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芮琳  王义刚 《地层学杂志》1989,13(2):151-155,143
<正>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是我国著名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之一,李子舜等(1986)和杨遵仪等(1987)曾推荐它为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川北地层队率先对这个剖面的二叠系和三叠系进行调查。此后,四川二区测队、西南地质研究所、四川石油管理局、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等均先后到此作了大量工作。70年代末杨遵仪教授组织的界线专题小组(IGCP 106项和 203  相似文献   

2.
王尚彦  殷鸿福 《地质论评》2001,47(4):411-414
在滇东黔西地区的几条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研究中,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普遍存在1-2层非正常事件成因的粘土岩,并在粘土岩中发现了大量微球粒,依据化学成分,这些微球粒可分为硅质和钡质两类,笔者认为这种含微球粒的粘土岩成因很可能是,陨石撞地球诱发大规模火山爆发,其产物又经历正常喾作用并有非火山和撞击的正常沉积物混入,这些奇异的球粒,可能就是撞击的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和北方海、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新进展。前者包括长兴阶的详细划分对比;混生生物群和岩相、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界线粘土层中铱异常的发现及界线附近碳、氧同位素的变化等。后者包括甘肃地区晚二叠世甘肃兽和安哥拉植物群的发现;新疆二齿兽与水龙兽混生及北方广大地区二叠—三叠系孢粉系列的建立和对比等。提出浙江长兴煤山和四川华蓥邻水及广元上寺三条剖面可作为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作为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高铱含量表明此时曾发生过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湖北黄石地区上二叠统和二、三叠系界线事件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年对黄石地区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进行了研究,采到了有时代意义的化石。二叠—三叠系界线划在伊利石粘土层(冶钢二门剖面34层)之底,稍低于传统界线。在界线地层中发现大量微球粒,从其特征分析可能是火山喷发成因。在界线粘土层中还发现簇状沸石、火山玻屑和高温石英等,证明中国南部当时的火山活动在黄石地区有反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磁性特征的研究,在梧桐沟组-锅底坑组共发现78个极性异常,其中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一系列的正极性和过渡极性.梧桐沟组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和过渡极性.这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的大隆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Da段.梧桐沟组顶部和锅底坑组底部,正、负极性变化频繁,极性特征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部对比,即相当于Db段.锅底坑组下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上部对比,即相当于Dc段.锅底坑组中下部以负极性为主,上部夹1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上部磁性特征对比,即相当于Dd段.锅底坑组中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4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飞仙关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Fa段.根据磁性段的划分对比,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置于Fa和Dd之间,即本次研究测制剖面的41层和42层之间.根据各岩组的古地磁特征求得岩组形成时的古地磁极:梧桐沟组79.1°N,238.1°;锅底坑组72.3°N,322.2°;下三叠统77.5°N,320.8°.古纬度基本一致,为32°~35°N.  相似文献   

6.
选择川北江油滚柴坡和广元上寺、杨家湾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粘土岩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组成。通过对稀土元素丰度、标准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自然环境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剖面的δEu、δce、∑LREE/∑HREE-∑REE、Eu/∑REE-∑LREE/∑H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图解和La—Th—Sc三元图解一致反映了界线事件的存在及界线时期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突变的关系。同时,通过对3条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研究,认为P/T(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事件时期环境不仅受中酸性火山作用的影响,还可能受(碱性)基性-超基性或地外溅射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灾变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选择川北江油滚柴坡和广元上寺、杨家湾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粘土岩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组成.通过对稀土元素丰度、标准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自然环境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剖面的?Eu、?Ce、∑LREE/∑HREE-∑REE、Eu/∑REE-∑LREE/∑H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图解和La-Th-Sc三元图解一致反映了界线事件的存在及界线时期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突变的关系.同时,通过对3条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研究,认为P/T(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事件时期环境不仅受中酸性火山作用的影响,还可能受(碱性)基性-超基性或地外溅射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灾变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鉴定分析方法,对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8层粘土岩研究发现,各层粘土岩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并且各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六方双锥石英和黄铁矿,非粘土矿物为石膏,个别层位中还含有粘土微球粒。该8层粘土岩均为火山物源成因,联系相应的火山事件记录表明该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经历了多次火山活动。这些火山事件与同时段牙形石的绝灭和延缓复苏呈现一致性。频繁的火山活动是造成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及生态系重大转折的主导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田树刚 《地球学报》1991,12(1):167-178
湘西北地区各研究剖面的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夹有多层火山喷发物成因的粘土岩。地层内富含铁质微球粒,微球粒的铁元素含量与磁铁矿近乎相同,缺少陨石特征元素,其形态构造具有喷发物的特征。层内还含有以造岩元素为主的火山灰颗粒。所含大量的六方双锥石英不仅指示了高温热液的环境,而且晶体具有的菱形破碎纹理还证明当时存在强大的应力场。结合已发表的华南其它地区的资料,本文认为湘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当时存在剧烈的火山喷发;并进一步指出火山喷发和古地理变迁等地内因素是促使二叠纪末期生物大规模绝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 蒙脱石 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岩中出现了异常.据此得出岔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确定在第66f层比较合适;第66f和68a这两层粘土岩为此剖面的界线粘土岩;自第66f层底部至第68a层顶部这一段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组);界线粘土岩的成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降落伴随正常沉积物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