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焜  马世斌  刘丽萍 《西北地质》2012,45(1):283-292
为了查明青海省重点成矿带与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利用DEM和IKO-NOS、QUICKBIRD、WORLDVIEW-2、SPOT-5等卫星遥感解译资料对该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湖矿产开发占地面积最大,其次为煤矿,且煤矿区和盐湖矿区占地面积扩展迅速。矿山开发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集中分布于煤矿开采区,主要表现为塌陷坑、地裂缝、崩塌(隐患)、泥石流(隐患)和地面塌陷区(隐患)等。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粉尘污染和尾矿污染,而尾矿污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王帅  曲万隆  张建伟  王宁  邢同菊 《地质学报》2019,93(S1):261-265
青岛地区崩塌与滑坡灾害隐患点占总量的96%,采石活动遗留的露天采石坑及不稳定边坡,是典型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选取典型代表性的百果山石材矿区,充分分析其自然条件和地质概况、地质环境破坏情况、工程地质条件等,采用危岩体清除、削坡整形、客土回填、边坡工程治理、绿化喷播、修建挡土墙等技术,历时22个月,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对青岛市其它灾害点的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其中坚硬岩石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苏州市金山浜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景观破损造成视觉污染及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削坡清坡、浆砌片石格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锚固铁丝网砼筑围堰、废弃地平整覆土、截排水及植被养护等技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使花岗岩边坡安全稳定,坡面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废弃地得到整理利用,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提升了环太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4.
周群 《中国地质》1998,(2):32-33
在采矿、选矿过程中生成的有害气体、废水、粉尘、矿碴、尾矿不仅直接影响作业区的环境,而且对矿区周围的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危害。如何处理发展矿业与保护地质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就成为摆在我们地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泰安市的一些做法,就地矿部门如何履行好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峰  孙宝水  袁俢锦 《地下水》2018,(6):152-154
仁庄关闭露采矿山位于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范围内,长期的开山采石形成的高陡边坡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损毁了土地资源、山体植被,破坏了自然景观,引起了水土流失,影响了生态环境。针对矿区存在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了削石降坡、挂网喷播等工程治理措施,恢复了矿山废弃地的使用功能和破损山体的植被,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李犇 《地质与勘探》2011,47(6):1153-1157
本文研究重庆拉法基长寿智深混泥土搅拌站岩质边坡稳定问题。针对该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象水文条件,分析了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归纳了该边坡可能的主要工况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块体极限平衡法对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最终提出了以下综合治理措施:“表里排水”、“削坡减载”、“坡面防护”、“锚杆格构”以及“重力式挡墙支挡”。这些措施在后期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的分析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5)
在高边坡治理设计中,如何进行治理以达到边坡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调查分析和长期的实践总结,认为从削坡卸载、坡面排水、防护加固及景观绿化工程等方面对边坡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利用坡率法对黄土地区高边坡进行削坡卸载以确保边坡稳定,坡面排水可防止地表径流对坡面及坡脚产生冲刷危害,边坡防护加固及景观绿化工程可起到稳定边坡、防止滑坡、减少水土流失、丰富景观及美化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少才 《安徽地质》2021,31(2):169-172
通过对郞溪县某露采萤石矿开采形成高陡边坡(包括"倒坡")进行矿山开采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边坡稳定性等综合分析,对"边开采、边治理"条件下高陡边坡(特别是"倒坡")的治理修复方案进行探讨,以达到有效消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为同类型矿山开采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水布垭马崖高边坡岩体地下开挖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是清江上游拟建的一个特大型水电工程,马崖高边坡位于水布垭峡谷出口右侧,总体地质结构具上硬下软特征,电站导流洞及尾水洞将从马崖高陡边坡坡脚穿出,地下开挖主要在软岩层中。应用FINAL及ROCKY程序对水布垭马崖高陡边坡岩体地下开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边坡岩体内进行地下洞室开挖后边坡力学状态的改变及洞室岩体(含岩柱)的稳定性,基于削坡是水布垭马崖高陡边坡的重要整治措施之一,研究中进行了各种分步开挖工况下的削坡有效性定量研究,重要工况还同时进行了VI度地震作用下的动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期遥感影像对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开发对土地的破坏和占用面积扩展迅速;矿山开发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煤矿开采区,主要表现为地面塌陷、地裂缝;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粉尘污染,影响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矿山的关闭,形成了大量的废弃矿山。废弃矿山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载体。天津蓟县以大兴峪北矿区为中心的8个矿区,紧邻城区,总面积达207.8 ha,存在大量人工高切坡,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环境。文章以大兴峪北矿区为研究对象,对蓟县白云岩高切坡的破坏模式及致灾因素、灾害治理方法和环境整治措施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高切坡主要存在坡面泥石流、崩塌、顺层滑移拉裂、滑移弯曲4种灾害形式,其成因主要是人为的开采改变了坡形,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触发了顺层边坡的破坏机制,形成一系列灾害。灾害的治理宜采用削上、补下、锚杆(索)锚固和坡面防护等措施;环境整治可采用平台植树、穴式种植、藤类爬坡和喷播绿化等方法。由于研究区位于城市规划范围之内且居于交通要道,环境的美化需重点考虑,环境整治措施及效果制约着灾害治理措施的选择,故对研究区选用削坡、局部加锚杆的方式治理灾害。在消除灾害的同时,削置平台,为绿化提供场地,种植乔、灌木,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比较普遍,矿山乱采滥挖,人为造成许多地质灾害,矿山在开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容易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上述问题制约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傅涛  易邦进  刘登创 《云南地质》2014,(1):117-122,129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技术方法与路线,对云南安宁县街磷矿区因矿山开采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岩溶石漠化、水资源污染、地表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分类.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等提供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地面变形与塌陷、次生崩滑流灾害、水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确定评价最小单元。选取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敏感因子一综合分值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各参评因子进行1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级评价)。在进行2级综合评价时,对存在的敏感因子进行敏感因子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6.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2(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2(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广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陆域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获取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业活动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情况等客观数据,综合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等相关资料,选择14个评价因子,采用网格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影响区、较严重影响区、一般影响区、无影响区,为政府部门整治矿山地质环境、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证据权法的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中指标权值计算和评价分级具有较大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证据权法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模式,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矿产开发活动、坡度、坡向、高程、构造、植被覆盖度6类地质环境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法计算指标权值。结合条件独立性检验结果,优选评价指标并计算后验概率。采用后验概率面积频率法对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环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东南部和西部;矿产开发活动是影响研究区内地质环境质量最主要的因素。采用效率曲线法对模型验证,正确率和预测率分别为90.1%和89.5%。证据权法能够有效避免主观因素干扰,评价结果客观,具有可重现性,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矿山的未来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笔者选取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利用等3个评价指标作为一级变量层,构建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矿渣占地等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11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11个二级评价因子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特征向量值的大小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权重是否合理。根据矿区的现状、辽宁省内环境指标平均值及相关国家标准,将矿山环境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建立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抚顺东露天矿优秀区域约6.2×106m2,占总面积的67%;环境良好区约2.86×105m2,占总面积的3%;环境中等区约2.713×106m2,占总面积的30%;总体上矿山地质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