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潘小菲  刘伟 《地球学报》2010,31(4):507-518
北山地区典型金矿床中常见H2O溶液包裹体、富CO2多相包裹体和富CH4包裹体, 成矿流体的挥发分主要为H2O-CO2-CH4。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各类型金矿经历了多期流体活动, 属于中高-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成矿。CO2和CH4的δ13C值表明前者来自岩浆脱气, 后者来自围岩地层。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来源的地下水, 但部分矿床渗入了少量变质水。大部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 壳源和幔源均存在, 根据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壳幔成分有差别。金属硫化物具岩浆硫和地层硫混合特点, 主要受赋矿围岩控制; 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主要来源于造山带或成熟弧环境, 上地壳铅也不同程度地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北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包裹体测温、成矿流体组分以及成矿流体C、H、O同位素和成矿物质的S、Pb同位素特征, 我们认为各类型金矿床具有不同的成因控制因素。马庄山、南金山、金窝子和210矿床都以不同组成流体混合作用控制成矿; 小西弓、新金厂及老金厂金矿成矿早期, 热液流体围绕着岩浆侵入体作对流循环, 成矿晚期, 流体在围岩中作大面积的渗透淋滤。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阳山金矿床进行的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微细粒金(2-3μm)包裹于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之中;矿石中As,Sb及有机碳含量较高,且Au与Ag,As,Hg,Sb等低温热液元素相关性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50℃、盐度w(NaCleq)为1.6%-6.5%,流体包裹体成分为H2O和CO2为主,含少量CO、CH4、H2。黄铁矿,辉锑矿δ^34S值为-3.47‰-- 13.23‰,石英δ^18O值为-3.09‰-+0.41‰,δD值为-92.4‰--62.9‰,全岩δ^13C值为-2.19‰--9.14‰,δ^18O值为-13.54‰--9.06‰,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热液,其组成以大气降水为主,并有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物质来自泥盆系地层及燕山期岩浆岩体,矿床为受构造直接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叠加改造型微型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马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马连金矿成矿流体性质,笔者对成矿期石英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255℃(峰值为180~210℃),盐度为1.7%~7.5%Na Cleqv(峰值2%~4%Na Cleqv),属于低温、低盐度金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CH4次之,液体主要成分为Ca2+、Na+、SO42-和F-,其次为K+、Mg2+、NO3-和Cl-,成矿流体属于Na Cl-H2O±CO2±CH4体系。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δDV-SMOW值介于-92.3‰~-113.4‰,δ18OH2O值介于2.5‰~3.5‰,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相分离是马连金矿沉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上黑龙江盆地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岩金成矿区,文章对该区的砂宝斯、老沟等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群体分析、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H、O、S、Pb同位素研究,对金矿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包裹体,并有少量纯CO2包裹体。黄铁矿等的δ34S值为-1.6‰~9.6‰;成矿热液的δ18O值为-1.3‰~ 6.6‰,δD值为-89‰~-135‰;铅同位素表现出造山带铅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液相中阳离子主要为Na 、K ,阴离子主要是Cl-和SO2-4,气相成分中H2O、CO2和N2占绝对优势,还含有H2、O2、CO、CH4、C2H4、C2H6、C3H8、C6H6和H2S,成矿晚期CH4含量明显增加,总体上属H2O_NaCl_CO2_CH4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平均为5.0%,属低盐度流体;均一温度为266.5~295.2℃,属中温热液矿床。上述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具有相似的地质_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类型为Au_Sb组合,属标准的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陆_陆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w(NaCl)/%]为1.05%~5.99%。δ18O值为-1.1‰~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SV-CDT组成为0.6‰~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西南天山西端,受NNE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对绢云母化蚀变岩进行了^40Ar/^39Ar法年龄测定,表明金主成矿时代为三叠纪。根据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讨论了萨瓦亚尔顿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结果表明石英流体包裹体中δ^18OSMOW变化于14.5100-24.2‰,CO2的δ^CPDB变化范围较大,为-8.69‰~+4.98‰,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地幔和海相碳酸盐岩。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变化较大,为0.04~1.11R/Ra,^40Ar/^36Ar变化较小,介于301~348。综合分析认为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和地壳流体混合的产物,以地壳流体为主。  相似文献   

7.
萑香洼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是大型的构造蚀变岩- 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经历了4个阶段:黄铁矿- 石英阶段(Ⅰ)、石英- 黄铁矿阶段(Ⅱ)、石英-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为查明成矿流体的类型、性质、演化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对脉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显微测温、成分及H、O、S同位素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Ⅰ、Ⅱ、Ⅲ阶段主要发育CO 2- H 2O- NaCl型包裹体和NaCl- H 2O型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同时发育少量富气相包裹体,第Ⅳ阶段仅发育NaCl- H 2O型包裹体。从早到晚,各成矿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60~320℃、220~280℃、180~240℃和12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5%~9%NaCleq、7%~12%NaCleq、5%~10%NaCleq和0%~2%NaCleq,成矿流体由早阶段的中温低盐度热液体系向晚阶段的低温低盐度热液体系演化。石英- 硫化物(Ⅰ、Ⅱ、Ⅲ)阶段流体气相成分以H 2O、CO 2为主,含少量的H 2S、N 2、C 2H 6、CH 4、CO、H 2等,液相成分中金属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 42-、Cl-为主;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中多数离子含量较早阶段出现了降低。H- 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第Ⅰ阶段至第Ⅲ阶段的成矿流体δ18O 水分别为3. 8‰~11. 9‰(均值7. 7‰)、3. 3‰~8. 2‰(均值5. 2‰)、1. 2‰,相应的δD分别为-96‰~-72‰(均值-84‰)、-98‰~-67‰(均值-87‰)、-90‰,早阶段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特征相似,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出现一定程度的混入;萑香洼金矿δ34S的值介于-24. 2‰~0. 6‰,其中成矿早阶段未分馏的δ34S的值主要在0值附近,认为萑香洼金矿硫源与早白垩世岩浆- 热液系统或幔源流体相关,二者或参与成矿。萑香洼金矿为早白垩世区域岩石圈减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克拉通破坏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是一个少见的金矿新类型 ,其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NaCl H2 O型、CO2 H2 O±CH4型和CO2 H2 O NaCl型。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 ,从 1 5 9~ 390℃ ,金主成矿阶段温度集中于 2 0 0~ 340℃ ,流体盐度为 2 .4 2 %~ 1 9.2 9%NaCleq ,但各阶段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的盐度高达 2 9.0 2 %~ 4 6 .2 %NaCleq。成矿流体密度为 0 .731~ 1 .1 32g/cm3 。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中以H2 O和CO2 为主 ,含少量N2 ,CH4,C2 H6,H2 S等 ;液相成分以Na+ 、Cl-为主 ,其次是Ca2 + ,K+ ,Mg2 + ,SO2 -4。布隆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 3 CPDB值为 - 4 .6‰~ - 1 .4‰ ,δ1 8OSMOW 为 1 7.2‰~2 1 .1‰ ,δ1 8O水 值为 6 .7‰~ 1 4 .7‰ ,δD变化于 - 70‰~ - 5 5‰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 ,并混合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组成的改变以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肃大水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金矿是一个新型金矿床。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水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较系统研究认为,大水金矿床的方解石中的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的CH4、CO、H2的含量反映属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Au在成矿流体中以AuSO42-络合物的形式迁移。矿床成矿温度为120℃~220℃,属中低温范畴。w(NaCleq)盐度为2.7%~9.1%,密度为0.875~0.970g/cm3。流体水的δD值为-101‰~-61‰,δ18O(SMOW)为-0.3‰~19.42‰,δ18OH2O为-4.32‰~8.33‰,显示早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δ13C值趋向热液成因。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一层控—浅成-超浅成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床,为多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小佟家堡子、林家金矿是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的中-大型金矿床,金矿床与沉积-变质期硅化岩关系密切。通过与矿区尖山岩体、新岭岩体中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表明,金矿床与尖山岩体中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极少量的CO2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而新岭岩体除发育以上包裹体外,还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金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110~335℃,盐度3.9%~16.2%NaClrq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金矿床流体成分以H2O为主,少量的CO2、CH4等气体,表明成矿流体属NaCl-H2O体系。金矿床与尖山岩体中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及成分相近,推断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沉积-变质期。  相似文献   

11.
12.
考虑核电厂地基-基础的动力相互作用,应用显式动力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极软岩、较软岩、坚硬岩上核电厂建筑结构基础的地震响应特征,比较了岩石坚硬程度对基础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岩石坚硬程度的提高,核电厂建筑物结构基础的地震响应有增加的趋势;在周期轴上,基础处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会随着岩石坚硬程度的提高逐渐向短周期(高频段)方向移动。在高频段,建造于较坚硬岩石上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偏大;在中等频段,建造于较软岩石上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偏大;在低频段,岩石坚硬程度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ree dimensional scattering of near-field is studied for dilatation and rotation in the time domain.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the first order scattering from a weak inhomogeneity in an otherwise homogeneous medium. The inhomogeneity is assumed close enough to the point source so that the near-field intermediate wave is dominating over the far-field sphericalP andS pulses. The integral expressions are derived to relate dilatation and rotation of scattering to the radial fluctuations of velocities and density in the inhomogeneity. These integrals are solved to calculate the strains of scattering from (a part of) an inhomogeneous spherical shell of arbitrary curvature. Variable curvature may allow the shape of inhomogeneity volume element to change uniformly from spherical to rectangular. Rotation of scattering from a spherical shell is independent ofP wave velocity inhomogeneity. Dilatation of scattering does not involveS wave velocity inhomogeneity but its gradient. The back scatter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a special case. Strains are computed numerically, for hypothetical model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viz., velocity inhomogeneity, distance of source from inhomogeneity and from receiver, and thickness of inhomogeneity. The curvature of the spherical shell is vari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shape of inhomogeneous volume element on scattering.  相似文献   

14.
朱俊高  翁厚洋  王俊杰 《岩土力学》2006,27(Z2):475-479
简要分析了水力劈裂的发生条件、力学机理。基于水压楔劈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水力劈裂的发生判定方法。该方法假定心墙预先存在局部渗透弱面(裂缝),通过将裂缝位置的单元材料改为裂缝软材料,考虑库水进入裂缝后对裂缝周围土体的作用,建立水力劈裂分析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确定裂缝端部垂直于裂缝面的正应力,进而依据该正应力判断水力劈裂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同时可模拟水力劈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建民  滕延京 《岩土力学》2011,32(Z2):463-468
结合大量不同土性土体的回弹再压缩试验、模型试验,提出再加荷比、再压缩比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土体再压缩变形的基本规律: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的20%时,土样产生的再压缩变形量已接近回弹变形量的40%~50%;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的80%时,再压缩变形量与回弹变形量大致相等,则此时回弹变形完全被压缩;当再加荷量与卸荷量相等时,再压缩变形量大于回弹变形量,且再压缩变形的增大程度与土性有关。可见在土样的再压缩过程中,在初始阶段再压缩变形增长速率较大,之后增长速率随着加荷量的增加反而逐渐降低。由此得出土体的再压缩变形发展规律为两阶段线性规律,这一规律具有工程实用意义:基底以下土体的回弹再压缩变形对于减小主群楼之间的差异沉降是一种有利因素;再压缩变形的发展规律为建筑物基底以下土体的回弹再压缩变形而产生的沉降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钉支护失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开挖至坑底后,基坑北侧发生失稳事故。本文就其事故发生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四川汶川8级强震引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加剧了灾情并严重影响抗震救灾。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受多重因素制约,其孕育与致灾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利用集对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同异反态势分析,拟定了风险评估的集对分析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等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赋值标准,对承灾体系统的不确定性及其作用作了刻画与分析,建立了不同风险分区代表性的集对分析联系度表达式,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融沉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冻土工程中,冻土的融沉性评价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融沉性分类是冻土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根据345个冻土原状样品融沉压缩试验数据,提出了细砾、砂土、粉土、黏性土、泥炭化黏性土和泥炭质土等6类土的融沉系数一含水量或融沉系数一超塑含水量线性回归方程式,得到与各融沉性分级相应的界限含水量或界限超塑含水量.最后...  相似文献   

20.
长石矿物的三维热释光谱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最新研制的三维热释光光谱测量仪器,对长石热释光光谱的分析,,可以寻找其各个波段热释光信号的响应灵敏度差异。测试结果表明,长石矿物不同波长段的热释光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增长特性;同时,长石热释光谱图显示出热释光信号光谱的红光/红外光波段的能量释放比相应蓝/紫光波段的能量的释放,提前大约10℃产生,但是各自能量释放的峰值几乎发生在同一温度处。样品发出的热释光中红光部分的峰峰值与紫光部分的峰峰值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别,三维谱图显示出该样品分布在从绿光波段直到红光/远红外光波段(500-850nm)的热释光量,明显比分布在紫光波段附近的相应热释光量要大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