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辽西凹陷JZ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矛盾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将各类储层进行精细研究,通过三维地质模型进行量化,为剩余油挖潜奠定基础。以海上JZ油田东营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通过对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模拟目标体进行分析,建立包含目标体形状、规模、方向以及各种约束条件的地质知识库。采用基于目标的方法建立了渤海JZ油田三角洲相储层沉积微相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中各微相砂体界面清晰,沉积微相发育规律符合地质认识。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建模方法依次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有效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精度和剩余油分布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H区开发中后期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安塞油田H区为低孔、低渗油藏,经过10多年的注水开采,己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矛盾日益明显。分析总结安塞油田H区长6储层地质和沉积微相特征后,指出研究区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详细分析了区内出现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和前缘席状砂等六种沉积微相的岩性、电性特征。最后采用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所建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成功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华池油田H152区开发中后期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池油田H152区为低孔低渗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本文分析了华池油田长_3储层地质特征和沉积微相特征,认为其属于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并详细分析了区内出现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沙坝和前三角洲泥等微相的岩性和电性特征.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应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为成功挖潜剩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属于低孔、超低渗岩性油气藏.红河油田长8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沉积微相,并且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层参数变化范围大,非均质性强,用常规的单一沉积相控建模方法无法对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进行充分表征.为了精确描述其储层参数及展布特征,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地质、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储层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即先用沉积相发育模式约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再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进行岩相细分,在沉积微相模型和不同岩相概率体的双重控制下建立岩相模型,然后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储层参数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地质认识符合较好,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模型,并为研究区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属于低孔、超低渗岩性油气藏.红河油田长8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沉积微相,并且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层参数变化范围大,非均质性强,用常规的单一沉积相控建模方法无法对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进行充分表征.为了精确描述其储层参数及展布特征,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地质、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储层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即先用沉积相发育模式约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再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进行岩相细分,在沉积微相模型和不同岩相概率体的双重控制下建立岩相模型,然后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储层参数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地质认识符合较好,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模型,并为研究区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是受沉积微相控制。常见的分层位以及不分沉积微相建立的解释模型都不理想,针对该特点在关键井"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约束下的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应用解释模型对研究区的267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分沉积微相建立的解释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为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一段、沙二段地层为研究对象,划分出了16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随着湖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东北向西南不断推进或收缩。在纵向上可明显划分二个旋回,即沙二段从早到晚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平原,沙一段从早到晚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并通过相控模型的研究,定量地讨论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储层)发育程度、储层物性及储层单层内非均质性的控制,研究表明分流河道、边滩和河口坝沉积微相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相带。并指出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从微观上和宏观上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这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王丽君  严恒  方小宇 《江苏地质》2016,40(2):281-287
涠洲A油田目前处于开发中期,储层非均质性强、对含水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是该油田生产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后续开发方案的设计。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储层分布及其物性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生产资料,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地质建模,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指标的预测,弄清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据此提出了下一步开发方案。涠洲A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地震—测井—地质综合一体化建模技术可以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油田调整挖潜决策提供科学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9.
冲积扇储层具有典型的非平稳分布特征,传统的基于平稳假设的地质统计建模方法无法准确模拟其沉积微相。在充 分分析其沉积微相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密井网、露头等信 息,应用基于地质矢量信息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精细、合理的储层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首先,综合现代沉积特征 与地下储层沉积微相解剖成果,应用“模式指导、规模约束”的方法,建立符合研究区沉积模式和定量规模的训练图像和 基于冲积扇沉积体系的矢量坐标系统,表征了训练图像的地质矢量信息,提出基于预模拟实现的模拟域地质矢量信息表征 方法,建立了待模拟地质体的三维矢量信息模型;最后,采用基于矢量信息的多点地质统计方法建立了冲积扇储层沉积微 相模型,并采用多种标准对模拟实现进行可靠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冲积扇相带分布符合地质认识,沉积微相的形态、展 布特征、组合样式、规模与训练图像、地下沉积微相解剖认识相符。  相似文献   

10.
李渭  白薷  霍威  郑勇 《地质通报》2013,32(5):799-806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综合运用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等相标志,将延长组长63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并以此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三维储层物性模型,精细的表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三维储集层模型能够与实际砂体展布和物性特征较好吻合,为油藏模拟、剩余油预测及挖潜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文留油田文72断块沙三中亚段五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中亚段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及前三角洲泥5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及其分布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做法.岩心数据表明,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基于流动带指标可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的组合形式也不同.流动单元的分布可用来表征平面渗流能力的差异和剩余油的分布.分别将以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研究为核心的一套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扇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储层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Petrel储层建模软件,对下寺湾油田长8段砂组进行储层相控建模研究。首先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能够表征储层较大规模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之后,采取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方法,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种物性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结果证明按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为该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冯旭东  林春明  张霞 《江苏地质》2016,40(3):493-500
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GPTMap软件帮助构建一体化数据库,在识别沉积微相类型、录入沉积微相代码、绘制平面图层等工作基础上,以松辽盆地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为例,进行了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测井微相模式,总结了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绘制了平面底图、砂厚等值线图、沉积微相平面图等基础图件,丰富了地质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油田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花油层是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刚刚投入开发的一个主要产油层。本文从取心井出发,通过储层层次划分及单井相分析,利用大量地质,测井资料详细研究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确定葡萄花油层属于河控三角洲沉积,发育三种亚相:三角洲水上平原亚相,三角洲外前缘亚相,三角洲内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八种微相:水上分流河道,河间洼地,河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席状砂和三角洲前缘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首次建立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樊家川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家川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为了精确预测层内剩余油潜力,解剖更小级别的储层非均质单元分布,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储层FZI值进行单-河流沉积单元的渗流单元划分,并讨论了成因砂体与渗流单元的关系以及渗流单元中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提高了剩余油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体、分流间湾、水下溢岸砂体、重力流砂体、前三角洲泥等8种微相砂体。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对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及强化采油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体、分流间湾、水下溢岸砂体、重力流砂体、前三角洲泥等8种微相砂体。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对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及强化采油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乌干达K油田位于Albert盆地,由于钻井数较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沉积储层空间分布预测存在严峻挑战.根据岩心、测井、古生物、重矿物、粒度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后认为,乌干达K油田属滨浅湖环境,发育受边界断层控制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物源方向位于油田东南部,以低能长期的水下分流河道牵引流搬运为主.在沉积主控因素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可容纳空间变化、物源供应及沉积物搬运等参数定量表征,并在年代地层框架约束下,通过正演模拟,再现地质历史时期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储层砂岩分布概率模型,进一步认识了研究区各层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沉积演化模拟的砂岩分布结果转化为三维地质建模的定量控制条件,对沉积相模型进行约束,建立了更符合沉积认识的高精度相控地质模型,实现了扇三角洲储层砂体定量预测与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岩组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4-7砂岩组为小型闭塞陆相断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可进一步划分为7种微相类型;建立了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垂向相序和演化模式,总结了储层的平面微相展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