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具有采样水系级别高、工作覆盖面积广阔的特征,可有效追溯具有高金属含量的地球化学块体。本次研究以埃塞俄比亚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水系沉积物中Cu测试数据处理后,应用迭代剔除的方法,计算得出Cu的异常下限值为37×10-6。在此基础上,以37×10-6、42×10-6、47×10-6、52×10-6、59×10-6、66×10-6作为分级间隔,共圈定出地球化学块体3个、区域异常2个。通过参考相同成矿带中铜矿勘查研究程度较高的地球化学块体中已知铜矿床储量,计算出研究区的Cu块体成矿率为0.055%。本次以1 000 m岩块厚度估算出研究区内Cu的资源量为260万t。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确定2号、3号、4号地球化学块体所在区域可作为开展进一步详细勘查工作的重点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浙江省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主要成矿元素特征、分布范围及目前发现与之相对应的矿点进行总结,将浙江省地球化学场划分为浙西北和浙东南2个地球化学块体,其中浙东南地球化学块体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块体,分别为余姚-龙泉、宁波-泰顺和宁海-温州地球化学亚块体。根据各地球化学块体元素组合、分布区域及受控因素,利用"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进一步明确了各地球化学块体的找矿方向,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显示,乌恰前陆盆地新生界具Cu,Pb,Zn,Sr,Ag,Ba的高背景和局部富集特征,是形成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有利成矿部位。本次工作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新疆乌恰县阿克套一带成矿元素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异常查证在研究区首次发现阿克套砂岩型铜矿。通过调查评价、预查两个阶段的工作,系统研究了该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并确定找矿标志。初步分析了矿床成因,认为阿克套铜矿为受氧化还原障控制的砂岩型铜矿,后期受到轻微改造。该矿床的发现对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和成矿预测均具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黔东地区Zn元素的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该区内的Zn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Zn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湘西黔东地区Zn地球化学块体的下限值为110×10-6,圈定了4个Zn地球化学块体和7个区域异常.通过统计地球化学块体和区域异常的参数特征,以1000m岩块厚度计算了该区总的Zn金属供应量,并根据0.39%的成矿率预测出湘西黔东地区锌资源量为3085万t.其中,圈定的4个地球化学块体所在的花垣—铜仁—镇远地区、都匀—凯里地区、沅陵县董家河和沿河县三角塘等地区应作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北祁连成矿带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对北祁连区域地球化学块体的分布及其与矿产资源潜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利用块体分级建立块体内部结构系列,形成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追索成矿元素逐步浓集的过程,从而指出最有远景的成矿地段.通过不同级别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区带的关系研究,对重要地球化学块体、子块体与成矿亚带、矿田进行对比等手段,对区内主要成矿元素Au、Cu、Cr、Ni、W、Sb等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和多元成矿信息分析,预测了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Cu含量的基础上,描述了华南陆块铜地球化学块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它们与地质体、已知的铜成矿省(矿集区)在空间上的对应关系。发现华南陆块的铜地球化学块体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长江中下游、西秦岭、三江地区和湘粤桂交界区。其中扬子地块西南缘铜地球化学块体主要与峨眉山玄武岩的铜高背景值有关,其他异常与海西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矿和层控型铜矿有关;长江中下游地球化学块体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吻合;西秦岭铜地球化学块体与岩体、铜矿和以铜为伴生元素的矿床有关;三江、湘粤桂交界区的铜地球化学块体也有与之对应的铜矿床或铜为伴生元素的矿床。通过这些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的地质体、成矿省(矿集区)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铜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可能与岩石的高背景值、铜成矿省(矿集区)或铜为伴生元素的矿床有关。巨量的成矿物质的供应只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必要条件,如长江中下游铜地球化学块体为铜成矿省提供物质来源;但每个地球化学块体并不一定都有与之对应的矿集区,如峨眉山玄武岩铜地球化学块体与玄武岩高背景值有关,并没有形成大型的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中国1∶20(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已完成620余万km2,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可扫面积,获得了海量高质量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和数以万计的地球化学异常,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对这些资料的开发利用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以全国1∶200 000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编制的中国1∶500万Cu地球化学图的研究表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Cu地球化学背景差异明显,具有不同的特征;地球化学景观不同,Cu地球化学背景值明显不同,以岩溶景观区Cu背景值最高而森林景观区最低;不同景观类型、不同矿床成因和不同出露条件下铜矿的区域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差异很大;中国Cu的区域成矿地球化学模式可概括为成矿作用与地球化学省相关,以及成矿作用与地球化学省无明显关系两种,并且在高、低背景区或甚低背景区中Cu异常的分布特征不同,Cu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也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圈出79个Cu地球化学省和1个地球化学域,并以地球化学省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分区和已知矿床的分布及地质背景,划分出20个Cu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紫金山矿集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在紫金山矿集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 利用2 km×2 km窗口数据, 对紫金山矿集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及内部结构的剖析。分析了铜的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追索某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 揭示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对几个重点的Cu的地球化学子块体作了预测评价。指出在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内还存在巨大的寻找铜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成矿物质供应角度入手,来剖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矿床/矿集区的成因。研究区内共圈定出5个Cu地球化学块体,区内所有已发现的Cu矿集区和绝大多数已发现的大型Cu矿均位于Cu地球化学块体范围内。根据前人获得的研究区典型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及成矿岩体中继承锆石年龄,推断研究区产出有矿集区中Cu地球化学块体内巨量的Cu元素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并有少量地壳物质的贡献。正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规模巨大的Cu地球化学块体,这些块体能够提供区域成矿带所需的巨量的成矿物质,从而使得该区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后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在东天山15万km2的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共圈出大于1000km2以上的地球化学块体18处,其中铜-铅-锌-银地球化学块体5处,铜地球化学块体3处,铜-镍地球化学块体1处,金的地球化学块体4处,铀的地球化学块体3处,铂-钯地球化学块体1处,钨地球化学块体1处。有6处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集区相对应,新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12处,其中有3处发现了新的矿床。根据这些块体与矿集区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已知矿集区都位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范围之内,地球化学块体为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矿集区的存在一定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但反过来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不一定有矿集区的存在,地球化学块体是客观存在的,而矿集区是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矿床并勘探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作矿集区,因此,地球化学块体内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矿集区,这为利用地球化学块体预测新的矿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是国际、国内地学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地区.锂能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锂矿成为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调查和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锂资源需求日益增加,了解其在土壤圈中的浓度和分布对缓解我国锂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 依托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锂的地球化学参数、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锂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22.50×10-6和24.46×10-6;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锂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是1.38、1.26,是锂的富集优势区;锂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成土母岩控制,地理景观、黏土含量、矿床分布等也制约着锂的分布模式. 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74个锂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23个锂地球化学异常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根据锂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模式为该区寻找锂等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 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锂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锂等稀有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为缓解中国锂资源短缺优选了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3.
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的矿产勘查效益,文章综合了区域成矿环境、矿床特征、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等成矿信息,尝试建立了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多源信息找矿模型。认为成矿带内铜矿资源远景良好,必将成为我国又一个铜矿资源潜力区。  相似文献   

14.
拉浪麦矿区位于东昆仑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带,在收集矿区地质资料和1∶50 000化探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分析元素Au、Ag、Sn、As、Sb、Cu、Zn、Mo、Pb、W,圈定综合异常13个。通过数理统计和综合研究,确定W、Au、Pb、Ag元素为区内主成矿元素。2013—2015年,先后对AP1和AP4号综合异常进行地表工程验证,发现了3条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钨矿体,为拉浪麦矿区矿产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对全省化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圈出14种元素地球化学块体173个,其中地球化学巨省25个,地球化学省148个。总结地球化学块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追踪大型至特大型矿床可能存在的地点。利用块体内已探明的金属储量,计算其成矿率,预测其他元素或其他地段的金属资源总量,固定成矿远景区,确定巨型矿床找矿靶区7处。通过不同级别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区带的关系研究,对重要地球化学块体、子块体与成矿亚带、矿田进行对比,对地球化学块体内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邓勇  邱瑞山罗鑫 《地质通报》2007,26(9):1228-1234
在建立广东省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及成矿地质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的GIS矿产资源评价技术提取了与矿产有关的信息,运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圈定了74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新近发现的拜仁达坝维拉斯托超大型银铅锌矿,是内蒙古地矿局最新勘查成果,也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物化探工作以来,应用综合物化探方法找到超大型矿床的典型案例。拜仁达坝矿区银的远景规模大于8000t,铅锌远景规模可达300万t;维拉斯托矿区银的远景规模大于2000t,铅锌铜可达300万t。两矿区可能会发展成为超大型银多金属矿田。为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1∶5万保胜屯等四幅矿产调查项目的工作,在西南沟地区圈定了以Ag,Cu,Pb,Zn为主要元素的HS1化探综合异常,异常区浓集中心明显,规模较大,各元素套合较好,物探异常特征亦明显,通过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发现银铅锌多金属矿体4处,矿体与物化探异常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used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data (1:200,000 scale) from the Manzouli area of China to assess mineral resources. Geochemical survey data was rasterized and a geochemical atlas was generated, with the image pixel siz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ample point spacing. The Wunugetushan, Babayi, and Badagu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were selected as model areas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pper mineral resources. Three parameters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An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coefficient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area, in order to determine alteration intensity; a denudation coefficient wa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denudation extent; and a mineralization intensity coefficient wa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intensity of mineralization within each pixel. Resource estim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odel deposit resources and coefficients.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based on frequency classification and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ore deposits. Results show that resource estimation using rasterized geochemical data provides high prediction precision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结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矿产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勘查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将矿产资源评价划分为6个级次。提出了全国性、成矿带和矿田级次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