矿田控制因素主要为深部重熔界面隆起区的埋深和相应控矿构造的产状;最后一类矿田的特征是花岗岩体内部产亲氧元素矿床(主要为铀钍),矿床与容矿岩体通常有巨大年龄差,在岩体外围则分布亲硫元素矿床,本类矿田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区域地壳熔融(重熔)次数及晚期重熔界面隆起区的埋深。  相似文献   

13.
鲁安怀  陈光远 《地质论评》1995,41(3):272-276
通过详细研究世界范围内1842—1993年他人76个及作者42个含Cr的且与白云母同结构的云母化学成分资料,确立了自然产出的云母族矿物结构层内八面体中Cr~(3+)与Al~(3+)的完全类质同象关系。重新核查了云母族矿物分类,强调了按云母族矿物结构层内,八面体位置上所占据的阳离子类型,及其类质同象程度进行亚族划分的原则,将过去的二八面体型Al系列即白云母亚族,扩充为Cr—Al系列即铬铝云母亚族  相似文献   

14.
牦牛坪矿- (Ce)属硅钛铈矿亚族的新成员,发现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碳酸岩、伟晶碳酸岩和碱性岩等矿脉中。与已知的同亚族矿物相比,新矿物要么是chevkinite - (Ce)B位上的Fe3 + 类似物,要么同时是polyakovite- (Ce)B位和C位上的Fe3 + 类似物。牦牛坪矿- (Ce)直接从一类富F、水和REE的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的成矿流体中结晶所成。新矿物得名于产地和稀土元素中Ce居优。牦牛坪矿- (Ce)及其命名,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批准。  相似文献   

15.
焦家式金矿中铬铝云母化学成分的标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胶东地区金矿中产出的铬铝云母亚族中3个白云母、16个绢云母和32个含Cr云母种属的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含Cr云母种属结构层内四面体、八面体及层间离子种类和数量在焦家式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指示作用,阐明了白云母、绢云母及含Cr云母种属之间的演化特征在与焦家式金矿化有关的成岩成矿作用中的标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Dipeta铜钴矿床处在中非铜矿带北西端,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铜钴矿床之一。主矿体为产在罗安群矿山亚群SDB和RSF中的上部矿体和下部矿体,呈层状、板状,总体形态、产状与地层一致。主要控矿因素为矿山亚群地层、沉积相、构造和表生氧化作用,主要找矿标志有地层、构造、典型矿物、物化探异常、地形、植物学和古采坑标志等。迪佩特向斜核部、部分主矿体延伸方向和勘查程度相对较低的普查区域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7.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Lithostratigraphy, physicochemical stratigraphy, biostratigraphy,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77–70 Ma old series bracketing the Campanian–Maastrichtian boundar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70 experts. For the first time, dir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cro- and microfossi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s well as direct and indir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emo-physical and biostratigraphical tools. A combination of criteria for selecting the boundary level, duration estimates, uncertainties on durations and on the location of biohoriz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new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are proposed. The geological site at Tercis is accepted by the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as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for the stratigraphy of the studied interval. To cite this article: G.S. Odin,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409–41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