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澳联合研究江苏干热岩地热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雪球 《地质学刊》2008,32(3):253-253
近日,国际地热协会(IGA)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梭、澳大利亚彼特里特姆股份有限公司经理PeterReid等一行4人来到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就“江苏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我国地热田勘查经验,在湖北省科委和英山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地热物探科研室1981年—1983年结合教学、生产在湖北省英山(县)地热区进行地热物化探方法的试验研究,获得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成果。在85年8月22—31日召开的“湖北省2000年地质”学术研讨会议上获得论文奖。  相似文献   

3.
祖秉新  孟凡利  张丕  曹葛  孙晓芳 《吉林地质》2013,(3):105-107,123
本文对吉林省浅层地热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进行了论证。概括地阐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热分类与其形成机制,指出浅层地热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全面地分析浅层地热开发利用的适宜条件,为浅层地热的利用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学前缘》2017,(3):168-179
为了更好地分析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资源潜力,优选有利勘探开发目标,需要探索并形成一套满足各勘查阶段不同目的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借鉴油气地质分级分析与评价的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从全球构造到地热藏的地热单元分类分级评价的思路。以不同级次的构造单元为基础,根据勘查阶段与资料翔实程度,结合构造发育、地层结构、地热显示及地热资源分布的特点,将地热单元由大到小划分为地热域、地热区、地热带、地热系统和地热藏等5个级别。地热域是最大的地热单元,与全球范围内板块尺度的构造单元相对应,可进一步分为板缘地热域和板内地热域两种类型。地热区是地热域中的次级地热单元,主要的划分依据为区域构造特征,包括岩石圈结构、热体制等。地热带是地热区内根据地热显示强度和富集情况,结合造山带与盆地构造发育情况划分的三级地热单元。地热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热能生成、运移、聚集和保持的自然系统,是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研究的重点。地热藏是一个相对完整且封闭的地热储盖组合,是商业性开发利用的具体对象。地热单元由大到小逐步细分,是地热资源认知过程中逐步聚焦的过程。不同层级的地热单元的地质认识与资源潜力的评价结果,对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文中以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为例,分别论述了其所属不同级次的地热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5.
正5月22-23日,2018安徽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论坛在合肥隆重举行。论坛"开发利用地热,建设美好安徽"这一主题契合安徽实际,对推动全省清洁能源开发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交流研讨,进一步提高全省地热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我国著名的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汪集暘院士等做精彩的专题报告。省能源局、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地质学会、省地质矿产局等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热学原理,本文从放射性元素富集程度、铀矿石产热数值模拟和地热资料铀矿信息识别等方面较深入地研究了地热与深部铀矿的关系,采用热红外遥感资料在若尔盖地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深部铀矿与地热场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可利用地热资料指导深部铀矿勘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中国研究者在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在国际上关于地球内部流体及其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学者在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火山地热区和非火山地热区两大方面,在火山学、地热学、环境学、大地构造学、地震学等五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开发地热资源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很高的经济风险,需要建立可靠的数学预测模型以确定潜在地热区。通过对地震震中、断层、布格重力异常、磁异常和红外遥感5个与地热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整合,建立了地热潜力区的数学预测模型;并以土耳其西安纳托利亚地区为例,对模型的优劣性进行分析评价。运用指数叠加模型和证据权重模型分别建立地热潜力区图,预测成功指数表明证据权重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其中,中高潜力区总面积为26 529 km2,占总面积的31.14%,包含39个地热点,占总地热点的50.65%。预测结果显示潜在地热区位于Ayd?n,Denizli,Manisa和Bal?kesir,其中前2个地区的地热已经被开发利用。本研究可以在地热勘探阶段确定潜在地热区,降低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9.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治污降霾、改变能源结构、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利用化石燃料供暖,污染较严重,供暖形势严峻。而利用地热能供暖是地热资源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天津、咸阳等地利用地热供暖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受限于技术、成本等条件制约,地热供暖在我国总供暖面积中占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在利用过程中浪费比较严重,利用地热供暖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北方地区地热供暖以地热流体供暖为主,地源热泵供暖发展迅速,干热岩供暖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前景广阔。笔者在对地热流体、地源热泵、干热岩供暖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利用地热供暖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日前召开的“西藏地热专题技术论坛”上,北京市地热协会、北京地质学会发出倡议,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广大地热科技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要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关注或投身西藏地热勘查开发事业中。来自中国地调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地勘局、西藏地热(发电)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北京大学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在倡议书上签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世界地热大会每五年召开一届,是目前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和参与最广泛的地热会议。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印尼能源矿产部和印尼地热协会协办的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于4月25—30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  相似文献   

12.
药水沟—红门寺地热田位于兰州—民和盆地西缘 ,由药水沟、龙王沟温泉和红门寺地热孔组成。利用物化探指标对该地热勘查靶区筛选 ,对地热条件较好的药水沟进行地、物、化和水文综合勘查 ,查明了控制地热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热水通道 ,提出下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7,(3):190-198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热开发利用,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地热系统定义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质单元,以热源为中心,包含热生成—运移—聚集所需要的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这些要素和作用组成了能形成热能聚集的功能单元。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地热系统可分为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Ⅰ型)和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Ⅱ型)两大类。根据热源类型,地热系统可细分为隆起山地岩浆型地热系统(Ⅰ1型)、隆起山地非岩浆型地热系统(Ⅰ2型)、沉积盆地岩浆型地热系统(Ⅱ1型)、沉积盆地非岩浆型地热系统(Ⅱ2型)4亚类。根据热的赋存方式,上述4亚类地热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隆起山地岩浆水热型地热系统、隆起山地岩浆干热型地热系统等8种类型。充足的热源是一切地热系统形成的基础。充足的水源补给和断裂发育是隆起山地水热型地热系统形成的主控因素,一定埋深的大规模优质储层是沉积盆地水热型地热系统形成的主控因素。埋藏较浅的高渗透性储层及较好的盖层,是干热型地热系统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地热是主要地球物理场之一,地热能是地球的本土能源。李四光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我国地热科学。到90年代,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在过去20年里,我国地热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地热系统、油气盆地地热、矿山地热、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回顾地热研究代表性的创新进展,并对深层地热、海洋地热、环境地热等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本文认为,过去20年我国地热研究成果丰硕,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未来发展势头强劲。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今到古的成长之后,地热研究还将不断拓展领域,为我国地球科学,特别是能源与环境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热能是指深度大于3 000 m的地热能。我国深层地热能资源丰富,但是开采条件怎么样呢?本文基于地热地质学原理,结合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提出一种对深层地热能开采条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各单一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赋值,继而采用模糊数学定量计算和评估深层地热能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该方法考虑了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增强地热系统(EGS)的环境安全问题,即传统的“刚性造储”可能带来的诱发地震等不利于地热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倡导“柔性造储”和广义EGS理念,强调储层属性和地物理场的整合,针对我国地热能分布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地壳总体上活动性强、地应力高、地震频发等构造型地热特点,是对以往评价方法的补充和拓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专家知识,发挥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估作用,给出的量化结果易于对比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本文基于新的评估方法,利用现有的深部地热研究及勘探成果,评估了中国大陆地区九个区域深层地热能开发的难易程度,评价区包括西藏南北地堑系、云南西部火山型地热区、青海东部共和盆地以及东北、华北等。从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深层地热能开采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延庆地区地热开发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延庆盆地地热地质条件,从地热尾水的回灌、地面沉降原因、地震发生的机理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地热开发不会造成地表环境污染,也不会诱发地面沉降、地震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解除了人们对地热开发的顾虑,坚定了延庆地区利用地热供暖替代燃煤供暖的决心,为建立延庆生态模范县寻找到一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2012,(3):18-18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0—03—15)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第一届中深层地热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日前在该校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land Horne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呖,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并就如何高效开发与利用地热资源做了专题报告。同时,国内部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企业代表也一同进行了相关研讨。会议为推动我国地热资源走向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热系统惰性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地热成因研究的重要手段。许多惰性气体同位素都可用于地热系统的研究中,主要目的为揭示热田的热源性质、深-浅层地热流体的内在联系和循环深度等。本文从惰性气体理化特点、样品采集、测试技术及数据等若干方面介绍了惰性气体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在自由气和溶解气两种形态下,热泉、喷气孔、热水井不同环境下的惰性气体采样方法,还介绍了成熟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的测试方法,即利用磁偏转静态真空质谱计分析测试方法,最后基于世界各地典型地热系统的惰性气体测试数据,讨论地热系统的气体来源判别,不同气源的混合比例计算等,进而确定地热流体循环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地区沉积盆地热状况剖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沉积盆地大量实测的地温、大地热流资料和岩石热物理性质数据,分析、总结了由东至西我国主要沉积盆地的现今地温、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及岩石圈热结构的分布状况及其差异,为我国的地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作为地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之一,在地热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由于自身地质特征的不同,必然造成它们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和异常模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这两种类型地热系统判识指标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导致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在方法选择和异常解释上依据不足。以典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河北雄县地热系统,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安徽巢湖半汤地热系统为例,开展地球化学方法试验,建立了两种类型地热系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从地热系统的地质因素(热源、热水、热储、通道、盖层)出发,对其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分析,表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导水断层、破碎带控制的正异常;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热储构造控制的正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的负异常;二者在有效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和异常形态上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类型地热系统勘探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