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平原区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将多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别与PS-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场形变信息进行耦合研究,查明地面沉降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平原区东部、北部以及南部等地,存在多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52mm/a,区域不均匀沉降现象明显,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2)地面沉降分布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特性,沉降区多位于几大活动断裂交接部位的沉积凹陷地区,与第四纪沉积凹陷十分吻合。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有活动断裂通过的区域,地面沉降剖面线上表现出明显的转折或突变,断裂两侧区域不均匀沉降十分明显。(3)地面沉降分层沉降量与对应层位上黏性土占比呈正比例关系,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与平原区的地层结构及可压缩黏性土层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沉降范围整体由北西向的单一结构区向南东方向的多层结构区扩张。沉降速率大于50 mm/a的沉降区大多分布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100 m的地区,几大沉降中心与黏性土层厚度较大地区吻合较好。(4)第二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埋深100~180 m)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最大,沉降中心与该层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高度吻合,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  相似文献   

2.
北京平原区快速发展的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构成了威胁,地面沉降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水位下降关系密切,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高速铁路的地下水动态与地面沉降相关关系研究对于高铁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制定高铁沿线地下水开采方案、地面沉降减缓措施和工程措施至关重要。基于其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模式,本文将地面沉降分为区域沉降和局部沉降两种类型。针对区域沉降,利用Logistic方程,使用天竺、望京及王四营分层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数据,构建了不同层位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通过ABAQUS计算局部地区,对于6m高路堤和15m CFG桩处理深度的地基而言,当渗透系数k=2m/d,距离线路边缘25m处浅层地下水下降10m将产生约61—85mm的沉降。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在海河流域平原区普遍存在,通过相隔10年的水准网观测,确定出各区域地面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分析其危害和成因,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监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线性回归模型在北京平原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平原的地面沉降日趋严重,地面沉降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在一系列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Excel软件建立了地下水开采量与沉降量、地下水位与沉降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基于地面沉降量和地下水开采量或地下水位之间的回归方程对地面沉降量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值的可靠程度进行了验证。本文利用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对地面沉降量进行预测,可以为地面沉降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作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缓变地质灾害,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区域构造、地层结构、压缩层厚度、地下水开采及城市建设等影响。本文分别探讨了以上因素对地面沉降的控制或影响作用,为今后北京平原地面沉降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精准识别现阶段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位,查明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土层变形特征,对实现地面沉降精准防控,建立合适的地下水-地面沉降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内分层标和水位近十几年观测资料,对不同深度土层沉降变化特征和主要沉降层位进行了精准...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平原地面沉降区含水岩组和可压缩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予  叶超  贾三满 《城市地质》2007,2(1):10-15
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区域性研究,结合典型沉降区的水文地质、钻探和土工试验数据分析,首次对含水岩组和可压缩层组进行了划分。可为首都地面沉降观测网站及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形成了多个沉降中心,其将对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以我国首条高速城际轨道交通—京津城际高铁工程为例,分析铁路沿线地面沉降发育现状,以及该线路运营五年多来的差异沉降与坡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由区域沉降导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但沉降坡度变化目前仍处于高铁轨道平顺性的设计要求许可范围内。以该线路100年使用年限的设计指标为预测时段,按2013年度沉降速率及2008~2013年间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估算因差异沉降而导致的线路坡度变化,其最大值为3‰左右,远低于20‰的设计临界线;但显著的累计沉降量无疑将影响线路维护及安全运行。指出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以减缓高铁线路坡度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河南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特征和成因,应用短基线集技术获取地表形变数据,总结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面沉降与地质环境因素关系。结果显示:2014—2016年研究区均是沉降区,大部分属于地面沉降严重程度较低的地区,局部沉降较严重。最大沉降速率114.85 mm/a,划分出8个重点沉降区。研究区地面沉降最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量开采,地面沉降还受到区域构造活动、软弱土层分布、城镇化发展和矿业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中采用InSAR与GPS技术相结合,获取了北京平原区时序地表三维形变场信息,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北京平原区在抽水引发的第四系附加应力场作用下,地表呈现出显著的三维变形特征,以垂向变形为主,并辅以水平向位移.(2)平原区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东部、北部和南部等地,存在多个沉降中心,总体呈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地面沉降风险基本内涵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三大要素:易发性、危险性及易损性。详细说明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及过程。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北京市目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地面沉降防治管理主体相结合,提出了各个防治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地面沉降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最早在1935年发现于西单至东单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到2005年底,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沉降区达4114km2,大于1OOmm的沉降区达2815km2。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并且已经对奥运场馆.规划新城,CBD等重要区域构成潜在威胁,所以必须及时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面沉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groundwater storage (GWS) depletion and land subsidence for a long period. This paper collects data on GWS changes and land subsidence from in situ groundwater-level measurements, literature,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aquifer system during 1971–2015 with a focus on the sub-regional vari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GWS showed a prolonged declining rate of ?17.8?±?0.1 mm/yr during 1971–2015,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groundwater abstraction before year ~2000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fter ~2000. Statist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subsidence rate and the GWS anomaly (GWSA), groundwater abstracti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 that the land subsidence in three sub-region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represents different temporal variations due to varying driver factors. Continuous drought caused intensive GWS depletion (?76.1?±?6.5 mm/yr) and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during 1999–2012.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otal groundwater abstraction and land subsidence exhibited after the 1980s indicate that it may be questionable to infer subsidence from regional abstraction data. Instead, the GWSA generally provides a reliable correlation with subsidenc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GWS depletion and land subsidence in the NCP under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GWS changes for understanding land subsidenc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研究的意义,并总结了河北平原地下水状况、地裂缝状况及地面沉降监测网特点,分析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成因机制及危害特征,预测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中心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针对地面沉降现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在鲁北平原发展日益严重,制约着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纪沉积展布特征,结合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和分层沉降标数据与地面沉降规律,揭示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机理和沉降模式,为同类型地区进行参考借鉴。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更新统地层,滨州140~320m地层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62%。②依据沉积相、沉积成因、地层结构、地面沉降驱动机制等因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模式、黄河泛滥冲积平原模式、三角洲冲积、海积平原模式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利用水准测量、分层标地层变形、地下水位动态等监测数据,对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与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区域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具有显著相关性,深部地层仍是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沉降中心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化规律,深层承压水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直接导致深部地层沉降压缩最为显著;地面沉降的区域分布、沉降速率变化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具有一定的时空相关性;南水北调的稳定供水,有效缓解了北京地面沉降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深入分析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淮北平原和松嫩平原大多数城市地面沉降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防治战略。  相似文献   

18.
INSAR技术在北京来广营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城市地质》2011,6(4):57-60
北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具有快速、高精度、周期短等优势,可为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选用ENVISAT-1卫星SAR数据监测研究2004-2005年北京来广营地区地面沉降,利用InSAR差分技术得到该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年地面沉降量大于50 mm的严重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量的80%,防治形势严峻,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有效防控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华北平原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基本掌握了地面沉降现状及演化规律,但受华北平原含水层系统影响因素复杂与时空变化大等因素制约,对地下水位变化驱动下的土层变形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迄今仍比较薄弱,限制了对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和预测预警。在总结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监测数据分析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下的地面沉降研究方向。目前,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出现减缓态势,天津、沧州、衡水等重点城市主城区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但华北平原尤其是河北平原地面沉降总体上仍然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农业灌区地下水开采得不到有效控制。未来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研究应聚焦地面沉降机理和预测预警、地下水位回升驱动下的土层变形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地面沉降区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地热开发与地面沉降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岐发  田辉  张扩 《地质与资源》2014,23(5):450-452
地面沉降不但影响到下辽河平原地区的经济生产,而且导致湿地逐年退化,对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该区域没有监测网络,无法知道具体的沉降范围和大小.为了查清下辽河平原历史地面沉降状况,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首次在下辽河平原区域提出了地形图比对方法.通过搜集不同时期地形图,对同一高程点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地区围绕着油田集中采油区和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量达到3 m.地形图比对有效地解决了下辽河平原无法确定沉降范围和量级的困难,是一种在没有监测网络的情况下,掌握工作区地面沉降情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