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中变形强烈,发育多组褶皱、断裂。在变形在平面上方向性、分带性、等距性明显;在剖面上具差异性、不协调性。盆地主要变形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2.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继钧 《地质通报》2001,20(2):178-186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一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中变形强烈,发育多组褶皱、断裂。变形在平面上方向性、分带性、等距性明显;在剖面上具差异性、不协调性。盆地主要变形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3.
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为一大型沉积盆地,基底为双层结构,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及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第三系组成,盖层中褶皱、断裂发育,具分带性,主变形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盆地经历长期演化,早期为拉张型盆地、晚期为挤压型盆地。盆地生油条件良好,具多种构造圈闭和良好盖层,构造圈闭形成时间与烃源岩排烃时间基本同步,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海拉尔盆地为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晚中生代—古近纪断-坳陷盆地,控盆的边界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后经受了多期反转。海拉尔盆地的沉积可划分为3大构造层:兴安岭群上段、铜钵庙组和南屯组为断陷构造层,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为断-坳转换构造层,上白垩统青元岗组和古近系为坳陷构造层。该盆地在古近纪发生萎缩并闭合,在近东西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新近纪开始新一阶段的拉张和沉陷。该地的新构造运动相当活跃,本文论述了其主要表现为断陷湖盆的形成、地表径流的分布和断阶构造的发育,指出其特征为继承性和加强性,使盆地发育阶段的坳(凹)陷在新近纪内进一步沉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拉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壳伸展及走滑与万安盆地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分析,发现万安盆地三套构造层(基底构造层、主体构造层、表层构造层)内发育了各具特色的构造样式,认为这些构造样式是地壳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反映该盆地相应经历了伸展作用、走滑运动和区域沉积三个演化阶段。因此,万安盆地应属地壳伸展张裂形成的、且受到走滑作用改造的、具扭性的断坳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6.
李维波  李江海  王洪浩  傅臣建  毛翔 《地质学报》2015,89(12):2225-2235
盆地结构记录了盆地演化特征,盆地群结构和构造特征由其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板块边界决定。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地震剖面,为盆地群剖面特征对比,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着手,通过筛选地震与地质剖面,大致沿北纬39°绘制了欧亚大陆东西向剖面(在东部北黄海盆地有向南的偏转):西起黑海盆地,东至琉球海沟,剖面长约12000km,横穿18个盆地,涵盖克拉通盆地(塔里木原型盆地等)、裂谷盆地(太原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前陆盆地(黑海盆地、南里海盆地等)和弧后盆地(东海盆地)等多种盆地类型。其中,陆壳上的盆地发育在前寒武基底上,演化历史悠久;褶皱基底、洋壳基底和洋陆过渡壳基底上发育的盆地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通过详细对比剖面各段结构和构造演化特征,发现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决定了欧亚大陆中部盆地群最终格架,盆地多具有多期叠合改造的特征。剖面西段盆地群普遍具有中生代伸展断陷,叠加后期挤压坳陷的特征;剖面东段盆地群具有中生代断陷,叠加后期坳陷的特征。现今构造格架由西到东表现为前陆坳陷到弧后坳陷,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是本剖面线结构特征分段的枢纽。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99,自引:25,他引:74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反转停止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中坳”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54%来源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伸展坳陷;“上隆”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31%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坳陷。构造作用的转换起因于东部区域应力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关于羌塘盆地的基底,许多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认为是前泥盆系的结晶“硬基底”和“变质”软基底。但现今的羌塘盆地是在其演化过程中多期盆地叠加的结果,每一期盆地由于形成的构造环境不同,表现出基底的特征各不相同,即基底的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变质变形程度,变质期次,构造式样等,而羌塘盆地在多期演化中,不仅仅只是结晶基底和变质基底,还包括后期各不同时代盆地的变形基底,基底的特征和其所反映的地层时代,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东南隆起演化及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失下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并形成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物到湖泥沉积段,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形成了侏罗纪不对称的断陷盆地体系。包括断陷期、断坳期和坳陷期三个阶段。构造样式东西存在差异。民丰凹陷具有坳陷型湖盆特征;若羌凹陷为典型的箕状断陷沉积,发育两期断陷,一期断陷为断陷特征,二期断陷为断坳特征。二期断陷对一期断陷具明显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具有继承性,两期中心略有迁移。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断裂划分为同生逆断裂、后生同生逆断裂和后生断裂 ,背斜发育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及生长背斜 ,昆北断阶区褶皱发育演化序列为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叠加了生长背斜 ,一里坪坳陷、茫崖坳陷褶皱发育演化序列是后生断展背斜上叠加了同生断展背斜 ,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又叠加了生长背斜。新生代生长构造格架由三期生长构造组成 ,古近纪—早上新世逆同生构造、中—晚上新世逆同生构造和中—下更新世生长背斜组成 ,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格架组成略有不同。三期生长构造是由E—N12 盆地基底扭压整体拗陷作用、N22 —N3 2 盆地基底扭压差异拗陷作用和Q盆地基底扭压缓慢拗陷作用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生长背斜、断鼻等 ,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主要分布在昆北断阶、茫崖坳陷。同生逆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 ,位于油源区附近的同生和后生断展背斜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Utilizing the new data of gravity, magnetic, and magnetotelluric survey,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eophysical attribute (gravity, magnetic, and resistivity) interfaces and the deep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of Kumkuli basin.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early basin structural study. From coupled basin and mountain system,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Knmknli basin,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zoning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from west to east. Kumkuli basin has three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layers including metamorphic crystallization basement, fold basement and sedimentary cover. Knmkuli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 units, two depressions, and one uplift.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Kumkuli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evolution stages, including Kumkuli microcontinent formed in Sinian-Ordovician, suture around Kumkuli basin formed in Eopaleozoic, retroarc foreland basin formed in Neopaleozoic, rejuvenated foreland hasin developed in Mesozoic, and strike slip and compression basin developed in Cenozoic.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最大的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新的地球物理资料未得以充分应用等问题导致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布特征存在诸多不同看法,这些问题制约了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本文以最新实测1∶10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采用切线法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深度进行反演计算,结合钻井、地震及南海北部陆域物性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分布特征。在充分调研珠江口盆地已有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以盆地磁性基底展布特征为基础,结合断裂、区域构造等对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单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在0~9 km之间,磁性基底呈"三隆两坳"构造格局,整个坳陷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 NE向深大断裂为控盆断裂,常为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边界,NW向断裂常控制次一级构造单元并影响其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文中讨论了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和徐家围子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成因和演化 ,重点讨论了下列问题 :( 1)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具有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许多特征 ;( 2 )识别出组成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的多层次、低角度韧性拆离体系 ,它们是使中地壳的中深变质岩层抽拉至上地壳的主要原因 ;( 3)穹窿状火山岩台地于晚侏罗世 ( 145.7±6.2 )Ma形成 ,受顶部拆离断层控制的伸展断陷于早白垩世 ( 133~ 12 0Ma)形成 ,而邻近顶部拆离断层的糜棱岩年龄为 ( 12 6.7± 1.54)Ma。这表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始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递进的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较深部的部分上拱至地表相伴生 ,推测该变质核杂岩的上拱和剥露、火山岩台地和伸展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是由伊泽奈奇和亚洲板块陆陆碰撞后的地幔拆沉作用、地幔的岩浆底侵作用以及伸展垮塌作用联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赣南九龙嶂火山盆地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龙嶂火山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安远热隆的西部,面积120余km2,盆地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盖层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火山岩系.在盆地边缘火山岩中分布3个铀矿点或矿化点.其中银坑山矿点受发育于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的近SN向碎裂带控制.盆地基底岩石碱交代蚀变明显,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构造与区域线性构造交接复合并形成派生构造,使盆地具有良好的铀矿形成的源-运-聚条件.盆地南(东)部银坑山一带是找矿方向和勘查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地质格架演化及油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运用大地构造学及沉积学理论与方法,结合最新的勘探资料,对合肥盆地的地质构造与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论述。印支运动造就了盆地的统一基底和基本形态,其基本构造格架为“三坳围一隆”;盆地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其动力在早期主要源自大别山构造带,后期主要源自郯庐断裂带,其间为二者的联合控制作用;区内石炭—二叠纪煤系具有良好的煤型气及一定的煤层气潜力,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暗色泥岩类是最具生油潜力的烃源岩系。印支期古风化壳层和中央隆起构造则是最有利的区域性油气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李廷栋 《地质通报》2002,21(7):370-376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科研项目实施4年取得一些新进展:证实西昆仑存在两种基底和4期构造变形;大幅度提高了可可西里盆地研究程度,重塑了滇西高原隆升史;厘定了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时空结构和地壳生长方式;进一步查明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存在3个亚带和4个活动高峰期;确定南迦巴瓦构造结为一楔入构造,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南迦巴瓦群为元古宇;GPS监测获得高原北部地壳运动速率,发现两个涡旋构造;把高原岩石圈划分为3种类型,识别出3种地球化学端元;获得一批有关高原隆升、盆地沉积、地质年代等的新数据,对高原隆升及对气候影响等提出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东缘早元古代隆—滑构造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永江  李三忠 《地质论评》1997,43(6):569-576
研究华北地台东部边缘早元古代拉伸构造及与变质核杂岩的比较,提出了隆-滑构造模式。它一般发生大规模收缩造山作用之前,由于区域拉伸作用,导致下地幔上隆,形成了岩浆隆起或基底隆起,使上覆盖层发生重力滑脱。该模式由核部隆起,上部盖层和其间的拆离韧性发带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基底构造与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从重力、磁力、大地电磁测深、地震、钻井资料入手,研究银根盆地的基底构造特征,并发现其成盆作用与基底构造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认为银根盆地具有双重基底,结晶基底为块状结构,褶皱基底为层状结构。盆地演化经历了区域隆起阶段(AnC)、古裂谷盆地形成阶段(C-P)、三叠-侏罗纪隆起阶段(T-J)、裂谷盆地发育阶段(K1b-K1s)和坳陷阶段(K2-E)。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并重新处理已有的反射地震剖面,获得了一条南北向横贯羌塘盆地主体的270km长反射地震剖面.剖面显示;羌塘盆地可能具有元古代的基底并且南羌塘盆地较北羌塘盆地深.在南、北羌塘地壳浅部(约0~3s)变形差异较大,北羌塘褶皱变形强烈,呈现出隆凹变形相间的格局,南羌塘则相对较平缓.羌塘中央隆起之下为连贯的弧形反射,其北侧发育一个深度达8km的半地堑构造,规模较大,可为油气资源储存提供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