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皖北夹沟唐山子的岩层界面横向追踪及地层工作结果,显示该地点所存在的上前寒武系倪园组(非礁相岩层)的下部与赵圩组(叠层石礁相岩层)的下部为先后关系,而与赵圩组的中上部为同时不同沉积相的沉积。倪园组与赵圩组为部分同期异相的地层关系是目前所建立的皖北上前寒武系地层层序中尚未显示的。同期异相的相变现象在前寒武系的地层学研究中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洛南一带发育一套构造简单,层序清楚,基本未变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角度不整合于巨厚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之上,平行不整合于下寒武系辛集组含磷灰岩之下,总厚度近7000米。这套地层向西北、东南延伸,衔接华北地台南缘两端的上前寒武系,向北向南呼应蓟县、三峡两个上前寒武系层型,在我国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对比、统一地层表的建立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上前寒武系发育一套厚约五千米以上以海相为主的未变质地层。由于其岩性和生物组合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理和构造位置的重要性,被视为解决我国南北方上前寒武系衔接和对比的关键地区之一。近年来,本区上前寒武系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地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对它们在我国上前寒武系所处的位置仍持有不同意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的古地磁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4.
第118号学术项目——上前寒武系对比开始于1975年4月。这个科研项目继承了以前的“半球科研项目”。“半球科研项目”主要是从事晚前寒武纪冰川作用,特别是南半球冰川作用的研究。本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和对比上前寒武系保存好的沉积或轻变质的岩系。最后的目的是确定上前寒武系的对比,试图划定参考地区和层型剖面,为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划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乌楚尔—马亚区上前寒武系剖面在苏联境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里菲系层型剖面,闸明此剖面中核形石的垂向分布情况,对于上前寒武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意义很大。乌楚尔—马亚区上前寒武系地层研究较早,发表的文章也较多。先后有德泽瓦诺夫(1939.1943.1946),亚尔莫留克(1946.1956),C.B.努日诺夫(1967)等人对乌楚尔—马亚地区上前寒武系进行了划分。最近又有阿尔丹地质队(1965)科马  相似文献   

6.
在西非,相当于苏联地质学者所称里菲系的上前寒武系和相当于文德系或称始寒武系的终前寒武系或前寒武系顶部,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因为,在托德尼(Toaudeni)盆地和沃尔特(Volta)盆地中可以见到,以冰碛层开始的绿色泥质岩建造为代表的前寒武系顶部地层不整合于沃尔特盆地中的以夹有灰岩和白云岩的碎屑岩建造为代表的上前寒武系地层之上。西非和中非的显生宇下界不详。令人满意的地层化石通常产于寒武—奥陶系界限或甚至在志留系中。显生宇和隐生宇的界线亦不详,通常其间产有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层。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世界上所研究的上前寒武—下寒武统含遗迹化石地层,一般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a)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古杯类和大量遗迹化石的岩层;(b)含有三叶虫和其他遗迹化石的岩层;(c)含有软体后生动物(Ediacara和有关动物)或简单遗迹化石的岩层;(d)含少量遗迹化石和迭层石的岩层。上述各个间隔通常分别称为下寒武统(a),“寒武系或前寒武系?”(b和c),以及前寒武系(d)。  相似文献   

8.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1-177,204
评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的寒武系部分,包括它的底界全球层型和点位的确定和存在的问题、寒武系当前的再划分情况、芙蓉统和排碧阶及其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寒武系的时代跨度。介绍了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正在表决中的全球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讨论了与我国寒武系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建立地方性、区域性年代地层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系统观察研究蓟县剖面、辽南苏皖北部的上前寒武系,参照湖北三峡震旦系标准剖面,将华北地台西南缘冰碛层与扬子地台南沱冰期相对比;崔家屯组至兴民村组和史家组至望山组划归青白口系,进而在青白日系与震旦系间建立准南系,确认淮南动物群,建立金州动物群,将后生动物出现时限提前至1000Ma.我国上前寒武系可划分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淮南系和震旦系,可与美国西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部和俄罗斯地台相当层位相对比.淮南系与金州动物群的建立.完善了上前寒武系地层柱.具有地层学、古生物学上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上前寒武系沉积岩的生物地层对比在巴西上前寒武系地层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化石。在巴西的前寒武系地层中,目前已知有迭层石产地达15处以上,而微化石及可能的微化石的产地也有十余处,还有无烟煤和可疑化石。从1971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帮布威群(Bambaui)中首次发现清楚的迭层石(Conophyton)以来,就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迭层石的生物地层。从那以后,在巴西的东南部帮布威群及与其相当的网申吉(Acungui)群及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古老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上二叠统包括龙潭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海湾-泻湖-潮坪)及浅海碳酸盐沉积,其中龙潭组和吴家坪组为同期异相沉积。通过对区内钻井剖面及露头剖面的分析,在本区上二叠统中识别出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地层界面,并将上二叠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基于近海煤盆地的背景,研究区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海泛面发育。总体来看,近海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以海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伯雄  张健  刘增仁 《新疆地质》2002,20(Z1):58-66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层位齐全,化石丰富.据实测剖面及系统采集的类及腕足、牙形石、孢粉等化石较准确地厘定了石炭-二叠系各地层单元界线和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卡拉巴西塔克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塔哈奇组和克孜里奇曼组、棋盘组、普司格组、达里约尔组、杜瓦组,其中下石炭统仅分布于莫莫克以西.早二叠世中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新藏公路以东普司格组属河流-湖泊-冲积扇相沉积,莫莫克-齐姆根地区棋盘组,达里约尔组以浅海相与河流三角洲相交互沉积及湖泊-河流相沉积为特征,晚二叠世晚期仅于新藏公路以东沉积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的杜瓦组.  相似文献   

14.
就乐平组的穿时论东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诸宝森 《地质科学》1988,(2):137-146
目前普遍认为我国南方上、下二叠统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并以此代表东吴运动。本文从江西乐平组垂向与横向岩性、岩相变化的资料出发,提出不主张使用“东吴运动”这一专名。所谓“东吴运动”实际上是一次升降运动,规模很有限。时间从茅口期开始一直延续至龙潭期末,大约占有1500万年之久,其中包括了三次次一级的升降。乐平组及其各亚组均有明显的穿时现象。上下二叠统之间总体说来为连续沉积,并不存在平行不整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若尔盖一带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广泛发育,其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与相邻的西秦岭南部一带十分相似。根据若尔盖—南坪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对比研究,将该区三叠系划分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和上三叠统咀朗组、纳鲁组、卡车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通过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该区中—晚三叠世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沉积类型:碳酸盐岩碎屑流沉积,等深流沉积,陆源碎屑浊流沉积,非重力流正常深海盆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表明该区为大陆斜坡至深海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7.
The Shah Kuh Formation of the Khur area (Central Iran) consists of predominantly micritic, thick-bedded shallow-water carbonates, which are rich in orbitolinid foraminifera and rudists. It represents a late(est) Barremian – Early Aptian carbonate platform and overlies Upper Jurassic – Barremian continental and marginal marine sediments (Chah Palang and Noqreh formations); it is overlain by basinal deposits of the Upper Aptian – Upper Albian Bazyab Formation. The lithofacies changes at both, the base and top of the Shah Kuh Formation are gradational, showing that the formation is part of an overall transgressive sedimentary megacycle, and that the formational boundaries are potentially diachronous on larger distances. Analyses of facies and stratal geometries suggest that the Shah Kuh carbonate system started as a narrow, high-energy shelf that developed into a large-scale, flat-topped rudist platform without marginal rim or steep slope. The Shah Kuh Platform is part of a large depositional system of epeiric shallow-water carbonates that characterized large parts of present-day Iran during Late Barremian – Aptian times (“Orbitolina limestones” of NW and Central Iran, the Alborz and the Koppeh Dagh). Their biofacies is very similar to contemporaneous deposits from the western Tethys and eastern Arabia, and they form an important, hitherto poorly known component of the Tethyan warm-water carbonate platform belt.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展河南省太行山东麓深部晚生代的厚层暗色泥岩和煤层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晚古生代地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共识别出5种岩石类型和16种岩相类型,5种沉积相、10种沉积亚相类型,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2种关键性体系域界面,划分了10个三级层序及对应的体系域;由此建立该地区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恢复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其沉积演化史,并建立了两种典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隔水阻气层位和含气系统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揭示了煤层含气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层序结构对含气系统的封闭性特征,完成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含气系统划分,其中I类含气系统2个,位于太原组层序2和山西组层序4中。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鲁克塔格是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分布较广,地层层序相对完整的地区.作者以库鲁克塔格为地层模型区,以同位素第龄为格架,初步确定了本区群级地层单元的界线及归属.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等各种方法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前寒武纪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