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融雪除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面积雪结冰给交通和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欧美、日本等国在道路融冰化雪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道路融冰雪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使用融雪剂和机械除冰雪是普遍的方法,但存在环境污染和不能及时清除的弊端.地热、电热、改进路面材料等主动方法不普遍,处于研究和小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针对2000-2019年钻井液领域文献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钻井液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热点和研究机构等信息。结果表明:从年发文量来看,2012年之前全球钻井液发文量增长较慢,而2012年之后钻井液发文量出现猛增。美国发文数量最多,达到1803篇,篇均被引频次达到22.06次。中国发文量为1586篇,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只有8.55,论文质量与美国差距巨大。从研究方向来看,能源燃料是钻井液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从关键词共现来看,流变性能、纳米材料、天然气水合物等是钻井液研究的相关热点。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钻井液领域的刊文量最大,达到426篇,是钻井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  相似文献   

3.
郭静芸  关静 《工程地质学报》2018,26(5):1397-1407
近年来全球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定量化地分析地质工程领域的科研产出和发展趋势,为中国未来地质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核心合集,在2018年5月7日检索近10 a来(2008~2017)有关地质工程的期刊研究论文,并采用VOSviewer软件对获取的27 025篇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10 a间期刊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是地质工程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且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相对更多。(2)标题和摘要中的高频术语显示近10 a来地质工程总体的研究范围保持不变,且在逐步拓宽研究领域。(3)地质工程研究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有5个,且与全球其他机构合作最多。在13位高发文作者中,一共有7位研究者来自中国。中国的Ng C W W和加拿大的Rowe R K发文量位居第一,但是中国科研机构和中国研究者的h-index相对较低。(4)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的总发文量最多,为1860篇;截止统计日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影响因子为2.905。本文首次采用文献计量手段分析地质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及科学交流情况,以期为中国未来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5年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薇薇  王鑫  史静  王欢  王婧皎  李娜 《地质学报》2018,92(12):2582-2588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SCD数据库收录的2013~2017年地球科学领域文献为数据源,从发文量趋势、学科分布、期刊分布、核心机构及作者、研究热点、基金支持情况几个方面统计分析了近5年来国内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态势,为今后进一步把握地球科学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9,(4):683-686
为了解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进展与趋势,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中2000—2018年952篇有关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为对象,对近20年来发文数量、载文期刊、发文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比例较小;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各省直属机构;2002年以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200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进入多主题共同发展阶段。目前呈现两个发展方向,即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和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研究,以及代表性地质遗迹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热点和前沿提供分析和追踪。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进展与趋势,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中2000—2018年952篇有关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为对象,对近20年来发文数量、载文期刊、发文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比例较小;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各省直属机构;2002年以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200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进入多主题共同发展阶段。目前呈现两个发展方向,即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和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研究,以及代表性地质遗迹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热点和前沿提供分析和追踪。  相似文献   

7.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该领域的阶段性总结分析研究还较少。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以1982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17日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有关水文地球化学的检索信息为基础,使用CiteSpace和 VOSviewer等软件对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文地球化学论文发文量与被引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发文数量是2010年以前发文数量的两倍,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中国积极参与水文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近几年的发文量增长幅度高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以及各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分不开。通过关键词分析,1982年至2021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主题为:地下水质量与人体健康、同位素的研究与应用、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微生物作用以及地下水-地表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文献计量工具方法与“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统计共同表明:不同空间尺度和环境下的水岩相互作用、同位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生物地球化学以及地下水质量是未来水文地球化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 近60 a来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 透视黑河流域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 量化分析了论文数量、 核心研究机构、 核心作者群、 研究热点和重点、 主要发文期刊和资助项目来源, 以期为黑河流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中英文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关注黑河流域研究的机构基本上为国内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黑河研究领域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 发文量占总量的1/3以上; 水资源、 遥感、 干旱区、 地下水、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等高频词反映出黑河流域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 建立流域集成模型是近期研究的方向; 基金资助来源类型多样, 但最主要的渠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9.
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松散堆积体边坡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气候,为研究其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探讨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均质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演化特征。比较了融雪与降雨触发滑坡的异同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融雪触发滑坡灾害的一般规律。引入度日因子与雪雨当量两个物理量,根据南方极端冰雪气候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有效融雪模型,并从渗流场、稳定性及变形3个方面模拟计算在不同雨雪当量下均质松散堆积体坡体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融雪速率与融雪量对松散堆积体边坡渗流场无影响。随着融雪的持续,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逐渐减小,坡体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坡面上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逐渐增大,表现为水平方向上前缘变形大于后缘,竖直方向上后缘下错与前缘隆起。在融雪持续一段时间后,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0.
2010-2016年国际极地研究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在气候系统、全球资源和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人类对它的开发,极地研究也日益成为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核心和热点议题。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10-2016年SCI文章,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国际政策和战略,分析了2010-2016年极地研究的发展格局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国际极地研究论文年发文量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幅为3.6%。(2)发达国家及高纬度国家是极地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美国占据绝对优势。(3)在SCI发表的国际极地研究论文来源期刊共计915种,来自57个国家,美国期刊占1/3。(4)结合欧盟极地研究优先领域和文献计量方法得出,极地研究未来新的发展方向侧重于人文及社会因素,重点提倡人类对极地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应用。建议我国科研人员密切关注国际极地研究的发展态势和进展,鼓励海洋学、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专家有计划地开展极地研究,为我国赢取极地研究国际发言权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宁静  杨磊  曹建华  李亮 《中国岩溶》2023,(2):321-336
文章检索1985-2021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简称WoS)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岩溶区植被恢复的相关文献信息,通过国内外发文趋势、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及主题时间演变分析等,探讨有关岩溶植被恢复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在1985-2021年间WoS和CNKI数据库分别收录相关文献319和351篇,37年间的发文量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整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该阶段为研究的启蒙阶段,发文量较少;第二阶段(2005-2015年),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岩溶地区生态重建研究的重视,该阶段文献数量有显著增加;第三阶段(2015-2021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国际上发文量呈现直线性上升,国内发文量呈现波动式上升,而国内研究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国际研究。石漠化、植被演替、土壤养分、物种多样性等为文献的高频关键词,是国内外研究的共同关注点,其中,植被演替规律、土壤中养分及物种多样性是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核心问题。国际上对岩溶植被恢复研究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气候变化等,而国内前期主要倾向于岩溶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研究,后期主要是关注...  相似文献   

12.
毕岭  肖玲  贾慧  章宏波  陈曦 《地质论评》2023,69(6):2335-2347
遗迹化石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地层旋回性及其全球成因动力学研究的有效载体。遗迹化石是某种环境条件下生物行为习性的直接证据,是沉积环境的灵敏指示剂,对探讨生物行为习性的演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此,笔者等选取CNK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数据,对1954~2022年遗迹化石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CiteSpace 6.1.R2 软件对文献类型分布、年度发文数量、国家、机构、期刊、作者、高引文献、突现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构建和绘制各单元间相互关系,以探求研究领域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挖掘所蕴含的新知识,预测学科研究趋势。研究表明:①我国遗迹化石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河南理工大学;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胡斌;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作者是龚一鸣;我国遗迹化石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②系统发展阶段,我国遗迹化石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贵阳、新疆;创新发展阶段,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等地。③中国寒武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境内;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中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贵州、陕西、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湖南等地。石炭系—二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等地;三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区。笔者等基于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遗迹化石研究现状和趋势,对于进一步了解遗迹化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和热点变化。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TDA(Thomson Data Analyzer)和Ucinet0工具,对所有年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相关的论文进行计量挖掘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发文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且发文量较多的期刊多集中在一区、二区期刊;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与淡水生物两个学科方向。美国、德国、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在生态化学计量学开展的研究最多,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的中科院是开展研究最多的机构。国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不同营养级、植物不同部位(如叶片)之间的碳、氮、磷的计量关系以及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种群增长、群落生态和生态过程的联系,尤其是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土壤的元素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鑫  史静  肖仙桃  李娜  刘澜  章茵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5,89(6):1144-1150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7~2013年收录在国内地质学领域期刊上中图法P5类的文献,从发文的题目、关键词、发文单位与作者、资金支持等信息出发,着重分析了国内地质学领域的重要机构与科学家、研究热点及其重点资助情况,从文献计量角度展示了这些年国内地质学领域学科发展的脉络以及国家资金支持的趋势,为今后进一步把握地质学领域重点方向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毕岭  肖玲  贾慧  章宏波  陈曦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0-2023040011
遗迹化石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地层旋回性及其全球成因动力学研究的有效载体。遗迹化石是某种环境条件下生物行为习性的直接证据,是沉积环境的灵敏指示剂,对探讨生物行为习性的演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CNK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数据,对1954~2022年遗迹化石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CiteSpace 6.1.R2 软件对文献类型分布、年度发文数量、国家、机构、期刊、作者、高引文献、突现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构建和绘制各单元间相互关系,以探求研究领域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挖掘所蕴含的新知识,预测学科研究趋势。研究表明:①我国遗迹化石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河南理工大学;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胡斌;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作者是龚一鸣;我国遗迹化石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②系统发展阶段,我国遗迹化石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贵阳、新疆;创新发展阶段,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等地。③中国寒武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境内;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中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贵州、陕西、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湖南等地。石炭系—二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等地;三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区。本文基于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遗迹化石研究现状和趋势,对于进一步了解遗迹化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卫星重力与地球重力场研究是国际大地测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不仅带动了大地测量学本身的发展,也在其他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应用.以2000年1月至2020年9月的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该领域的科学论文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当前研究现状、近年来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关于卫星重力和地球重力场的文献数量总体上逐年上升,2016年以来维持较高的水平,其中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的发文量位居前三位;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我国在卫星重力及地球重力场领域的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数占中国总数的75.36%;利用GRACE数据和球谐函数构建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反演局部质量变化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得益于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全球重力场模型得到了实质性改进.  相似文献   

17.
胡龙 《地质与勘探》2016,52(3):570-575
介绍了微波具有的特性以及微波加热原理,包括偶极极化、离子导电和界面极化三种机制。综述了微波加热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例如快速测定土的含水量、处理固体废弃物、破碎岩石等,概述了该技术在融解冻土、淤泥土脱水、公路再生沥青修复技术方面的成果,并且提出微波加热技术可应用于减少有机土有机物含量、加热快速固结软土,以及微波加热研究的具体方向,期望能推动微波加热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冰川、积雪广泛分布,在其融水补给河川径流的同时,也常伴有冰川洪水、融雪洪水、冰湖突发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雪崩和风吹雪等冰雪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居住地以及重要国防干线的安全运营形成较大威胁.冰川、积雪变化直接影响到冰雪灾害发生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新疆的冰川洪水和冰湖突发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及天山南坡西部一带,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天山北坡一带,冰川泥石流、冰雪崩灾害主要发生在帕米尔高原、天山西段和西昆仑山地区,风吹雪主要在天山中、西段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新疆从1987年开始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的转型,冰川退缩加剧,融水量增大,冰川洪水和冰川泥石流灾害随着冰川融水径流的增加而增多;而融雪洪水、雪崩和风吹雪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冬季积雪增加和气温升高,其灾害强度在增强;冰崩灾害随着气温升高引起的高山冰体崩解而呈增加趋势.在新疆地区,冰雪灾害主要表现为冰雪洪水,已观测到近十几年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冰雪洪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塔里木河流域的冰湖溃决洪水和冰川洪水及北疆春季的冰凌和融雪洪水已对当地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新疆的水资源安全、灾害等问题日益凸显.预计未来,随着气候增温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的增加,相关的冰雪灾害增多,因而增加了冰雪灾害的危险程度,并可能形成若干新的灾害点.面对气候变化诱发的众多冰川、积雪灾害,目前还缺乏对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方面的适应对策.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速的趋势下,冰雪灾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加强气候变化对冰雪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使科学技术在减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平台和可视化技术,定量分析了2000~2021年海底滑坡领域的研究特征,揭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变化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1)近20年间海底滑坡领域的科研产出数量快速增长,中国是海底滑坡领域发文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合作关系也比较密切。(2)对比分析中、美研究机构发现美国的研究机构最多,但中国的研究机构与国内外其他机构合作最多,影响力相对较大。(3)国内外近20年来在海底滑坡领域的研究基本保持一致,但最近几年在触发机制研究中,全球学者更关注海啸诱发海底滑坡,而中国学者更关注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这将是未来海底滑坡领域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上地球系统综合研究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组织发起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四大科学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其组成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开展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当前,全球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界、经济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球变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看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以地球科学多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为主.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已进入国际前列,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尚缺少高影响力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