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其中以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为主,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217处,死亡497人,伤5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43亿元。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湛江市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78.7mm;工程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区: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I);粤西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育区(Ⅱ);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灾害、水土流失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Ⅲ);沿海台地平原区软土地基沉降、风暴潮地质灾害发育区(Ⅳ);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V)。论文还提出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因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尤其严重。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分析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危害特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省主要发育五类矿山地质灾害:采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突水。在这五类灾害中,采空地面塌陷分布最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滑坡发生频次高、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矿坑突水灾害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相对最低。各类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受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的控制,灾害的危害特点与其分布和发育特征和活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江西省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越发突出。本文论述了江西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包括地面塌陷及其地裂隙、泥石流、崩塌滑坡、矿坑突水、地下水均衡破坏、土地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等。采用综合分值评价模型对江西省的地质环境现状做了综合评价,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并且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26-632
结合广西灌阳县某石英矿山实例,通过野外调查区域内各类地质灾害,查明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评估采矿活动引发、加剧以及矿山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现状地质灾害主要为不稳定斜坡和危岩,影响程度较严重;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沉陷)和矿坑突水等,影响程度严重。针对以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了注浆加固、截水防渗、生物消能、地面变形监测、及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春梅  魏嘉 《山东地质》1999,15(2):43-47
对山东省主要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面塌陷、水环境污染、矿坑突水,煤矸石等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危害程度、致灾原因及发展趋势,针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地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和黔北煤田三大煤田。通过调查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问题,发现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等,总结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为:分布范围广、区域性强;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具有同步叠加性;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质灾害活动的频次逐年增高。主要致灾模式有三种,即采空区垮塌+滑坡(或崩塌)+岩漠化、矿坑疏干排水+地裂缝+崩塌(或滑坡)+岩漠化、煤矸石及尾矿堆存占地+暴雨山洪+滑坡(或泥石流)+土地损毁。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北京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主要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及采矿污染等。进行了地质灾害发育区及治理区的划分,并提出了灾害治理及防治的原则、规划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沉裂、地裂缝、矿坑突水突泥、瓦斯爆炸、煤层自燃等30余种,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易成重灾的主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  相似文献   

9.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测绘队完成了河南省主要煤矿沉陷区现状项目调查,发现平顶山、永城两地煤矿沉陷区达202平方公里,造成塌陷和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多煤组、多煤层的重复开采,使得地面多次反复沉陷。  相似文献   

10.
煤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多,诱发因素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以鄂尔多斯某煤矿为例,运用MapGIS的叠加图层功能,对矿区的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现状评价认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和裂缝,危险性小。运用采深与采厚比,预测评价区北部为塌陷区,南部为沉陷区,因9煤组埋藏浅于16煤组,故9煤组塌陷区面积大于16煤组。经过计算,开采最大影响半径为168.5m,因此,评估区范围为井田边界外扩170m。最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表明,研究区的最大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都小于煤层顶板埋深,不会沟通地表,但区内的部分钻孔会沟通上覆岩层的含水层,存在危险性。综合分析认为,评估区西北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东南部为危险性小区,并据此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落实村庄搬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武宁县煤矿多属小型矿山,但小煤矿的开采同样会引起诸多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如废石乱堆乱放,诱发泥石流;不规范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和矿井冒顶、突水、瓦斯爆炸等,这些问题需要评估和解决。对上述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危害性探讨,并针对每项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使该区地质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攸县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怡湘  周新良 《湖南地质》2001,20(3):199-202,216
攸县有各类煤矿320多家,废石乱堆乱放,引起泥石流;不规落开采,造成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隆,塌陷和矿井冒顶,突水、瓦斯爆炸等矿山地质灾害;这就是煤矿布局不合理,未对采矿活动全程监管所致,为使矿山地质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必须加强领导,加大地质调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编制全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规则,实行谁破坏,谁治理,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汪家寨煤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依据矿区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分析认为该矿主要以中小型突出、倾出为主,压出为辅;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突出强度增大;C409煤突出最为严重;突出多发生在煤巷掘进面及断层影响带。分析了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认为断层及其影响带、厚煤尤其是其增厚部位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易发区域,因此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控制着该矿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为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于六大煤矿区,主要煤矿119个。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各类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学校、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和土地资源的破坏。煤矿区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论述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煤矿塌陷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掌勘探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各煤层赋存情况及钻孔取样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评价了本区在将来开采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矿区荒漠化、地下工程地质灾害、瓦斯爆炸与煤层自然和矿井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可能性,以及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矿井安全生产等环境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各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豫西芦店滑动构造区有严重的瓦斯突出及瓦斯爆炸等矿井地质灾害。本文根据“一式”、“二相”、“四场”的瓦斯研究新思路,运用地质学原理与方法,结合芦店滑动构造特征探讨瓦斯突出的众多地质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这一研究无论是对瓦斯地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对芦店滑动构造区的煤矿安全生产,乃至对中国东部伸展构造区煤矿安全开采,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长超过4000km,沿线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灾种多且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论文在分析现场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塌陷、地面沉降等12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对各灾害类型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oal resources, coal mining has gradually entered into the deep strata of coal seams.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mining depth improves energy security, it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hazards, especially coal and gas outburst. Protective seam mining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gas control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jor coal-producing countries. However, studies on deep ultra-thin protective seam (thickness 0.1–1 m, average thickness 0.5 m) mining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have been rarely reported. Focusing on the challenges resulting from deep mining (mining depth >1100 m) and the research gap, a coal and gas co-exploitation technique, which combines the gas control technology and green mining (including coal preparation and backfilling),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work. Significant benefi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welfth coal mine of the Pingdingshan coalfield (study area)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chniqu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as control technology markedly improved the gas drainage efficiency, promoted increased gas utilization, and reduced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roviding notabl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addition,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mining improved the coal quality, relieved the burden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and, in particular, effectively prevented surface subsidence, thus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ing area, which offered significant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practice in the twelfth coal mine could be used as a valuable example for coal mines with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 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 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以ArcGIS为支撑平台, 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 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 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 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 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 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 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皖北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主要有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瓦斯突出、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方法对塌陷进行治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瓦斯、水的防治与利用等防治措施,并对矿区环境防治的投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