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邹磊  张彦  陈婷  刘慧媛 《水文》2023,(2):103-109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剖析了1965—2018年汉江流域内4个典型水文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双累积曲线法探究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典型水文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量在1965—2018年间变化呈显著波动性,在1970s的变化幅度最小。黄家港站和仙桃站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石泉站、白河站和黄家港站控制流域年降水量均在2003年发生突变,而仙桃站控制流域年降水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均在1991年发生突变;研究期限内人类活动对汉江流域径流减少的影响逐渐增强,如石泉站和仙桃站控制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小的贡献率在阶段III(2003—2018年)相较阶段II(1991-2002年)分别增加了18.56%和11.15%。研究成果以期为汉江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阿克苏河流域内出山口水文站1957~2006年的径流实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径流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具有相对稳定且振荡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小;  径流序列在199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丰、枯水周期变化存在着25a左右的主周期,丰水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且大量连续出现,最长持续时间达7年,枯水年多以连续2年的形式出现,平水年年数占52%。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突变前后两个径流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06%,且位于同一突变区间的精度达97.7%,预测未来几年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存在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1954—2015年叶尔羌流域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距平、趋势分析、Hill估计方法揭示了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气候指标,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极端气候与极端水文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流域年平均气温、降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为1998年,年平均降水不存在突变。(2)流域径流量、极端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径流量变化显著,极端径流的阈值为148.3 mm,64年间共计发生18次极端径流事件。(3)流域极端降水对径流以及极端径流的变化影响较大,极端气温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地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影响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对于流域水文要素时变过程的影响显著,确定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要素时序的显著转折点、选出相对"天然"的序列,对于开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估获取人类活动影响下汛期径流时序的显著转折点,以显著转折点前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汛期径流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其差值即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的影响程度。较之传统研究方法,本文以汛期水文数据取代年均数据,以汛期降水径流综合系数代替年径流系数,从而减弱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径流变化幅度巨大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1970年为人类活动下延河流域径流时序的显著转折点,1970年以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的影响更显著,1981年达到最大值,为72.04%。20世纪70、80年代人类活动对延河汛期径流量的影响一直处于负面减流状态。人为因素是延河径流量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夏清 《水文》2017,37(3):84-90
以大凌河流域3个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和15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多指标、多方法分析了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径流年际变化大。近50年来,大凌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流域径流量在1981年出现明显的减少突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是造成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岳城水库控制区为研究对象,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56-2008年降水量和入库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降水量系列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入库径流量系列呈显著性下降趋势.且1964年和1977年为显著突变点.通过对不同系列影响程度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入库径流的影响程度大于气候变化,且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方面.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6)
采用渭河干流林家村、咸阳和华县水文站1961年至2012年间的径流资料,基于径流年际变化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渭河干流径流年内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及径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渭河径流量年内主要集中于6-10月,占年均流量的65%;径流年际变化大,且呈现出下降趋势,减少率分别为60.93%、47.6%和45.72%;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渭河径流在70年代至80年代间发生突变;90年代后,渭河径流量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8.
马跃先  王丰  李世英  杨天平 《水文》2008,28(1):77-79,86
以干江河1954~2001年径流时闯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和混沌分形结合的方法,揭示干江河年径流演变特征及物理成因.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存在不太显著的减少趋势;径流演变存在两次明显的突变,即1957年和1985年,三个阶段序列的统计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人类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在三个阶段依次为O%、3.2%、7.5%;工业、城镇居民大量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是影响径流减少的人类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990-2007年贡嘎山海螺沟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使用1990-2007年近20 a的径流和相应的降水、温度等资料,对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河年径流与季节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径流与季节径流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不同,各个季节径流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平均地温逐年升高是海螺沟年平均径流量增加的关键因素,相对影响力为77%,降水因子占23%.春季径流量的增加归因于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其影响程度为68%;温度同样是影响夏季径流的主要因子,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相对影响程度分别为34%、 31%;降水量增多、平均地温升高是秋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相对影响程度分别是35%、 65%;影响冬季径流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地温,影响程度分别是36%,64%.温度是影响冰川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共性主导因素,气温升高及其导致的地温显著增加是海螺沟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长江源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12年长江源区直门达以上流域水文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径流量数据进行突变检验,并结合径流过程线共同判断突变年份,最终确定2008年为径流量变化的突变年份。以径流突变年份分割时间序列为1960~2008年和2009~2012年,得到累积径流量、累积降水量与年份线性关系式。沱沱河以上降水和非降水因素对径流量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22.89%和77.11%;直门达以上分别为67.85%和32.15%。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源区近年来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59-2013年径流量及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R/S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青海柴达木盆地巴音河上游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变化趋势及其周期性,定量评估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巴音河上游径流量以0.2×108 m3·(10a)-1倾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Hurst指数为0.78,存在20 a左右的丰平枯变化周期,21世纪流域进入丰水期;径流量变化以21~22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同时存在10~11 a的年际变化主周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集中于夏秋两季,径流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单波峰分布特点,进入21世纪,年内最大月径流量呈现向后推迟的趋势,年内分配趋于集中;径流突变发生在2001年,降水对巴音河上游径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3.0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6.94%。因此,气候是影响巴音河上游河流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次之。研究结果对巴音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19—2010年黄河上中游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流量历时曲线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对黄河干流陕县站和河口镇站1919—2010年径流量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面平均降水量趋势性变化不显著,而上游(河口镇站以上)及中游(河口镇—陕县)年径流量自1985年以来呈显著减少趋势,中游径流量的降幅高于上游。黄河径流量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上游和中游径流量变化都经历了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3个时期,现在黄河正处于枯水期。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定量分析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上游和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分别占88.1%和84.9%,水利水保工程、生产生活用水等人类活动是引起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历史洪水的周期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周期地理学的角度,探讨长江历史洪水的频发特点和周期规律,认为影响长江历史洪水的基本周期因子,与近日点日月交食年周期、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历史气候周期等因素有较大的关联性。而近几个世纪以来长江洪水频率的不断加快,表明人类活动扰乱和改变了历史洪水原有的周期值,使长江历史洪水周期打上了人类活动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情景下黑河山区水循环要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近50年来黑河上游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深等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且其升温幅度高于全球过去50年的升温幅度;降水与径流的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是十分显著,且径流增长的增幅要大于降水量,这意味着径流的增长并不完全依赖降水的增加,气温上升导致的冰川和高山积雪及地下冻土层融水增加也是影响黑河上游山区流域径流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降水和气温未来的变化趋势,预计在未来50年中, 除非遭遇到特别极端的气候组合,黑河山区径流仍将维持过去50年来缓慢增加的趋势,但增幅非常有限,最大变幅基本在目前多年均值的±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玛纳斯河的径流量影响预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杰  刘海隆  包安明 《冰川冻土》2012,34(5):1220-1228
山区积雪和冰川融水径流是内陆干旱区的重要水资源, 研究全球变暖情景下温度对融雪径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典型的内陆河玛纳斯流域上游为例, 利用基于度-日因子算法的SRM(Snowmelt Runoff Model)融雪径流模型, 根据当前变化趋势和年内分配模拟出20种假定来模拟未来气候情景(气温上升1 ℃、 2 ℃、 3 ℃、 4 ℃和降水变化率为0、 ±10%、 ±20%的随机组合情况)下的河道径流量, 从而计算出径流量的变化率, 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以雪冰融水为主要补给的玛纳斯河, 随着温度和降水的增加, 径流量也会增加, 并会使融雪径流提前. 假定降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 温度增高1 ℃, 径流量增大13%~16%; 在气温一定时, 降雨量增加10%, 径流量增加2%左右, 说明气温和降水都对干旱区内陆河山区径流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该研究对制定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辽河中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龙  刘廷玺  马丽  孙敏  丁涛  辛显华 《冰川冻土》2015,37(2):470-479
辽河中上游地区腹地是科尔沁沙地, 河流径流是其重要补给源, 研究径流及其变化原因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辽河中上游地区下洼、福山地、乌丹3个典型水文站点为基础, 将气候变化归结为水热条件变化, 通过改进的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定量分析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 结果表明: 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 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 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 径流量在2000年代最小, 相对1990年代减少了45.89%~82.13%. 径流突变点为1995年和1998年, 1995-2010年(1999-2010年)与1957-1994年(1957-1998年)相比, 下洼、福山地、乌丹站控制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1.57%、60.20%和36.76%, 人类活动贡献率分别为58.43%、39.80%和63.24%.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疆卡群水文站和塔什库尔干气象站1959~2005年的观测资料,运用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多时间尺度研究叶尔羌河源流区近50年来年径流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年径流、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变化周期几乎一致,年径流和年降水量都存在24年的主要变化周期,而年平均气温则是23年。2)年径流量表现出具有时间尺度依赖性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与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3)年径流变化是区域气候变化响应的结果,从8(23)年、4(22)年和2(21)年时间尺度上来看,年径流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岩石风化作用与流域盆地的物质输送对于研究全球海-陆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运用河流的颗粒相和溶解相载荷分别去估算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科学性及各种计算方法。从全球的观点对岩性、径流、地势、气候、植被以及人为活动 6个因素对于岩石风化作用及河流颗粒相和溶解相物质输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得到岩性是决定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主导因素,径流和地势是影响河流颗粒物输送的重要因素,而径流和气候则对河流溶解离子的输送影响较大,此外植被和人为活动对河流化学及颗粒物输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探讨了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消耗的CO2量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岩石化学风化作用与气候变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利津站54年(1950~2003年)的月径流序列为基础资料,以1970年为分界点,对比分析黄河下游1950~1969年和1970~2003年的各月径流序列和年径流序列的变化特征;  并把 1950~1969年和 1970~2003年的各月径流序列的特征值和主周期作为自组织映射网络(SOM)的输入向量,分别建立小波分析-自组织映射网络(WA-SOM)耦合模型,根据其输出结果对比分析1970年前后黄河下游各月径流序列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 1970年以后,黄河下游各月径流量明显减少,各月径流序列(除1月和12月)的CV和CS显著增大,整体来看,主周期变得更加复杂;  并且在1970年之后,3月、4月、5月和6月的径流序列变得相似,汛期8月、9月和10月的径流序列特征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