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文俊  何毛  郭德岭 《安徽地质》2023,(1):65-69+74
石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考虑区内地灾发育现状、孕灾背景条件,选用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缓冲距离、斜坡结构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石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将计算分析得到5个因子图层的信息量,再用层次分析法来校正、完善信息量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子权重,进行叠加得到每个单元格的总信息量值,即为地质灾害易发指数。经过层次分析法校正与单一信息量法结果上的差异,可知前者更符合实际,易发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过程及步骤,并运用该方法(AHP)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的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单灾种评价及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证明,该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育区的拟合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根据每个致灾因子权重和调查数据,确定了各单元格内致灾因子的赋值。在此基础上,叠加由地质灾害分布图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宏观区划,对每个单元格进行综合评价。按计算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确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依据,并按此依据对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地质灾害进行易发程度分区,并依据分区结果提出了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贡献权重叠加法是对滑坡本底因子和承灾体因子在滑坡发育中的贡献率进行统计后,通过贡献率均值化、规一化处理,利用权重转换模型计算出每一个因子内部的权重——自权重和因子相互之间的权重——互权重。将滑坡因子、承灾体因子和两者的自权重、互权重分别相乘叠加,得到滑坡危险度和易损度区划结果,再将2项结果相乘得出滑坡风险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5.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权重确定,对各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采用归一化数值变换方法统一量纲,在评价指标权值确定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空间叠加与统计,分析确定易发性区划的分界点,将评价结果分成不同等级。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诸多因素分析,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分区计算,作为对定性评价的补充。在GIS分析成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得出对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的综合分区图。  相似文献   

6.
以2008年地震重灾区汶川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并通过对2008年9月国产中巴资源2号卫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解译,提取地质灾害分布点,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并通过权重来分析各因子在危险性评价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影响灾害发育的三级因子,建立评价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因子分别进行指标分析和归一化处理。最后,运用栅格计算工具将各评价因子与评价权重进行叠加,按自然间距分类法,确定分区界限值。将区域的险情与易发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平凉市崆峒区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崆峒区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权重,对崆峒区城市范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比较吻合。其区划成果对崆峒区城市发展规划、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开展黄土高原河谷阶地型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凯珍  冒建  陈国浒 《城市地质》2011,6(1):45-48,2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分布关系,并得出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影响等级,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或预警区划因子权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斜坡类地质灾害和软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频发且分布较广泛。通过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评价因子,通过网格剖分划分评价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得出斜坡类地质灾害和软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图,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县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质灾害为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分析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指数模型两种方法,对汶川县地质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详细介绍基于GIS的评价计算流程及评价因子的提取过程。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危险等级占比为:危险性低的约占25%,危险性较低的约占20%,危险性较高的约占39%,危险性高的约占16%。对两组权重系数、两个模型下的四个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两组不同权重系数下,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的双侧检验相关系数依次是0.97、0.98,属于高度显著相关,表示可以忽略人为赋权重对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2两种不同模型下,评价结果的双侧检验相关系数依次是0.895、0.84、0.92、0.914,属于显著相关,表示不同的计算模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评价时要认真研究选择恰当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矿区地质灾害的监测力度,遏制非法采矿,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为例,建立了矿山地质灾害遥感影像识别标志及其监测方法,并针对其影响因子建模;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精度为98%,证实了地质灾害识别标志及方法的正确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岩性、构造和坡度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矿区监测与管理是预防矿难再次发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初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众多不同级别和精度要求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管理及其预案体系的系统科学探讨,以应急预案形成过程为轴线,初步论述了对其进行管理的构想,为已经发布和正在编制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逐步完善、制定及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汉中汉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形地貌、岩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不同,汉台区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在北部山区崩塌地质灾害密度大,中南部粘性土滑坡较多。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综合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并以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等级进行点对区的空间叠加,形成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为汉台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提供了防治对策依据,尤其对陕南移民搬迁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公路(国道217线)是连接南、北疆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通过调查研究沿线的地质条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地层岩性、地面坡度、相对高差、构造密度、多年平均降雨量、冻融作用、地震强度、植被覆盖率、开挖深度、灾害的分布密度和规模大小等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的评价模型,得出了公路沿线的危险性级别图。  相似文献   

16.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四川省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九龙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在对全县地质灾害特征和影响因素调查基础上,探讨了GIS技术在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描述了GIS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思路,并介绍了评价因子选取、栅格单元划分、结果评价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将GIS技术应用于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可以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预报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广泛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因此,对其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现状及对预报预警水平评价时存在的问题,用预报预警成功率衡量预报预警水平,并建立系统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评价体系;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出发,在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时、空、强”3要素的预报预警范围对预报预警成功率的影响后,相继建立了地质灾害“时、空、强”预报预警成功率、某次灾害预报预警成功率及某时段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成功率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某次及某时段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整体评价模型。论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符合我国目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现状,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评价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