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军 《地质与勘探》2020,56(2):411-417
绝大多数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是在时间域完成的,而地质人员使用的资料为深度域资料,因此时深转换必不可少。时深转换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不同,复杂程度各异。本文对各类时深转换方法流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对常用时深转换方法适用的地质条件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实际油田时深转换方法的运用发现,时深拟合法对浅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小的地层进行时深转换所得构造相对误差小于2‰,表明时深拟合法对该类地层时深转换精度高;对于有速度异常地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地层时深转换时,选择合适的方法也能有效提高构造成果准确度。描述了各类时深转换方法的优缺点,由于地震资料本身分辨率及速度精度的限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深转换方法,才能提高构造成果的精度,减少地质认识风险。  相似文献   

2.
渤海K油田潜山位于L凸起边界断层上升盘,该凸起周边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油田,且K油田潜山古生界、太古界地层直接与紧邻的LZ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接触,供烃条件好。K油田古潜山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渤海K油田古潜山地层钻探程度较低,边界断层两侧地层速度变化快,速度认识不清,造成了时深转换存在多解性而且无井约束与验证的问题。利用正演技术分析不同构造类型,地震覆盖次数的差异。由于覆盖次数与地震资料信噪比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分析渤海K油田构造高部位信噪比所反映的构造类型,根据分析的构造类型选取合适的时深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3.
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时深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深转换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并分别用实例加以说明,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深转换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外新区新领域勘探时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水深变化大、钻井稀缺且分布不均、速度资料缺乏等问题,常规的方法往往难以进行精细的时深转换。为了有效落实构造,笔者提出借用地震资料和仅有的井资料来构建虚拟井进行无井区域的定量化表征,合理构建虚拟井,有效降低速度场建立的不确定性。利用虚拟井约束速度场建立,为无井或少井、水深变化大、地层变化剧烈地区的时深转换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有效地提高了时深转换的精度,为圈闭优选以及有利目标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新肇地区G634-63井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的基本任务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实钻结果进行交互分析验证,及时指导井位调整,提高钻遇储层的成功率。针对松辽盆地新肇地区G634—63井区开发地震地质任务要求,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区特点的技术组合,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在应用解释系统中放大地震剖面、时间切片、椅式切片和三维可视化等常规解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层位标定、层面解释分析技术、地震相干数据分析技术和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技术开展小断层的研究,避免了1m~2m薄储层断失;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动态时深转换,提高密集井网区构造解释精度;进行全三维的层面和断面成图,指导复杂条件的井位调整;总结出构造发育特征与储层有效厚度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层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层速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时深转换,还可以应用于反映地层岩性、构造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信息,地震剖面与地震速度也密切相关。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由于资料所限,速度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时深转换过程中速度误差较大。因此,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速度误差较严重的问题,文章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层速度求取方法,以提高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层速度的精度,从而更好的认识本区的构造和地质特征。通过对单井速度分析和二维地震叠加速度多次拾取,保证了速度谱拾取的精度,然后将地震叠加速度换算成均方根速度,进而利用基于单井速度趋势模型约束Dix反演层速度技术将均方根速度转换成层速度,拟合出全区的平均速度场。同时在拟合后,以井上测井速度为控制点,对平均速度进行了合理校正,从而建立比较合理的研究区层速度模型。利用新建立的层速度模型,对原来的构造重新进行时深转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改进Dix公式层速度求取方法求取的速度模型与前人成果相比较,利用了单井速度约束Dix公式进行速度反演,因而比前人成果更精确,更符合单井速度趋势,因而更符合地质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成图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地表复杂、地下结构复杂、陡倾角地层的地区,必须建立高精度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来获得高精度构造图,才能精细落实构造。然而在复杂构造区,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往往变化都很大,采用常规的速度模型,很难得到精确的构造模型。在研究目前针对复杂地区常用的速度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统一校正后的钻井速度、地震速度谱等资料,再结合层位控制法来建立地震测井互相约束的三维速度模型,最后通过时深转换,绘制出构造图的技术方法。该技术在加蓬陆上开发区盐下构造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洋深水探区多在陆坡区,水深变化大,最深超千米,地质条件复杂,探井稀少,难以得到准确的速度场,直接用叠加速度转换深度会导致沉积层构造畸变,若仅用钻井速度预测深水区深度也将导致巨大误差。这里在分析深水速度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正演方法研究优选最佳速度反演的方法;利用钻井速度、叠前相干反演速度及地震叠加速度相互制约,形成了适合白云凹陷深水区的时深转换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深水区崎岖海底造成的构造畸变,深度预测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构造样式控制沉积并决定油气富集。通过对济阳坳陷盆地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地震资料及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模型的分析,认为该坳陷构造样式主要有翘倾断块、滑动断阶、潜山披覆、重力构造、底辟构造等7种类型,不同构造带是由断陷期发育的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叠置组合而成:陡坡带是由早期板式断层被晚期滑动断阶、逆牵引背斜改造而成,中央隆起带是由晚期的背斜、半背斜叠加在早期洼陷之上而成,缓坡带是由早期和晚期不同类型翘倾断块叠置而成,凸起带是在潜山背斜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披覆构造;不同区带构造样式发育的差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差异,凸起带、底辟背斜的中央隆起带及主控断层演化程度高的陡坡带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0.
横向低凸起常因残余面积小,而在物源体系中未得到重视。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 裂组合、断层接触关系、垂向位移和上下盘地层厚度等特征的识别,在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锦州25地区识别 出同向叠覆型和同向趋近型两类构造转换带。采用“点面反馈,源体比对” 的思路,依据钻井岩相、宏观地震 相和地震属性的分析,结合砂岩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和成分成熟度等资料,在研究区沙三段识别出3类与低 凸起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构造转换型扇三角洲、陡坡坡折型近岸水下扇和凸缘末梢交叉断裂型扇三角洲, 建立了低凸起差异物源分配模式。同时,结合钻井泥岩声波时差中地层剥蚀的响应,提出易于风化的母岩、剥 蚀区动态变化和高效物源通道是低凸起围区砂体能够富集的根本原因。构造转换带型扇三角洲对解决该地区小 物源贫砂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北大港凸起构造带是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研究其形成演化对盆地构造演化研究和油气勘探均较重要。文中结合研究区最新三维地震数据,对北大港凸起构造带不同段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统计对比了构造带内主要断裂在新生代各期活动量,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北大港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进行恢复。研究认为北大港凸起构造带沿走向在不同段存在不同的结构特征,纵向上则显示"一高一陡坡"的结构特征;构造带内的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沙三期、沙一期、东营期和新近纪,刘岗庄断裂和大张坨断裂与滨海断裂和港东断裂两两互为侧向相接关系,其活动强度总体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迁移的特征;在古近纪期间北大港凸起构造带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活动:沙三期末西南段局部抬升、沙一期缓慢抬升、东营期末的强烈隆升活动,且构造活动强度随时间发展有由西南向东北迁移的特点。北大港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为歧口凹陷的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方向逐渐由构造油藏向隐蔽油藏转变,砂砾岩油气藏成为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断陷湖盆的陡坡带成为重要的关注目标。地震相控反演充分利用了地震相界面对宏观地质体或岩性体的控制作用,将目标地层分成具有不同沉积特征的沉积单元,根据低频背景约束地震道外推反演中每个采样点的初值范围,同时控制反演时窗的大小,使反演结果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针对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成因多、储层相变快、砂体描述困难等问题,在沉积相精细划分、储层物性分析、测井信息约束下,应用地震相控反演,预测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沙三下)亚段陡坡带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甜点”分布,在扇辫状水道中、远端最有利的优质储层发育相带划分出4个“甜点区”。预测结果表明:砂砾岩体识别在垂向上达砂组级别,局部可达小层级别;横向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区分明显,可较好地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滑塌扇等砂砾岩储层,明显提高了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甜点区”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可有效地进行复杂构造成像,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应用不同的处理技术。针对陆架坡折带崎岖海底造成的地震成像差、构造畸变等问题,选择使用了如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通过海平面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得到精确的海底成像;通过约束速度反演、加入断层控制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采用百分比扫描速度分析对速度模型进行迭代修改,进而快速得到较为收敛的速度体;在此基础上再采用Kirchhoff积分法进行偏移。在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应用上述技术,基本消除了崎岖海底对下伏地层的影响,改善了断层和地层成像,并落实了该地区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4.
多金属矿区由于含矿岩体结构与岩性的特殊性,地震反射波法一般应用效果较差。利用地面长排列接收到的初至波场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针对复杂地表和介质条件下,利用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方法(LTI方法)进行的初至波射线追踪正演模拟以及带松弛因子的联合迭代重建算法(SIRT)进行速度层析反演,获取与矿体或岩体的结构与岩性变化有关的速度场信息,以求解探测目标的分布范围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反演速度场中的异常变化带与地表地质调查结果中的矿体分布以及断裂构造吻合较好。因探测深度可达到数百米,可为浅层隐伏矿体和构造等的确定提供较可靠的依据,该方法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震勘探中叠加速度成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速度参数和成图方法和选取对于提高三维地震反射层构造图的精度是很重要的,文章提出了由地震资料的叠加速度来获得界面平均速度,并利用钻井资料对界面平均速度校正,得出了符合地质规律的平均速度,提高了作图精度。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华北某煤田勘探区的三维资料解释中,弥补了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的不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绘制的构造图深度同巷道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中国深部地壳构造及矿产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重力,磁力异常及地质资料讨论了中国古板块划分。用二维和三维方法及各沉积盆 地新生代厚度资料计算其重力效应,并从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中消除其影响,得出深部重力异常。用作者提出的反演三维密度界面的质面系数法,华南地区还用变密度的三维质面系数法反演重力资料得出中国的壳构造图。研究了石油及某些金属矿与地壳构造的关系,得出地幔上隆区与大沉积盆地相对应。为油气田远景区;地幔陡坡带,大重力梯级带,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渤海PL构造区深层古近系钻井少、地震成像差引起的储层预测难点,充分挖掘各种地质和地震信息,摸索出一套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分析恢复湖盆的演化阶段,明确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次通过制作各层序的时间厚度图来分析古地貌,明确储层可能发育的平面位置;最后在层序和古地貌的约束下进行地震相分析,刻画储层的平面展布。分析显示,PL构造区深层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为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和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形成于湖泊初始发育期,前者呈楔形填充型前积反射位于凸起边缘断坡带,后者呈退积型叠瓦状反射位于水下隆起带;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于湖泊萎缩期,呈低角度前积反射分布于凸起边缘斜坡区。  相似文献   

18.
乐东—陵水坡折带速度分析及时深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西部海域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坡折带的地层倾角变化大,沉积相复杂,并存在异常压力带,使地层速度的分析也变得复杂,而速度是时深转换和压力预测的关键,所以理清坡折带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速度异常变化的主控因素是该区研究的重点。为此,首先通过分析地震资料和井上声波资料,总结了乐东—陵水坡折带的速度分布规律,发现在乐东—陵水凹陷内陵水组到黄流组之间存在低速反转带,并由深层到浅层、坡下到坡上方向,速度反转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减小;然后,结合地质和压力等资料,分析影响坡折带速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水深、地层倾角、压力和异常岩性体等;最后,将坡折带速度体应用于三个目标砂体的时深转换,对比不同井校方案下的时深关系及时间、速度和深度等值线图,对于不同目标的设计井采取不同的井校方案,得到最合理的时深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守余 《地质论评》2000,46(Z1):106-110
从构造油气藏评价出发,按构造分区将HM凹陷总体划分为凹陷-向斜面、背斜-鼻状-披覆构造、地层超覆缓坡带、断裂陡坡带、隆起-凸起区等五大类.按120万比例尺1cm×1cm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对各构造地质体进行变量取值,结合主要生储层沙三段的分布特征、T1-T.地震反射特征、γ能谱测量和重磁场分析,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与已知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含油气性圈闭的定量模式.以地质异常值、沙三段砂岩含量、沙三段砂岩总厚、沙三段泥岩总厚、沙三段泥砂比、T1-T,地震反射等深度、线积分异常、γ能谱测量异常值、重磁处理有关信息等18个指标作为输入层特征向量,进行了ART和BP人工神经网络含油气性综合评价.含油气性有利度高值区与已知油气田吻合,圈定了进一步油气勘查的有利区17个,据含油气性有利度的大小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划分出一级有利区9个,二级有利区8个.  相似文献   

20.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对煤层作时深转换时常用的方法是:首先利用钻孔处的目的层铅垂深度除以钻孔处目的层的反射时间值的一半,算出各个钻孔处煤层的大平均速度,然后利用内插法绘制测区速度分布平面图。之后,把速度平面上各点的速度乘以时间平面图上反射时间的一半,得出深度平面图。该时深转换易产生误差,有些情况其误差甚至超过了规范要求。针对测区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在二层速度情况下用大平均速度作时深转换时误差分析的一些例子,并提出了如何消除误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