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20,(3)
本文以乌恰县阿克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和排泄、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北部山区地下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主流动方向由北向东南径流,在西边径流通道向西南径流。地下水的补给由北部的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暴雨洪流入渗、河流渠系渗漏补给补给等。排泄以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和通过南部构造沟口泉集河向下游排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临河区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可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长期观测内蒙古临河区地下水变化,综合研究前人资料,分析该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该区属于河套灌区,人类灌溉活动对地下水的补给占全部补给量的65.5%;人工开采及排干沟排泄等人为因素排泄占排泄总量的67.7%。通过分析该区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认为该区灌溉区地下水位动态与灌溉活动一致,城区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人工开采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纸坊沟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水量交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6年6月—2017年5月降水、地下水和沟头、上游、中游、下游的地表径流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研究黄土高原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时空特征,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氢氧同位素变异系数较高,具有明显的雨量效应、温度效应与季节效应。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对温度的响应较好。6—11月降水补给地表径流过程中,因蒸发损失约为37%,补给地下水过程的损失为54%。流域不同部位的降水和地表径流对地下水的补给相似,地下水排泄比例从沟头到下游逐渐减小。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6月—翌年5月,降水和地表径流对地下水的补给排序分别为:夏季秋季冬季和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无明显的补给现象。地下水对径流的排泄比例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降水和径流对地下水的年补给为26.89%和73.11%。地下水中约有88%的水源于夏半年(6—9月)降水的补给,12%的水源于冬半年(10月—翌年5月)。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3)
以和什托洛盖煤田玛纳斯湖北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系统的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流循环特征,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特征主要包括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和布克河的渗漏补给、和布克谷地的侧向径流补给、暴雨洪流补给和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一般沿和布克河方向自西北向东南径流;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机民井开采、潜水蒸发、植被蒸腾和侧向径流。区内潜水动态类型可以划分为水文型和开采型。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地下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亚系统,降水、蒸发、蒸腾、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时空变化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华蓥山龙滩矿区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地下水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蓥山龙滩矿区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地下水运动做了简要的分析,并着重阐述其补给来源、径流形式、排泄方式。同时也对其补给、径流、排泄的发展和变化做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东部奥陶系岩溶地下水的补给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对渭北东部奥陶系岩溶地下水补给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地下水为统一地下岩溶水系统。其西部碳酸岩裸露区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地表水在裸露区的渗漏补给是本区主要补给方式。碳酸岩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碳酸岩中—深埋区为径流和排泄区。本区氘的等值线图指示洛河以东至黄河地段有一“缺口”,岩溶水向区外有排泄,氘剩余与氚值关系的研究证实这一地段可能存在地下分水岭。对氚和~(14)C的研究表明,区内奥陶系岩溶地下水为混合水,其老水和新水所占比例在补给区和排泄区不同,西部平均老水所占比例为24.73‰,表明西部岩溶露头区吸收降水和地表水能力较强,东南部排泄区老水所占比例为85.6‰,表明此处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8.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对渭北东部奥陶系岩溶地下水补给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地下水为统一地下岩溶水系统。其西部碳酸岩裸露区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地表水在裸露区的渗漏补给是本区主要补给方式。碳酸岩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碳酸岩中-深埋区为径流和排泄区。本区氘的等值线图指示洛河以东至黄河地段有一"缺口",岩溶水向区外有排泄,氘剩余与氚值关系的研究证实这一地段可能存在地下分水岭。对氚和 14 C的研究表明,区内奥陶系岩溶地下水为混合水,其老水和新水所占比例在补给区和排泄区不同,西部平均老水所占比例为24.73‰,表明西部岩溶露头区吸收降水和地表水能力较强,东南部排泄区老水所占比例为 85.6‰,表明此处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9.
赵振宏  王冬  李瑛 《地下水》2007,29(2):32-33,100
同一含水系统中在至少两个排泄区(点)之间有足够的地下水补给源情况下,两个排泄区(点)之间才能形成地下水分水岭.白于山中段和西段的洛河组含水层深埋于白垩系下部,在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控制下,基本上没有补给,在泾河最低排泄区控制下,洛河组地下水穿过白于山由北向南径流.因此,白于山中段和西段只是浅层地下水分水岭,对下层洛河组地下水流无控制作用,不是完全的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10.
郑志强 《福建地质》2009,28(3):228-233
潘田矿区处于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系统)槽型盆地中,水文地质勘察通过对岩土层富水性、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动态观测,基本查明矿区地下水系统,为矿区地下开采及地下水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