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ERDAS软件支持下,对ETM遥感影像数据的TM1-TM5,TM7与其全色波段TM8进行融合,采用主成分、乘积法、Brovey转换三种融合方法,重采样方法分别为邻域法、立方卷积法及双线性内插法。采用相同的训练样本区及最大似然法分类方法,对融合产生的9幅影像及未融合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通过对分类影像的Producers Accuracy,Users Accuracy,Kappa三者的精度数据和地物波谱信息的对比分析,在总体上,上述的影像融合方法对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的精度不明显,但就某些地物类型来说,还是值得采用的;三种融合方法和三种重采样方式它们之问相比较而言,乘积法融合法和立方卷积重采样法相对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2.
韩惠  杨晓辉  赵井东 《冰川冻土》2018,40(5):951-959
冰雪独有的性质与特性使得基于遥感影像对其进行信息提取成为可能,如何进行精准的冰雪信息提取是冰雪时空变化研究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利用多源遥感影像(TM、IRS-P5和SAR)对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区的冰川进行信息提取,采用不同分类方法和数据融合方法,分别针对光学影像和微波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冰川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是最优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图像融合处理有助于提高冰川信息的提取精度,特别是多光谱和高分辨率图像融合后再分类,提取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小波图像的分解和重构方法以及小波融合过程。采用Symlet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对西安地区鲸鱼沟水库的TM4、TM5子图进行单尺度二维离散小波变换融合,并进行水库的边缘检测。对图像通过TM4分解的低频图与TM5分解的高频图像融合再与TM4影像原图比较,融合图像提取细节效果明显优于TM4原图像。  相似文献   

4.
多源遥感信息融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现状、层次类别、融合原理及融合的算法,并以新疆策勒绿洲一荒漠交错带的Landsat TM与SPOT-HRV为源数据进行基于像元级融合.实验中借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分别进行IHS、PCA和Brovey3种变换.得出结果并对3种融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肖汉 《城市地质》2010,5(1):19-23
本文基于TM和SPOT5的影像在ERDASIMAGINE环境中进行融合,在融合前后分别对TM图像与融合后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比分类精度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解释和分析。本文给出了实验的详细步骤以及完整的评价报告。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后图像分类精度有明显提高。对融合后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在测绘与地图更新、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和政府规划决策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影像融合处理能够综合利用来自同一场景的不同源的影像信息,获得更为准确、可靠的信息描述,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多源遥感数据综合、提高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光谱信息以及挖掘遥感信息潜力的有效方法。针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技术原理及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同时给出影像融合的基本步骤以及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7.
陈云  刘广  廖静娟 《冰川冻土》2016,38(6):1624-1629
随着卫星及传感器的发展,对地观测技术已广泛用于冰川变化监测中。针对多时相、同源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HS融合冰川变化监测方法。将不同时期影像进行改进IHS融合,使冰川变化区域突显出来,然后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变化区域进行提取。利用两期LANDSAT影像进行基于改进IHS融合方法的冰川变化监测实验,并与常用于冰川变化监测研究的波段比值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上均优于波段比值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采用遥感影像监测开采沉陷演化的准确性,探讨了基于多维纹理特征的影像分类方法。首先提取影像的多维纹理特征:局部方差、局部平均梯度、局部能量和局部信息熵,然后将其与地物光谱值一并作为人工免疫算法中样本的特征向量,利用免疫算法的选择、克隆、变异算子进行自学习得到全局最优聚类中心,从而提高影像分类精度。对淮南煤田进行开采沉陷遥感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总精度为88.26%,Kappa系数为0.853,优于传统的Parallelepiped和Maximum likelihood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的沙漠、冻土和盐渍土等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日益显现,基于遥感影像的不良地质识别已经成为遥感处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以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为研究区域,针对当地典型的不良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主要探讨SVM分类、K均值分类以及基于因果关系的贝叶斯网络分类3种分类方法,初步尝试不同分类方法的融合,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和精度。结果表明:SVM分类结果为块状分布,K均值分类结果为点状分布,基于因果关系的贝叶斯网络分类取得了更好的分类精度,3种方法取得的影像融合更好地表达了多种不良地质体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Trous小波的影像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修国  高伟等 《地球科学》2002,27(3):338-340
基于Mallat小波算法的影像融合,由于存在抽取和插值运算,其结果存在一定的相位失真。Trous小波算法通过有限滤波器内插近似,实现对影像数据的无抽取离散小波变换,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阐述影像数据融合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Trous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处理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中,认为基于Trous小波的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方法,能保持参与融合影像的信息特征,从而获得较好的融合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刘沛  姚智  况顺达  韩宝智 《中国岩溶》2008,27(3):283-292
选定遥感解译程度较好的贵州西部高原山区织金片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国Landsa t / TM数据为数据源,选择各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最小的TM7、TM 4、TM1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方法进行影像地层划分。研究区碳酸盐岩地层以其独特的溶蚀地貌而显示为斑状、块状影像,地表水系不发育; 碎屑岩地层因流水侵蚀地貌而表现为曲线状、网状纹理,从而使不同地层上下层位在空间结构信息上显示出差异。据此,通过界面、特殊纹理、代表性色调和典型水系等对地层影像进行比较、确认。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划分为14个影像地层单元。经野外验证,影像地层划分结果与传统的地层划分单元或单元组合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对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处理手段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其中遥感数据信息的完整利用尤为突出。TM数据有七个波段,一般只利用其中三个波段的信息,其它波段的信息没有被利用。基于TM数据的模拟反射率图则囊括TM数据七个波段的信息,信息利用完整,图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这里严格推导了基于TM数据构建模拟反射率图的原理和构建流程,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了基于TM数据的模拟反射率图的特点主要有:①阴影区的分辨率得到了提高;②整体图像质量提高,图像处理由传统的不定量(拉伸)处理变为定量(特定处理工艺)处理;③信息利用完整;④对水体有一定程度的透视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钱德科 《地层学杂志》1994,18(2):102-109,T003
采用遥感技术及其图象资料,对地层影象进行系统解译、调绘验证,达到划分对比地层的目的,是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本文重点介绍芜钢地区1/1.4万航片、1/20万TM卫片数字图象处理的地层影象解译调绘的成果、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藏墨脱地区山高路险,植被覆盖严重。区域地质调查中卫星遥感TM和SPOT光学图像受到植被干扰,地质构造露头不清;而微波侧视雷达图像(SAR)由于受到高山地形影响,信号遮蔽,控制点的精确选取和遥感地质解译也十分困难。研究中采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模拟SAR图像的方法,利用模拟SAR图像对原始雷达图像进行控制点选取和影像正射校正,通过TM图像和SAR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以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响优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像优势,用于测区区域地质和构造解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川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其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大型滑坡发育最为密集的地区,严重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在面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以川藏铁路沿线茶树山滑坡、川藏公路102道班滑坡、八宿怒江滑坡、理塘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为例,在ENVI51和eCognition软件平台上,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 2以及Landsat遥感卫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采用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法对滑坡的遥感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和目标区域,再结合目视解译,能够得到滑坡的细部信息,提高遥感影像滑坡解译的成功率,特别是对川藏铁路沿线等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的滑坡调查工作有重要意义。最后,结合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古滑坡和新生滑坡的识别进行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植被指数提出了滑坡遥感信息量判别(GVI)模型,并构建模型的质量函数IGVI;统计样本的结果显示古滑坡的IGVI值明显低于新生滑坡,表明本研究提出的GVI模型可以为识别古滑坡和新生滑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姚智  罗孝桓  况顺达 《贵州地质》2004,21(3):156-160
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无论是在航天影像(TM)上,还是全色航空相片上,均有较高的可识别性。航天影像上,因其空间分辨率低,主要依据成因地貌类别和色调差异识别,且色调是判别玄武岩的重要影像标志,造成玄武岩及其上下岩组色调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岩组的地下水类型、含水性不同;航空影像上,可据微地貌特征进行辨识,且通常情况下可划分到段。在不同的地貌分区、不同的构造部位、不同岩层倾角玄武岩的遥感影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上海城市湿地遥感提取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基础并具有复杂多变的自然特性。研究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以TM影像多光谱波段特征为主要分类变量,采用经K-T变换、IHS变换等光谱增强后的数据以及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影像第一主成分的纹理统计量作为辅助分类变量,结合城市湿地几何特征信息,构建上海城市湿地决策树分类模型,进行上海市湿地信息的遥感提取和分类。结果表明:(1)上海城市湿地总面积为1 277.40 km2;其中水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30%;其次为河流、库塘、湖泊和芦苇。(2)决策树模型的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湿地提取和分类的精度,使其达到89.05%;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相比,总精度提高了约10%。  相似文献   

18.
研究工作选择扬子地台西南缘冕宁-西昌一带为目标区,以高分辨率的TM遥感数据为基础资料,统计了波段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图像信息量,根据一定的指标确定了图像的最佳波段组合,通过各种图像增强与融合方法,提高了图像清晰度.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判读标志解译出冕宁-西昌一带断裂,发现该区EW向断裂发育时间最早,断裂主为SN向和NNE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