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山钼矿是近年来赣中地区新发现的钼矿,浅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南华系浅变质岩系的构造裂隙中,矿石类型以含辉钼矿石英脉为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含辉钼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呈星散状随机或成群分布,其形态多样,大小集中在2~15 μm,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纯液相包裹体、富气相两相包裹体、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和含液体CO2三相包裹体4类,其中以富液相两相包裹体最为发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6~298 ℃,盐度为1.22%~10.11%NaCleqv,密度为0.78~0.99 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较低密度流体;成矿压力估算为13~70 MPa,形成深度为0.5~2.6 km。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以H2O为主,气相中还有少量的CO2和CO。H、O、S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的δD值介于-61‰~-57.9‰,δ18OH2O值介于-3.32‰~-0.52‰,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成矿热液中的δ34S值介于-1.8‰~+1.9‰,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及相关分析,认为成矿流体可能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有关,属于岩浆热液流体,混合作用及钾化作用是促进金属富集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推测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  相似文献   

2.
榛子沟铅锌矿矿床是青城子矿田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之中,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受地层、岩浆和构造联合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流、变质变形和热液叠加三期成矿作用,其中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对脉状矿体的形成与层状矿体的局部热液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划分为Ⅰ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和Ⅱ黄铁矿-方铅矿-石英-方解石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I阶段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和少量的富气相、CO2三相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aCl体系热液,含H2O、CO2、CH4和N2,流体包裹体的δDH2O-SMOW为-96.5‰和-95.4‰、δ18OH2O-SMOW为-0.62‰和0.04‰、δ13C为-4.8‰和-4.4‰,具有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的特点;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流体包裹体δDH2O-SMOW为-88.4‰~-80.0‰、δ18OH2O-SMOW为-7.93‰~-5.57‰,具有大气降水的特点,δ13C为-12.6‰~-7.9‰,具有岩浆水特点。综合分析表明,热液叠加成矿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且成矿后期大气降水的混入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3.
初论浅成作用和热液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10,17(2):27-34
通过简单列举现有金矿床类型的名称,发现热液矿床分类命名混乱、繁杂、缺乏科学逻辑,严重制约着教学、科研和找矿勘探事业的发展,原因是对于深度<10 km、温度为50~300 ℃条件下的地质作用研究薄弱,缺乏概念描述,构成认识盲区,因此提出了浅成作用(epizonogenism)的概念,用于概括深度<10 km、温度为50~300 ℃条件下的地质作用。藉此将热液矿床划分为浅成热液、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等3个成因端员;确定浅成、变质和岩浆流体的特征分别是低盐度 贫CO2、低盐度 富CO2和高盐度 CO2含量变化大;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浅成热液矿床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  相似文献   

4.
陕西平利大磨沟-闹阳坪萤石矿床主要产于受区内近东西向F1断裂控制的次级断裂中,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伟晶方解石阶段(Ⅰ)、粗粒萤石(脉)-方解石萤石脉-石英萤石脉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闪锌矿)阶段(Ⅲ)、方解石细脉-萤石细脉成矿阶段(Ⅳ).岩相学观察表明,包裹体的主要类型有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CO2-H2O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大磨沟萤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95~340℃,闹阳坪矿区萤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89~329℃.大磨沟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6.16%(NaCl质量分数).利用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对硫化物阶段成矿压力估算,结果为22.072~25.089 MPa,对应深度为0.7763~1.268 km.闹阳坪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高,根据流体盐度变化可初步推断热液流体运移方向.本区断裂发育,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在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下可能导致热液发生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流体成分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岔路口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以网脉状和角砾岩型矿化为主.该矿床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钾长石;Ⅱ.石英-辉钼矿;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Ⅳ.石英-萤石-方解石.包裹体的岩相学及激光拉曼研究揭示,石英斑晶内的熔体-流体包裹体中熔体成分有更长石和钠长石,为岩浆出溶作用形成;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中含有钾盐、石盐、赤铁矿和石膏等子矿物,显示出成矿流体为高氧逸度.第Ⅰ成矿阶段包裹体有气液两相(L+V型)、富CO2三相(C型)和含石盐、钾盐、赤铁矿及硬石膏等子矿物的多相(S型)等类型,第Ⅱ成矿阶段除了有L+V型、C型以及含钾盐、石盐、黄铜矿和辉钼矿等子矿物多相(S型)外,还可以见到S型包裹体与气相包裹体(V型)共存;第Ⅲ成矿阶段以L+V型和含方解石的S型包裹体为主;第Ⅳ成矿阶段除见到L+V型包裹体外,还可以见到液相包裹体(L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530 ℃变为120 ℃、盐度从66.7% NaCl equiv变为1.2% NaCl equiv,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群体包裹体成分显示各阶段均含有气相CO2,液相成分中Na+,K+,Ca2+,SO42-,Cl-含量很高,而F-含量极少.成矿流体总体属于富含CO2的高盐度、高氧逸度的NaCl-H2O-CO2体系,在流体演化过程中温度、氧逸度、盐度和CO2含量逐渐降低.温度、盐度、CO2含量逐渐降低及绢云母化影响了矿石沉淀.   相似文献   

6.
张正伟  杨晓勇 《地质科学》1998,33(4):475-482
伏牛山东麓主要发育中低温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分布受区域剪切带控制。两类金矿床各自赋存的围岩不同,且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盐度、密度、Na+/K+比值及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表明围岩及成矿流体性质对成矿起联合控制作用。根据包裹体同位素分析,推测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和雨水的混入。结合单矿物电子探针测定结果,计算了围岩成岩、变质及成矿的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同时确定了富CO2包裹体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成分的高硫富HCO3-、气相成分中高CO2及CO2/H2O比值等特点是寻找此类金矿床的重要包裹体标志。  相似文献   

7.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成矿前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以相似的均一温度共存,显示流体具明显沸腾及不混溶特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70~180 ℃。结合同位素和金矿物特征,认为耿庄金矿床应为与燕山期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张立仕  孙丰月  张雅静  李良  王宇利 《地质与资源》2013,22(2):94-96,98,100,141
辽宁清原开封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清原花岗-绿岩地体内,矿体为石英脉型,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浑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流体包裹体盐度较低,介于0.35%~19.55%(Nacl质量分数)之间,平均为6.55%.均一温度介于110~390℃之间,平均247℃,属于中温热液矿床.开封沟金矿成矿压力估算为26~91 MPa,平均61 MPa;成矿深度为2.7~8.2 km,平均5.7 km.成矿早阶段流体为富CO2的高温流体.主成矿阶段富CO2型和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共存,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成矿晚阶段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为幔源C-H-O流体分异之后的岩浆热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1±1.5 Ma,7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00.2±0.84 Ma,形成于燕山早期.成矿综合研究表明,开封沟金矿床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9.
赣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钨矿产区,矿床类型及其分类方法众多且未统一.通过对赣南地区以往和新发现钨矿资源成果的分析和总结,简要概括了赣南钨矿的类型及其各自的成矿地质特征,并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赣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等相关资料,探讨了赣南钨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得出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CO2包裹体及流熔包裹体,具有不同层次的测温值,显示出多期次流体活动相互叠加的特征.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水溶液-CO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2O、CO2和少量CH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