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两广云开隆起区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去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基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倾,地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2.
云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于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3.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获得的浙西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花岗质岩石的年龄为:下际二长花岗岩1975±80Ma,里庄二长花岗岩1870±36Ma,田后花岗闪长岩1832±80Ma,三枝树混合岩1963±44Ma。这些年龄数据证实本区基底岩石在1875±100Ma时期经历了一次广泛强烈的岩浆热事件,表明八都群(麻源群)岩石的形成应早于2.0Ga。三枝树地区“鹤溪群”中混合岩年龄为1863±44Ma,斜长角闪岩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2071±48Ma,表明景宁三枝树地区变质岩的时代应为早元古代,并非原来所属“鹤溪群”划归的晚古生代,这套变质岩可能是浙闽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赣中变质基度Nd模式年龄初步研究及基底地壳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恭任  章邦桐 《铀矿地质》1999,15(3):137-141
本文研究了赣东南变质基底的Nd模式年龄(TDM=1360-2124Ma,平均为1755Ma),结合变质岩的Rb-Sr,Sm-Nd等时线年龄确认赣中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推测本区还有一个尚未出露的古元古-新太古代的花岗质陆壳,这个陆壳正是元古代的陆源区。  相似文献   

5.
赣中变质基底Nd模式年龄初步研究及基底地壳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赣东南变质基底的Nd模式年龄(TDM=1360-2124Ma,平均为1755Ma),结合变质岩的Rb-Sr,Sm-Nd等时线年龄确认赣中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推测本区还有一个尚未出露的古元古-新太古代的花岗质陆壳,这个陆壳正是元古代的陆源区  相似文献   

6.
相山地区变质基底新认识及其原岩归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相山北部首次发现十字石片岩及堇青石片岩。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新变质矿物,将相山变质岩基底划分为绢云母千枚岩带、黑云母片岩带、铁铝榴石片岩带和十字石片岩带。获得相山地区黑云母片岩-十字石片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719Ma,斜长角闪片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726.6Ma,表明相山基底变质岩属新元古期变质岩而不是加里东期变质岩。提出并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比值聚类分析方法,确认相山地区变质岩原岩不属震旦系,而与华夏地块(古陆)的陈蔡群相当。  相似文献   

7.
四川石棉地区的前震旦纪基底变质杂岩(“康定杂岩”) 呈断块产出,由中浅(深) 变质岩、变质侵入岩及混合岩组成。在片岩中获蓟县纪—青白口纪球藻类化石;采用锆石UPb 法和PbPb 法获得变粒岩的原岩年龄为1067Ma,变质砂岩的成岩年龄小于853Ma,变质侵入岩的成岩年龄为876 ~828Ma,混合岩的变成年龄为711Ma,结合早震旦世岩体侵蚀混合岩,故将基底变质杂岩的时代确定为蓟县纪—青白口纪。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鸡西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江-鸡西一带有许多花岗岩类出露,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柴河、石场、光复屯、岗子沟岩体等。过去人们一直将其认作元古代花岗岩体。作者采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测年法,对区内包括上述岩体在内的花岗岩、花岗斑岩、混合岩及花岗质脉体,分别选其中锆石,进行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类的侵位及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发生于290-250Ma的华力西造山阶段,部分花岗岩可能形成于488-409Ma的加里东期,而不形成于元古代;同时根据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获得的2871±8Ma和1134±14Ma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认为八面通杂岩两侧均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9.
赣中变质岩带的组成及构造变质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中变质岩带不是简单的一套震旦纪地层 ,而是由结晶基底中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 (斜长角闪岩的Sm 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113± 4 9Ma)和褶皱基底变质较浅的震旦系组成。两者之间以具热流体参与的混合岩化、韧性剪切带和递进变质三位一体组成的动热变质带接触。结晶基底经历了4期构造变质变形的叠加改造 ,每期构造变形都在变质岩石构造单元内留下各种变形形迹 ,变质作用表现为时间上的递进和空间上的叠加演化系列 ,是一套以众多的不平衡结构和多相共生混存的矿物组合 ,热变质带为一套动热变质塑性变形带 ,空间上依次形成绢云母—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以及夕线石带  相似文献   

10.
单颗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星子变质核杂岩中的海会花岗岩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2 Ma~130 Ma,表明星子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生代,这与当时华南岩石圈的伸展构造环境一致。花岗岩中1 723±348 Ma的残留锆石年代信息显示,海会花岗岩是由古元古代地壳重熔形成的。扬子古陆南缘确实存在古元古代的基底  相似文献   

11.
敦煌地块变质岩系时代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敦煌地块的中深变质系敦煌群,哟1/5万区调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35Ma,3487Ma,归属于太古界。北山南带的中深-浅变质岩系,经1/5万区调及1/20万区调修测,中深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49Ma,2956Ma,3237Ma及2059Ma,分别划归敦粕群和厘定为早元古代。在浅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1622Ma,1624Ma及Baicalia等叠层石,归属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约800℃)、H2O不饱和的条件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产生熔体,构造变形作用在熔体的分离和迁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闽西北基底变质岩可能为形成混合岩和花岗岩的源岩,其深熔产生的初始熔体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堆晶产物形成了混合岩的浅色体,而残余熔体继续演化形成花岗岩.混合岩和相关花岗岩形成基本同时,其成岩年龄为437~441Ma.它们均为华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敦煌地块的中深变质岩系敦煌群,经1/5万区调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35Ma、2946Ma、3487Ma,归属于太古界。北山南带的中深一浅变质岩系,经1/5万区调及1/20万区调修测,在中深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49Ma、2956Ma、3237Ma及2203Ma、2059Ma,分别划归敦煌群和厘定为早元古代。在浅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1622Ma、1624Ma及Baicalia等叠层石,归属于中上元古界。  相似文献   

14.
胶南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同夺、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产偿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中基性火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闪  相似文献   

15.
四川会理—河口地区褶皱基底的双层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1∶5 万区调揭示出康滇地轴中段会理—河口地区褶皱基底具明显双层结构。下褶皱基底由古元古代优地槽型沉积的河口岩群、通安组中浅变质岩与黎溪—新发超单元组合变质侵入岩组成,定型于1700Ma±的中条运动;上褶皱基底由中元古代冒地槽型沉积的会理群浅变质岩与溜姑—云甸超单元组合侵入岩组成,定型于900 ~850Ma ±的晋宁运动。二者变形,变质等特征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6.
冀东青龙地区出露的浅变质岩系主要由角闪黑云变粒岩、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浅粒岩、二云石英片岩等组成,夹变质砾岩和铁英岩。姚家沟附近变质砾岩上下的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年龄为(2696±185)Ma,7个样品的tDM为2890~2955Ma。西汉沟具变余枕状构造的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793±69)Ma,其平均模式年龄为2884Ma。两套样品相对集中的模式年龄(2.9Ga)代表这套火山岩从地幔分异出的时间,等时线年龄则代表火山岩系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辽北法库地区的变质岩系一直被看作地台基底型建造,近期研究确认它们属于原岩为深成侵入体(五龙山杂岩)和火山-沉积岩系、后经韧性剪切作用而形成的变形变质岩系,它们与遭受同期动力变质作用影响的同构造侵入岩(十间房花岗岩)一道构成了规模巨大的法库构造岩系。精确的SHRIMPU-Pb测年表明,五龙山杂岩侵位于约265±4Ma,十间房花岗岩侵位于约284±3Ma,指示构成法库构造岩系主体单元的深成侵入体并非形成于元古代,而是形成于晚古生代海西期。这些同位素年龄记录一方面暗示法库断凸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另一方面为确定华北地台与吉黑造山带(兴蒙造山带东段)在柳河断裂以东的界线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18.
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地构造演化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约占90%)和表壳岩(含铁岩系)组成。其中花岗岩包括铁加山花岗岩和弓长岭花岗岩,表壳岩由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绿泥石石英片岩组成。表壳岩沉积年龄大于3000Ma,铁架山花岗岩侵位于2900Ma,稍后却发生第一幕韧性变形,在铁架山花岗岩中发育了NE走向片麻理,在表壳岩中形成同斜被迫褶皱及轴面片理S1。2600Ma左右弓长岭花岗岩侵位,稍后又发生第二幕韧性变形,产生  相似文献   

19.
姜继圣  刘志宏 《岩石学报》1997,13(3):346-355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区内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划分为变质上壳岩、中粗粒黑云长英片麻岩、变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变质基性岩四个岩石单元。通过对上述岩石单元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其形成时序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了本区早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演化轮廓,即在中晚太古时期,本区经历了由玄武安山岩和英安岩双峰式火山建造为主体的上壳岩系的形成阶段,并于2.6Ga遭受角闪岩相变质;随即伴有大规模的TTG深成岩浆活动,晚太古末经历绿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至早元古初期,深熔成因的钾质花岗岩侵位,区内已存的早期变质岩石受到该期钾质岩浆的交代改造,并在其成岩之后遭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  相似文献   

20.
黄亮  王冬兵  王晓林  刘小春  丛峰  朱勋早  方雄 《地球科学》2021,46(11):3861-3879
滇西崇山变质杂岩带位于三江造山带"峰腰"的北段,带内构造挤压变质作用强烈,主体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和晚期花岗岩组成.其中崇山岩群历来被认为是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对滇西漕涧地区崇山岩群中的岩石组分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副变质岩中的锆石均具明显的磨圆特征和较大的岩浆核,其中3件样品的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66~412 Ma(平均值为395 Ma)、435~508 Ma(平均值为473 Ma)和673~704 Ma(平均值为689 Ma),指示了其原始沉积时代应不早于395 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副变质岩是一套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有关的大陆岛弧碎屑岩,变质基性岩和变质中性岩为同源异相,均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副变质岩和两类正变质岩的构造属性相同以及普遍具相互伴生关系的特点,该3类岩石应属同一套地层系统的不同物质组分,崇山岩群主体为一套成岩于晚古生代(236~395 Ma)和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地层单元;并与南东侧澜沧增生杂岩的志留纪弧火山岩组合成原-古特提斯洋盆东侧不同时代多岛弧的构造格局.综合研究认为,崇山变质杂岩带内的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不(全)是前人认为的元古代结晶基底建造,应为原-古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在兰坪-思茅地块西缘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地层系统;崇山岩群主要由年轻的(晚古生代)地层岩石组成,由于后期遭受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后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古老"岩石面貌的中-深变质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