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16(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尔义 《吉林地质》1996,15(3):70-80
对大兴安岭和燕山北部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侏罗纪早中期为含煤地层,晚期为以兴安岭群为代表的火山堆积,白垩纪早期为火山-沉积含煤地层,晚期为红层。第三纪以二连盆地含大量哺乳动物群的杂色沉积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晚古生代聚煤前的区域构造格架为三个地体:闽西北地体、闽西南地体及闽东地体。聚煤期构造特征(早古生代晚期):加旦东运动沿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产生了海沟岛弧系俯冲;同时,沿温州——德化深大断裂产生海沟山弧俯冲,海沟岛弧系在晚古生代形成了福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中、西部条带,海沟山弧系形成了福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东部条带。聚煤后的构造特征(中生代),由于印支运动产生新古太平洋板块,并在这时产生了二叠系含煤地层滑脱断层的雏形;燕山运动早期形成了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盖层逆冲推覆构造,燕山运动晚期形成了二叠系含煤地层的基底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4.
金世雄 《河南地质》1996,14(3):176-185
石炭-二叠纪地层是河南省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对该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研究是建立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该文阐述了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变化以及煤层的可采程度等含煤性特征,对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可采,局部可采,偶尔可采和不可采等组别;对于煤田和矿区可采程度评价,划分变普遍可采,基本可靠,零星可采用非可采等组别。  相似文献   

5.
简述河南秦岭地层区含煤地层,探索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分析构造控煤作用,讨论煤炭资源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6.
符俊辉 《西北地质》1997,18(1):7-11
对西北地区各大盆地侏罗系主要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层数,煤层总厚,可采煤层层数,可采煤层总厚,含煤系数等进行了详细感觉众而揭示了该A我侏罗系煤层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侏罗系煤层特征,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及颜色特征在西北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煤田地质概况本煤田位于完达山古陆西缘,属晚侏罗世内陆山间盆地型煤田。煤田呈倾伏向斜构造,褶皱轴向北北东。含煤地层厚800~1200米。基底为前古生界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底与含煤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区含煤地层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含煤性等标志,可划分为两个含煤组:下部北大岭含煤组;上部石头河含煤组。含煤地层上部为南岗砾岩,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1)。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不稳定,岩相变化复杂,煤层原生变薄,分叉、尖灭及增厚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于长春 《吉林地质》2013,(3):9-11,36
含煤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是进行找煤勘查工作的必要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5个主要舍煤地层的含煤情况及分布,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主要煤炭矿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的勘查区的含煤地层,进而分析了黑龙江省寻找煤炭资源勘查方向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和燕山北部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侏罗纪早中期为含煤地层,晚期为以兴安岭群为代表的火山堆积;白垩纪早期为火山-沉积含煤地层,晚期为红层。第三纪以二连盆地合大量哺乳动物群的杂色沉积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菏泽凸起西部含煤地层划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200000区域重力和钻孔资料分析,1980年编制的《山东省前晚第三纪基岩地质图(1:500000)》于菏泽凸起西部标示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区应是奥陶纪地层分布区,据此,对该地区的含煤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1.
焦坪侏罗纪煤系及其油气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坪矿区油气显示规律与煤系分布关系密切。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4-2煤层存在4个厚煤中心,矿区油气显示主要存在于聚煤中心带上、下部的砂岩层中,特别是煤层上部的延安组和直罗组砂岩层中。油气分布主要与延安组的厚度,4-2煤层厚度,延安组和直罗组中、粗粒砂岩厚度,煤系成熟度和上覆地层厚度等因素有关。构造条件对烃类的影响较小,只在上述条件决定的范围内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湘赣地区龙潭煤系是华南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浅层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分析了湘赣地区龙潭煤系的成煤古地理条件及大地构造环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龙潭煤系的原始生气能力、储集层及围岩的储气能力,并讨论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对煤层气富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含煤岩系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在对含煤岩系沉积系研究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论述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方法以及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注重强调分布广泛的厚煤层实际上是在基准面或海平面的抬升过程中堆积的,煤层底面代表海泛面。  相似文献   

14.
玉溪盆地位于滇中普渡河断裂带南端,新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湖泊、沼泽和河流—湖泊成因层序构成。南北向盆缘断裂的构造样式及其走滑作用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局部扭张或扭压构造环境,导致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构造反转。依据详细的沉积和构造分析,提出了盆地形成及构造反转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砂岩储层普遍具有低长石、溶蚀孔隙发育的特点,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地层条件下高温高压真实砂岩岩芯的酸溶溶蚀实验等手段,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长石大面积消失事件的机理。认为早白垩世"热异常酸性流体酸洗地层事件"导致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长石大面积溶蚀消失,形成广泛分布的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长石的分布与埋深无关,热演化程度的差异直接控制长石的消亡与否。据此,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岩演化及长石溶蚀消失次生溶孔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疆松树头矿区地处天山北麓山前坳陷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据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最新详查成果,认为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南倾的不对称向斜,地层倾角普遍较缓,构造简单;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下、中、上三段,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段,含编号煤层3层、其中以1煤层单层厚度大为特点,厚度为34.32~39.980m,发育稳定,结构简单、区内对比可靠,该资料对该勘查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等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Z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形成了该盆地第一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四套优质储油砂体。  相似文献   

19.
煤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急需勘查开发的重点能源矿种,后备资源的充足与否,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济源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分布,并且含煤层数多,煤层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济源西部地质特征、煤田聚煤作用、煤系地层及埋藏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在该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